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01
    2021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02
    2021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展开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知识梳理]
    一、原子、分子和离子
    1.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构成物质

    二、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
    3.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三、同素异形体
    1.概念: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1)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2)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四、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树状分类法
    (1)分类的关键——明确分类标准

    (2)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组成成分的判断及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①“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②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③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
    ④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
    ⑤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
    ①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②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
    ③花生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的混合物。(  )
    ④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  )
    ⑤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均属于混合物。(  )
    ⑥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  )
    (3)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②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
    ③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④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⑤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⑤√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①× ②× ③× ④× ⑤√

    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出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煤、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
    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和“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等。
    (4)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式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

    1.(教材改编题)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 ②氨水 ③汽水 ④氯水 ⑤重水 ⑥紫水晶
    ⑦水银 ⑧溴水 ⑨硬水 ⑩软水 ⑪王水 ⑫卤水 ⑬生理盐水 ⑭水煤气 ⑮石灰水 ⑯油水 ⑰矿泉水
    ⑱蒸馏水 ⑲水泥 ⑳钢水
    答案:⑤⑦⑱
    2.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
    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
    C.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
    D.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解析:选B。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都属于烃类,A项正确;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B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C项正确;淀粉、蔗糖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D项正确。
    3.(2020·临沂第十九中学第三次调研)下列物质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淀粉、CuO、HClO、Cu
    B.普通玻璃、H2O、Fe(SCN)3、葡萄糖
    C.水玻璃、CaO·Na2O·6SiO2、AgCl、SO3
    D.KAl(SO4)2·12H2O、KClO3、NH3·H2O、CH3CH2OH
    解析:选B。淀粉属于混合物,CuO属于氧化物,HClO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H2O属于氧化物,Fe(SCN)3属于弱电解质,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aO·Na2O·6SiO2是硅酸盐,属于盐类,AgCl属于强电解质,SO3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KAl(SO4)2·12H2O、KClO3均属于盐类,NH3·H2O属于弱碱,是弱电解质,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4.(2020·石家庄高中毕业调研)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解析:选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A项正确;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C项正确;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概念及相互关系

    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分馏、蒸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升华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

    (1)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渗析等均为物理变化。
    (2)脱水、蛋白质变性、同素异形体互变、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均为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三、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
    (2)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3)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4)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移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7)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
    (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9)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10)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11)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12)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反应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⑪FeCl3的水解 ⑫石油的裂化、裂解 ⑬蛋白质的盐析
    ⑭食物的缓慢氧化 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答案:①③④⑨⑩⑬ ②⑤⑥⑦⑧⑪⑫⑭⑮
    3.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①用铝箔包装物品 ②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
    ③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④SO2漂白纸浆 ⑤液态丙烷做制冷剂
    答案:①⑤ ②③④

    演练一 传统文化中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判断
    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解析:选C。C项,“滴水石穿”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2.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荀子·劝学》记载: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B
    《泉州府志》记载: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C
    《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盛,“气”凝即得“矾油”
    青矾厂气是硫的氧化物
    D
    《本草纲目》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
    “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解析:选A。冰变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而不能称为吸热反应。
    演练二 STSE中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判断
    3.(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解析:选B。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4.(2020·郑州一模)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解析:选B。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的作用,①⑥正确;高铁酸根被还原得到的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

    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均属于物理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②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④Fe分别与Cl2、Br2反应不能生成FeCl2、FeBr2而是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
    ⑤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
     考点三 分散系与胶体

    [知识梳理]
    一、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

    二、三大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nm
    1~100nm
    大于100nm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有沉淀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
    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油水
    三、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四、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①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②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
    ③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
    ④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  )
    ⑤雾和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
    ⑥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⑦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
    ⑧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
    ⑨稀豆浆、硅酸凝胶、氯化铁溶液均属于胶体。(  )
    ⑩将1mL1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NA个。(  )
    (2)胶体的应用及纳米材料
    ①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
    ②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利用的是电泳原理。(  )
    ③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
    ④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⑤胶体微粒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
    ⑥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即淀粉溶液没有电泳现象。
    (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

