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提分精练 专题07 数轴上动点相距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提分精练 专题07 数轴上动点相距问题(原卷版+解析版)0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提分精练 专题07 数轴上动点相距问题(原卷版+解析版)0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提分精练 专题07 数轴上动点相距问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1.2.2 数轴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2 数轴课后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5和1.
    (1)若P到点A、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动点P从点A出发,以2个长度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恰好使得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经过2秒相遇;若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与点P同向运动,经过6秒相遇,试求P点与Q点的运动速度(长度单位/秒)
    2.如图,数轴上的点O和A分别表示0和10,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沿O→A→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0≤t≤10).
    (1)线段BA的长度为 ;
    (2)当t=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 ;
    (3)求动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4)在运动过程中,当PB=2时,求运动时间t.
    3.已知,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表示,且点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的位置,并求出、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上有点且,当数轴上有点满足时,求点对应的数;
    (3)动点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能移动到与或重合的位置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4.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O表示原点,且,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A上有点C且|AC|=9,当数轴上有点P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第一次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能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都不能,请直接回答.若能,请指出,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5.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且(a-20)2+|b+10|=0,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B上有点C且|BC|=6,当数轴上有点P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
    (3)动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能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不能,请直接回答;若能,请直接指出,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6.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a+8|+(b﹣4)2=0.
    (1)点A表示的数a为 ;点B表示的数b为 .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
    ①若P、Q在点C处相遇,求点C所表示的数.
    ②在P、Q运动的过程中,当P、Q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运动时间.
    7.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其中点到点的距离为3,点到点的距离为7,如图所示:设点所对应的数的和是.
    (1)若以为原点,则的值是 .
    (2)若原点在图中数轴上,且点到原点的距离为4,求的值.
    (3)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移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移动,当几秒后,两点间的距离为2?(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8.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是数轴上在点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
    (2)运动1秒时,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
    (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请完成填空:
    ①当点P运动______秒时,点P与点Q相遇;
    ②当点P运动______秒时,点P与点Q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9.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6,﹣8,M、N、P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M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点M的3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0.5个单位长度.
    (1)求A、B两点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2)若点M向右运动,同时点N向左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M与点N相距30个单位长度?
    (3)若点M、N同时向右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M、N相遇?并求出此时点N对应的数.
    (4)若点M、N、P同时都向右运动,当点M与点N相遇后,点M、P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点N改变运动方向,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求从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10.已知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从点出发速度为每秒个单位,点从点出发速度为点的倍,点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个单位.
    若点向右运动,同时点向左运动,求多长时间点与点相距个单位?
    若点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到点的距离相等?
    1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10,8,P,Q,N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P从点A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从点B出发,速度为点P的2倍,点N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1)若P,Q两点不动,动点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时,点N所表示的数是 ;
    (2)若点P向左运动,同时点Q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相距32个单位?
    (3)若点P,Q,N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N到点P和点Q的距离相等?
    12.已知代数式M=(a﹣16)x3+20x2+10x+9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个点,且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b、c,已知AC=6AB.
    (1)直接依次写出a、b、c的值: , , ;
    (2)若动点P、Q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且点Q不超过点A.在运动过程中,E为线段AP的中点,F为线段BQ的中点,若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则的值是 ;
    (3)若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都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M从点C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动点P、Q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3<t时,数轴上有一点N与点M的距离始终为2个单位长度,且点N在点M的左侧,T为线段MN上的一点(点T不与M、N重合),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MQ﹣NT=3PT(点T不与点P重合),求出此时线段PT的长度.
    专题07 数轴上动点相距问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5和1.
    (1)若P到点A、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动点P从点A出发,以2个长度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恰好使得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经过2秒相遇;若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与点P同向运动,经过6秒相遇,试求P点与Q点的运动速度(长度单位/秒)
    【答案】(1);
    (2)存在;2或6;
    (3)2单位长度/秒;1单位长度/秒
    【解析】
    【分析】
    (1)设点P对应的数为x,表示出BP与PA,根据BP=PA求出x的值,即可确定出点P对应的数;
    (2)表示出点P对应的数,进而表示出PA与PB,根据PA=2PB求出t的值即可;
    (3)设P点的运动速度m单位长度/秒,Q点的运动速度n单位长度/秒,根据题意列出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1)
    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5和1,
    设点P对应的数为x,则,,
    ∵,
    ∴,
    解得:,
    ∴点P对应的数为-2;
    (2)
    P对应的数为,
    ∴,,
    ∵,
    ∴,
    当时,,
    当时,,
    答:当或6时,恰好使得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
    (3)
    设P点的运动速度m单位长度/秒,Q点的运动速度n单位长度/秒,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P点的运动速度2单位长度/秒,Q点的运动速度1单位长度/秒.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等知识,根据题中描述找到等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数轴上的点O和A分别表示0和10,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沿O→A→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0≤t≤10).
