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01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02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03
    还剩5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61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如上石何 安求其能千里也
    B.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帝感其诚。(被动句)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2023·广西百色·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其家穿井
    D.孰为汝多知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①于郊衢②,抚节③悲歌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自谓尽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潭西南而望
    B.饯于郊衢 达于汉阴
    C.惩山北之塞 未穷青之技
    D.以残年余力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如土石何?
    (2)薛谭乃谢求反。
    4.《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
    5.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023·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_____
    ②何苦而不平_____
    ③惧其不已也_____
    ④不足学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
    C. 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 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
    3. 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B. 忌不自信。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 南冥者,天池也。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 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2023·天津河北·一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④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室:家。
    B.达于汉阴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叟:老年男子。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泛指鸟、兽的毛。
    2.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我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②邻居家从京城来的一位寡妇
    C.③河曲智叟吓得以逃跑来回应 D.④天帝感动于操蛇之神的诚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甚至还吸引了孩童“跳往助之”,这充分说明愚公的愿望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符合人们普遍意愿的合理需求。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与“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相呼应,表现出移山的艰难,也从侧面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从名字可以看出,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智叟这个人物的作用就是从反面衬托愚公的形象。
    D.结尾写到操蛇之神受天帝之命背走了两座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2023·北京平谷·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肉食者谋之 不谋而合
    B.面山而居 居庙堂之高 居安思危
    C.指通豫南 阡陌交通 通宵达旦
    D.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根深蒂固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之妻从“质疑”的角度提出问题,对愚公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示怀疑,认为即使挖山也一定不能成功,对“移山”表示反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能辩证地看问题,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既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3.根据短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愚公和“贫僧”都是有远大志向的人。愚公的志向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贫僧”则以“_______”为自己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愚公是________;“贫僧”则_______。两则故事的结果共同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2023·天津和平·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C.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D.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
    【2023·上海青浦·二模】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甲】文选自课文《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子何恃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5.【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相似的道理: 。
    【2023·山东济宁·二模】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室之始成也善 善: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 生 为 室 今 虽 善 后 将 必 败。
    【2023·北京丰台·二模】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以还 以身作则 全力以赴 相濡以沫
    B.以书假余 狐假虎威 弄假成真 不假思索
    C.跳往助之 置之度外 不速之客 泰然处之
    D.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与虎谋皮 不相为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
    【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先达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来辩解。
    理解:宋濂问学时遇到先达严厉的斥责,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流露出对先达的不满。
    【乙】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
    理解:宋濂外出从师学习极其艰难,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样恶劣的环境也不能动摇他求学的决心。
    【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的语气充满嘲讽,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甚至连土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
    3.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说实现志向要靠实干。请你阅读甲、乙两文及下面材料,说明宋濂、愚公和岳飞实现志向的行动有哪些。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2023·云南昆明·二模】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沧州有轿夫田某,母患臌①将殆②。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余里。昧爽③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众虽哀之,而无如何。忽一舟子解缆呼曰:“苟有神理,此人不溺,来来,吾渡尔。”奋然鼓楫,横冲白浪而行。一弹指顷,已抵东岸。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臌(gǔ):鼓胀,中医病名。②殆:危险。③昧爽:拂晓;黎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始一反焉 反:__________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__________
    (3)固不可彻 彻:__________ (4)苟有神理 苟: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
    (1)且焉置土石?
    (2)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
    3.阅读【甲】【乙】两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4.两文都借“神力”结尾,在内容上有何共同作用?请任选一点结合选文具体分析。话题
    人物
    态度
    理由
    甲文
    移山
    智叟
    反对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
    坚持
    (4)
    乙文
    (1)
    富僧
    (2)
    (5)
    贫僧
    (3)
    一瓶一钵足矣
    人物
    原文
    描写方法
    人物心理
    妻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言描写
    A_________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___________
    嘲讽
    田某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
    焦急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解析版)
    【2023·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如上石何 安求其能千里也
    B.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帝感其诚。(被动句)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
    1.D
    2.B
    3.A
    4.C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加强反问语气/它,代指千里马;
    B.顽固/使……巩固;
    C.苦于,被……所苦/使……劳苦;
    D.停止/停止;
    故选D。
    2.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辨析。
    B.句意:儿子又可以生孙子,孙子又可以生儿子。并无特殊句式。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错误,从第②段“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中的“毕力平险”“指通”“达于”都可以看出他是有决心有目标的。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由第②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可知,“孀妻弱子”来相助正表明愚公移山之举是很得人心的,故选项“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理解有误。
    故选C。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上智叟笑着阻止他,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3·广西百色·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其家穿井
    D.孰为汝多知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案】
    1.C
    2.D
    3.A
    4.(1)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远。
    【解析】
    1.A.如:与“何”连用,“把……怎么样”/动词,像;
    B.诚,名词,诚心/副词,实在,确实;
    C.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D.知:同“智”,智慧/动词,懂得,知道;
    故选C。
