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1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2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共40页。

    第二单元 金秋时节


    本单元的内容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有描写秋景的,有描写秋天的声音的,有描写秋雨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都表达了对秋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既是对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的回顾,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一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力,并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二是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在仿写练习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通过古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课时
    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
    本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展现了一幅秋天落叶美景图。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水泥道的美。
    2课时
    秋天的雨
    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抒发了喜秋、赞秋的情感。
    弄清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2课时
    听听,秋的
    声音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启发学生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充分感受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从朗读中展开想象,感受美好的秋声与浓浓的秋情;读写结合,尝试写几句小诗。
    1课时


    写日记
    以一篇日记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写日记的方法和好处,学写日记。
    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培养观察、思考并及时记录的习惯。
    2课时




    交流平台
    讨论、总结并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重点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学会运用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掌握钢笔书写的要领,提高书写能力。
    2课时
    词句段运用
    丰富积累词汇,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书写提示
    学写钢笔字,注意横竖笔画。
    日积月累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重点)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难点)

    山行

    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通过观察图片,看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推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进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秋天的图片,明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对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踏上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旅,主题就是“金秋时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吟诵秋天的诗歌,描绘秋天的画卷,感知秋天的气息,聆听秋天的声音,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会一项新的语文阅读技能,那就是了解并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去看看古人眼里的秋天吧!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山行》。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传世。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合称为“小李杜”。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
    识字方法: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行、径”。“行”是多音字,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寒、径、霜”可以运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进行识记。“斜”可以运用生字加减法进行记忆。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诗文配图,引导探究。
    (1)仔细观察图画,在诗中可以找到哪些景物?
    (2)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画面和诗句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
    (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这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4)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诗人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哪个字直抒胸臆?诗人的什么动作表现出了这份惊喜?
    2.看图想象,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说图画上的内容。
    示例:走进深秋的山林,远望,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向山顶延伸,山腰上云雾袅绕,隐约还有几户山居人家;近处,夕阳晚照,枫林似火,动人心魄。这真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教师“扶”学“远上寒山石径斜”。
    1.理解“远上寒山”的意思。诗人为何称这山为“寒山”?(深秋时节,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这石头小路有什么特点?(曲折不直。)它伸向哪儿?(山顶。)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串讲句意。教师相机点拨总结。
    示例:深秋时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方法拓展: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练,跟现代文的表达不同。我们在说诗句意思的时候,可以先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中重要字词的意思,把句意说完整、说清楚。如果运用直译法,也并非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还要调整表述顺序,使句意更加流畅才行。
    (二)半“扶”半“放”学“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
    1.引导学生想象描述画面。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所见:山高之处,云雾缭绕,炊烟袅袅。
    所闻:风吟,鸟啼,鸡鸣,犬吠。
    所感:寂静的深山仍让人感到乡野生活的恬淡闲适,充满生气。
    2.比较“生处”“深处”“升处”的差异,突破“生处”难点、易错点。
    3.串讲前两句诗意。朗读回顾,读出画面感。
    (三)“放手”合作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自由读第3、4句,想象画面。
    2.结合图片,交流“坐”“晚”“霜叶”“红于”的意思。
    3.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串讲诗意。
    4.朗读回顾,读出喜爱之情。
    小结:火红的枫林,火红的枫叶,是那么生机勃勃,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向衰败的痕迹。这怎能不叫人心生赞叹啊!同学们,让我听听你们满怀热情的朗诵,听听你们内心和诗人一样的喜爱之情。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个性朗读比赛。学生朗读展示,教师评价,齐读。
    2.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学生试背