    (1)线段BA的长度为 ;
    (2)当t=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 ;
    (3)求动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4)在运动过程中,当PB=2时,求运动时间t.
    【答案】(1)5;(2)6;(3)当0≤t≤5时,动点P所表示的数是2t,当5<t≤10时,动点P所表示的数是20﹣2t;(4)1.5或3.5或6.5或8.5.
    【解析】
    【分析】
    (1)根据B是线段OA的中点,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得到结论;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5时,②当5<t≤10时,即可得到结论;
    (4)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5时,②当5<t≤10时,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B是线段OA的中点,∴BAOA=5.
    故答案为5;
    (2)当t=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2×3=6.
    故答案为6;
    (3)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0≤t≤5时,动点P所表示的数是2t;
    ②当5<t≤10时,动点P所表示的数是20﹣2t;
    (4)①当0≤t≤5时,动点P所表示的数是2t.
    ∵PB=2,∴|2t﹣5|=2,∴2t﹣5=2,或2t﹣5=﹣2,解得:t=3.5,或t=1.5;
    ②当5<t≤10时,动点P所表示的数是20﹣2t.
    ∵PB=2,∴|20﹣2t﹣5|=2,∴20﹣2t﹣5=2,或20﹣2t﹣5=﹣2,解得:t=6.5,或t=8.5.
    综上所述:所求t的值为1.5或3.5或6.5或8.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根据P点位置的不同得出等式方程求出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表示,且点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的位置,并求出、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上有点且,当数轴上有点满足时,求点对应的数;
    (3)动点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能移动到与或重合的位置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答案】(1)A、B位置见解析,A、B之间距离为30;(2)2或-6;(3)第20次P与A重合;点P与点B不重合.
    【解析】
    【分析】
    (1)点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得到点B表示的数,再根据平移的过程得到点A表示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A、B的位置,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之间的距离即可;
    (2)设P点对应的数为x,当P点满足PB=2PC时,得到方程,求解即可;
    (3)根据第一次点P表示-1,第二次点P表示2,点P表示的数依次为-3,4,-5,6…,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点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
    ∴点B表示的数为-10,
    ∵将点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点A表示的数为20,
    ∴数轴上表示如下:
    AB之间的距离为:20-(-10)=30;
    (2)∵线段上有点且,
    ∴点C表示的数为-4,
    ∵,
    设点P表示的数为x,
    则,
    解得:x=2或-6,
    ∴点P表示的数为2或-6;
    (3)由题意可知:
    点P第一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
    点P第二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3=2,
    点P第三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3-5=-3,
    …,
    ∴点P第n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n•n,
    ∵点A表示20,点B表示-10,
    当n=20时,(-1)n•n=20;
    当n=10时,(-1)n•n=10≠-10,
    ∴第20次P与A重合;点P与点B不重合.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绝对值,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综合应用,正确分类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数轴上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4.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O表示原点,且,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A上有点C且|AC|=9,当数轴上有点P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第一次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能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都不能,请直接回答.若能,请指出,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答案】(1)15
    (2)-1或7
    (3)能,当P从-1出发时,第4次移动后与点B重合,第11次移动后与点A重合;当P从7出发时,第3次移动后与点A重合,第12次移动后与点B重合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性求出a、b的值,进而得出A、B两点的距离;
    (2)设P对应的数是x,根据条件PB=2PC,列出方程,求出P对应的数;
    (3)分别针对第(2)问的两种结果,探究点P移动的位置,得出结论.
