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13)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13) 教案0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13) 教案02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13) 教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复习目的,重点,复习内容,知识梳理,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规律
    传播形式
    声 现 象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声音的特性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
    来源和危害
    噪音
    定义
    防治
    声音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
    例题1: 0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2:0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0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例题4:08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练习
    1、08)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0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例题6:08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例题7:0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例题8:08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二、动脑动手
    填空题
    1、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8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4、08河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
    5、0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08)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例题9:08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10:08(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
    中 和 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
    (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例11:绵阳市200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例12:2006年潍坊市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① ;
    ② 。
    二、学生练习
    ⒈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
    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空气、海水、铁管
    ⒋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⒌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⒍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
    7. 08)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B、减少车辆的噪声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汽车排放的废气
    三、综合创新
    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波的种类
    电磁波
    声波
    传播速度
    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
    度都是 3 ×108m/s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传播介质
    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应用事例
    ⑤用于无线电通讯
    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相关教案

    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设计思想,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噪声等级的规定,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分组展示,交流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总结实验次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