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课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课时教案0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课时教案0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课时教案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课时教案,共33页。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单 元 导 语





    乘法口诀是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法计算也是要根据乘除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因此,学习乘除法运算之前必须先掌握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跳着数”的数数技能(连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1.数松果
    教科书创设了“数松果”的情境,把“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把5的乘法口诀置于活动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的数量与数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5个一堆的松果的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得出5的乘法口诀。
    2.做家务
    教科书选取了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又比较特殊的生活素材,创设了“摆筷子”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学生已经有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对如何编制口诀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本课的结构安排与上节课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给予学生的空间更大。
    3.课间活动
    这是一节2和5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课。安排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教科书通过创设“课间活动”场景,为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和2、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4.需要几个轮子
    教科书创设了淘气组装三轮车的情境,通过笑笑的话,引导学生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5.小熊请客
    很多小朋友都吃过“糖葫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科书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糖葫芦的串数与所需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6.回家路上
    学生对枯燥的训练往往不感兴趣,但对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信息比较感兴趣,教科书创设了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信息,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3个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学过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编排乘法口诀。
     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材在2~5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中,每小节开始都配合例题安排一副插图,为引导学生得出乘法算式提供素材。教材先安排5的乘法口诀,进而学习2~4的乘法口诀,突出各段教学重点,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安排了反映同数连加变化过程的表格和直观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练习时,教师应特别突出两点:一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具体意思,表示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二是感受口诀的作用,尽快得到乘法算式的结果,进一步体会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
    3.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务。选择“对口令、数线图、圈一圈、儿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











    第1课时 数 松 果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0~31页的“数松果”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了“数松果”的情境,把5的乘法口诀置于数松果活动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的数量与数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通过探索5个一堆的松果的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得出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按规律识记能力。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并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探索知识。
    2.学习中,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自主编制5的乘法口诀。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两只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它们数一数吗?(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板书:

