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01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02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共31页。

    第22课 《礼记》二则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的意思是“ ”,这是选文的第一句话,以此为题目,简单易记。 《大道之行也》:大道,指 ,“大道之行也”,意思是“ ”,题目揭示了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拓展】 五经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可能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共有十七篇。旧说周公制作或经孔子修定。据近人的考证,认为可能成书于战国前、中期。《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 《礼记》, 国至 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 编纂的。包括《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中庸》、《大学》等篇,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记”的意思是记载、记述,“礼记”的意思是 。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 《虽有嘉肴》节选自《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 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 ”,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 》。《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 。 知识点03 字词句积累 1.字音: 嘉肴(yáo)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弗学(fú) 教学相长(zhǎnɡ) 选贤与能(jǔ) 矜(ɡuān) 讲信修睦(mù) 男有分(fèn) 2.通假字: 学学半(同“敩 ”,教导。) 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 3.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专指“儿子”。)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4.一词多义: 学学半(动词,同“敩”,教导) 学 学学半(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单,只)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名词,老而无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 闭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 天下为公(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其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5.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 …… 为亲,以 …… 为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老年人”,“壮年人”“小孩”) 6.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其谓之此乎”) 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判断句: 教学相长也 (“也”表判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也”表判断) 【即学即练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知其旨也(味美)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B.教然后知困(困难)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 C.选贤与能(指才干出众)讲信修睦(培养) D.男有分(职分,职守) 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知识点04 重点梳理 1.“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给了你哪些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3.《大道之行也》从哪几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即学即练2】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 (朝代)经学家 (作者)编纂的,是 (时期)间 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 。 4.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点06 主旨点睛 《虽有嘉肴》先将“ ”与“ ”进行类比,强调了 ,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 ”的结论。 《大道之行也》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 。 【即学即练3】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概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虽有嘉肴》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能力拓展 文言词语辨析之词类活用 一、考点解说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如《大道之行也》“不独亲其亲”中的第一个“亲”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为“以……为亲”。词类活用现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查比较频繁。中考常以判断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现象或解释词类活用的词语或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语句等形式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二、主要设问方式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其中加点词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画横线的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词语) 三、技法攻略 辨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明确“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并能结合语境准确释义。“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一定的结构里表示动作的意义,起动词的作用,即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如《狼》中:一狼洞其中。(名词“洞”,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挖洞”) 2.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用在谓语动词前充当状语,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工具等。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犬”,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似的”) 3.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常把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即当动词、形容词用在一定的结构里具有事物的意义时,就变成了名词。如《卖炭翁》中“尔安敢轻吾射!”(动词“射”在这里作名词,意思是“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多数是由于其后带了宾语,因为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兑命》曰“学学半”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男有分,女有归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我知之濠上也。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外面的住户就不用关大门了。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弗学,不知其善也 D.处处志之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虽有至道 ( ) ②学学半 ( ) ③以补不足也 ( ) ④但能说之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2.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谚曰:“蠹①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②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③百姓,此民之囊也。故有隙、囊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选自商鞅《商君书》) 【注释】①蠹:蛀虫。②离:背离。③渔:掠夺,骗取。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兼善天下 从善如流    循循善诱 B.教然后知困   困于心衡于虑 扶危救困   上下交困 C.教学相长也   相敬如宾 唇齿相依    相濡以沫 D.虽有至道   坐而论道 怨声载道   安贫乐道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语段(一)论证“教”与“学”的关系时,使用了一些关键词语来“转换话题”或“推进论证”,请从中找出这些词语,并分析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联系语段内容说明。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4)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学习目标中考导航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句式特点。 2.体会对偶与排比在议论类文本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或所体现的思想。 1.“困”“教学”“大道””等古今异义词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中考的易考点。 2.分析论证手法及其作用在中考试卷中多用涉及,要予以重视。 3.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的重点之一。 第22课 《礼记》二则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的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这是选文的第一句话,以此为题目,简单易记。 《大道之行也》: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道之行也”,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拓展】 五经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可能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共有十七篇。旧说周公制作或经孔子修定。据近人的考证,认为可能成书于战国前、中期。《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包括《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中庸》、《大学》等篇,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记”的意思是记载、记述,“礼记”的意思是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记述。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03 字词句积累 1.字音: 嘉肴(yáo)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弗学(fú) 教学相长(zhǎnɡ) 选贤与能(jǔ) 矜(ɡuān) 讲信修睦(mù) 男有分(fèn) 2.通假字: 学学半(同“敩 ”,教导。) 