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
    • 教案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原卷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原卷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解析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学案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学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2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3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4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5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6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7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8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2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3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2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3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2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3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2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03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学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42《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42《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原卷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________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________,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________)。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________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本质的事物现象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________,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必须    对举        换言之 B.必须    并存        浅言之

    C.仍应    并存        换言之 D.仍应    对举        浅言之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实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B.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C.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表里一致,三是言行一致

    D.一是表里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名实一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所以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B.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C.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D.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所以也必须对于本质的事物现象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答案】1D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和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仍应语气较为缓和,符合文意,用必须语气、态度太强硬,故选用仍应

    第二处,并存:同时存在。对举:指相对举出,形容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根据中庄子说的道恶乎隐而有真伪意思是大道怎么能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此处真伪既可以理解为真假并存,也可理解为有真假的分别,因此并存对举都可使用。

    第三处,表并列,表选择,从文意看,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应是选择关系,故选用

    第四处,重在区分,文中简短的意思。再根据后句深言之车窗用浅言之换言之表达更准确,故选用浅言之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句“‘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可知,要选择的句子是一个总括句,下面三节的首句话依次是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按照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顺序依次论述的,因此选用的句子要与之一一对应,即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错误有三:一是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中的不仅仅是有肯定的意思,原句是否定的意思,所以要把不仅仅改为不是。且A项中的所以强加因果,原句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B两项。

    二是客观事实客观规律之间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故应把改为

    三是对于本质的事物现象语序不当,造成事理逻辑混乱,应改为对于本质的事物现象,且D项中前后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所以用得不对,故排除D项。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

    (法国)卢梭

    ①当初,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似乎彼此间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联系,也没有什么大家公认的义务,因此,他们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恶人;他们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只有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词,我们才可以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而且,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还应当把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称为最有美德的人。不过,只要我们不抛开这几个词的通常的意思,我们就最好是不要匆忙下结论,并捐弃我们的偏见,用天平来衡量一下:在文明人中是不是美德多于邪恶?他们的美德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比他们的邪恶给他们带来的害处多?在他们已经知道他们应当互相为善以后,他们的知识的进步是否足够弥补他们互相造成的伤害?最后,从总的方面来衡量,让我们评判一下:是处在既不担心别人对自己作恶,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为善的境地更幸福,还是处于全面依附的地位,全盘接受那些对他们不负有任何义务的人的指挥更幸福?

    ②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③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一点,就连对人类的美德大加贬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细致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④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在剧院中,我们每天都可看到被剧中的不幸者的苦难遭遇感动得伤心流泪的观众,尽管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个人身为暴君,屡屡对敌人滥施酷刑。如嗜血成性的苏拉,对不是由他造成的痛苦,也是很伤感的;又如菲尔的暴君亚历山大,尽管他每天听见被他下令杀害的许多公民的叫声无动于衷,但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和普里亚姆一起叹息。

    ⑤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4.依据文意,用判断句给怜悯心下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具备的定义。

    5.依据文意,以下不是霍布斯观点的一项是(   

    A.因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所以人天生是恶人。

    B.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所以人是邪恶的。

    C.因为认为对同类无义务,所以人不对同类效劳。

    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

    6.第段划线部分两个既然领起两个方法相同的反驳,下列各项中与这两个反驳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不变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生物不变论是一种违反客观事实的观点,违反客观事实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

    B.生物不变论不符合事实,动物是发展变化的,植物是发展变化的,微生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生物不变论是错误的

    C.生物不变论是错误的,如果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那么,古代生物和今天生物应相同,而事实上古今生物差异很大。

    D.生物不变论是错误的,因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已表明人从猿进化而来。

    7.第段写《蜜蜂的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8.分析本文论证思路。

    【答案】4.怜悯心是在人类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的一种最应该具备的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最普遍和最有用的、合乎自然的人心(秉性或美德)。    5D    6C    7.故事中的被囚禁的人作为陌生人,虽然与当事人不存在任何特殊性关系,而且孩子的安危与他的自身利益也没有切实关系,但他却由于目睹孩子的痛苦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巨大的悲伤之感,并因不能一伸援手而难过。这里伸出援手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赞美,只是出于对受害者难以抑制的强烈的怜悯之心。这有力地证明,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卢梭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具有强大的力量,为下文阐述其作用张本。    8.作者首先从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引出天性美德的话题;接着批驳了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然后提出悲悯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这一观点;最后,分析怜悯心的意义: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论证驳立结合,思路严谨。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下定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知下定义的公式,即种概念(被定义概念)=特征+属概念。根据题干明确种概念为怜悯心,结合甲文第二段确定属概念和特征,题干要求用判断句给怜悯心下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具备的定义,判断句的表达模式为什么是什么,其中内涵,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禀,具体指概念的特征;外延,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也就是属概念

