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4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5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6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7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人教统编版12 *石钟山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2 *石钟山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思维提升,主题阅读,学以致用创新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学习活动二 精研课文 理解鉴赏
    学习活动三 综合探究 比较鉴赏
    世人不晓石钟命名之故,始失于旧注之不详,继失于浅人之俗见。千古奇胜,埋没多少!坡公身历其境,闻之真,察之晰,从前无数疑案,一一破明。爽心快目!——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作品背景实地考察,去伪存真——《石钟山记》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写于元丰七年(1084),作者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其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职,途经江西湖口,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便写了这篇游记。
    相关常识游  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作者一般是先描写自然景色,然后再生发感慨,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则采用“议—叙—议”的方式,如苏轼的《石钟山记》。
    lǐkēngchēng hóngkuǎn kǎnyì
    kōnɡfúzhéxiàtāng tà
    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兼词,相当于“于是”
    助词,无义,表陈述语气
    3.词类活用(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事不目见耳闻(         )(3)微风鼓浪(         )(4)而此独以钟名(         )(5)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凭借着舟
    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名词作动词,激荡,掀动 
    4.古今异义(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古义:                   。 今义:                   。 (2)余方心动欲还古义:                   。 今义:                   。 (3)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古义:                   。 今义:                   。 
    两个词。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一个词。实际上,副词
    5.特殊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3)而大声发于水上(        )(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5)古之人不余欺也(         )
    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
    6.成语积累“亲身实践”一族成语(1)躬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2)躬行实践:亲自去做,去体会。(3)力学笃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4)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5)扣盘扪钥: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6)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7)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
    研读任务一 精读深思细揣摩——品读文章的情趣与理趣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人们对郦道元的说法、作者对李渤的说法持什么态度?作者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2.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实地考察,有没有遇难而退?结果如何?
    提示 ①景物有高空的栖鹘,水上有鹳鹤。②静态——大石,动态——栖鹘。③用比喻绘形——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④直接绘声——(栖鹘)磔磔云霄间。⑤比喻、拟声——(鹳鹤)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作者实地考察,声音令人毛骨悚然,气氛阴森恐怖,探访困难,心动欲还,忽然“噌吰如钟鼓不绝”之声吸引了作者“徐而察之”,反映了他镇静而坚忍的探索精神。结果:他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终于搞清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3.苏轼写《石钟山记》的意图是“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说明“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但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
    提示 作者在文中强调目见耳闻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反对臆断,草率盲从,这是科学的、重调查研究的态度。学习《石钟山记》的意义并不在于评判谁是谁非,而在于学习苏轼这种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而且勇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精神。后人也有以山上有洞,形如覆钟非议他的,正是大胆质疑的精神的体现,而且苏轼在农历六月,江水上涨、山门被淹时探山,未能进山深入考察,结论难免片面。尽管如此,他的《石钟山记》仍不失为一篇景、情、理俱佳的杰作。
    研读任务二 首尾贯通,脉络分明——赏析文章独特的构思4.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色。请举例赏析。
    提示 如文中写对旧说之疑共有三次。不仅每次写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笔也有曲折。对郦道元,是以人之疑引出己之疑,而己之疑又是以钟磬置水中的实验来论证的;李渤本来是在纠正郦道元的说法,作者引述时,特别加一句“自以为得之矣”,紧接着陡然一转——“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着一“尤”字,说它较郦道元的说法更不可信;对寺僧使小童持斧敲击所谓“石钟”,仅以“余固笑而不信也”一句表示不屑一驳,矛头直指得双石“扣而聆之”的李渤,驳李渤全用议论,一针见血,不同于用实验验证郦道元的说法。而且,此节插在游山之前,也使文章平添波澜。总之,本文所记之事、所讨论的问题虽平常,但通篇几句一折,有些地方一句一转,极尽起伏变化之致,使议论内容富有可读性。
    5.本文结构不像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 本文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本文一开始就提出郦道元的说法,提出别人对此说的怀疑,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而是以用钟磬做的实验为依据。这就为文章第2段中作者所见的两处声源——“石穴罅”和“大石当中流”做铺垫,从而发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叹。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叹郦道元所说虽对,但太简单了,让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对李渤扣石“聆之”并以此推断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做法,作者在第1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2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实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3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有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研读任务三 妙趣横生,兴会淋漓——品读文章“写景绘声”之妙6.文章是如何描写探访石钟山时的所见所闻的?有何作用?