    3.课堂回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4.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画: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默写古诗《山行》,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3)找:另找一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收集杜牧的故事和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

    《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1.认识“犹、傲、橘”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会写“赠、盖、送、挑”等8个生字。
    2.借助图片和关键词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意境,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抽查背诵《山行》,齐背。
    2.再次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山行》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今天,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两首诗。先来看这首《赠刘景文》。
    二、学习《赠刘景文》,掌握方法
    (一)理解诗题《赠刘景文》,故事激趣。
    1.运用形声字构字法、编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赠”。
    2.理解诗题,介绍作者和背景。
    背景故事: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刘景文的。刘景文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才华出众,深有抱负。他是一个美髯公,长着一副漂亮的长胡子,这点和苏东坡很像。刘景文喜欢藏书,任职所得的薪俸基本上都用来买书,简直是个书痴,这点又与苏东坡趣味相投。最难得的是,刘景文是将门虎子,为人粗犷豪放,襟怀开阔,甚合苏东坡脾气,被苏东坡称为“慷慨奇士”。两个人特别要好。但可惜的是,刘景文因为父亲刘平在对西夏的战争中曾经被俘,所以一直未被重用,心中难免郁闷惆怅。公元1090年,也就是苏轼任杭州知州的第二年,刘景文这时候也在杭州做两浙兵马都监。有一天,苏轼看到荷塘残败、菊花凋零而橙黄橘绿的秋末景象,想起刘景文已58岁,仍没有得到重用,而自己也经过数次起落,即将步入人生的深秋,感慨良多,便写下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疏通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旋律。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盖、菊、残、君、橙。)
    3.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3)观察课文插图,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它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2.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①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荷塘。(生机勃勃。)
    ②出示秋季的荷叶干枯图,再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荷塘。(了无生机。)
    ③诗中哪个字直接点明荷花已经凋谢呢?(尽,凋谢之意。)“擎雨盖”是什么意思?(“雨盖”是雨伞的意思,擎雨盖就是撑起的雨伞,而句中指的是像撑起的一把伞的荷叶。)
    ④对着满塘残荷,你有什么感觉?(衰败,凄凉,悲伤……)
    (2)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争奇斗艳。)
    ②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迎风傲立。)
    ③秋风飒飒,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④串讲前两句诗意。朗读回顾。
    (3)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读这两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深秋时节,金黄的橙子和黄绿色的橘子高高地挂在枝头。)
    ②讨论: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颜色。(学生交流。)
    ③出示秋天丰收图。出示课件,引导说话: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④指名学生说诗意、悟诗情。
    ⑤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呢?
    明确:苏轼写下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对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
    3.课堂延伸,文化积累:古诗中特定事物的意蕴和象征。
    (四)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整首诗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齐背。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夜书所见》
    1.过渡《夜书所见》。出示不同风格的“秋天之景”,引导学生谈感受。
    过渡:秋天是美丽的,秋天也是萧条的,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景象,心中总会有不同的思绪。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夜书所见》,看看诗人叶绍翁眼中的秋天又有什么不一样。
    2.解诗题,明背景,介绍作者。
    (1)“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夜”,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夜晚写下所看到的景象。)
    (2)谁“夜书所见”?(介绍作者叶绍翁。)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3.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适时正音,教学生字。
    (2)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学生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一个“?”。
    5.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
    (1)一边读前两句,一边观察插图,想象画面,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理解“动客情”。“客”是谁?(诗人。)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这份“客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孤苦、忧愁之情。)此时此刻,他最想念的就是——(家。)这就叫——(思乡之情。)(板书:孤情)
    (3)读后两句诗,你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深夜。)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间的灯火,他真的能看见小孩子捉蟋蟀的情形吗?他怎么知道孩子们是在捉蟋蟀呢?(这是作者猜想出来的。引导学生分清想象之景和现实之景,理解“知”是料想的意思。)
    (4)想象:孩子们还会玩些什么?诗人为什么不做别的想象,就那么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挑促织”呢?(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板书:暖忆)
    6.朗读背诵,感悟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对比这三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这三首古诗写的都是秋天(哪个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寒山”“霜叶”“菊残”“橙黄橘绿”“萧萧梧叶”“秋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来。
    不同:诗人看到的景物不同,表达的感情不同。
    2.拓展关于秋天的诗句,促进感悟。
