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2大学之道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2大学之道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1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2大学之道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2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2大学之道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学案设计,共9页。

    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接高考
    1.“明”“修”等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重要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礼记》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高考语文时有涉及。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1.走近作者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熟悉作品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主要的内容是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礼记》中的名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曲礼上》)
    译: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意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超限。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曲礼上》)
    译:面对财物,不该取得的绝不取得;面对危难,不该逃避的绝不逃避。与人争执时不求胜利,分配财物时不求多得。
    (3)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曲礼上》)
    译: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近疏远,判断容易混淆和相似的事物,分别事物的相同或相异,辨明是非对错的。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曲礼上》)
    译:礼崇尚交际要有往有来。施惠于他人而他人不来报答,这是失礼;他人前来施惠而不去报答他人,也是失礼。
    (5)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曲礼上》)
    译:富贵的人知道并喜好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的人知道并喜好礼,就不会怯懦困惑。
    (6)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曲礼上》)
    译:进入别国国境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了别国要问明当地的风俗,进了别人家门要问问人家有什么避讳。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
    译: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能知晓道理。
    (8)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译: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吃一口,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深刻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明白它好在哪里。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记》)
    译:老师受到尊敬,然后道才会受到尊重;道受到尊重,然后人们才知道尊崇学问。
    (10)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
    译:所以治世之音安详而喜乐,表示政治和谐;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表示政治混乱;亡国之音悲哀而忧郁,表示人们困苦。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
    (11)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杂记下》)
    译:君子有三个忧虑事:没有听过的知识,忧虑不能够听到。已经听到的知识,忧虑学不到手。学到手的东西,忧虑不能践行。
    (12)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成为智者,努力实行就接近于成为仁者,知道羞耻就接近于成为勇者。”
    (1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译:凡做事如果预先准备就能成功,没有预先准备就会失败。
    (1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儒行》)
    译:假如能为国家谋利,不谋求自己的富贵。
    出自《礼记》的成语
    礼尚往来 冬温夏凊 美轮美奂 天下为公
    长善救失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放之四海而皆准
    心广体胖 教学相长 孤陋寡闻
    3.了解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出自于《礼记》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一词多义
    明eq \b\lc\{\rc\ (\a\vs4\al\c1(①在明明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彰明),②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③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亮),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⑤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白地),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贤明)))
    道eq \b\lc\{\rc\ (\a\vs4\al\c1(①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③任重而道远(名词,道路),④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⑤行军用兵之道(方法),⑥吾道一以贯之(学说,主张)))
    修eq \b\lc\{\rc\ (\a\vs4\al\c1(①先修其身(动词,修养),②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③修守战之具(动词,修建),④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治理),⑤恐修名之不立(美好的)))
    5.古今异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eq \b\lc\{\rc\ (\a\vs4\al\c1(古义:两种含义。①博学;②相对于小学而言, 的“大人之学”。,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 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6.词类活用
    (1)在明明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彰明)
    (2)先齐其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任务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比较“大学之道”中的“大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小学”含义有何不同。
    答:_古时的“大学”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博学”,二是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治国方面的学习。这里的“大学”是后一种意思。“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学”是指小的方面学习,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之学,即古人所学的学习文字等方面的“小学”。__
    2.结合《大学》的相关论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的关联。
    答: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目”,这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八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大学》提出了“三纲”和“八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任务 二 把握观点态度
    1.请结合《大学之道》一文谈谈你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答:_古代主流的观点来源于南宋的朱熹,他曾经在《四书集注》指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是“观察、分析、探究”的意思,“格物”就是“对呈现在心前的万物进行观察与分析”。“致知”中的“致”是“导致、引发”的意思,“致知”即是导致、引发自己对万物所遵循的明德真理的知。所以,“致知”其实与“明明德”是一个意思,用词不同而已。“致知”即是“致明德之知”的意思。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联系《礼记·大学》中章句来分析看待,并且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总结出真正的含义。文中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就是一概,一律。每个大人都有能力,也应该修身。那么修身必经的途径必然也是每个人能做到的,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不应该是特别虚无缥缈的东西。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周围的人物和事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完善的三观。“致知”就是懂得分辨是非真假,与此同时,在与别的人和事接触时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后才能“诚意”,就是实实在在不欺骗自己。其次才能“正心”,就是内心不存在虚妄和幻想。最后才能“修身”,做一个有德的人。__
