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巩固练习(解析版).docx
    • 练习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巩固练习.docx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01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02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03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01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02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文件包含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二巩固练习解析版docx、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二巩固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角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已知∠A=30°45',∠B=30.45°,则∠A(  )∠B.(填“>”、“<”或“=”)
    A.> B.< C.=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平角是一条直线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如图,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  )

    A.北偏东65° B.北偏西35° C.南偏东65° D.南偏西35°
    4.11点40分,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140° B.130° C.120° D.110°
    5.若∠A=20°18′,∠B=20°15″,∠C=20.25°,则有(  )
    A.∠A>∠B>∠C B.∠B>∠A>∠C C.∠A>∠C>∠B D.∠C>∠A>∠B
    6.如图,已知∠AOB:∠BOC=2:3,∠AOC=75°,那么∠AOB=(  )

    A.20° B.30° C.35° D.45°
    7.如图,∠AOD=84°,∠AOB=18°,OB平分∠AOC,则∠COD的度数是(  )

    A.48° B.42° C.36° D.33°
    8.一个钝角减去一个锐角所得的差是(  )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如图,∠AOC=∠BOD=80°,如果∠AOD=138°,那么∠BOC等于(  )

    A.22° B.32° C.42° D.52°
    10.下列语句错误的个数是(  )
    ①一个角的补角不是锐角就是钝角;
    ②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③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B=2AC=2BC;
    ④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1.如图,∠AOB=∠COD=90°,∠AOD=146°,则∠BOC的度数为(  )

    A.43° B.34° C.56° D.50°
    1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直线AB和直线BA是两条直线;②射线AB和射线BA是两条射线;③若∠1+∠2+∠3=90°,则∠1、∠2、∠3互余;④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⑤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3.计算:18°13′×5=   .
    14.1.25°=   分,5400″=   度.
    15.钟表上的时间是3时20分,则此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夹角是   度.
    16.35.48°=   度   分   秒.
    17.计算:65°19′48″+35°17′6″=   (将计算结果换算成度).
    18.如图,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55°,若同时开工,则在乙地公路按南偏西   度的走向施工,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

    19.下列说法:
    ①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这两点的距离;
    ②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模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样做的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2CB,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④若∠A=20°18′,∠B=20°28″,∠C=20.25°,则有∠A>∠C>∠B.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20.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OB=30°,∠BOC=50°,则∠AOC=   .
    21.已知∠AOB=40°,∠BOC=3∠AOC,则∠AOC的度数是   .
    22.以∠AOB的顶点O为端点引射线OC,使∠AOC:∠BOC=5:4,若∠AOB=18°,则∠AOC的度数是   .
    23.若∠AOB=75°,∠AOC=27°,则∠BOC=   .
    24.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
    (1)射线OC的方向是   ;
    (2)∠COD的度数是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如图,是小明家和学校所在地的简单地图,已知OA=2km,OB=3.5km,OP=4km,点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到小明家距离相同的是哪些地方?
    (2)由图可知,公园在小明家东偏南30°方向2km处.请用方向与距离描述学校、商场、停车场相对于小明家的位置.


    26.计算:
    (1)131°28′﹣51°32′15″
    (2)58°38′27″+47°42′40″
    (3)34°25′×3+35°42′
    27.对于平面内给定射线OA,射线OB及∠MON,给出如下定义:若由射线OA、OB组成的∠AOB的平分线OT落在∠MON的内部或边OM、ON上,则称射线OA与射线OB关于∠MON内含对称.例如,图1中射线OA与射线OB关于∠MON内含对称.
    已知:如图2,在平面内,∠AOM=10°,∠MON=20°.

    (1)若有两条射线OB1,OB2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B1OM=30°,∠B2OM=15°,则在这两条射线中,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是   ;
    (2)射线OC是平面上绕点O旋转的一条动射线,若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设∠COM=x°,求x的取值范围;
    (3)如图4,∠AOE=∠EOH=2∠FOH=20°,现将射线OH绕点O以每秒1°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将射线OE和OF绕点O都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秒,且0<t<60.若∠FOE的内部及两边至少存在一条以O为顶点的射线与射线OH关于∠MON内含对称,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8.如图1,点A、O、B依次在直线MN上,现将射线OA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以每秒4°的速度旋转,同时射线OB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直线MN保持不动,如图2,设旋转时间为t(0≤t≤60,单位秒)

    (1)当t=3时,求∠AOB的度数;
    (2)在运动过程中,当∠AOB第二次达到72°时,求t的值;
    (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9.如图,已知∠AOB=75°,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过点O作射线OD,使得∠COD=∠AOB.
    (1)若∠AOD=120°,则∠BOC=   °;
    (2)若∠AOD=5∠BOC,则∠BOD=   °;
    (3)当∠COD绕着点O旋转时,∠AOD+∠BOC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大小;若变化,说明理由.








    30.如图所示,∠AOC和∠BOD都是直角.
    (1)填空:图中与∠BOC互余的角有   和   ;
    (2)∠AOD与∠BOC互补吗?为什么?
    (3)若∠AOB:∠AOD=3:13,求∠BOC与∠AOD的度数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巩固练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