    过渡:是啊!同学们,从古至今,这多姿多彩的秋天总能勾起诗人们无限的情思,有“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你们还搜集到哪些关于秋天的诗句?(学生汇报。)这些诗句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带着感情诵一诵,好吗?(学生自由朗诵描写秋的诗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首古诗应该怎样教、教学如何分配,这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我们始终要抓住教学目标任务,抓住本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去设计课程,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本次课程内容的安排,一是把握了单元及课文整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对比阅读的意识,这有利于在日后不断增加的阅读中及时做出评价与选择;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扶”后“放”,不管是对三首古诗整体学习方法的考量,还是在一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中自学与讲学的穿插,都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总结——运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三是注重了古诗的朗诵以及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积累,在感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也能培植学生的人文底蕴。值得注意的是,古诗的用词、呈现的意境,毕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意境,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善于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从而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另外,三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即便是在“放”手自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重点)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难点)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学会“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运用寻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或是借助图像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片梧桐树叶实物或图片,适时引导学生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观察描述。
    过渡:我们平时经常看到落叶,也许谁都没当回事儿。可是今天仔细瞧瞧,没想到吧,这样一片黄绿色的、像你们的小巴掌一样的梧桐树叶,也是这么有趣可爱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满地都铺满了这样的梧桐树叶,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张秋生 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爱美的孩子》,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丫形树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
    2.听音频朗读,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圈出生字新词。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指导生字识记与书写。
    识字方法:“铺”是多音字,可以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印、棕、靴、泥、院”等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排、列”等字,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利用教室内桌椅排列进行理解;“洼、增”等字可以联系形近字进行区分理解。另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字谜、顺口溜、生字加减法等识记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指导词语归类。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
    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实际生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法来理解。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什么?(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2)作者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秋天,去上学时,雨后天晴时,上学路上,水泥道上。)
    (3)他看到了什么?(水泥道上有很多落叶。)有什么感受?(美,喜欢。)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上学去(1~3)——上学路上(4~9)——“我”的感叹(10~11)
    预设:课文层次的划分方法有时候不止一种,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应该予以肯定。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水泥道平常的时候美不美?可能也是美的,只是课文中的这个孩子并没有留意。而当秋风秋雨打落了梧桐树的叶子以后,水泥道呈现出和平常很不一样的景象,这个孩子一下子就发现了眼前的美景。那这些铺满了水泥道的梧桐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写它们呢?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解。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品析水泥道的美。
    2.读写结合,能够用几句话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3.读懂作者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多么美的景象,多么美的一条路啊!同学们,我们何不跟随作者的描绘,同他一起去领略欣赏一番呢?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自主交流,初识美感。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1)用横线画出描写水泥道全景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梧桐树叶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说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美的。
    (二)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学生汇报圈画的词句,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句中“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来谈自己发现的美。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句中“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体会水泥道的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出美的。最后,读出美感。
    方法拓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如:天上的云朵像洁白的棉花糖。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预设: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画面。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来体会美。最后,读出美感。
    2.教师配合课件进行引读,升华美感。
    引读: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二天,天放晴了。我走出门一看——(学生接读:地面还是……小小的蓝天。)
    引读:你瞧,那梧桐树上的叶子,还闪着水珠呢!它们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学生接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直到路的尽头……)
    引读:多么美的一块地毯啊!我忍不住走上前去仔细观察——(学生接读: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1)看着这么美的水泥道,“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明确:①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从“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可以体会“我”喜爱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坏眼前的美景。从“一片一片仔细地数”可以感受到“我”多么喜爱那些铺在路上的梧桐树叶啊,“我”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说明“我”内心是多么快乐!“我”还把小雨靴比喻成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么巧妙:当树叶在枝头摇晃的时候,小鸟在树叶间跳来跳去,尽情歌唱;当树叶落到地面时,小雨靴就像小鸟一样,也在树叶间蹦来蹦去,真快活呀!)