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 3.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专指“儿子”。)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4.一词多义: 学学半(动词,同“敩”,教导) 学 学学半(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单,只)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名词,老而无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 闭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 天下为公(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其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5.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 …… 为亲,以 …… 为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老年人”,“壮年人”“小孩”) 6.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其谓之此乎”) 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判断句: 教学相长也 (“也”表判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也”表判断) 【即学即练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知其旨也(味美)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B.教然后知困(困难)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 C.选贤与能(指才干出众)讲信修睦(培养) D.男有分(职分,职守) 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答案】B 【解析】困:困惑。故选B。 知识点04 重点梳理 1.“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是用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2.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给了你哪些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就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大道之行也》从哪几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即学即练2】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4.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了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知识点06 主旨点睛 《虽有嘉肴》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大道之行也》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即学即练3】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概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虽有嘉肴》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解析】D错误,《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故选D。 能力拓展 文言词语辨析之词类活用 一、考点解说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如《大道之行也》“不独亲其亲”中的第一个“亲”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为“以……为亲”。词类活用现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查比较频繁。中考常以判断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现象或解释词类活用的词语或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语句等形式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二、主要设问方式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其中加点词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画横线的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词语) 三、技法攻略 辨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明确“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并能结合语境准确释义。“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一定的结构里表示动作的意义,起动词的作用,即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如《狼》中:一狼洞其中。(名词“洞”,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挖洞”) 2.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用在谓语动词前充当状语,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工具等。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犬”,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似的”) 3.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常把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即当动词、形容词用在一定的结构里具有事物的意义时,就变成了名词。如《卖炭翁》中“尔安敢轻吾射!”(动词“射”在这里作名词,意思是“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多数是由于其后带了宾语,因为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C 【解析】A.句意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其:代词,他的;B.句意为:不吃,不知道它的味道。其:代词,它的;C.句意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副词,表推测,大概;D.句意为: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其:代词,它的。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兑命》曰“学学半”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男有分,女有归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C 【解析】A.前一个“学”同“敩”,教导。B.“与”,同“举”。D.“矜”,同“鳏”,老而无妻。故选C。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 【答案】A 【解析】A.本句意思: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据此分析,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故A不正确。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D 【解析】A.B.C.都有判断句的标志“者……也”。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外面的住户就不用关大门了。 【答案】D 【解析】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故选D。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弗学,不知其善也 D.处处志之 【答案】C 【解析】A项“亲”“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老”“壮”“幼”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志”是名词用作动词。故选C。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虽有至道 ( ) ②学学半 ( ) ③以补不足也 ( ) ④但能说之也( ) 【答案】①最好的道理;②同“敩”,教导;③弥补;④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 【解析】A.食:吃/食:同“饲”,喂养;B.故:所以/故:所以;C.之: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D.道:主张,学说/道:道路。故选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 (4)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目的。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2.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谚曰:“蠹①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②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③百姓,此民之囊也。故有隙、囊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选自商鞅《商君书》) 【注释】①蠹:蛀虫。②离:背离。③渔:掠夺,骗取。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知其善也 兼善天下 从善如流    循循善诱 B.教然后知困   困于心衡于虑 扶危救困   上下交困 C.教学相长也   相敬如宾 唇齿相依    相濡以沫 D.虽有至道   坐而论道 怨声载道   安贫乐道 【解析】C项,四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A项,好处/使得到好处/正确的意见/善于;B项,困惑/艰难,窘迫/贫困的人困境;D项,道理/道理/道路/道理,学说。故选C。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3)语段(一)论证“教”与“学”的关系时,使用了一些关键词语来“转换话题”或“推进论证”,请从中找出这些词语,并分析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①“是故”一词,把话题由上文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转换到“教”和“学”的论题上。②四个“然后”步步推进,论证了“教”和“学”之间的关系。③“故曰”一词,由上文对“教”和“学”关系的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联系语段内容说明。 语段(一)以美味的菜肴类比最好的道理,用不品尝美味的菜,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来类比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教”与“学”的论题。语段(二)中作者用裂隙类比百姓与君主的背离,用蛀虫类比以权谋私、鱼肉百姓的官吏,提醒君主要去除私利,推行法令,使国家免受危害。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答案】B 【解析】B句意: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亲:以……为亲。故选B。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3)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学习目标中考导航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句式特点。 2.体会对偶与排比在议论类文本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或所体现的思想。 1.“困”“教学”“大道””等古今异义词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中考的易考点。 2.分析论证手法及其作用在中考试卷中多用涉及,要予以重视。 3.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的重点之一。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22课 《礼记》二则(学生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