    结合第三段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分析,可知属概念(外延)指人的(秉性或美德),特征(内涵)为: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合乎自然。根据以上内容和下定义的公式(判断句)组织成句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因果逻辑错误,结合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分析,可知人是宇宙的主人属于结果,选项误表述为原因,另外遗漏了唯一自然权利互不妨碍和文中表达的意思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也不符合。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中相关信息运用了归谬法归谬法是间接论证的方法之一,亦称逆证,是一种反驳方法。先假定被反驳的观点是正确的,再从它推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它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释方法,特别是在进行正面的直接论证或反驳比较困难时,用归谬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A.抓住本源,即大家熟知的错误点来分析论证。

    B.列举特例来证明普遍认知的错误。

    D举名篇或者特例来证明观点的绝对性错误。

    C.“如果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那么,古代生物和今天生物应相同,而事实上古今生物差异很大,属于归谬法,即先认为观点正确,从而推出错误结论。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及分析文本论点、论据的能力。

    先看故事的内容,他以平淡和细致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故事中被囚禁的人与母亲和孩子并不认识,也没有特殊的关系,孩子的安危与他的自身利益也没有切实关系;但是当他看到母亲和孩子的悲惨遭遇时,他的内心产生的痛苦和悲伤的感受,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并且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为此感到难过。这里伸出援手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赞美,只是出于对受害者难以抑制的强烈的怜悯之心。

    再看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个故事说明了人是有怜悯心的,即使是陌生人,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的事,也不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这个故事作为论据,论证的内容应是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应当从故事前面去找,也就是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概括出来就是: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这个观点。

    从结构上看,下文作者接着写到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也就是卢梭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具有强大的力量。这个故事为下文阐述其作用张本。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第一句话谈的是自然状态中的人,说明他们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恶人;他们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强调了这种状态下的人只有天性,这是引子;第二句用不过转折,引导读者思考在文明人中是不是美德多于邪恶?他们的美德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比他们的邪恶给他们带来的害处多?……”,从而引出天性美德的话题;

    第二段主要批驳了霍布斯的观点,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第三段继续批驳其观点,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由此总结第二部分:批驳了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

    在批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第四段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由此总结第三部分:提出悲悯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这一观点;

    第五段最后,分析怜悯心的意义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论证驳立结合,思路严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讫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认为的同情心源于自爱的观点。根据儒家的观点可以推知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是经由自身的痛苦感知他人的痛苦,但用自爱却无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同情他人的痛苦,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

    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但还需要做些具体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道德知识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须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孟子的恻隐之心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纯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

    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化基本放心。

    (选自何怀宏《道德情感》,有删改)

    材料二: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利益或互利虽然可以普遍解释人类一般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却并不能解释人类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全部。无论是在人类的道德生活史上,还是现实道德实践中,都可以发现大量而非偶然的非功利道德行为,它们并不是出自某种求利、互利动机。人类对老弱病残的天然同情感,个体对某种价值理念或信念的绝对忠诚和无条件的道德奉献与道德牺牲,出自公益精神的无报酬社区服务,都不是求利或互利的动机理论所能解释的道德现象。

    为什么人类会做出这类无私无利的道德行为?人类的道德显然还有非功利或超功利的根源,这一根源在于人性。中外伦理学史上有过各种不同的人性理论,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性善恶混说四种类型。总体上,西方伦理学家对人性大都采取了比较消极的理解。与之相比,中国传统伦理学对人性的看法总体上较为积极,以儒家主流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基本上是持性善论的,这其中尤以孟子为最。出于对人的美德伦理的高度关切,设定人天性善良,通过既定严格的人伦秩序,以积极担负自身所承诺的人伦角色为基点,尽力实现其善良人性的道德潜能。孟子云:“人皆有四端。”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四端”乃人性善之种子,若人尽心养性,既能秉持人伦物理,又能存心养气,励精磨炼,终究可以养成“浩然之气”,成为顶天立地的仁义“大丈夫”。

    在孟子等性善论者的道德推理逻辑中,人性本善的预设是绝对必要的,人若无善性之“端”,将难以解释人如何达至道德仁义和圣贤境界。

    (选自《人为什么要有道德》,有删改)

    材料三:

    “善”与神学中的德行,“仁爱”相符合,并且不会过度,只能有错误。过度的求权力的欲望使天神堕落,过度的求知识的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在“仁爱”之中却是没有过度的情形的,无论是神或人,也都不会因它而受危险。在这种“善”与“仁爱”的德行中,错误有时是不免的。意大利人有一句骂人的话:“他太老好,好得简直成了废物。”我们要努力利人,但是不要做人们的面貌或妄想的奴隶;因为若是那样,就是易欺或柔懦了,易欺或柔懦是拘囚诚实的人的。

