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pptx
    • 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1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2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3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4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5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6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7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8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1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2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pptx、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流程

    学习《月夜忆舍弟》

    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2.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处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三、诗词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月夜 忆 舍弟

    鼓 断人行,边秋 一雁声。

    露从 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

    有弟 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

    寄书 长不达,乃 未休兵。

    2.解题入诗

    诗题是诗的眼睛,读诗,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最年长。忆,是思念。所以,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知,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在月夜思念自己的弟弟,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

    理解诗意

    1、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边秋雁生,边地的秋天,传来孤雁的一声哀鸣。边地,这里指杜甫客居的秦州。诗的题目是“月夜忆舍弟”,首联却不从“月夜”和“忆舍弟”写起。大雁,也叫鸿雁,在古典诗歌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鸿雁传书,雁总是引起诗人思乡 怀亲、羁旅伤感之情。所以,首联看似写景,与题目“月夜忆舍弟”无关,实际上紧扣题目,描绘了“忆舍弟”的大背景,渲染了沉重悲凉的气氛。这空中的孤雁,正如兄弟分散的诗人自身。

    清代《茧斋诗谈》评论这两句:“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从这一联,可以看出杜甫炼字的功力之深。

    2、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既是写景,也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恰逢白露时节,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露白月明,多么凄冷的画面。“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诗人的思绪乘着月色飞翔,遥想故乡的明月更明更亮。明明普天之下共享同一轮明月,故乡的月和秦州的月,并无差别,可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且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时,曾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里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这看似无理的联,妙绝古今。诗人以天才的巨笔,描绘了天涯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明月。其实这两句,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可是诗人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圣杜甫的大家风范。这首诗前四句,看似不经意,与忆弟无关。实则,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可谓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3、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诗人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在“有”和“无”的对比中,抒发了对亲人深沉的思念,寄予了无限的感慨。

    4、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长不达,更何况战乱频繁,尚未休兵。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虑和沉重的思念。读到这里,我们更能体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贵。

    好的诗歌,是用生命写出来的。诗人历经战乱、颠沛流离的深刻现实体验,让这首诗留给后人以无限的感发和力量。这首诗以“戍鼓”起,以“未休兵”结,首尾呼应,将“忆舍弟”这份亲情置于一个战乱未息的大背景下,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望明月,叹别离,字字忆弟,句句情深,真切感人。

    五、品读诗情

    叶嘉莹先生说,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在声音的浸润中,感受穿越千年的力量,传承亘古流传的诗心。

    1、请你选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到这首诗时候的那份情绪,那份感受,你想到的是哪个词?

          明确: 忧伤。

                     悲伤。

                     思念。

    2、请你静静朗读《月夜忆舍弟》,想一想,这些字词,杜甫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让你产生怎样的情绪?

    明确:他听到了鼓声和一雁声。

       夜深了,鼓敲起来,街道上静悄悄的,这时候听到一声大雁的叫声,凄凉、孤独、忧伤便油然而生。

    3、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中你读到了什么?

    明确:战争频繁,战事紧张,鼓一敲,人们立刻消失。

      雁,是孤雁,是失群之雁。古人就说“失群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夜深人静间,孤雁一声鸣叫,更是让人心生凄凉。

    4、在《月夜忆舍弟》中的这个“雁”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同学觉得哪个更符合本诗?为什么?

    雁的意象:

    (一)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

    (二)代指书信、音信;

    (三)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

    (四)状写景物高远寥廓;

    (五)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

    ①我觉得是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归的绵绵思念。因为题目就叫《月夜忆舍弟》,这是一篇怀念亲人的诗歌啊。

    ②也可以是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杜甫此时很寂寞,没有弟弟在身边,觉得自己就是离群的大雁。

    ③还可以是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因为诗歌是写他思念弟弟,所以要先渲染气氛,然后才能将他的思念写出来。

    ④状写景物高远寥廓也可以啊,人在辽阔的环境中容易感受到忧伤。

    秋风萧瑟、秋意凉凉,秋天、边关、鼓、孤雁鸣叫,这一个个意象给整首诗笼罩上浓重悲凉的气氛。

    5、那夜,杜甫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别的?

