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实录)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实录)教案0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实录)教案0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实录)教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11页。

    生:(纷纷答)相信!
    师:没人有疑问吗?
    生:(纷纷摇头)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
    生:因为课文中已经有结论了。
    师:真的没人有疑问啦?
    生:没有!(众笑)
    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一个问号都没有,真理怎么这么快就诞生了呢?(众大笑)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而可能是——
    生:歪理。(众大笑)
    生:谬论。
    师:对啊!所以,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有疑问吗?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真理一定要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吗?
    生: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师:(高兴地)你们这么想、这么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打开课文,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
    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一生朗读)
    师:理解吗?
    生:(纷纷)理解。
    师:有问题吗?
    生:(纷纷)没问题。(众笑)
    师:看来,你们真是太听话了,都成习惯了,要想有问题都很难。(众大笑)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山。(众笑)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饿了要睡觉,困了要吃饭。(众大笑)
    生: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
    师:一天又过去了。(众笑)从来没有想过这流过去的时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师: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没有问号了!“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不问不知道——
    生:一问吓一跳。(众大笑)
    师:你吓什么呀?那叫——问了才知道!(众笑)问号才能变成感叹号。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生:“?”表示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表示最终找到的真理。
    师: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但是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课文详解》里看到的。
    师:书上写的是别人的理解。你的呢?
    生:这样说感觉很新鲜,也很简单。
    师: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观点。说得多好啊!新鲜,简单!把一个真理说得那么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生:(齐读)
    师:刚才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是“一百个”真理呢?99个不行吗?101个也不行吗?
    生:“一百个”并不是真的是100个问号,而是说很多问号,无数个问号。
    生:“一百个”是形容有很多很多问题。
    生:“一百个”是说真理的发现过程是很长的,要经过艰苦的探索。
    生:“一百个”是指那种不断探索的求真精神。
    师:说得都有道理!“一百个”不是实指,而是指真理的发现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发问、探索的过程。比如“这件事交给我,你放一百个心吧!”是不是一定要正好放一百个心?
    生:不是!是指绝对放心的意思。
    师:对了!一起读一读这个观点。
    生:(齐读课题)
    师:用什么来证明这是一个真理呢?请你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生:(认真默读,教师巡视并请一生将概括的事例写在黑板上。)
    师: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观点?
    生:(读黑板上的概括)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师:你转动一下眼睛让我看看。(众笑)能转动的是你的眼珠啊!(学生快速修改)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快速默读课文,发现相同点。
    生:这三个事例都是从生活当中的小事开始的。
    师:怎么开始?说清楚些。
    生:都是从生活中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
    师:这是第一个相同点。
    生:这三个事例中的人都是生活当中的有心人。
    师:哦,哪里体现他们是有心人呢?
    生: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魏格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那位奥地利医生是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很善于从小的地方看出大的问题的,是有心人。
    师:他们都是“有准备的人”!这是第二个相同点。
    生:这三个事例中的结论都是经过不断探索才得到的。
    生: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的真理。
    师:分别说说?
    生: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那位奥地利医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他们都是反复试验才得出结论的。
    师:说得清楚明白!这是第三个相同点。
    生: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反复试验,最后写得出结论。写法是一样的。
    师:你从写法上去发现的!请你写到黑板上。这是第四个相同点。同学们再想一想,每个事例中的发现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相当于我们平时写一件事的——
    生:起因,经过,结果。
    师:对啊!一般写事情,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详细些?
    生:经过。
    师:那么,在这三个事例中呢?
    生:起因和结果写得比较具体,经过写得比较简单。
    生:每个事例中的经过只写了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至于怎么实验?怎么研究的?一个字都没有写。这是为什么呢?
    生:(迷茫的样子,师指点题目中的“真理”、“问号”。)
    生:为了突出真理是在问号之后诞生的。
    生:没有问题就没有结论。
    生:问号与真理是因果关系。
    生:有这么多的问题才会有这么伟大的结论。
    师:对啊!作者选取这些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要说明“真理”与“问号”之间的关系,没有问号就没有真理的诞生!你们刚才没有一个问题,怎么可能发现这个观点是不是一个真理呢?(众笑)如果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认为应该将哪部分写具体些?
    生:经过部分!把怎样反复试验和研究的过程写具体,就能看出功夫下得多深了。
    生:不写具体实验的过程,就体现不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了。
    师:同样的事例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就不一样。既然三个事例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什么要写三个,写一个,或者两个不行吗?
    生:写一个事例,别人以为那是偶然发生的。
    生:一个事例不可信,有两个事例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了。
    师:一个是偶然的,两个叫什么?
    生:必然!
    师:没这么快!(众笑)出现了一个,又出现了一个……
    生:无独有偶!
    师:对啦!只有一个事例那叫“孤证”!三个事例不是多余的吗?
    生:俗话说“事不过三”,有三个了那肯定是真的了,不会再是假的了。(掌声)
    师: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也是人们普遍的看法。中国人证明观点要用中国人的办法!(众大笑)作者说完三个事例觉得还不够,又作了一个总结。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坚持不懈的人。
    生:追根求源的人。
    生:锲而不舍的人。
    师:文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是发现;石蕊试纸是发明。
    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的东西本来就有的,发明的东西本来是没有的。
    生:发明是创造了新的东西。
    师:对啊!发明是一种创造,而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称得上“成就”。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语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一起读一读这个语句。
    生:(齐读)
    师:经过事例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你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后,一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这一段告诉你,“发现真理”难不难?
    生:不难!
    师:何以见得?
    生:“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说明要发现真理并不像我们说的那么难。
    生:只要……就,这个句子也说明发现这里其实不太难。
    师:并不难!(板书)往下读!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师:这一段告诉你,“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
    生:不容易。因为这里说“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就是发现真理的能力很难具备的。
    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说明发现真理不是那么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生:“只能给”就是一般的人是不可能发现真理的,是不容易的。
    师:你是这样的人吗?
    生:有一点。(众笑)
    师: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要恭喜你,你离发现真理不远啦!(众笑)发现真理并不易!(板书)
    师:(指着板书)你发现什么了?
    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矛盾的,一段说发现这里并不难,一段说发现真理并不易。
    师:作者最后下了这样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结论,他想干什么呀?
    生:不知道!
    师:我知道你会说不知道。(众大笑)一般人都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的结果,是望尘莫及、敬而远之的。但是作者说其实科学发现并不难,你听了会——
    生:(接话)觉得自己也能发现真理。
    生:觉得真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
    师:说并不难,就会增强我们探索真理的信心!让我们充满激情地加入科学探索的行列。可是,正当我们满怀豪情的时候,他又说,科学发现并不易,让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会盲目和冲动。科学发现并不难,也不易,这就是辩证地看问题,这本身也是一个真理!(众笑)一起读一读这个结论吧!
    生:(齐读)
    师: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了一个观点——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再用的三个事例——
    生: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师:证明科学发现需要——
    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师:最后告诉我们,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机遇”属于那些——
    生:有准备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师:观点、事例、结论,这是一篇简单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阅读这样的议论文就是要把握“观点、事例、结论”这三个要点。敢于怀疑,善于发问,勇于探索,才能最终发现真理。陶行知先生说:真理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一百个问号,最重要的是——
    生:第一个问号!
    师:这是不是一个真理呢?有待你课后去用事实来证明!下课。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共2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课时安排,教学思路,存在的不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戏”,入“戏”,说“戏”,写“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