    2.考查对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D.【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是判断句,不是“被动句”。故选D。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从关心愚公的角度提出疑问。“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她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所以选项“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叩(敲、打)、箕畚(是用箕畚装土石)、尾(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以(认为)、去(离,距离)”两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C
    3.(1)于是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手头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
    (2)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能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内含(咬定目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和乙段内容(天资聪颖但不勤奋,年纪大了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进行劝勉,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想干成任何事业,就务必保持坚韧不拔的恒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学习更是如此,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不加以勤奋努力读书,学业也终将会被荒废啊。即使你现在听力和视力不如以前,但你能坚持不懈,学业也终会有所成,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故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A.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B.动词,依仗/动词,背;
    C.都是“代词,我”的意思;
    D.代词,指愚公/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故,所以;虽,即使;废,荒废。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要移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根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知两座山非常的高大,愚公想要移山困难重重,但愚公无所畏惧,体现了愚公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根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愚公先制定目标,目标明确;根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具有矢志不移、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
    乙文叙述了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时学时辍,年长又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事。可从愚公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秦观进行劝勉,告诉他学习亦如愚公移山,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导致学业的败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决心、毅力,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虽然现在记忆大不如前,但只要一直坚持勤奋读书,也终有所成。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自我惩戒,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力和视力都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可叹啊!使我学业败坏的,常常还是这“不勤”和“善忘”呀。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①于郊衢②,抚节③悲歌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自谓尽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潭西南而望
    B.饯于郊衢 达于汉阴
    C.惩山北之塞 未穷青之技
    D.以残年余力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如土石何?
    (2)薛谭乃谢求反。
    4.《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
    5.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答案】
    1.(1)阻止 (2)无、没有;只、仅 (3)穷尽、学完了
    2.A
    3.(1)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请求返回(继续学习)。
    4.示例:坚持不懈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神舟”“天宫”“天舟”等历次飞行任务,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近30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科技自强之路,坚持不懈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5.薛谭开始学习技艺时浅尝辄止,骄傲自满,应当批评;后来,他知错能改,继续学习,值得表扬。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1)句意: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阻止。
    (2)句意: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止:无、没有。
    (3)句意:自己就以为学完了。尽:穷尽、学完了。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都是连词,表修饰;
    B.介词,在/介词,到;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D.介词,凭/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有:(1)其:加强反问语气。如……何:把……怎么样。(2)乃:于是。谢:道歉。反:通“返”,返回。
    4.本题考查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和对选文内涵的延伸。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谈体会,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或者现实中的名人事例等来谈“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首先明确观点,然后概述事例,最后总结即可。现实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比如练习书法、钢琴等,如果不能坚持不懈,是很难练好的;再如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舟五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二号,从杨利伟一个人上天到如今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近30年的历程,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发展的如此之快、如此成功的。还可以写中国女排,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她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5.本题考查鉴赏选文人物。对薛谭的评价需要借助他的言行,评价就是肯定或者批评其做法。结合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拜师学艺,学了时间不长,自认为学到了老师的精髓,就要辞归,这说明他学习浅尝辄止,容易骄傲自满,这样的态度是学不好的,这时的他应当受到批评;当老师为他践行,一曲悲歌,让薛谭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这时的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错能改,再次回到山上虚心求学,这是值得表扬的。
    【参考译文】:
    【一】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二】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答案】
    1.C
    2.(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你也太不聪明了!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A.句意: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使……停止,阻止。句意: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止:通“只”,仅有;
    B.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使……坚固,巩固;
    C.句意: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闻:听说。二者一样;
    D.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诚:诚心。句意: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
    故选C。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
    (1)易:交换。始:才。反: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B.妻子并没有嘲笑和阻止愚公,她只是“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见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可能面对的困难,让愚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打算。故选B。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3·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
    1.A
    2.C
    3.B
    4.(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分析】
    1.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B.“且焉置土石”的正确停顿是: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正确停顿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正确停顿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故选A。
    2.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固:形容词,顽固/动词,巩固;
    B.其:代词,他,他的/语气词,加强反诘语气;
    C.之:代词,他/代词,他;
    D.苦:动词,愁/使动用法,使……受苦;
    故选C。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所以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甚(很,非常)、汝(你)、惠(聪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句式倒装。
    (2)句中的“易(交换)、反(同‘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装土石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_____
    ②何苦而不平_____
    ③惧其不已也_____
    ④不足学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
    C. 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 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
    3. 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B. 忌不自信。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 南冥者,天池也。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 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答案】
    1. (1). 同“慧”,聪明 (2). 愁 (3). 停止 (4). 值得
    2. C
    3. D
