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 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 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___________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____________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______________或⑨____________的环境观,认为⑩________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________和⑫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提出背景: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⑬__________短缺,环境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⑯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⑰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一是要⑱_______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⑲____________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⑳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保证资源的eq \(○,\s\up1(21))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eq \(○,\s\up1(22))____________。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eq \(○,\s\up1(23))___________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eq \(○,\s\up1(24))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一种新的环境观


    人类在与环境的长期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人类活动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


    考查点2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财富


    B.加强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合理开发资源不危及未来人类需求


    方法技巧练


    图表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差异


    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


    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


    方法技巧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如下表:

















    教材P10 活动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教材P11 图1.10 我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译文:


    在阳春三月里,为使山上的草木与河湖中的鱼鳖得以生长,不允许携带工具登山砍伐和下河捕鱼。


    用排干湖水的办法捕鱼,怎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无鱼可捕了;用烧荒的办法种田,怎能没有收成,但明年就无兽可猎了。


    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到折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失败,才会长久持续。


    草木茂盛成长期间,不许携带砍伐工具进入山林,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水生动物繁殖期间,不许携带捕捞工具进入河湖,也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由于不失时节地做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件事,才使粮食生产不断,百姓有余粮;由于能按时节对河湖池沼认真地实行禁捕,才使百姓有吃用不完的优质水产;按时节采伐、养护,山林才没有变得光秃不毛,百姓才有用不完的木材。


    教材P13 思考


    关注乡土环境问题,注意本地建设项目,是使正确观念见诸行动的主要办法,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思考1:通过实际调查进行统计。


    思考2: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思考3:意见书可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恶果方面进行综述。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基本认识 ②自然观 ③人地 ④态度 ⑤生产和生活中 ⑥人地对立 ⑦征服自然 ⑧“天人合一” ⑨“人地归一” ⑩人类 ⑪平衡 ⑫协调 ⑬资源 ⑭污染 ⑮生态 ⑯当代人 ⑰后代人 ⑱发展 ⑲自然界 ⑳鼓励经济增长 eq \(○,\s\up1(21))可持续利用 eq \(○,\s\up1(22))全面进步 eq \(○,\s\up1(23))科教兴国 eq \(○,\s\up1(24))中国21世纪议程


    基础达标练


    1.D [环境观是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环境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行为。]


    2.B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日趋强烈,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D [人类认识到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方法技巧练


    (1)D (2)A [为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符合人地和谐的思想,B、C、D均为传统的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发展的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


    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发展的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


    经济手段
    强调政府的


    宏观调控
    相关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种新的环境观,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问题探究,归纳总结,课堂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