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答谢中书书》教案01
    11.《答谢中书书》教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备人
    代夫荣
    课题
    11.《答谢中书书》
    审核人
    代夫荣
    日期
    2023年8月21日
    使用人
    八年级语文教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反复诵读,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手法。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重点:1.诵读诗文,熟练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及重点语句翻译。
    2.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手法。
    难点: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合作交流法
    课时
    2课时




    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好山,好水,好画,好诗。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马上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把握文章景物特点,学习作者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解题
    答:回答,回复。
    谢中书:谢征,曾任中书舍人,中书是官职。
    书:即信函,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引导:答/谢中书/书,可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诫子书》读懂题中之“书”的含义。引导学生猜测“谢中书”为人名,联系“杜甫曾任工部检校员外郎,因而世称杜工部”的文学常识,进一步了解古人以官职代人名的传统。
    迁移:书信的别称:鸿雁,札,鲤鱼,素,笺,函,八行书等。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
    札: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鲤鱼: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他才高八斗,具宰相之才,却固守山林;他最爱深山,有仙风道骨,听风吹松林。所以被称为“山中宰相,听松仙人”。
    背景介绍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洒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 补充: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小品:小品文。散文的一种,短小灵活,简练隽永,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写景、说理、抒情。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山川大美。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模山范水的。
    模山范水:模、范,制作器物的模型。比喻用文字、图画描绘山水。)
    朗读课文,走进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准节奏 三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补充: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指两马并驾,俪,指夫妻成双,“骈俪”的名称正概括了这两种文体的主要特色:句式两两相对,讲究对仗、排比、用典和一定声律要求。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体。)
    读懂美文,感受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 俱:全,都。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高高的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歇:消散。(古义)
    休息。(今义)
    颓:坠落。(古义)
    精神不振。(今义)
    歇:消散。(古义)
    休息。(今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整体感知
    文中哪句话总领全文?全文围绕哪一个字展开?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2.找出描写“山川之美”的具体语句。
    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如何体现山川之美?从哪些角度来写景?(提示:可从观察角度,感官,动静结合及写景时间等角度入手。)
    明确:(1)作者先采用仰视和俯瞰的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山的高,水的净;再以平视的角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写出了景物绚烂多彩的特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且这四句又分“晓”和“夕”两层突出景物充满无限生机;同时文章还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所写景物具有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的特点。
    美:山水相映 色彩配合 晨昏变幻
    角度:俯视、仰视、平视 动静结合 视觉 听觉
    作者抒怀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议论)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康乐:谢灵运,东晋著名山水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自他开始“中国文人开始了寄情山水的审美之旅”。)
    4.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
    (2)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我”是继谢灵运后又一个“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豪,期待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总结文章写作结构图(见PPT)
    九、课堂总结(文章中心)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当堂检测
    1.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仰、俯两种视角,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
    2.文中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
    拓展延伸
    描写山水的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谢灵运《初去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背景简介,初读课文,形成语感,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赏读课文,品味美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1.《答谢中书书》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