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0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0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共37页。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 字母表示数

    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能用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探究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无论开始想的自然数是什么,按照上面方法计算得到的数的个位数一定是0.你相信吗?
    【教学说明】以学生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用字母表示图形的规律
    问题1教材第78页最上方的图3-1及与图相关的内容.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变化的规律.
    【归纳结论】许多图形的变化都具有规律性,用字母表示其变化规律更简单明了.在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时,往往要找出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不发生变化.
    问题2(1)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利用小明的计算方法,我们用200代替4+3(x-1)中的x,可以得到4+3×(200-1)=601.你的结果与小明的结果一样吗?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初步体会用数值代替式子中的字母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式子的值.进一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2.用字母表示数
    问题3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借助字母描述了正方形的个数和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你在以前的
    学习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字母?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忆,很容易想到前面学过的运算律,以及面积的公式等,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广泛应用.
    【归纳结论】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问题4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
    (1)长方形的宽为3,长比宽多a,则长方形的长为______,面积为______;
    (2)一件衬衣的进价为a元,售价为3a元,则每件衬衣的利润为_____元;
    (3)一个数的相反数为a,则这个数是_____;
    (4)甲、乙两地相距s km,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km,则它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小时.
    【教学说明】学生结合以前学的知识,理解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式子,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
    【归纳结论】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量,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注意:在同一问题中,同一个字母只能表示同一数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第79页“随堂练习”的第(1)题.
    2.教材第79页“随堂练习”的第(2)题.
    3.若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什么?
    4.仔细观察下列各式:
    ①8×1+0=8=0×10+8
    ②8×2+2=18=1×10+8
    ③8×3+4=28=2×10+8
    ④8×4+6=38=3×10+8
    ⑤8×5+8=48=4×10+8

    根据以上规律写出:
    (1)第10个式子的结果;
    (2)第n个式子的结果.
    5.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______.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答案】1. 3v 2. mn – pq
    3.100a+10b+c
    4.(1)8×10+18=98=9×10+8
    (2)8×n+2(n – 1)=(n – 1)×10+8
    5.n(n+2)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再到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动手,动脑习惯,对于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后面的学习中还需进一步掌握.
    2 代数式
    第1课时 代数式

    1.理解代数式,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2.经历观察、体验、验算、猜想、归纳等数学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符号感,发展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体验数学美,增强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列代数式.
    【教学难点】
    理解具体代数式的意义,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上节内容中出现过的4+3( x – 1),x+x+(x+1),m – 1,3v,2a+10,,,6(a – 1)2等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代数式的概念
    问题1 什么样的式子是代数式?
    【教学说明】 学生在导入里已经找到这些式子的共同特征,教师应加以规范.
    【归纳结论】 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像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和代数式表示的意义
    问题2 列代数式.
    (1)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分析,与同伴交流,正确地列出代数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怎样列代数式.
    【归纳结论】 列代数式就是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问题3 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准确地理解并掌握代数式的意义.
    【归纳结论】 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第1题.
    2.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第2题.
    3.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第3题.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代数式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答案:
    1.若买一千克苹果需p元,则6p表示买6千克苹果需6p元.
    2.(1)10b+a(2)若一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百位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3.(1)若x表示某厂2012年的利润,2013年利润比2012年增长8%,则(1+8%)x表示该厂2013年的利润.
    (2)若x=100万元,则(1+8%)×100=108(万元),它表示该厂2013年的利润为108万元.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从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到列代数式,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代数式的值

    1.能熟练地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一个算法.
    2.通过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值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求代数式的值并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一位医生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公式:儿子身高是由父母身高的和的一半,再乘以1.08;女儿的身高是父亲身高的0.923倍加上母亲身高的和再除以2.
    (1)已知父亲身高a米,母亲身高b米,试用代数式表示儿子和女儿的身高;
    (2)女生小红父亲身高1.75米,母亲身高1.62米;男生小明的父亲身高1.70米,母亲身高1.60米.预测成年以后小红和小明谁个子高?
    【教学说明】 利用学生十分关注的身高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由此也告知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求代数式的值
    问题1 教材第81页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 学生先了解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出代数式,再根据给出的数值求出代数式的值,体会求代数式值的方法.
    【归纳结论】 求代数式的值分两步完成;(1)代入;(2)计算.
    问题2 教材第81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计算,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
    【归纳结论】 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
    2.认识数值转换机
    下面是一对“数值转换机”写出图①的输出结果;写出图②的运算过程及输出结果.