    ②要不是怕……很慢很慢的。(“要不是……会……”表达了“我”舍不得走完这条水泥道的心情,充分表现了“我”对水泥道的喜爱程度。)
    ③……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一回”说明“我”以前不觉得,让人体会到新奇、惊喜之情。“真美啊”直接抒发赞美、喜爱之情,点明文章主题。)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是不是重复了?
    明确:不重复。在结尾处再次出现,是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紧凑,而且读起来很美,突出了“我”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秋天的喜爱之情。
    方法拓展:像这样,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又写到了,这种方法就叫首尾照应。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更加突出。
    (3)质疑探究:“我”仅仅只是喜欢这些梧桐叶、这条水泥道吗?
    4.回味品读课文,升华美感。
    小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早晨,“我”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水泥道的美,并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对此一一加以描绘,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样的美。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用心去体会这种美吧!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同学们,其实,如果我们也像作者一样留心去观察,最熟悉的地方就有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咱们再来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怎么写他的上学之路的。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片段,指名朗读。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汪曾祺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2)汪曾祺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手工作坊……看灯笼铺糊灯笼。)
    (3)汪曾祺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发现了吗,在上学路上、放学路上,总有一些美丽的景色、有趣的事情,我们要用双眼去看,用双耳去听,用心去体会,最后还要用文字把它们记下来。
    1. 出示课后“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提示:你是怎样上学的?在路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很有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本课的重点并非归纳概括出这些“美”来,而是在读中赏美,在读后写美。本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分解了教学目标任务,两个课时各有侧重,每课时的教学重点更突出,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他们积极交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二要借助插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现“美”,让他们有美的印象和感受;三要注重朗读和圈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赏美、探美,有美的情感和认识;四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样不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帮助学生从阅读自然过渡到写作,引发他们展现美的欲望,提高他们表现美的能力。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生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重点)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重点)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难点)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生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一段雨声音频,引导学生用心倾听,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导语: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先听一段音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用心地听。(播放音频。)不同季节的雨声是不一样的,带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那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雨》。
    2.出示课题,朗读课题: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主朗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大声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圈出生字新词。
    (3)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指导生字识记和书写。
    识字方法:“曲”是多音字,可结合字义进行读音区别记忆;“争、闻、勾”几个字,可演示动作帮助记忆;“颜、料、票、仙、洞、油”几个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丰、厚”等字可以运用反义词或是编字谜进行归类识记;“盒、曲、枚”等在文中作量词,可适当拓展运用,增强记忆。相机指导归类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有哪些神奇之处?
