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必修201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必修20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必修2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反思,共8页。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了解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二者的差值构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总能量降低

    5.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6.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水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新知探究]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

    Q()Q():反应吸收能量。

    Q()Q():反应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

    物质内部含有化学键,因而物质内部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不同。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问题讨论]

    1.断裂1 mol CH键要吸收415 kJ能量,形成1 mol CH键要释放415 kJ能量,1 mol CH4中含有4 mol CH键,断开 1 mol CH4中含有的CH键,要吸收 1 660 kJ 能量。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如图所示的数据,你能否计算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能量变化?

    提示:1 mol H2中含有1 mol HH键,断开1 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1 mol Cl2中含有1 mol ClCl键,断开1 mol ClCl键吸收243 kJ能量。形成1 mol 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能量,则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431 kJ×2862 kJ,因此,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为:862 kJ679 kJ183 kJ

    [名师点拨]

    1.当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时,该反应吸收能量;当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时,该反应放出能量。

    2.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高,该物质越不稳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该物质越稳定,即能量越低越稳定。

     

    [对点演练]

    1.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解析:选C 由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 kJ可知:2 g H2(即含1 mol HH)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为121 kJ×2242 kJ。由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可设1 mol H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Q,则:Q×496 kJ2×463 kJ=-242 kJ,得Q436 kJ

    2.如图表示吸收能量反应的图像是(  )

    解析:选C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铝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

    铝条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冒出,温度计指示温度升高

    2Al6HCl

    ===2AlCl3

    3H2 

    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化学能转化成

    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物温度降低,烧杯与玻璃片粘在一起

    Ba(OH)2·8H2O

    2NH4Cl===BaCl2

    2NH3↑+10H2O

    反应中吸收能量,能转化成化学

    3.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混合溶液的温度比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

    反中放出能量,化学能转化成

    [问题讨论]

    1.什么是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

    提示:(1)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部分化合反应,④燃料的燃烧。

    2.什么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

    提示:(1)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NH4Cl的反应,③CCO2CH2O(g)的反应等。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1)镁条的燃烧——放热反应

    (2)高温煅烧石灰石——吸热反应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

    (4)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放热反应

    4.什么是中和热?

    提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某些常见的热效应: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④铵盐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

    提示:③

    [名师点拨]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2)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能量变化大小关系判断——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3)根据经验规律判断——用常见吸热和放热的反应类型来判断。

    (4)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凡是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

    [特别提醒] (1)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

    (2)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即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对点演练]

    3.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

    解析:选D 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不能单指某一种反应物与某一种生成物能量的大小,A错误,D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必须加热才能发生,B错误;从微观角度解释,吸热反应中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能量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分成原子    D.原子组合成分子

    解析:选D 分子拆分成原子是断开化学键的过程,吸收能量;原子组合成分子是形成化学键的过程,释放能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

    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解析:选D 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伴随有能量变化,A错误;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BC错误;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两个过程,前者吸热,后者放热,化学反应的吸放热取决于两个过程的热量多少,D正确。

    3.在下列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2H2O22H2O

    BCaCO3CaOCO2

    CCaOCO2===CaCO3

    DC2H5OH3O22CO23H2O

    解析:选B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2C2H5OH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CaOCO2的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aCO3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4.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解析:选C 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A项正确;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中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能,B项正确;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生成CO2,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项错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D项正确。

    5.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能量

    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1 mol B2的总能量

    解析:选C 由图示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D项错误;断键时吸收能量,B项错误。

    6.如图所示,在小试管里加入2 g新制备的无水硫酸铜,把小试管套在具支试管内。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完全变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

    (1)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反应中的无水硫酸铜和水具有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五水硫酸铜晶体的总能量。

    (2)如果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后,在小试管内先加入Ba(OH)2·8H2O晶体,再加入NH4Cl固体,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则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解析:(1)滴入水后,CuSO45H2O===CuSO4·5H2O,现象是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可知是具支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所致,所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CuSO4H2O的总能量大于CuSO4·5H2O的总能量。(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反应吸热,导致具支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U形管中右侧液面上升,左侧液面下降。

    答案(1)CuSO45H2O===CuSO4·5H2O

    ②放热 ③大于

    (2)U形管右侧液面上升,左侧液面下降

     

     

     

     

     

     

     

     

     

     

     

     

     

     

     

     

     

     

     

     

     

     

     

     

     

     

     

     

     

     

     

     

     

     

     

     

     

    相关教案

    化学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反思,共8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