    2.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答:_本文第一段阐明“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这告诉人们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段从明德修身和治国理政方面层层推进,最终推到人要学习并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知识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己的品性,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本文阐述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将“大学之道”阐述得非常透彻。本文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这一思想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__
    大学之道eq \b\lc\{\rc\ (\a\vs4\al\c1(三纲\b\lc\{\rc\ (\a\vs4\al\c1(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b\lc\{\rc\ (\a\vs4\al\c1(国→家→身,修身\b\lc\{\rc\ (\a\vs4\al\c1(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功用: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题。
    课内素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本文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修身”通俗地来说就是修身养性,即一个人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良好的人品性格和道德修养;“齐家”不单单是要管好一个家庭,更要使一个家庭兴旺和谐;“治国”从历史意义上来讲,就是要使每一个诸侯国都井然有序;“平天下”就是使全国的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远离战争和武力。儒家对人生道路这一个经典的描述在历代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种思想有利于公众坚持道德自律、守住道德底线;其次有利于培养公众厚德载物的意识,创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然后有利于公众诚信意识的培养;最后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能够积极地为“平天下”、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适用话题】 “修身正行”“个人与国家”“经典的力量”等。
    课外素材
    冯小刚妙语解字
    列车旅途中,有位年轻乘客一直处于亢奋的通话中,不同地换着人倾诉,通话内容开头总是千篇一律:“今年我混得特差,好多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我悔青了肠子……”手机终于没电了,他才停下来。
    坐在一旁的冯小刚乐呵呵地听着,微笑着问年轻人:“我听你通话中多次提到‘混’这个字,你知道这个字到底怎么写吗?”对方疑惑地看了一眼冯小刚,说:“三点水,加一个‘昆’,就是‘混’字。”
    “你知道‘混’这个字的含义吗?”冯小刚接着问。
    “我认为糊里糊涂过日子,有钱赚就是‘混’。”对方回答。
    冯小刚说:“这个‘混’字大有玄机,首先看它右边的字,是‘昆’,就是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日子是‘比’出来的。那么如何去比呢?或者如何比得过别人呢?那就看‘昆’旁边的三点水。要有一点良好心态的水位,要有一点拼搏抗争的水准,还要有一点道德修养的水平,这样才是真正的‘混’字,也是‘混’的最高境界。”
    【适用话题】 “人生”“命运”“规劝”“乐于助人”等。
    技法迁移
    推理方法
    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先以学习者为主,从远大目标写起,把八个条目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再以学习对象为主语,由近及远、由内到外地正叙一遍,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
    假设推理:“欲……先”,通过排比,以如虹气势强调了达成目的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因果推理:“而后”,强调手段正确对于目标达成的关键作用。
    推理分析方法:
    1.假设分析法。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总结写法:观点+例子+反面假设推演出假设之后的严重的后果或者美好的前景。
    2.因果分析法。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总结写法:观点+例子+原因分析。
    3.归纳分析法。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总结写法:观点+众多材料+结论(一两句概括材料的共性)。
    迁移练笔
    请以“若要成功,须重立志”为主题,运用假设推理进行议论分析。
    答:_示例:若要成功,须重立志。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古人诗赞云:“古砚池中起墨波,右军书法妙如何?”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__
    古代文化常识
    (一)课内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地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二)课外文化常识
    天文名词解释(二)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āng)】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eq \f(大 学 之 道,在明①明德, 在 亲② 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天下人去旧更)
    eq \f(在止 于 至 善。知 止③而 后 有 ,新,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
    eq \f(定④,定 而 后 能 静,,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志向坚定才能)
    eq \f(静 而 后 能 安,安 而 后 能 虑,,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然后才能心安理得,心安理得)
    eq \f(虑 而 后 能 得⑤。 物 有本 ,然后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eq \f( 末, 事 有 终 始,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eq \f(知 所 先 后, 则 近⑥道 矣。,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①明:动词,彰明。②亲:当作“新”。③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④定:志向坚定不移。⑤得:处事合宜。⑥近:动词,接近。]
    eq \f(古 之 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 先 治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
    eq \f(其 国。 欲 治其 国 者,先 齐,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
    eq \f(其 家。 欲 齐 其 家① 者,,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eq \f(先 修 其 身。欲 修其 身 者,先 正②,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
    eq \f(其 心。欲 正 其 心者, 先诚其,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
    eq \f(意。 欲 诚③ 其 意 者, 先 致 ,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
    eq \f(其知④。致 知 在 格 物⑤。物 格 而后,识。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
    eq \f( 知 至, 知至 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 心,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
    eq \f(正 而后 身 修,身 修而 后 家 齐,,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品性,自身品性修养后才能管)
    eq \f(家 齐 而 后 国 治,,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
    eq \f(国 治 而后天下 平。 自天 子 以 至 ,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下)
    eq \f(于 庶人⑥,壹 是⑦皆 以修 身为 本。,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自身品性作为根本。)
    [①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②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③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④致其知:获得知识。⑤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⑥庶人:指平民百姓。⑦壹是:一概,一律。]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学案,共10页。

    语文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学案,共7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2大学之道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