    堆数
    1








    松果的个数
    5








    那么2堆松果呢?你是怎么算的?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导入课题: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切,可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方便师生不脱离教材学习。】
    故事描述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吗?(松果)小松鼠喜欢吃松果,所以经常采很多松果。你瞧,小松鼠们正在忙着收集采到的松果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只小松鼠在数采了多少个松果,它们是5个5个地数的。
    师:你们能帮小松鼠数数采了多少个松果吗?
    导入课题: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品析:由学生喜欢的卡通情境引入新课,初步感知5个5个地数,为编制5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问题串1:数一数,填一填。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
    师: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一共有多少个呢?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
    指导学生看情境图,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松果是一堆一堆的,是5个一堆。
    出示教材第30页表格。学生汇报,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填写1~3堆,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有几堆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个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问题串2:算一算,说一说。
    (1)指着第一堆松果问:这些松果,小松鼠是几个摆成了1堆?(5个)
    师:请同学们拿出5张圆片摆好,表示1堆有5个松果,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也是5张圆片。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1×5=5
    把乘法算式板书在圆片后面。
    (2)指着第一堆松果和第二堆松果问: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2堆松果,是2个5,一共有10个松果,也就是10张圆片,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1×5=5 
    2×5=10
    (3)3堆、4堆、5堆……一直这样摆下去,直到摆好9堆。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依次表示出来吗?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圆片,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摆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
    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4)教师和学生一起编写前三句乘法口诀。
    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后总结。①想着图记。1排有5个,2排就有10个……②记住1个5是5,2个5就是10……
    师补充: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生:记住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就好记了。
    教师指导: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可以根据相乘的两个数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
    师:一五得五表示1个5是5,二五一十表示2个5是10。
    指导学生编写第三句口诀,三五十五。
    教师小结:编口诀时,把乘数编在前半句,积编在后半句。为了使口诀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了十,“得”字省去。
    师:利用口诀顺口、方便。你们能编出下面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问题串3:想一想,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
    师:大家编的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我们组发现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5。
    师: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记住这些口诀。5的口诀有几句?如果记住“五五二十五”,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如果忘记“五六”是多少呢?
    生:“五五二十五”,那么“四五”比“五五”少1个5,25减5是20,所以“四五二十”。同样道理,“五六”就是比“五五”多1个5,25加5就是30,所以“五六三十”。
    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帮助我们记住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的。
    生1: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再加1个5,就是“五七三十五”了。
    生2: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
    【品析: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记忆口诀的方法。教材给出了两种记忆口诀的方法:一种是根据前一句推出后一句,一种是根据得数的特点进行记忆。前面编写口诀时,学生已经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这里再次提起,意在有序整理和强化,明确掌握技巧方法。
    质疑: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多了5?
    引导学生从口诀的意思说。
    【品析:通过质疑,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认识以及对5的乘法口诀规律认识的再深化。】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出算式,根据乘法口诀填写结果。
    第2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后,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说说自己填数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发现
    数线上的短线与数的对应规律,并且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5。
    第3题:练习时,可以两个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也可以小组内一人问多人抢答;还可以师生对答。
    第4题: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组结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乘积的个位数字都是5,第二组乘积的个位数字都是0的规律。
    第5题: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形象记忆5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数一数,并列乘法算式和写出对应的口诀。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本课在数松果的过程中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经历,掌握背诵口诀的技巧方法。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怎样编写2、3的乘法口诀?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这节课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5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部分练习中通过对情境图的提问题与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算式口诀大反转、口诀接龙、数字魔盘等多种游戏形式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口诀的编制过程中,老师容易过于急躁,引领得过快,减少了孩子自主探讨的空间和时间。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背,没有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又快又牢地记住口诀。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第2课时 做 家 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2~33页的“做家务”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了“摆筷子”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导学生利用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制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编写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导入法:长颈鹿妈妈要请森林的小动物来家里做客,妈妈忙着做饭、烧菜,小长颈鹿也帮着妈妈做家务,要在餐桌上摆筷子,一双筷子2根,每只小动物需要一双筷子,2只小动物需要2双筷子共4根,3只小动物需要3双筷子共几根……9只小动物需要9双筷子共几根呢?小长颈鹿不会计算啦!小朋友们快来帮小长颈鹿算一算!
    今天我们就通过帮妈妈做家务的活动学习2的乘法口诀。
    导入课题: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品析: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和2有关的数筷子情境中,让学生在欣赏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复习导入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跟老师做一个对口令的练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能写出哪几道算式?
    学生回忆后回答。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在家帮助家长做过家务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做家务中的数学问题。
    导入课题: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品析:通过对口令复习5的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口诀含义的理解,同时为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做准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师:星期天,淘气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做饭,淘气也帮着做家务,你们看(教师指着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淘气在做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经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
    问题串1: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1双筷子有几根?2双呢?……
    师:你们摆过筷子吗?拿出我们的学具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表格。
    出示教材第32页表格。
    有几双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根









    (1)提示学生一共要摆几次(学生看图和表格后说要摆9次)。要求学生边摆边说:1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学生自己摆筷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摆筷子情况。
    师:结合自己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1:1双筷子有2根,所以每增加1双筷子其实就是增加了2根。
    生2:筷子的根数是连续加2根。
    生3:我们学过“二五一十”这句口诀,5双与10根对应,再加1双就是2根,6双与12根对应。
    其他学生可能会说,4双与8根对应、7双与14根对应……
    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组内相互检查。
    【品析: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中,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问题串2: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师:如果我们摆1双筷子,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能结合5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吗?
    生:1双筷子就是1个2,乘法算式是1×2=2,口诀应该是“一二得二”。
    师:你是怎么想到“一二得二”的呢?
    生:1×5=5的口诀是“一五得五”,那么我想1×2=2的口诀就应该是“一二得二”。
    师:说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继续写出有关2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编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2的乘法口诀。
    问题串3: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师: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呢?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后一句口诀的结果总比前一句多2。
    生2: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2,且个位上的数是0,2,4,6或8中的一个。
    生3:知道了“二五一十”,再加一个2,就知道了“二六十二”。
    【品析: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出2的乘法口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通过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索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2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为什么“二二得四”这句乘法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呢?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两个乘数2交换位置,还是2×2=4,体会到乘法口诀不一定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如果口诀的前两个数一样,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
    【品析: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一定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错误的,消除某些学生心里的误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1题:通过在数线图中画一画,进一步巩固5和2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比较两幅图,看学生发现了什么。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圈出,集体订正。通过画图,巩固2的乘法口诀,圈出的数分别是6、8、10、12、14、16、18。
    第3题: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快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教科书只是做了一个示范。练习时,教师示范后,同桌两人完成。
    第4题:为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专门安排的一组专项训练。运用口诀求积,初步体会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个算式用到的乘法口诀。
    第5题: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2的乘法口诀。学生独立圈一圈,数一数,并列乘法算式和对应的口诀。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知道2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的两句的积相差2。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怎样巩固2、5的乘法口诀?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教学时用“数一数有多少根筷子”来引入问题情境,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记忆2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口算。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在“编口诀”这一环节进行小组交流时,给学生的时间较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照顾少,以至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不充分,以后的教学中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做家务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2×3=6 二三得六 
    2×4=8 二四得八
    2×5=10 二五一十 
    2×6=12 二六十二 
    2×7=14 二七十四 
    2×8=16 二八十六
    2×9=18 二九十八