    提示 先交代探访石钟山的时间是“暮夜月明”时分,同游者是长子苏迈,方式是“乘小舟”,地点是“绝壁下”。然后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云霄间”鹘鸟的“磔磔”的惊叫声,以及“山谷中”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的阴森可怖、冷清凄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描写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转而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忽然“大声发于水上”,作者被吸引。他“徐而察之”,查明了发出“噌吰”之声的原因。接着后文又起波澜。作者在“舟回至两山间”的时候,发现入港处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作者对两处声音的考察,极为细致深入,处处印证了首段的“郦说”:“水石相搏”和“声如洪钟”;“山下皆石穴罅……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和“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照应“水石相搏”;“噌吰如钟鼓不绝”和“窾坎镗鞳之声”,照应“声如洪钟”。这就不仅证实了“郦说”,而且以详补“简”,为末段叹郦说之“简”做铺垫。
    7.文章对两处鸟叫和两处水声的描写完全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提示 ①两处鸟叫不同。写栖鹘是先点鸟名(“山上栖鹘”),再写惊飞(“闻人声亦惊起”),最后才写其叫声(“磔磔云霄间”);写鹳鹤是先写声音(“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然后交代是鹳鹤在叫(“或曰此鹳鹤也”)。前者用拟声词“磔磔”形容其惊叫,后者运用比喻,用“若老人咳且笑”形容其怪叫。②两处水声不同。前面的水声是“微波”与山下的“石穴罅”相击而发出的,后面的水声是“风水”与中流大石的窍穴相吞吐而发出的,这是声源不同;前面的“噌吰如钟鼓不绝”是一种洪大响亮的声音,后面的“窾坎镗鞳……如乐作焉”是一种比较低而悠扬的声音,这是音调和音量的不同;前面是先闻声,后发现山下“石穴罅”,后面是先看见“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然后再写“有窾坎镗鞳之声”,写的顺序也不同。
    填空:①      ②      
    请比较《石钟山记》和《小石潭记》两文,说说两文的不同之处。
    提示 (1)两文的写作顺序不同。《石钟山记》按照“疑—察—结论”的顺序,全文由思而行,有感而发,生动再现了作者夜游石钟山时的见闻和感受。《小石潭记》一文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巧妙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听见水声的高兴—发现小潭的欣喜—欣赏美景的愉悦—难耐凄清的悲伤。(2)虽然都是游记,但两文在写法上却各有千秋。《小石潭记》一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融情于景。《石钟山记》一文重在明理,以记叙、描写和议论为主。
    石钟山得名探源实践出真知,苏轼通过实地探查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从而体会到调查研究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有效方法。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
    材料一 游石钟山记[明]罗洪先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扁舟山下,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穹,遂为辨,以补其遗。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旌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犹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辨择,聆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崖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钟之制,甬则震,龠[注]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窾为之也。虚者大,窾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罂、卣,均虚器也,注之水则瓮盎不若罂卣之声,此中外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呜呼!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蠡入江处,众流迸驶,湍回洑射,日刔月消。石虽坚不胜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而轮囷,略不相肖。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耶?因记以俟好古者。(有改动)注龠(yuè):扣覆,覆盖。
    材料二 《春在堂随笔》卷七[清]俞樾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鞈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粘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有删改)
    阅读思考1.石钟山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因山势峥嵘而吸引游客;又因居高临下,控扼江湖而有“江湖锁钥”之称,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武将登上石钟山,面对奇景异观,抒发内心感受。比较一下两则材料各侧重于表现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①《游石钟山记》通过探究石钟山命名原因,告诉人们: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应该实地考察,有实践的精神,且要能够挑战前人,能质疑前人。②《<春在堂随笔>卷七》中俞樾认为: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他认为苏轼考察石钟山没有探察到问题的根本,苏轼与李渤犯了类似的错误。他也写出了石钟山对人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使石钟山积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