    (2)你最喜欢哪些内容,做上记号。
    2.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教师结合朗读情况进行点拨,指导重音、停顿,理解重点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从每个自然段中找一两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抓住每一段的第一句话。)
    方法拓展:我们发现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总起句。抓住总起句能让我们更轻松地读懂整段话讲的是什么。
    (2)读一读第2、3、4自然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呢?(缤纷的色彩、好闻的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景象。)
    (3)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一层次写的是什么。[秋雨到来(1)—秋雨的特点(2~4)—秋雨的作用(5)]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四季的雨总是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节课通过生字生词的学习,通过朗读,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秋天到底是什么样的,秋雨到底神奇在何处,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探究。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仔细观察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想一想景物有哪些特点,像课本上那样,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品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背诵第2自然段。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式理解“五彩缤纷”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3.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复习三个总起句,朗读回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都是什么呢?看看第2到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什么?(总起句。)一起读一读。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品读秋雨的清凉、温柔。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2.集体交流,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秋雨打开了,我们走进了秋天。想象一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述,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3.齐读第1自然段。
    品读秋雨的五彩缤纷。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大方的秋雨姑娘把颜色都给了谁?在书上画一画,再交流反馈。
    2.出示秋天色彩绚丽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预设:出示银杏、枫叶图片,让学生自由表达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枚枚/一把把”“扇哪扇哪/飘哇飘哇”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再朗读体味。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预设:出示金色田野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想象。如:“秋风拂过,麦浪翻滚,像是在欢呼自己的成熟,像是在呼唤人们赶快来收割。”再朗读体味。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预设:利用“( )的菊花”填空,引导学生积累颜色词。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省略的内容。再朗读体味。
    3.仿写训练。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并仿写。
    4.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理解“五彩缤纷”,明确联系段落具体内容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出示百花、焰火等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意。
    (3)查查词典,理解词意。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五彩缤纷”的景象或场面,明确联系生活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5.朗读并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品读秋雨里好闻的气味。
    1.学生自主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气味的词语。
    2.指名朗读,师生交流画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到这些词语时有什么感受。
    3.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勾住”。
    明确:香味无形,怎么能“勾住”脚步呢?因为香味太诱人了,引得人停住脚步舍不得离开。作者不直接写气味好闻,而是用一个“勾住”巧妙地体现了气味的好闻,让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地朝着好闻的气味奔去。这样的表达更生动、更精彩。
    4.想一想,秋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对秋天气味的喜爱之情。
    品读秋雨吹起的喇叭声。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秋雨吹响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对动植物们都说了些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动植物的表现体会它们为过冬积极准备的忙碌情形。同时抓住植物们的样子,体会秋天不同植物的特点。
    3.学生齐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品读秋天给人的感受。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美丽、丰收、欢乐、繁忙……)
    2.结合课文内容重点感受“丰收”“欢乐”:秋天有哪些丰收景象?小朋友们有哪些欢乐?
    3.学生齐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后“阅读链接”材料。
    2.阅读与交流。
    (1)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田野上的景物、植物的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找一找相关的句子。(注意第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对比阅读:短文和《秋天的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表述。)
    小结:不管是描写秋雨,还是描写动植物的“迁徙”,实际上都是为了展现秋天的美丽、神秘。同学们,让我们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用自己善于发现的双眼去欣赏秋天别样的美景吧!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选择下列任务中的一项或几项完成后展示交流。
    (1)写一写:秋天的雨,还有哪些神奇之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用相同的写法写几句话。
    (2)画一画:你最喜欢文中秋天的哪幅画面?画下来吧!
    (3)赞一赞:写一首小诗,说说你印象中的秋天,表达你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2.实践活动。
    周末与父母一起去秋游,观察观察秋天的风景,感受感受秋天的气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一段话,以供下次分享。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第2自然段。
    2.推荐阅读峻青的《秋色赋》。继续搜集、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美,风景美,色彩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在对美的感受中,我们也变美了。