    第3课时 课 间 活 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的“课间活动”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课是2和5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课。教材创设了“课间活动”情境,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课间活动的场景,并提出了四个问题,四个问题各有侧重,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和2、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句口诀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教师采用引导法,利用操场上的情境,主导学生探索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学习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索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真热闹!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给大家,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①操场上有2组同学在拔河,每组5人。②操场的4个角上各有5棵树。③操场上还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2人。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并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吗?
    导入课题:课间活动——巩固2、5的乘法口诀。
    【品析: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场景把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导入法:淘气、笑笑学校的课间活动可精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学校课间活动大家都在干什么?你能从他们的课间活动中发现什么?有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让我们一起去淘气、笑笑学校的操场去参观吧!
    导入课题:课间活动——巩固2、5的乘法口诀。
    【品析:教师应用谈话,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34页课间活动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课间活动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①操场的4个角上种着树,每组5棵,共有4组。②树间摆了4组花,其中3组都是5盆,1组有3盆。③有3组同学玩套圈游戏,每组5人。④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2人。
    ……
    问题串1:说一说,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谁能说说5×2这个乘法算式可以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吗?
    生1:可以表示操场两边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生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3:还可以表示操场的2个角上有多少棵树。
    指导学生讨论这名学生说得对不对,同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问题串2: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34页打乒乓球图。
    师:这幅图是课间活动中的一部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生1:我知道图中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有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在打乒乓球?”的问题。列式是2×3=6(人),有6人在打乒乓球。
    生2:也可以列式为3×2=6(人),有6人在打乒乓球。
    师:这两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说得很好。下面这幅图呢?
    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
    生:图中有3组同学在做套圈游戏,每组有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在做套圈游戏。列式是5×3=15(人)或3×5=15(人),一共有15人在做套圈游戏。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问题串3: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操场上除了有同学们在玩耍,还有红旗、大树和鲜花呢!在图中找一找,哪里摆着花?
    出示教材第34页主题图。
    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哪里摆着花。
    生1:最下面有2组花,每组有5盆;最上面也有2组,但是一组有5盆,另一组有3盆。
    生2:是啊,图中的鲜花有3组是每组5盆的,还有1组有3盆。
    师: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
    生1:用连加计算,5+5+5+3=18(盆)。
    生2:我们可以先计算出3组都是5盆的有多少盆,5×3=15(盆);再加上另一组的3盆,15+3=18(盆)。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启发引导;如果出现了,教师就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还可能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
    问题串4:在你的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师:从咱们班的课间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
    生:有4组同学在踢毽子,每组2人,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4×2=8(人)或2×4=8(人)。
    ……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
    【品析:个性化见解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思路的意识和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复习2和5的乘法口诀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体会和经验。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在你们的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师:同学们收获可真多,请看今天的作业,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在你们的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完成的很出色!
    【品析:结合学生的好动、爱画的心理特点进行质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1题:题目以图画的形式给出了所需要的数学信息。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每幅图表示几个几,注意与第三幅图进行区别对比。
    第2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科书以小猴比赛摘桃子的形式呈现题目。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比赛口算,说说每道算式用到的乘法口诀。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4题:这里呈现了一个买票的场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训练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说说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再根据所求问题进行解答。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在熟练掌握2和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要读懂题意后列出合适的算式,再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怎样编写3的乘法口诀?
    【品析:通过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这节课的情境图比较复杂,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在教学时有意培养了让学生有序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在解决这节课的难点“一共有多少盆花”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了关于花的数学信息,然后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和2、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因为这节课的信息量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所以课后习题处理地仓促,时间安排上不太合理,以后应注意根据内容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的“需要几个轮子”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了淘气组装三轮车的情境,通过笑笑的话,引导学生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数车辆数、数轮子个数的填表过程中,探索车辆数与轮子个数之间的关系,编制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
    编制并掌握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中相邻几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2.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春天,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师:春天到了,地上长出了嫩嫩的幼苗,你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幼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一共有3棵幼苗,每棵上都有3片叶子。
    怎样用乘法计算这些幼苗上的叶子数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3的乘法口诀。
    导入课题: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品析:通过教师对春天生动的语言描述及春天的画面,把学生带进美丽的春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
    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的热情。】
    谈话导入法: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淘气在组装三轮车,你见过三轮车吗?1辆车需要几个轮子?2辆车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辆数与车轮个数之间的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
    导入课题: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品析:新课一开始就用学生喜欢的小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吗?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学生可能会说见过三轮车,三轮车有3个轮子。
    如果有的同学说没见过三轮车,不知道有几个轮子,教师提示学生看教材上的主题图,告诉学生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6个轮子,3辆三轮车有9个轮子。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轮车辆数与车轮个数之间的关系,编制3的乘法口诀。
    问题串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1辆车有几个轮子?2辆车呢?……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1个圆片代替1个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
    有几辆车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个轮子
    3
    6
    9