    (1)
    解:由题可知a=10,b=-5,A、B位置如图所示:
    AB=10-(-5)=15;
    (2)
    解:∵点C在线段OA上,且|AC|=9,
    ∴点C对应的数是:10-9=1,
    设点P对应的数是x,则
    当P在点B左侧时,PB当P在线段BC上时,x-(-5)=2(1-x),x=-1,
    当P在点C右侧时,x-(-5)=2(x-1),x=7,
    ∴点P对应的数是-1或7;
    (3)
    解:设点P第n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Pn,,
    ①当点P对应的数是-1时,
    则P1=-1+1=0,P2=0-3=-3,P3=-3+5=2,P4=2-7=-5,…,
    ∴n为奇数时,Pn=n-1,n为偶数时,Pn=-(n+1),
    ∵点B表示的数是-5,点A表示的数是10,
    ∴P点第4次移动后与点B重合,第11次移动后与点A重合;
    ②当点P对应的数是7时,
    则P1=7+1=8,P2=8-3=5,P3=5+5=10,P4=10-7=3,…,
    ∴n为奇数时,Pn=n+7,n为偶数时,Pn=-(n-7),
    ∵点B表示的数是-5,点A表示的数是10,
    ∴P点第3次移动后与点A重合,第12次移动后与点B重合,
    综上所述,当P从-1出发时,第4次移动后与点B重合,第11次移动后与点A重合;当P从7出发时,第3次移动后与点A重合,第12次移动后与点B重合.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图形类规律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平方数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b以及分类思想的应用.
    5.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且(a-20)2+|b+10|=0,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B上有点C且|BC|=6,当数轴上有点P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
    (3)动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能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不能,请直接回答;若能,请直接指出,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答案】(1)数轴见解析,30;(2)P点对应的数为-6或2.(3)第20次P与A重合.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在数轴上表示出A、B的位置,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之间的距离即可;
    (2)设P点对应的数为x,当P点满足PB=2PC时,分三种情况讨论,根据PB=2PC求出x的值即可;
    (3)根据第一次点P表示-1,第二次点P表示2,点P表示的数依次为-3,4,-5,6…,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a-20)2+|b+10|=0,
    ∴a=20,b=-10,
    ∴AB=20-(-10)=30,
    数轴上标出A、B得:
    (2)∵|BC|=6且C在线段OB上,
    ∴xC-(-10)=6,
    ∴xC=-4,
    ∵PB=2PC,
    当P在点B左侧时PB<PC,此种情况不成立,
    当P在线段BC上时,
    xP-xB=2(xc-xp),
    ∴xp+10=2(-4-xp),
    解得:xp=-6;
    当P在点C右侧时,
    xp-xB=2(xp-xc),
    xp+10=2xp+8,
    xp=2.
    综上所述P点对应的数为-6或2.
    (3)第一次点P表示-1,第二次点P表示2,依次-3,4,-5,6…
    则第n次为(-1)n•n,
    点A表示20,则第20次P与A重合;
    点B表示-10,点P与点B不重合.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非负数的性质以及同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正确分类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数轴上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6.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a+8|+(b﹣4)2=0.
    (1)点A表示的数a为 ;点B表示的数b为 .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
    ①若P、Q在点C处相遇,求点C所表示的数.
    ②在P、Q运动的过程中,当P、Q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运动时间.
    【答案】(1)﹣8,4;
    (2)①C所表示的数为:1;②运动时间为秒或秒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2)①直接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2,进而得出等式求出答案;②直接利用两点相遇前或相遇后分析得出答案.
    (1)
    解:∵|a+8|+(b﹣4)2=0,
    ∴a+8=0,b﹣4=0,
    解得:a=﹣8,b=4,
    故答案为:﹣8,4;
    (2)
    ①设x秒时两点相遇,
    则3x+x=4﹣(﹣8),
    解得x=3,
    即3秒时,两点相遇,
    此时点C所表示的数为:﹣8+3×3=1;
    ②当两点相遇前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x=10,
    解得:x,
    当两点相遇后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x=14,
    解得:x,
    综上所述,运动时间为秒或秒.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两点之间距离以及绝对值的性质,正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7.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其中点到点的距离为3,点到点的距离为7,如图所示:设点所对应的数的和是.
    (1)若以为原点,则的值是 .
    (2)若原点在图中数轴上,且点到原点的距离为4,求的值.
    (3)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移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移动,当几秒后,两点间的距离为2?(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答案】(1)-17;(2)m=-5或-29;(3)1秒或5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点A到点B的距离为3和点C到点B的距离为7求出即可;
    (2)分为两种情况,当O在C的左边时,当O在C的右边时,求出每种情况A、B、C对应的数,即可求出m;
    (3)分为两种情况,当P在Q的左边时,当P在Q的左边时,假如C为原点,求出P、Q对应的数,列出算式,即可求出t.