    【教学说明】 使学生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填空:(1)已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则2(a+b)-3cd 的值为________.
    (2)当a=3,b=1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
    2.如图是一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x为-5,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3.教材第84页的“随堂练习”第1题.
    4.教材第84页下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
    答案:
    1.-3 (2) . 2.49
    3.(1)在6%akg到7.5%akg之间;
    (2)在2.1kg到2.6kg之间;(3)略.
    4.(1)

    (2)物体在地球上下落得快;
    (3)把h=20m分别代入h=4.9t2和h=0.8t2,得t(地球)≈2(s),t(月球)=5(s).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相互补充.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第1、2、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这节课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整式

    1.能区分单项式、多项式及整式的联系与区别.
    2.能识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判断多项式的项及次数.
    3.通过列代数式,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4.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会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教学难点】
    多项式次数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列出代数式,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整式及有关概念
    问题1 教材第87页“做一做”内容.
    【教学说明】 学生列出代数式,观察这些式子,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尝试将它们分类.
    像,,0.8(1+15%)a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如的系数是,的系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是2次,12a3b是4次.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如ab-,ab-4c2,ab+ac+bc都是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如多项式ab-是ab与-两项的和.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ab-是2次的,a2b-3a2+1是3次的多项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如a2b-3a2+1的常数项是1.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2.单项式、多项式的识别及次数的确定
    问题2 教材第88页“议一议”的内容.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列出式子
    .再区分单项式、多项式,确定它们的次数,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
    【归纳结论】 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是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最高次项的次数.
    注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分别填入所属的圈中,指出其中各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中哪个次数最高?次数是多少?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整式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
    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整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与归纳.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学生从列代数式开始,到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分类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定义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
    找出同类项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图中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受合并同类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同类项的概念
    问题18n与5n,2a2b与-7a2b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分析,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加以规范.
    【归纳结论】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方法
    问题2导入中的8n+5n,以及-7a2b+2a2b该如何进行计算呢?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初步感受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归纳结论】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问题3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1)-xy2+3xy2;
    (2)7a+3a2+2a-a2+3
    【教学说明】学生类比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再与同伴交流,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归纳结论】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问题4合并同类项:
    (1)3a+2b-5a-b;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归纳结论】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同类项
    (合并时应注意每项的符号),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最后的结果中也不能再有同类项.
    4.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归纳结论】求代数式的值应先化简(合并同类项),再代入计算.

    小明说:“本题中a=0.35,b=-0.28是多余的条件”;小强马上反对,说:“这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a和b,不给出a、b的值怎么能求出多项式的值呢”?你同意哪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练掌握解此类题的方法.
    【归纳结论】多项式化简后若只剩下常数项,则跟字母的取值无关;若化简后含有字母项,则跟字母的取值有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5”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学生从了解同类项的概念到合并同类项,知识层次递进,培养了学生动脑习惯,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去括号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3.通过探究去括号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归纳能力.
    4.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
    括号前是“-”号时怎样去括号.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93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小明、小颖、小刚三人不同的做法,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去括号法则
    问题14+3(x-1)与4x-(x-1)该怎样进行运算?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再进行合并,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3(x-1)=4+3x-3=3x+1;
    4x-(x-1)=4x+(-1)(x-1)
    =4x+(-1)x+(-1)(-1)
    =4x-x+1=3x+1.
    问:观察上面的运算过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去括号法则.
    【归纳结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2.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
    问题2化简下列各式:
    (1)4a-(a-3b);
    (2)a+(5a-3b)-(a-2b);
    (3)3(2xy-y)-2xy;
    (4)5x-y-2(x-y).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归纳结论】整式的化简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若括号前面有系数,一般先用乘法分配律将系数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再观察括号前面的符号,然后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求含括号的多项式的值
    问题3 化简求值.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确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归纳结论】先去括号合并化简,再代入求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化简m-n-(m+n)的结果是()
    A.0
    B.2m
    C.-2n
    D.2m-2n
    2.若x-3y=-3,则5-x+3y的值是()
    A.0
    B.2
    C.5
    D.8
    3.化简下列各式:
    (1)8x-(-3x-5)=_________________;
    (2)(3x-1)-(2-5x)=__________________;
    (3)(-4y+3)-(-5y-2)=_________________;
    (4)3x+1-2(4-x)=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
    (1)3(x+8)=3x+8;
    (2)6x+5=6(x+5);
    (3)-(x-6)=-x-6;
    (4)-a+b=-(a+b).
    5.化简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去括号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因此,该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把x的值抄错,不会影响结果.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去括号法则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6”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