    指导学生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1辆三轮车需要的3个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填一填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给的表格。
    【品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三轮车辆数与车轮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内,为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问题串2:你能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我们来试一试。1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生:1×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板书:1×3=3,一三得三。
    师:很好!那么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生:2×3=6,口诀应该是“二三得六”。
    板书:2×3=6,二三得六。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3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4、5……9辆呢?大家依次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
    师:大家看着编好的乘法口诀,读一读。找找哪些乘法口诀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的?
    指名学生找出新的乘法口诀,并带着大家一起读。
    【品析:让学生借助列出的乘法算式,结合之前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编制乘法口诀,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问题串3: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师: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指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鼓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
    生2: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生3:我是想之前学过的“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品析:以“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为活动统领,放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以及俗语等旧知识相互交流,形成3的乘法口诀知识网络。】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完了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同桌之间互相叙述3的乘法口诀记住的内容。然后提出质疑问题,在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系统整理。
    质疑:为什么“三三得九”这句乘法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两个乘数3交换位置,还是3×3=9,体会到一句乘法口诀不一定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如果口诀前两个数一样,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
    【品析: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一定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是错误的,消除某些学生心里的误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1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明确图中说的是几个几,再列出乘法算式,并根据乘法口诀写出积。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用连线的方式呈现题目,巩固用乘法口诀求积,体会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连线,然后集体订正。
    第3题:第(1)题,学生找规律,可能发现前面的数加5就等于后面的数,也可能发现10是2个5,15是3个5,20是4个5,所以后面应该是5个5(25),6个5(30)。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订
    正。第(2)题与2的乘法口诀有联系,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填写,再进行交流找规律,后面两个横线应该填12,10。第(3)题与3的乘法口诀有联系,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再进行交流找出规律,后面两个横线上应该填写18,21。第(4)题与3的乘法口诀有联系,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再进行交流找出规律,后面两个横线应填18,15。
    第4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5题:本题巩固3的乘法口诀,要求学生先独立圈一圈,数一数,并列乘法算式,写出对应的口诀,并说说每个算式用到的乘法口诀。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生共同总结3的乘法口诀的特征:3的乘法口诀有9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的积相差3。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一个思考的话题:怎样编写4的乘法口诀?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学生学习2和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与自信心。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而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要特别强调如何记住3的乘法口诀,明确3的乘法口诀中,相邻的两句口诀的积相差3。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学活动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探索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时,在一些差生还未明白问题时,成绩好的学生就已将答案说出来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差生参与到讨论中,以至于有的差生没有很好的掌握3的乘法口诀。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差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差生留出一定的时间。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第5课时 小 熊 请 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8~39页的“小熊请客”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糖葫芦的串数与所需要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4的乘法口诀,理解相邻几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编制4的乘法口诀,利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4的乘法口诀中相邻几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应用情境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学习4的乘法口诀。
    2.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法学习4的乘法口诀,理解4的乘法口诀中相邻几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同学们吃过糖葫芦吗?那你们应该知道糖葫芦就是用红果穿起来制作而成的。瞧!小熊为了请朋友们吃糖葫芦,正在穿红果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
    师:小熊把几个红果穿成一串?(4个)
    师:2串有几个红果?(8个)
    师:非常好,如果小熊要穿3串、4串、5串呢?需要多少个红果?怎样快速算出需要的红果数量呢?今天就利用小熊请客来学习新内容。
    导入课题:小熊请客。
    【品析:在“小熊请客”穿红果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得出1个4是4,2个4是8……并整理这些结果,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