    【详解】
    (1)当以C为原点时,A、B对应的数分别为-10,-7,
    则m=-10+(-7)+0=-17,
    故答案为:-17;
    (2)当O在C的左边时,A、B、C三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为-6、-3、4,
    则 m=-6-3+4=-5,
    当O在C的右边时,A、B、C三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为-14、-11、-4,
    则m=-14-11-4=-29,
    综上所述:m=-5或-29;
    (3)假如以C为原点,则A、B、C对应的数为-10,-7,0,Q对应的数是-(7-t),P对应的数是-(10-2t),
    当P在Q的左边时,[-(7-t)]-[-(10-2t)]=2,
    解得:t=1
    当P在Q的右边时,[-(10-2t)]-[-(7-t)]=2,
    解得:t=5,
    即当1秒或5秒后,P、Q两点间的距离为2.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列代数式,能求出符合的每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
    8.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是数轴上在点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
    (2)运动1秒时,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
    (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请完成填空:
    ①当点P运动______秒时,点P与点Q相遇;
    ②当点P运动______秒时,点P与点Q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答案】(1)
    (2)0
    (3)①5;②1或9
    【解析】
    【分析】
    (1)点向左移动时,用点表示的数减去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到移动后点表示的数,利用点移动规律解答;
    (2)用6减去点P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到点P表示的数;
    (3)①设点P运动t秒时,列方程6-6t=-4-4t,求解即可;
    ②设点P运动x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根据当Q在P点左边时, 当P在Q的左边时,分别列方程求解.
    (1)
    解:点B表示的数为6-10=-4,
    故答案为:-4;
    (2)
    解:点P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0;
    (3)
    解:①设点P运动t秒时,由题意得:6-6t=-4-4t,
    解得:t=5,
    ∴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
    故答案为:5;
    ②设点P运动x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由题意得:
    当Q在P点左边时,4x+10-6x=8,
    解得:x=1,
    当P在Q的左边时,6x-(4x+10)=8,
    解得:x=9.
    故答案为:1或9.
    【点睛】
    此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上动点问题,动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理解点的运动及表示点运动前后的数是解题的关键.
    9.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6,﹣8,M、N、P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M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点M的3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0.5个单位长度.
    (1)求A、B两点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2)若点M向右运动,同时点N向左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M与点N相距30个单位长度?
    (3)若点M、N同时向右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M、N相遇?并求出此时点N对应的数.
    (4)若点M、N、P同时都向右运动,当点M与点N相遇后,点M、P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点N改变运动方向,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求从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答案】(1)14;(2)4;(3)7秒,此时N点对应的数是13;(4)秒或7秒或秒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两点的距离;
    (2)根据题意设经过x秒点M与点N相距30个单位,由点M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M点的3倍,得出x+3x+14=30求解即可;
    (3)由题意根据追及问题即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差求出点M、N相遇时间,进而代入时间得出点N对应的数;
    (4)根据题意设从开始运动后,相遇前经过t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或相遇后经过t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根据PM=PN列出方程,进而求解即可.
    【详解】
    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6,-8,
    ∴A、B两点的距离为6-(-8)=14.
    故答案为:14;
    (2)设经过x秒点M与点N相距30个单位.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x+3x+14=30,
    解方程,得x=4.
    答:经过4秒点M与点N相距30个单位;;
    (3)点M与点N相遇的时间为14÷(3﹣1)=7秒,
    此时N点对应的数是﹣8 + 7×3=13;
    (4)点M与点N相遇的时间为14÷(3﹣1)=7秒,
    设从开始运动后,相遇前经过t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0.5t-(-8+3t)=6+t-0.5t,
    解得t=,
    设从开始运动后,相遇后经过t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t+6)-0.5t=0.5t-[13-3(t-7)],
    解得t=.
    所以秒或7秒或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以及数轴直观解决问题即可.
    10.已知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从点出发速度为每秒个单位,点从点出发速度为点的倍,点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个单位.
    若点向右运动,同时点向左运动,求多长时间点与点相距个单位?
    若点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到点的距离相等?
    【答案】(1)5秒;(2)秒或秒
    【解析】
    【分析】
    (1)设经过x秒点M与点N相距54个单位,由点M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M点的3倍,得出2x+6x+14=54求出即可;
    (2)首先设经过t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得出(2t+6)-t=(6t-8)-t或(2t+6)-t=t-(6t-8),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
    解:(1)设经过x秒点M与点N相距54个单位.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2x+6x+14=54,
    解方程,得x=5.
    ∴经过5秒点与点相距个单位.