    本节课的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的特点来学习各自然段:如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时,说说秋天有哪些颜色,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此外,又指导他们结合图片、查字典、联系生活说词意,明确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不止一种,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实践做铺垫。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训练习作的好范文。课文中有多处比喻句、拟人句。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好、理解好这些句子的妙处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训练让学生具体了解什么是比喻句和拟人句。其次,我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鼓励学生说说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哪些植物,这些植物又会怎样呢。学生得到启发,写出了不少好句子,交流的兴致很高,达到了从读到写的训练目标。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是辅导学生学好语言。语言的学习积累除了口头会讲以外,更重要的是会有条理地写下来,达到“开口语惊人,提笔文采现”的效果。但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虽说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课堂让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课堂上的朗读却较之以往要逊色了些,这让我感到遗憾,我也一直在深思、探寻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和提高。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重点)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4.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首诗歌,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延伸。(难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大自然音效的音频,引导学生听音辨声,并谈谈听声音的感受。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如果题目中去掉一个“听”字,读一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只用一个“听”,让人觉得只是好奇地听、偶然地听,有提醒人们注意听的意味。而课题中用两个“听”,意思更进一步,不单要“听”,还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专注地听,这样才能听到秋的声音。(如果学生预习过课文,还能说出秋的声音不单单是可以听到的声音,也有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到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听音频朗读,圈出生字新词,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相机指导归类识字、识词。
    识字方法:“抖、振”可以结合动作演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辨析理解;“辽、阔”可以查字典、结合图片等进行理解。另外,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编字谜、顺口溜、生字加减法、形近字组词辨析等自主识记生字。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参照“自主学习卡”上的问题读课文。并自主思考,与同桌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汇报展示。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它告诉我们哪些学习诗歌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善于联想和想象,动脑思考。)
    (2)找一找:秋天有哪些声音?诗歌里写了哪些声音?(黄叶落、蟋蟀鸣、大雁叫、秋风吹拂的声音。)
    (3)说一说:一边读前三小节,一边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按小节顺序出示不同的秋景图片(落叶图、蟋蟀图、大雁图、田野图)。教师指名读每一小节,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写的是哪种声音,并想象每一小节的画面。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表达即可,不要求统一说法。
    (4)想一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教师引读第4小节,借助更多秋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厅”在文中的含义。
    过渡:听听,树叶飘落了,“唰唰,唰唰”;听听,蟋蟀在唱歌,“,”。听听,大雁当空鸣叫,秋风拂过田野。不同的演奏家表演着不同的乐曲,把大自然变成了一间“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5)语言训练,出示课件:仿照前几节的形式,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然后开火车朗读。
    示例:
    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哗”,是和伙伴们嬉闹的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雨点敲打屋檐,“滴答”,是善意地提醒人们天气转凉。
    (6)引读并点拨第5、6小节,思考:这些声音与前面三节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前三节的声音是用耳朵听到的,这里的声音是用心去听、去感受的。)
    过渡: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秋的声音,在哪儿呢?我们一起读第5小节——(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方法拓展:连续四句“在……里”,像这样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近、结构相同的短句构成的长句子,就叫排比句。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也碰到过这样的句子。
    (7)诵一诵:把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请同桌评价。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齐读诗歌,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从这些声音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从这些声音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和热情。同学们,只要用心听听,我们一定都能听出秋天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式,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卡”的设计,帮助学生梳理诗歌内容,抓住重点,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语文学习是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学设计以朗读为重点,并巧妙糅合看图描述、情境表演、延伸写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展开了大胆合理的想象,自然融入诗歌的画面和意境之中,更好地体会到秋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和声音的妙趣,从而唤醒了学生对声音、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仅实现了与诗情的共鸣,也有效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而在教学时怎样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又有合作意识,积极交流,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考量和完善。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重点)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难点)
    学前准备
    教师: 1.准备好教学课件。
    2.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学生用一两句话记录当天最高兴(悲伤)的事情。
    学生: 1.做好每日记录。2.准备日记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主题
    1.播放《蚯蚓的日记》或《蚂蚁的日记》等故事绘本,师生一起读故事,欣赏图画,并说一说小动物的日记带给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对“日记”的了解。
    过渡:日记是我们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的记录,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物,可以写景,可以写自己的想法或心情……。那么,日记到底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交流。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日记范文,分组讨论。
    8月20日 星期一 晴
    早上起床时,我发现那颗松动的牙齿更松了。我想把它摇掉,可是左摇右摇,牙齿就是不掉。唉!怎么办呢?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晚饭前,我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晃了几下,啊,终于掉了!
    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收起来了。
    思考:(1)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我”掉了一颗牙。)
    (2)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从格式和内容两方面作比较。)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日记写的是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那么是不是把我们一天当中的所有经历都记录下来呢?肯定不是,否则就跟记流水账一样了。写日记也要挑重点写具体,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再读一读范文,小作者写自己摇掉牙齿的事情时,把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具体?