    动手操作导入法:(课件出示)用4根同样的小棒搭成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动手搭一个同样的正方形。
    师:数一数,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板书:4根)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几的乘法口诀?板书: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品析:通过学生动手摆正方形,初步感知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用“猜”来揭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
    问题串1:数一数,填一填。1串有几个红果?2串呢?……
    师:秋天到了,小熊种的红果丰收了,小熊要把红果做成糖葫芦招待客人。(边说边引导学生说出图意)看,它在为客人准备什么?看了它穿的红果,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4个红果穿成一串。
    师:根据小熊穿的红果,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穿3串糖葫芦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2:我想知道穿6串糖葫芦需要多少个红果? 穿7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数一数2串有几个红果?3串呢?……9串呢?把答案直接填在这一页的表格中。
    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个









    师:1串有4个红果。(老师在“1”下填写“4”)那穿2串糖葫芦需要几个红果?
    生:穿2串糖葫芦需要8个红果。(老师在“2”下填写“8”)
    师:穿3串、4串……糖葫芦需要几个红果?
    生:12、16、20……(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表格填写完整)
    【品析:通过观察课本第38页主题图,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表格填写,为编写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问题串2:你能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师: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可以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请大家有序写一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乘法算式:
    1×4=4   2×4=8   3×4=12   4×4=16   ……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9个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乘数都有4。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师:我们怎样快速记住这9个乘法算式呢?我们已经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我们能不能也编出4的乘法口诀呢?对于第一个算式,1×4=4,我们可以编成“一四得四”,那么对于接下来的算式,大家自己尝试编一下,待会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果。下面大家动手试试看。
    学生同桌或小组互动合作编制4的乘法口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的乘法口诀。板书完毕后,学生齐读4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好了,自己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掌声鼓励一下自己。仔细观察,4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生1:当积小于10的时候,口诀都会有“得”字。
    生2:口诀的前半部分是两个乘数,并且小的数在前面。
    生3:口诀的后半部分是两个乘数的积。
    生4:从上往下看,下一个数都比上一个数多一个4。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编4的乘法口诀,还能总结出口诀的特点。
    【品析: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制4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问题串3:你觉得哪句乘法口诀不太好记呢?
    师:你觉得哪句乘法口诀不太好记呢?
    生:我觉得“四七二十八”不太好记。
    师:谁能为这位同学想个好办法?
    生1:三七二十一,再加上1个7就是28,所以“四七二十八”。
    生2:我这样想:二七十四,4个7就是比2个7再多2个7,所以就是14+14=28,这样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
    【品析:学生已经有编制乘法口诀的经历,所以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编制4的乘法口诀,但是重点是如何
    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有困难的、不好记的一句
    口诀,并请学生说说自己记住这句口诀的经验、小窍门,这样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又能促使学生自己对学习的优化。】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4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4的乘法口诀?
    生1:1张课桌有4条腿,我们组有4张课桌。“四四十六”,一共有16条腿。
    生2:我们学校每层楼有4个教室、有5层。“四五二十”,一共有20个教室。
    生3:我们每天上午上4节课,每星期5天上课,“四五二十”,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节课。
    生4:教室前面,国旗的两边各有4个字,“二四得八”。两边共有8个字。
    ……
    师:你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品析:通过质疑进一步理解了4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1题:用数桌腿的题目帮助学生识记口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练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边拍手边说桌子腿数,在游戏的活动中,记忆4的乘法口诀。
      第2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也可以作为数学游戏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使练习的内容、形式生动有趣。
    第3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直接写出得数,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使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第4题:本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均隐藏在方格图中。一个是颜色,一个是每种颜色小方块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看图,填写算式,再让学生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走一走,看怎样能够走出迷宫。可以画出路线图,再把算式找出来,填写得数。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乘法算式的规律,乘法算式都是4乘几。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生共同总结4的乘法口诀,知道记口诀有一定的方法。总结4的乘法口诀的特点: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4。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都学会哪些数的乘法口诀,怎样用口诀口算乘法算式?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放开”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动脑想,自己编口诀,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探索口诀间的规律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发现规律,而是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告诉了规律。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4×5=20 四五二十
     4×6=24 四六二十四
     4×7=28 四七二十八
     4×8=32 四八三十二
     4×9=36 四九三十六