    世间不仅有一种受正道指挥的为善的习惯,并且有些人在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种向善的心理趋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天生的恶性一样。因为也有些人天生不关心他人。恶性中较轻的一种趋向于暴躁、不逊、喜争或顽强,等等;而较深的一种则趋向于嫉妒或纯粹的毒害,这样的人可说是靠别人的灾难而繁荣的,并且是落井下石的。这样的心性正是人性的溃疡,它们就如同曲木一样,造船最好,船是天生要颠簸的,但是这种木材却不适于造房屋,房屋是要站得牢的。性“善”的特质和特征是很多的。一个人对待异乡人温和而有礼,那就足见他是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不是一个与别的陆地隔绝的岛屿,而是一个与那些陆地接连的大洲。一个人对别人的痛苦灾难是同情的,那就表明他的心有如那疗他人之伤而自己受割的珍贵的树木。一个人对于别人的过恶很容易宽宥不究,那就足见他的心智是种植在超越伤害的地方的,所以他是伤害所不能及的。一个人对于小惠很感谢,那就表明他重视人们的心而不重视他们的钱。

    (选自培根《论善与性善》,有删改)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说儒家认为恻隐与自爱不同,两者虽都关注自身感受,但它们之间并无因果联系。

    B.材料一谈到恻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推动作用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C.材料二谈到利益或互利是人类道德行为和现象的客观基础。因而,人的道德行为源于人们追求利益或互利的动机。

    D.材料二谈到,儒家学者的代表孟子认为,凡持有四端者,懂得扩大并充实它们,四端就会像火燃起和泉水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10.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谈到只有保持恻隐之心,道德规范才会具有人性的温度,道德的演化才不会违背人性。

    B.材料一谈到恻隐是经由自身的痛苦感知他人的痛苦,因此它会推己及人,完全认同他人的痛苦。

    C.材料二首段列举了非功利道德的诸多行为,意在引出论述重点:人的无私无利的道德行为源自人性。

    D.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伦理学对人性的看法虽有不同,但总体上是积极的,基本持性善论的观点,这与西方伦理学的认识有所区别。

    11.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母亲哺育自己的孩子,无私地爱他们,无论他们是听话的、聪明的、还是淘气的、智力低下的。

    B.方志敏、江姐等无数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成立殒身不恤。

    C.古罗马帝国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人生而有罪,提出了原罪论

    D.古代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在《劝学》一文中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的观点。

    12.材料三末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3.培根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9D    10B    11D    12本段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的特质和特征是很多的,然后从不同角度列举了性的特质和特征,论证了其特质,特征的多样性。

    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将世界公民的心比喻成大洲,使论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依次列举了几种不同的行,具体地论证了的特质、特征。    13培根认为性善不会过度,但会犯错误,孟子没有提出这种看法;

    培根认为有人性本善,有人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培根提出性是着眼于宗教;孟子提出性善论是着眼于政治,是为了推行仁政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张冠李戴,这不是儒家的观点,而是作者依据儒家观点提出来的看法。B项,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恻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推动作用是呈逐渐减弱的趋势的。

    C项,材料二第一段指出:利益或互利虽然可以普遍解释人类一般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却并不能解释人类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全部……它们并不是出自某种求利、互利动机

    D项,与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有关,是孟子的看法,表述无误。

    故选D

    10.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 完全认同他人的痛苦说法错误,由材料一中的恻隐固然也需要对自身感受的关切……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可推知,恻隐只是同情他人的痛苦

    故选B

    1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母亲哺育孩子,侧重说明的是并不是出自某种求利、互利动机

    B项,与文中个体对某种价值理念或信念的绝对忠诚和无条件的道德奉献与道德牺牲这个观点有关。

    C项,古罗马帝国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人生而有罪,提出了原罪论,是对文中西方伦理学家对人性大都采取了比较消极的理解的证明。

    D项,与文中人性本善的观点不一致。荀子是中国古代性恶论思想的代表,正是由于这一观点,荀子在《劝学》中反复强调应通过后天的学习改变、提升自己。

    故选D

    1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从论证结构来讲,本段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从论证方法来讲,可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并简要说明其论证效果。如他的心不是一个与别的陆地隔绝的岛屿,而是一个与那些陆地接连的大洲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再如一个人对别人的痛苦灾难是同情的等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地论证了的特质和特征是很多的的观点。

    13.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先从材料三中提炼出培根的观点,由材料三第一段第一句话可知,培根认为善不会过度,但是会犯错误。由材料三第二段中的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种向善的心理趋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天生的恶性一样可知,培根认为有人性本善。也有人性本恶。由材料三的第一段来看,培根的性善论是从宗教层面来谈的,然后再与第二则材料中孟子的性善论观点进行比较即可。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锦瑟》教学课件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锦瑟》同步学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锦瑟》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锦瑟》分层作业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锦瑟》分层作业原卷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锦瑟》朗读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燕歌行并序》同步学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燕歌行并序》分层作业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燕歌行并序》分层作业原卷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燕歌行并序》教学课件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燕歌行》朗诵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李凭箜篌引》同步学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李凭箜篌引》分层作业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李凭箜篌引》分层作业原卷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李凭箜篌引》教学课件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李凭箜篌引》朗读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分层作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