    明确:看到了露水和月亮。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过了立秋,已经到了白露节气。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凉的是天气,凉的更是诗人的心。

    6、为什么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有一轮明月,本无差别,杜甫为什么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明确:因为他爱自己的故乡,觉得故乡里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故乡里有记忆,有童年、有家,有美好。诗人书写有悖常理的语句恰恰符合了人之常情。

    弟兄分散,人各东西;家人如断线的风筝失去联系,是生是死,是悲是苦,恐怕只有千里之外的明月知道。

    六、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而自己只能在异乡的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了诗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现状的忧虑悲痛之情。

    七、随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与他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首联中,从听觉角度,以“戍鼓”写战争背景,以“雁声”写亲人离散,描绘了一幅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做铺垫。

    3.当时的唐朝正经历安史之乱,战事频频,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未休兵”可以看出,诗人有对离乱的感慨,对家乡对亲人的牵忧、思念,对战乱早些停止的期盼。

     

    学习《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千年前一次拜访

    公元775年,深秋,一位失意的才子正慢慢向贾谊宅走来——

    他穿过这三进三出的院子,抚摸过每一堵历经沧桑的墙,走过每一个黄叶满地的角落,瞻仰贾谊的遗像,他唏嘘不已,挥笔写下——《长沙过贾谊宅》。

    今天让我们回首公元775年的那个深秋,一同欣赏 悲人己,天涯同戚——《长沙过贾谊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曾任长洲县,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史称“刘随州”。他的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主,尤长于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

    2.资料链接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3.写作背景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第一次迁在公元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被贬为潘州南巴县;第二次迁在公元 773 年至 777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后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

    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迁之时。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三、诗词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长沙 过 贾谊 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 此栖迟,万古惟留 楚客悲。

    秋草独寻 人去后,寒林空见 日斜时。

    汉文有道 恩犹薄,湘水无情 吊岂知?

    寂寂江山 摇落处,君何事 到天涯!

    2.吟读,感知音韵美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读要求“四有”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 中有气 口中有物

    四、理解诗意

    1.三年谪宦 此栖迟,万古惟留 楚客悲。

    诗歌由“三年谪宦此栖迟”起笔,栖迟原指鸟儿来敛翅,不飞,这里指贾谊也如同折了翅膀的鸟儿被困在长沙。直述史实,交代了贾谊被贬长沙三年这一境况。谪宦——表明遭遇。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叫。在古诗、古文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眼。余秋雨先生曾评价说,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就来了。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他们遭遇不公,往往不平则鸣。甚至受贬期间亲热过山水亭阁,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

    “万古惟留楚客悲”紧承上句,笔锋一转,便从汉代回到现在,贾生早已远去,万古间只留下楚客说不尽的悲愁。“万古”对“三年”,岁月漫长,这之间多少人世沧桑,可悲愁依旧,足见悲愁之绵长。“万古”对“惟留”亦可见悲愁之深重,光阴也难以冲释。何人之悲竟到如此地步?“楚客”这一典故指屈原被放逐长沙一事,贾谊遭遇与之相似,也称“楚客”,此后,“楚客”便成泛指被贬谪流放到湘楚一带的怀才不遇者。这里用典的妙处,又在于它并非单指贾谊,而是包括万古以来,与屈原、贾谊有类似遭遇的人们。说穿了,刘长卿在这诗里所指的“楚客”,其实也包括他自己。正由于他觉得自己和屈原、贾谊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却落得贬谪的下场,而且也来到了长沙。所以,他十分悲伤。他为贾谊伤心,为像屈原那样忠而见镑的人士伤心,更为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伤心。这“悲”字,是贯串全诗的纽带,也是诗人抒发感情的焦点。