    (2)设经过t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2t+6)-t=(6t-8)-t或(2t+6)-t=t-(6t-8),
    t+6=5t-8或t+6=8-5t

    ∴经过秒或秒点到点的距离相等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点运动速度得出以及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
    1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10,8,P,Q,N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P从点A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从点B出发,速度为点P的2倍,点N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1)若P,Q两点不动,动点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时,点N所表示的数是 ;
    (2)若点P向左运动,同时点Q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相距32个单位?
    (3)若点P,Q,N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N到点P和点Q的距离相等?
    【答案】(1)2或﹣4;(2)经秒点P与点Q相距32个单位;(3)经过0.5秒点N到P,Q两点的距离相等
    【解析】
    【分析】
    (1)根据A、B所表示的数可得AB=18,再由动点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可得答案;(2)设经过t秒点P与点Q相距32个单位,由题意得P的运动距离+AB的长+Q的运动距离=3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即可;(3)设经过x秒点N到P,Q两点的距离相等,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P、N的距离=N、Q的距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即可.
    【详解】
    解:(1)∵A,B对应的数分别是﹣10,8,
    ∴AB=18,
    ∵动点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
    ∴N点表示的数为2或﹣4,
    故答案为:2或﹣4;
    (2)设经过t秒点P与点Q相距32个单位,由题意得:
    2t+18+4t=32,
    解得,t=,
    答:设经秒点P与点Q相距32个单位;
    (3)设经过x秒点N到P,Q两点的距离相等,由题意得:
    10﹣2x+x=8﹣x+4x,
    解得,x=0.5,
    答:经过0.5秒点N到P,Q两点的距离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12.已知代数式M=(a﹣16)x3+20x2+10x+9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个点,且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b、c,已知AC=6AB.
    (1)直接依次写出a、b、c的值: , , ;
    (2)若动点P、Q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且点Q不超过点A.在运动过程中,E为线段AP的中点,F为线段BQ的中点,若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则的值是 ;
    (3)若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都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M从点C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动点P、Q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3<t时,数轴上有一点N与点M的距离始终为2个单位长度,且点N在点M的左侧,T为线段MN上的一点(点T不与M、N重合),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MQ﹣NT=3PT(点T不与点P重合),求出此时线段PT的长度.
    【答案】(1)16,20,﹣8;(2)2;(3)PT=1或PT
    【解析】
    【分析】
    (1)根据是关于的二次多项式,二次项的系数为,可计算得、以及的值;结合,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2)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根据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为线段的中点,若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得、、,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P点表示的数为,Q点表示的数为,M点表示的数为,N点表示的数为,T点表示的数为x,得,,;结合,通过求解方程即可完成求解.
    【详解】
    解:(1)∵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二次项的系数为
    ∴a=16,=20,
    ∴AB=4,
    ∵AC=6AB,
    ∴AC=24,
    ∴,
    ∴,
    故答案为:,,
    (2)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由题意得:
    ①当t时,
    EF=AE﹣AF
    APBQ+AB
    (24﹣2t)(20﹣3t)+4
    =6,
    ∴BP﹣AQ=(28﹣2t)﹣(16﹣3t)=12+t,
    ∴2;
    ②当时,此时点与点重合,
    即AQ=0,点F对应的数值为(16+20)=18;
    此时点P在点O的右侧,即OP=2t﹣8,
    而PB=|2t﹣8﹣20|=|28﹣2t|,
    则点E对应的值为(2t﹣8+16)=t+4,
    则EF=|18﹣(t+4)|=|14﹣t|,
    而BP﹣AQ=PB=|28﹣2t|,
    故2;
    故答案为:
    (3)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P点表示的数为16﹣2t,Q点表示的数为20﹣2t,M点表示的数为6t﹣8,N点表示的数为6t﹣10,T点表示的数为x,
    ∴MQ=28﹣8t,NT=x﹣6t+10,PT=|16﹣2t﹣x|,
    ∵MQ﹣NT=3PT,
    ∴28﹣8t﹣(x+10﹣6t)=3|16﹣2t﹣x|,
    ∴x=15﹣2t或x2t,
    ∴PT=1或PT.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代数式、整式加减、绝对值、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代数式、整式加减、绝对值、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3 数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3 数轴同步测试题,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轴上的行程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2.3 数轴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2.3 数轴当堂检测题,共24页。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3 数轴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3 数轴精练,共3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提分精练 专题07 数轴上动点相距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