    1.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通过探究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3.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激发学生观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
    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教学说明】学习通过操作,初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问题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教材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导入的操作已经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通过这个问题得到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归纳结论】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加减
    问题2计算: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整式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归纳结论】几个整式相加减,通过用括号将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整式加减的应用
    问题3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甲市为:起步价6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5元;乙市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2元.
    (1)试问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差是多少元?
    (2)如果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的路程都为10千米,那么哪个市的收费标准高些?高多少?
    【分析】先把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分别用含S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求甲、乙两市的价钱差.
    【教学说明】学生分析、思考,与同伴交流,感受整式的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4已知M=4x2-3x-2,N=6x2-3x+6,试比较M与N的大小关系.
    【分析】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一般采用“作差法”,即先将两式作差,再把所得的差与0比较,若M-N>0,则M>N;若M-N=0,则M=N;若M-N<0,则M<N.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4.已知A=-2x2+x-6,B=4+3x+5x2.
    求:(1)A+B;
    (2) A-B;(3)3A-B.
    5.某学生计算2x2-5xy+6y2加上某多项式时,由于粗心,误算为减去这个多项式而得到7y2+4xy+4x2,你能帮他求出正确的答案吗?
    6.一个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的2倍少1.
    (1)写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当a=2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7.蔬菜供应站以每千克a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蔬菜m千克,如果按10%的损耗计算,若以5元/千克的价格出售,那么利润是多少?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整式的加减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7”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整式加强的一般步骤,到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图形、探索规律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摸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根据问题的起始情况,总结规律,探索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教学难点】
    感悟出问题中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98页“想一想”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各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再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感知日历表中的规律.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探索日历表中的规律
    问题1教材第98页的“想一想”.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感知日历表中的规律.
    【归纳结论】 通过观察,找到各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字母表示其中一个数量(日历表中一般选正中间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他量,再运用整式加减的知识对所列的式子化简.十字形框中五个数之和是该框中正中间数的5倍,“H”形框中七个数之和是该框中正中间数的7倍.
    2.探索数字规律
    问题2教材第99页最下面方框的内容至
    教材第100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以学生喜欢的数字游戏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归纳结论】把心里想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用字母表示出来,按游戏的规则进行计算,可以发现结果总是比心里想的数大15.
    3.探究图形规律
    问题3用火柴棒按如图形状搭建:

    (1)填写下表:

    (2)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归纳结论】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1)观察;
    (2)归纳;
    (3)猜想;
    (4) 验证.对于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般有多种解法,注意观察图形,分析其特点,找出解题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2.教材第98页最下方的“随堂练习”.
    3.教材第100页的“随堂练习”.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2.59,4n+(2n-1)=6n-1
    3.中间棋子数为10.理由:假设三堆棋子数都为x(x≥4,且x为整数).第一次取出棋子后,左堆数量为(x-3),中间的为(x+7),第二次取出棋子后,中堆的数量为(x+7)-(x-3)=10.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
    【板书设计】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8、3.9”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从探索日历表中的规律,到探索数学、图形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应加强训练.
    章末复习

    1.掌握本章主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分类和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思想,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3.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利用本章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列代数式
    列代数式的关键是审好题意,弄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说的先算,后说的后算,抓住“多”,“少”,“大”,“小”,“和”,“差”,“积”,“高”,“倍”,“分”,“平方”,“比”,“几分之几”,“除”,“除以”等关键词语.
    2.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去括号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4.整式的加减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5.探索与表达规律
    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1)观察;
    (2)归纳;
    (3)猜想;
    (4)验证.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用代数式表示:
    (1)a除以b的商与c的和;
    (2)x的平方的倍与y的平方的差;
    (3)比a、b的平方和的倒数小3的数;
    (4)比x大5的数与比y小27%的数的和.
    【分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时,一般要“先读后写”,将句子分层,逐层分析,一步步列出代数式.

    例3 (1)把-(a-b)-c去括号后得()
    A.-a-b-c
    B.-a+b-c
    C.-a-b+c
    D.-a+b+c
    (2)已知x-( )=x-y-z+a,则括号中的多项式是( )
    A.y+z-a
    B.y-z+a
    C.y+z+a
    D.-y+z-a
    【分析】
    去括号可按去括号法则进行,添括号与去括号是互逆的,添括号可用去括号进行检验.
    解:(1)B(2)A


    .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适时给予演讲,强调应用各知识需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于例题可适当增减.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7.(1)在下面的日历中,任意圈出一列上下相邻或左右相邻的三个数,设中间的一个数为a,则这三个数的和为多少?
    (2)若圈中的三个数的和为54,你知道圈中的是哪三个数吗?

    8.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①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②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由个基础图形组成的?

    【教学说明】这部分安排了几个较典型的重点题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前几题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一题可由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7.(1)3a(2)由3a=54可得a=18,所以圈中的三个数是17,18,19或11,18,25.
    8.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图案所含基础图形的个数依次多3,即第一个图案:3×1+1=4,第二个图案:3×2+1=7,第三个图案:3×3+1=10,…,由此可猜想第n个图案由(3n+1)个基础图形组成.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堂课你能完整地回顾本章所学的有关知识吗?你学会了哪些与本章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你还有哪些困惑与疑问?
    【教学说明】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积极与同伴交流,对于学生的困惑与疑问,教师应及时指导.

    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章复习课的练习
    .
    本节课通过复习归纳本章重点知识,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通过例题的讲解与复习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