    2.秋草独寻 人去后,寒林空见 日斜时。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诗人在贾谊宅所见之景,“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等意象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凄冷的景象。(借景抒情)斯人已逝,空余眼前凄清。在深秋的萧瑟中,诗人孑然一身,寻寻觅觅,斯人的遗风遗迹尚在何处?“空”字更显诗人苦寻而不得之悲,浩然天地,一片空无。“日斜时”又含日暮穷途之感,时已至此,依旧一无所得。亦有暗指唐王朝日薄西山,在宋代,辛弃疾的《摸鱼儿》有“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之句,罗大经说“闻寿王(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因为宋孝宗也懂得“斜阳”是对他的讽刺。显然,刘长卿所说的“日斜时”,也不是只从时间的角度着眼那么简单。在唐肃宗、唐代宗时代,尽管结束了“安史之乱”,但唐李王朝已不可避免地江河日下,逐步式微。面对着如此可悲的、每况愈下的政治气候,诗人对此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感更加深重,悲乎!

    3.汉文有道 恩犹薄,湘水无情 吊岂知?

     颈联上句“汉文有道恩犹薄”是诗人对贾谊遭遇的看法。汉文帝大家还记得吗?就是那个周亚夫中任人唯贤、贤明大度的明君,他执政以后,在混乱的政局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即使是面对这样有道的汉文帝,尚有贾谊郁郁不得志,试想若是遇上无道的君王呢?贾谊的境遇岂不是更加悲惨? “汉文有道恩犹薄”有何言外之意?“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庸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沉痛万分。贾谊被贬路过此地,曾写了《吊屈原赋》,可这无情的湘水吞噬了屈原,吞噬了贾谊的悲怆哀悼,谁能听得见呢?无情的江水裹挟着悲泣呼号奔腾而去,一切不过徒然。而自己现在这里思悼贾谊不也是如此?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自己的痴心。所有的悲与泪根本无人知晓!而这种悲剧还会经历多少个轮回!这正是“万古惟留楚客悲”的原因吧。

    4.寂寂江山 摇落处,君何事 到天涯!

    诗人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既可指眼前一片萧条的贾谊宅,也喻指着摇摇欲坠的李唐王朝。不错,他在思怀怜悯贾谊,推而广之,也在思怀怜悯和贾谊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换言之,所谓,这“君”,所指的既是贾谊,也包括所有和贾谊同命运的人士,特别是还包括刘长卿自己!他在问贾谊,何事。为什么?为什么会来到这远在天涯的地方?也是在自问到底至于这原因,他没有说,也不必说。显然,运用明知故问的写法,正是要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曲。金圣叹说:“'君何事’者,先生正欲自诉到天涯之故也。”他也是看到了刘长卿设问的用意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还用得着说穿吗!他早就说过:“独醒空取笑,直道容身。”(《负谪后登干越亭作》)谁叫他“独醒”,谁叫他“直道”刚而犯上?不会曲意逢迎。在这里,他出人意料地采用设问的方式,作为全诗的结束,正好表现他对忠而被贬者的无限同情,无限感伤,无限悲戚,说不尽!悲人己,天涯同戚!

    五、品读诗情

    1、首联中:“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明确:谪宦:贾谊的身世。

    栖迟: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

    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

    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

    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的悲苦命运。

    史悲-景悲-情悲-己悲)     

    2、颔联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明确: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3、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六、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

    1史诗的共同特色       

    明确: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今、借古喻今、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2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明确: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情感、分析写法。   

    七、主旨归纳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贬长沙三年之事,抒发了诗人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八、随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寂寞、怅惘、无奈之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汉文帝对贾谊的恩德淡薄,联系到自己被贬,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独”意为“孤独”,表现了诗人对贾谊的景仰之情和落寞之感;“空”字渲染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二者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意境氛围。

    3.结合《长沙过贾谊宅》全诗,请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①对贾谊被贬以及不被重用的同情;②对汉文帝不能重用人才的指责;③对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④对当时社会现实和统治者的不满。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