    (1)引导学生说清楚掉牙的具体经过。
    明确:先交代松动的牙齿给作者带来的烦恼;又写了作者的行为,“左摇右摇”“忍不住又去晃动”;还写了当时的感受,“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最后写了结果,“终于掉了”。
    (2)教师总结归纳写日记的要领。
    明确:首先要写清楚年、月、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要选择当天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还要在记述事情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用第一人称写。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的生活记录,回忆当天的所见所闻,教师巡视检查。
    过渡: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肯定也会遇到像掉牙齿这样的日常小事,这些小事情总会给我们留下这样那样的印象。请大家翻看自己的生活记录,回想一下当天的生活经历,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哪一件呢?
    2.学生交换生活记录,相互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或是选择同学最感兴趣的事情,说一说事情的经过。(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自己看见的、听说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
    3.教师指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清楚。
    4.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仿照范文的格式,把事情完整地记下来,写成一篇日记。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格式是否正确;(2)正文表达是否通顺明白;(3)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和错用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使之具体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助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事件记叙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描写细腻,有真情实感;(4)开头、结尾有特色。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2.教师总结。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件小事情拼接而成的。有些小事情,像文中作者记述的摇掉牙齿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小事情,如同我们吃饭、喝水这些,悄无声息地就过去了。我们的大脑不可能把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记住,甚至于很多当时觉得特别精彩的瞬间、特别值得回味的时刻,时间一长就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了。但是,当我们利用日记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那些有滋有味的时刻,尤其是那些喜怒哀乐,就能历久弥新。当我们偶然回头翻看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生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成长的过程是那么值得留恋。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让日记成为你们亲密的伙伴吧,每天跟它交流交流见闻,谈谈心事,坚持下去,你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一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而在设计时,利用故事绘本引入新课,利用生活记录与口述交流完成选材,利用多种形式的评改教学启发学生思路,从而让他们在研读、交流、比较、修改的过程中熟知日记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综合来看,对日记格式的掌握并不难,难的是内容的呈现:如何让学生清楚、具体、通顺地完成记述,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唤醒他们丰富的生活记忆,在他们说写的过程中予以细致的引导,帮助他们完成课堂任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
    3.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4.能用钢笔字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5.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学前准备
    教师:1准备好教学课件。2.小奖品。
    学生:1.搜集描写不同季节的好词语并做好分类,尽可能搜集多一些。可以与同学合作。
    2.准备《新华字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1.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并积累关于秋天的成语。搜集、积累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2.掌握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几种基本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一、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激情导入。
    过渡:同学们,在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着三位诗人欣赏了古人眼中的秋天,既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灿烂,也有“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热烈,还有“萧萧梧叶送寒声”的冷寂。我们还走上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在一片片法国梧桐树叶织成的地毯上愉快地玩耍。我们还亲近了秋天的雨,见识了秋雨的五彩缤纷,闻到了秋天香甜的气味,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孩子们的欢乐。我们还听到了各种各样秋的声音,在大自然辽阔透明的音乐厅里感受着秋声的美妙。那么,秋天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结合“日积月累”中的词语,一起去了解一下。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累累”读第二声;“层林尽染”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给词语分类并适当拓展。
    小结:这九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有的着重描写天气,有的着重描写秋天草木的特征,有的着重描写收获。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还有天朗气清、秋雨绵绵、金风送爽、秋风萧瑟等,描写草木的季节特征的还有红叶纷飞、黄叶遍地、草木凋零等,描写收获的还有瓜果飘香、稻浪翻滚、谷物满仓等,还有描写秋天动物的如雁叫西风、秋虫唧唧,等等。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四季的风景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过渡:这么多的词语,展示了这么多秋天的景象。同学们,不同的季节,大自然展示的风姿是不同的。秋天有秋天的特点,春、夏、冬自然也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想一想,春天、夏天、冬天在你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说自己对四季的不同印象,试着用双音节词语、四字词语进行概括并写下来。重点是春、夏、冬三季。
