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01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02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济南版)

     

    一、单选题

    1.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风化锈蚀 B.飞蛾扑火

    C.雨后春笋 D.破茧成蝶

    3.为了解我市各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4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进行呼吸

    5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虎年,按照生物的归类方法,虎属于(   

    A.植物、陆生生物 B.动物、陆生生物 C.动物、水生生物 D.微生物、陆生生物

    6.下图甲、乙分别是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 B.在高倍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

    C.由视野甲乙,应先将装片向左移动 D.外界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7.最近,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绒毒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能运动

    C.个体微小 D.由细胞构成

    8.鼠妇总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找到,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9.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B.物像模糊时,应调节使物像更清晰

    C.光线明亮时,应选择的凹面镜对光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的放大倍数

    1020215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B.观察人体中的基本组织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D.调查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

     

    二、填空题

    11.在显微镜中看到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____移动。

    12.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实验室光线比较暗,调试显微镜操作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1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那么第二次观察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视野______(选填变量变暗),细胞数目______

    1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该_____________,才能观察清楚。

    15.生物的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繁殖、________________

    16.使用显微镜时,光线通过的路径是:反光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镜。

     

    三、连线题

    17.把下面左右两边相关联的内容连线。

     

    四、判断题

    18.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却不产生废物。(    )

    19.种子萌发属于生物具有的生长繁殖特征。(    )

    20.显微镜对光时需用高倍物镜和大光圈。(    )

    2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

    22.实验中设置重复组的目的在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

     

    五、综合题

    23.下图图1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2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3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1中要使视野变为视野,应调节图2中标号[   ]______所示结构:要使视野变为视野,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3中的____________的组合(填数字标号)。

    (2)给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如图1中的所示,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了低倍显微镜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3)1①~④是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

    24.通常人们认为大蒜具有抑菌作用,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吗?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培养了大肠杆菌的培养皿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第一步: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

    第二步: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稀释液;

    第三步: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分别滴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皿中;

    第四步: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h,观察发现在滴加大蒜提取液的位置周围形成了一个不生长细菌的圆圈,称为抑菌圈(如图甲)。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并测量其直径(如图乙)。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甲图中加入大蒜提取液后,提取液周围出现了抑菌圈,说明______;据图乙可知效果最佳的是______

    (2)若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则应对上述实验步骤进行相应修改。一是要把第二步改为:将100%大蒜提取液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中处理相同时间;二是要把第三步改为:______;其他操作不变。

    (3)科学研究表明,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大蒜瓣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根据以上资料,请写出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食用方法:______

    (4)吃大蒜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吗?目前来看,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大蒜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如果我们想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该是下列的______

    a.上述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b.活的鸡胚培养基;c.活的植物组织培养基;d.牛肉汁培养基

     

    六、实验探究题

    25.铅污染主要来自于铅制品(如电池)工矿企业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汽车排出的含铅尾气。科研人员以4种常见树木为实验材料,研究铅污染环境下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该变化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功能的强弱。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在空气质量良好、土壤未受铅污染的植物栽培基地,取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若干。

    将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后擦干,用同一打孔器取叶圆片,置于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50片。

    将浓度为800mg/L的醋酸铅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每皿100mL)进行铅污染处理,对照组叶片用等量蒸馏水浸泡。科研人员记录铅污染下4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mg/L)如下表所示:(说明:对照组内同种植物短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忽略不计。)

    树种

    对照组

    实验组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2

    黄杨

    1.40

    2.46

    2.17

    1.00

    069

    0.50

    香樟

    1.27

    1.68

    1.35

    0.96

    0.42

    0.30

    杉木

    1.84

    2.38

    1.76

    1.14

    1.05

    0.57

    冬青

    1.99

    1.76

    1.70

    1.40

    1.11

    0.51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步骤中,科研人员选择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2)科研人员通过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在处理数据时,他们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______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

    (3)表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铅污染下,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除冬青外,其余3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______的变化规律。由此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铅污染不仅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也有危害。请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减少铅污染的措施:______

     

    七、资料分析题

    26.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见的观察器具。请据图回答:

    (1)1是光学显微镜。实验时如实验室内光线较暗,要转动[       ]____,以收集更多光线。实验过程中,小明看到物像有些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转动[       ]____

    (2)2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观察时,_____(填名称)应放在镜筒上,要想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物像,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_____

    (3)3是小明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___移动玻片。从图上分析,小明放在显微镜下的玻片上的字母应为______

    (4)发现视野中有污点时,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变化,因此污点应该在___上。

    (5)4A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操作为____

    (6)进行图4B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_____

    (7)4中三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填字母)。

    27.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红杏出墙是杏树为了接受阳光的照射,从而进行光合作用,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______的特征

    (2)杏树的枝条可以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______特征。

    (3)这棵红杏在某一天开出了一朵白色的花,引来众人围观,从生物意义上来说红杏具有______的特征。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A

    7A

    8A

    9B

    10D

    11.右上方

    12C

    13     变暗     变少

    14.薄而透明

    15     应激性     生长

    16     光圈     通光孔     物镜     镜筒

    17.把下面左右两边相关联的内容连线

    18.错误

    19.正确

    20.错误

    21.正确

    22.正确

    23(1)    细准焦螺旋     右下     ④##⑦     ⑦##④

    (2)A

    (3)③④①②

     

    24(1)     大蒜提取液的浓度     大蒜可以杀死大肠杆菌     100%大蒜提取液

    (2)吸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

    (3)将大蒜切碎

    (4)b

     

    25(1)控制单一变量

    (2)平均值

    (3)     先上升后下降     长期铅污染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含量,使植物叶片的光合功能减弱

    (4)将废旧电池进行分类回收、选择乘坐新能源交通出行等

     

    26(1)     6反光镜     3细准焦螺旋

    (2)     目镜     ③##③

    (3)     左下方     P

    (4)物镜

    (5)对光

    (6)避免物镜压碎装片

    (7)ABC

     

    27(1)需要营养(生长)

    (2)呼吸

    (3)(遗传)变异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提升练习 (word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