    2.结合苏轼的《石钟山记》和这两篇文章,谈谈三人观点的异同。
    参考答案①苏轼和罗洪先都认为石钟山是以声命名,两人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②罗洪先和俞樾都认为石钟山如钟覆地,但俞樾认为是以形命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去郦道元注《水经》记载:石钟山是因为风吹起微波,激荡着山石而发出声响,但对其中的缘故知之不详。苏东坡月夜驾扁舟停靠在山下,听察石钟山发出钟声的原因,原来是山石多窟窿,便写下辨析的文章,用来弥补郦氏的疏漏。丙午年的春天,我经过湖口。下临深渊的上、下两座山,都像钟的形状,而且上钟石尤为奇特。这时水位没有上涨,山脚完全露出,以俯身车轼那样的姿势沿着石头攀登,似见昆仑山阳面一般的森然排列着石的旌旗、石的矛戟。稍稍深入洞穴之中,便可纵情观赏咸阳城中似的千门万户,低垂的罗帏绣幕相互掩映,进入其中,犹如佛家所说:大海像要竞献珍宝,珊瑚、珠宝之类金碧辉煌、五光十色错杂地出现在惊涛骇浪之中,难以分辨、择取,仔细审视,下垂的如悬挂的磬,侧立的如茁壮的笋,缺损的如折断的藕,环绕的如连接的玉玦,自从我崖居穴处以来,攀登危崖历经险峻,还从来没有见到这样奇妙的景观呢。
    钟声固然是由孔穴中发出来的,如果山石的中间是实的,声音还是喑哑的。所以钟的规制,悬挂着的声音便震响,扣覆着的声音便郁闷。这里的石钟是由于中间空虚外面多孔而形成的。虚空的部分大,孔穴相对为小,所以声出而有余韵,而且回音也远。现在瓮、盎、罂、卣四种盛器,都是中间虚空的,把水注入其中,瓮、盎发出的声响不如罂、卣,这是中间、外部,大与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反应。苏东坡当年停舟水边未能看到山根,所以他的判断还有不足之处。
    啊!石头本来是没有声音的,但虚中仍能召至声闻,何况人的心呢!钟石正当彭蠡湖的入江处,许多水道迸流急驶,湍急着、回荡着,漩涡着、激射着,天天排剔,月月销蚀。石头虽然坚固,但顶不住水力的持久作用,所以石的形体也就具备着钻、研、磨、刮的功效,晶莹如玉,那没有进入水中的部分,颜色黯淡,纹理粗疏,显得顽悍而高大,与山麓部分一点也不相似。那么,风吹波荡,也有助于石头导致虚空的事实,本身不就蕴含着一定的事理吗?因此而记述下来,以期爱好访古的人指教。
    材料二 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驻守江西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阳湖边上,叫作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作下钟山。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但是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乐演奏,这个恐怕不是这样。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吰镗鞳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了冬天水面落下,则山下有像门一样的洞出现。进入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样,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干枯的蛤蜊,就像鳞甲似的。洞中宽敞,左右可以通向别的(洞穴),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则昏沉黑暗不可辨别。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
    “旁边又有小洞,像蛇一样爬着进入,(洞)又变得宽阔,可以容纳三个人坐下。石壁上刻着‘丹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很好。比如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写着‘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名。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没有进入它的室内一样。”
    卒章显志《石钟山记》说的是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文中的叙事因此而发,言论也因此而发,用的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全文的结构都是为“显志”服务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说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结构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常用的方法。“卒”为“完毕”“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一篇文章主题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意旨是否清楚,就全在结尾“志”的表现上,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卒章显志的“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练明确、干净利索,有似“画龙点睛”。3.“志”要鲜明有力,绝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歌颂、批判、提倡、反对、肯定、否定,立场要鲜明。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12 *石钟山记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石钟山记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激荡掀动,这种说法,清脆响亮越高扬,宋神宗的年号,农历六月初九,这里是赴任就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祝福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祝福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偶尔·偶然,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2 *石钟山记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石钟山记说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课外·一起成长,背景链接,文学常识,夯实字词,知识梳理,一词多义1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