    3.趣味比赛。按照春、夏、冬的季节顺序分三轮进行比赛,每一轮由各小组代表朗读本组概括的所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
    示例:春:万紫千红莺歌燕舞芳草萋萋
    夏:枝叶葳蕤翠色欲流浓荫蔽日
    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4.齐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5.过渡环节。从所归纳的词语中挑选几个,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
    枝叶葳蕤:形容树木枝叶繁盛的样子。造句:夏日,庭院里枝叶葳蕤,一派生机。
    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6.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不借助字典,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教师根据答案适当归纳方法。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主要运用了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读书的时候还放本字典在旁边。这时候,碰到陌生的词语,我们该怎么来弄清楚词义呢?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通过寻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对本题第二句话中“忐忑不安”进行理解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拆字游戏加深学生的印象,“忐忑”拆分为“上心下心”,心上上下下,引出“不安”的意思。
    7.布置学生查字典理解两个加点词语的词义,引导学生与所猜测的词义进行比较。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还远不止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这些,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我们还运用到了很多别的方法,下一堂课我们再进行具体、深入的交流。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回顾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尝试填写“交流平台”表格。
    (2)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1.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交流平台
    1.师生简单交流,出示单元课文中含有重点词语的语句,唤醒回忆。
    过渡: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一般会怎么办?(学生简单交流,教师点评)有同学说“跳过去”,也有同学说“问别人”,都是好方法。不少同学还提到了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知识就是活学活用,越用越活。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理解词语的方法。回忆一下,你是如何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将交流的方法记录在书上的发散图中。
    方法归纳:①查字典;②拆字再组合;③寻找近义词;④寻找反义词;⑤给词语换个说法(描述法);⑥联系上下文;⑦联系生活实际;⑧动作演示;⑨结合图画;⑩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4.拓展运用,随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义。
    练一练: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A.猛烈,粗暴。 B.温暖,柔软 。 C.温和,不刺激。)
    (2)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A.非常忙,没有时间接待。 B.美景繁多,看不过来。C.完全没有思考就接受。)
    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课外书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汇丰富,当看到喜欢的词句,不妨多看几眼,多在脑海中停留一些时间,仔细琢磨琢磨,把它们运用在造句、写作上。运用也是促进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书写提示
    1.出示“书写提示”中的八个生字,引导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正音。(狂、铺、盖、臂、排、票、寒、假)
    2.出示生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以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笔画规则:每个字的横画之间大略等距,但长短不一。“横平竖直”的意思是,横画要平稳,但不要写得太平整而略去了斜势;竖画要挺直有力。
    3.依次播放每个生字的书写视频(或是笔画、笔顺的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生字在书写时的笔顺和运笔方法,并跟随视频尝试仿写一两个。(教师视具体情况进行点拨)
    4.教师示范握笔姿势,提醒坐姿和书写整洁、规范的要求。
    坐姿口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头摆正,肩放平,两腿并排脚踏地,看谁姿势最端正。
    5.布置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正:笔画要写规范,字的大小要适中。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写好汉字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练习。这一个个小小的汉字,是由不同的笔画、不同的间架结构组合而成,在一笔一画的相互穿插避让中体现出一种和谐、中正之美,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希望同学们都能练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今天这堂课,我们探讨了更多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再一次领略了我国汉语言文字的书写之美。这些方法或书写练习,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希望我们做有心人,及时对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分享,并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要因一时的收获而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2.学生整理笔记。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一幅硬笔书法作品,教师选择优秀书法作品张贴展示。


    考虑到与单元课文内容的衔接,依据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特点,本次教案设计对相关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安排,努力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在交流与拓展中轻松地实现认知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善于统筹和引导课堂,充分解读教材,解读文本,真正打造一个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大语文课堂;也要适度“退出”课堂,除予以必要的规范指导以外,要让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自主感悟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