    第6课时 回 家 路 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40~41页的“回家路上”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了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信息,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3个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过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应用情境教学法、比较归纳法梳理2~5的乘法口诀。
    2.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巩固对2~5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法:
    1.对口令: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2.口算卡:复习用2、3、4、5的乘法口诀计算的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能利用2~5的乘法口诀熟练计算吗?能用这些乘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吗?
    导入新课,巩固2~5的乘法口诀。
    【品析: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2、3、4、5的乘法口诀,为新知做好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铺垫。】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们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景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景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①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②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③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④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师: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导入课题:回家路上——巩固2~5的乘法口诀。
    【品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回家路上”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
    师:动物学校的放学铃声响了,小动物们有秩序地走出学校,看它们多高兴!
    问题串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学生看情境图,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生2:小猫有4排4列。
    生3:猴子骑车回家,每组2只,共6组。
    生4:草地上有2组红花,每组5朵。
    ……
    问题串2: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说一说,算一算。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在图中找相关的信息,即“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呢?让学生列算式计算。
    生1:我用4个4连加,4+4+4+4=16(只),一共有16只。
    生2:我用乘法计算4×4=16(只),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计算,一共有16只。
    师:比较这两位同学的算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列的算式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也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可以写成乘法,并用乘法口诀计算。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一次巩固了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①一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②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5=15(只)
    ……
    问题串3:说一说,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说说算式“2×6”表示的意义?
    生:可以表示2个6,也可以表示6个2。
    师:对,2个6和6个2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6”,所以算式“2×6”可以解决关于2个6和6个2的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是求6个2,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是求2个6,也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品析:在学生弄懂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画面信息提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复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应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体会和经验。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乘法算式?
    因为编写口诀时通常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所以计算乘法算式时,可以反复读算式中的两个数字,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如计算4×5,心里默念4、5,默念几遍后,口诀“四五二十”自然就出现在脑海中,这样就能很快算出得数了。
    质疑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加法和乘法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相同点是提出的问题都可以是“一共是多少”,不同的是列式的意义不同,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的和,加法算式表示几和几的和。
    【品析:熟记乘法口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质疑一,把口诀与计算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
    记忆口诀是为计算服务的认识,避免出现有的孩子口诀背得很熟练,但应用到计算时就很慢的脱节现象。通过质疑二,强化了学生对加法和乘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1题:通过练习,发展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的提问题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尽量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就要鼓励,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练习时,先让学生看图提取数学信息,根据所求问题寻找相关条件,列式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第2题:这里的两条数线画出的长度相等,每小段的长度也一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小段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第一条每小段表示2,而第二条每小段表示3。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3题: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学生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根据乘法口诀求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4题:第一幅图,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再列式计算这座楼房的高度;第二幅图,学生直接看文字叙述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条件,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品析: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巩固所学乘法口诀,而且可以充分体会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巩固了2~5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利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还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你能想办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提出问题时,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把相关的条件补上。没有让学生很好地经历选择、重组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船上有4列小猫,每列4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4+4+4+4=16(只)
    4×4=16(只)←四四十六
    答:船上一共有16只小猫。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0~43页的“2~5的乘法口诀”。
    知识梳理
    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5。
    2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2。
    3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3。
    4的乘法口诀
    4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4。
    巩固2~5的乘法口诀
    应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乘法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复习重点
    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复习难点
    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方法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2~5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直接引入法:乘法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对《2~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2~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
    【品析:许多时候,导入的过程太长,样式太多,反而不如这样直接导入效果更好。】
    游戏导入:用课件出示2~5的乘法口诀口算比赛。
    2×1=  1×2=  2×3=  3×2=  3×4=  4×3=  4×5=  5×4=
    2×2= 3×3= 4×4= 5×5= 5×6= 5×7= 5×8= 5×9=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游戏中出现的乘法算式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的?(用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们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2~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2~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
    【品析:通过口算游戏活动,一方面复习所学乘法口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1.2~5的乘法口诀。
    (1)2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2;(2)3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3;(3)4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4;(4)5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5。
    2.根据乘法口诀计算。
    出示教材第42页第4题。
    师:你能独立完成这张关于2、3、4、5的乘法口诀表吗?告诉大家你看懂了什么。
    生:这张表格就是用第一横行的数分别与最左边一列的数相乘,把结果写在相应的格内。
    师:说得对。咱们看1×2=2已经写好了;然后是2×2=4……一直这样算下去。听明白的同学,开始计算填写表格。有不明白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再提示一下。
    如果个别学生不明白,教师就个别讲解;如果有部分学生不明白,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再讲解。
    学生尝试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对回答问题积极并且解答正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
    1
    2
    3
    4
    5
    6
    7
    8
    9
    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3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4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3.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正好排成4排表演舞蹈《大眼睛》,每排的人数相同。小奇左边有3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表演?
    师:“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有多少人?
    生:“小奇左边有3人,右边有5人”,我们用○代替人,画一画就知道一排有3+1+5=9(人)。
    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表演”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生:一排有9人,站成4排,求“4个9是多少”就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表演。用乘法计算9×4=36(个),答:一共有36个小朋友参加表演。
    生:答案应该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才完整:
    3+1+5=9(人) 9×4=36(个)答:一共有36个小朋友参加表演。
    【品析: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典例分析,示范解答
    分析: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时,先确定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表示为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两个乘数位置不固定,可以互换位置相乘。