    演练一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2020·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下列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本草纲目》记载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分离“酸坏之酒”的方法在原理上是化学变化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汉书》中“高奴,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解析:选B。B项中的操作为蒸馏,为物理变化。
    2.将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并灼烧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氯化铁溶液并灼烧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并灼烧得到KAl(SO4)2,D项错误。
    演练二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生成红褐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选B。A项利用土壤胶粒的吸附作用;B项形成乳浊液,与胶体无关;C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先是Fe(OH)3胶体聚沉,而后Fe(OH)3沉淀溶于稀硫酸。
    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解析:选C。FeCl3溶液显棕黄色,Fe(OH)3胶体显红褐色,二者颜色不同。

    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1.(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解析:选D。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2.(2018·高考全国卷Ⅲ,7,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选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为溶剂,相较于油性漆,更有利于健康及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
    3.(2018·高考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解析:选A。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4.(2017·高考全国卷Ⅱ,7,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选C。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又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一、选择题
    1.(2020·乐山一模)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灭流感病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解析:选D。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乙醇消毒是利用其可使蛋白质变性,次氯酸钠溶液和双氧水消毒是利用其强氧化性,原理不同;C项,纯碱属于盐;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
    2.(2020·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
    B.大量CO2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
    D.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解析:选C。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CO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B错误;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C正确;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以上各物质的主要成分都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
    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

    A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
    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B
    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
    文中提到的“脂水”指油脂
    C
    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
    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
    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解析:选B。A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由丹砂煅烧制水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之一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
    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氧化物 ③CO2、NO2、P2O5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⑥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⑦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⑦
    C.②③⑥ D.④⑥
    解析:选D。①中水银为纯净物;②中也可能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或碱式盐等;③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⑦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5.(2020·沈阳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
    D.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
    解析:选D。A项,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可以从外观上区分二者,错误;B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错误;C项,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是因为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而胶体呈电中性,错误;D项,颗粒大小变化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正确。
    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B.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固体
    C.用过氧化氢溶液漂洗衣服上的污渍
    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
    解析:选D。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了SO2的化学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加入的过氧化钙与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气,B项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C项不符合题意;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受热后直接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D项符合题意。
    7.(2020·青岛调研检测)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
    A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发生物理变化
    B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置换反应
    C
    煮豆燃豆萁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雷雨发庄稼
    自然固氮
    解析:选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中涉及的反应有石灰石加热分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皆为化学变化,A项错误;“曾青”是CuSO4溶液,铁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B项正确;“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项正确;雷雨天气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NO中化合态的N而生长旺盛,其中第一个反应属于自然固氮,D项正确。
    8.(2020·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解析:选C。A项中煤的气化、液化也为化学变化;B项中HD也是单质;D项中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油脂发生水解反应,但石蜡的成分是烃类,故热的饱和Na2CO3溶液无法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9.(2020·东北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C.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液氯、乙醇、NH3均属于非电解质
    解析:选A。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项正确;制备Fe(OH)3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B项错误;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饱和溶液在外界条件变化时析出溶质,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液氯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
    10.(2020·铅山三校联考)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选D。“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D错误。
    1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乙、丙、丁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生铁

    腐蚀品
    浓硫酸、烧碱、硝酸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

    弱电解质
    醋酸、一水合氨、水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选C。石灰石不能用作干燥剂,故①错误;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故②正确;浓硫酸、烧碱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③正确;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④错误;醋酸、一水合氨、水都存在电离平衡,故⑤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生石灰;②氢氧化钠固体;③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做指示剂);④五氧化二磷;⑤无水氯化钙;⑥浓硫酸;⑦碱石灰。
    (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全部
    (2)上述②④⑤⑥四种干燥剂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CoCl2)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CoCl2·6H2O,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下列气体中,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________。
    A.CO2 B.HCl
    C.NO2 D.NH3
    E.NO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 (2)B D C A (3)化学变化 (4)DE
    (5)CaO+H2O===Ca(OH)2
    13.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答案合理即可)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Cu(OH)2CuO+H2O
    CuO+H2Cu+H2O
    (4)① ②③ ④
    14.(新题预测)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如图为一“链状连环”图案,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从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两种物质都是非电解质________;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________;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________;
    两种物质都是盐________。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如图中一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随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H3和CO2都是非电解质;CO2和Na2O都是氧化物;Na2O和NaCl都是钠的化合物;NaCl和FeCl3都是盐,据此可得出答案。(2)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少量稀盐酸可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当稀盐酸的量较多时,Fe(OH)3沉淀与HCl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答案:(1)A C B D
    (2)①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
    ③a.电解质溶液稀盐酸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
    b.Fe(OH)3+3H+===Fe3++3H2O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