    例2:看图先列式计算,再写口诀。
    分析:从图上看有3盒,每盒有4个,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4或4×3,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求出积。
    解答:4×3=12(个) 口诀:三四十二
    例3:15个小朋友去公园游玩。只有6架旋转飞机,每架限坐3人,够坐吗?
    分析:要想知道够不够坐,需要先知道6架旋转飞机最多能坐多少人,再和15个小朋友比较。“限坐3人”表示一架旋转飞机上最多可以坐3人。先计算出6架旋转飞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再与“15人”比较,判断够不够坐。
    解答:6×3=18(人) 18人>15人 所以够坐。
    例4:数车轮。

    (1)4辆三轮车有多少个轮子? (2)5辆汽车共有多少个轮子?
    (3)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分析:(1)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求4辆三轮车一共的轮子数,就是求“4个3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求5辆汽车一共的轮子数,就是求“5个4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根据一辆摩托车有2个轮子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解答:(1)3×4=12(个)
    (2)4×5=20(个)
    (3)(答案不唯一)4辆摩托车有多少个轮子?
    2×4=8(个)
    【品析:通过典型例题的解答讨论和示范,巩固2~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1.算一算。
    1×3=    2×6=    5×2=    3×4=    2×3=    3×6=
    5×3= 4×4= 3×3= 4×6= 5×5= 4×5=
    2.汉字“人”的笔画是2画,汉字“从”的笔画是多少画?词语“从众”的笔画一共有多少画?
    3.购物。

    (1)买6根跳绳需要多少元?   (2)买4本笔记本,30元够吗?

     =(元)   =(元)够  不够
    (3)请你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品析: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结合实践运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1.3 12 10 12 6 18 15 16 9 24 25 20
    2.2×2=4(画) 2×5=10(画)
    3.(1)2×6=12 (2)6×4=24 24<30 够 √
    (3)答案不唯一,如:买4支钢笔需要多少元?4×5=20(元)
    五、课堂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今天的复习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我们梳理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一次回忆了2~5的乘法口诀。通过典例分析,规范解答;通过结合乘法口诀的口算,进一步提高了计算能力,还学会联系生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2~5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在复习运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时,不明确该用哪句口诀,每次想口诀时都把所有的口诀背一遍,应重点指导学生想口诀的方法。
    我的反思:
     
     






















     
     


    数学口算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