    4. 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5. 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惠,通假字,同“慧”,聪明。苦,一词多义,愁。已,一词多义,停止。足,一词多义,值得。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
    B.之:的/之:到,去;
    C.以:凭借/以:凭借;
    D.其:表反问语气/其:它(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A.倒装句;
    B.倒装句
    C.倒装句
    D.判断句。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彻,通达,这里指改变。(2)略,大略、一点点。其,代词,指兵法。竟,完成、结束。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在定下目标之后,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移山成功。乙文中的项羽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结合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我们所受的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参考译文】:
    【甲】: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羽则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不足啊。
    【2023·天津河北·一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④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室:家。
    B.达于汉阴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叟:老年男子。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泛指鸟、兽的毛。
    2.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我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②邻居家从京城来的一位寡妇
    C.③河曲智叟吓得以逃跑来回应 D.④天帝感动于操蛇之神的诚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甚至还吸引了孩童“跳往助之”,这充分说明愚公的愿望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符合人们普遍意愿的合理需求。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与“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相呼应,表现出移山的艰难,也从侧面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从名字可以看出,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智叟这个人物的作用就是从反面衬托愚公的形象。
    D.结尾写到操蛇之神受天帝之命背走了两座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答案】
    1.D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A.“聚室而谋”的意思是:集合全家人来商量。 室:家。
    B.“达于汉阴”的意思是:到达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意思是:河湾上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叟:老年男子。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的意思是: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毛:指草木。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A.“吾与汝毕力平险”的意思是: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的意思是: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C.“河曲智叟亡以应”的意思是: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D.“帝感其诚”的意思是: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根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可知,是天帝命夸娥氏二子背走了这两座山,不是操蛇之神背走;
    故选D。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3·北京平谷·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肉食者谋之 不谋而合
    B.面山而居 居庙堂之高 居安思危
    C.指通豫南 阡陌交通 通宵达旦
    D.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根深蒂固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之妻从“质疑”的角度提出问题,对愚公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示怀疑,认为即使挖山也一定不能成功,对“移山”表示反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能辩证地看问题,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既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3.根据短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愚公和“贫僧”都是有远大志向的人。愚公的志向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贫僧”则以“_______”为自己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愚公是________;“贫僧”则_______。两则故事的结果共同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1.A
    2.乙
    3.欲之南海 带领儿孙及乡邻挖掘山石 凭借着一瓶、一钵独自前往 有志者事竟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
    A.相同,商议、谋划;
    B.居住\处于\处于;
    C.通向\相通\整;
    D.顽固\巩固\牢固;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翻译和理解。
    甲句中“愚公之妻对‘移山’表示反对”的理解有误,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故选乙。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通过链接材料中“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的内容可知,可填写“欲之南海”;
    第二空,通过文中第②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内容可知,愚公立即付诸行动,带领家人和乡邻开始挖掘山石;
    第三空,通过链接材料中“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的内容可知,“贫僧”只是凭借着一瓶、一钵独自前往南海;
    第四空,愚公移山这则故事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链接材料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
    示例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示例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示例三: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链接材料】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2023·天津和平·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C.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D.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的语气。
    A.句意: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本句是愚公征徇家人的意见,是询问的语气;
    B.句意: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是妻子对愚公提出的疑问,是反问的语气;
    C.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是智叟对愚公的讽刺,是反问的语气;
    D.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是愚公对智叟的回答,是反问的语气;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D.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目的出发的,是对愚公移山的关心,对移山持肯定态度。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2023·上海青浦·二模】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甲】文选自课文《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子何恃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5.【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相似的道理: 。
    【答案】
    1.愚公移山
    2. 阻止 依赖、凭仗
    3.你也太不聪明了。
    4.(1)去南海/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之南海(2)质疑/反对(3)坚持(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5.只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根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北山愚公长息曰”可知,选文出自《愚公移山》。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止:阻止;
    (2)句意为:您凭借着什么去呢?恃:依赖、凭仗。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 甚:过分。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主谓倒装句。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题干“乙文”和“人物”是“富僧”“贫僧”的提示,找到乙文“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可知“话题”是“之南海”(或去南海、以一瓶一钵去南海);
    (2)根据题干“富僧”的提示,找到“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可知,“态度”是质疑(或反对);
    (3)根据题干“贫僧”的提示,找到“吾一瓶一钵足矣”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可知,“态度”是坚持;
    (4)根据“人物”是“愚公”,“态度”是“坚持”,找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根据“人物”是“富僧”,“态度”是“质疑”,找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可知“理由”是“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5.本题考查寓意理解。
    根据【甲】“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和【乙】“吾一瓶一钵足矣”“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可知,愚公和贫僧都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努力去做,最后取得了成功,告诉我们:只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甲】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2023·山东济宁·二模】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室之始成也善 善: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 生 为 室 今 虽 善 后 将 必 败。
    【答案】
    1.C
    2.D
    3.D
    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C.“箕畚”原意是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整句翻译为“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故选C。
    2.此题主要考查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A.介词,凭借/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D.连词,都可译为“即使”;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判断。
    乙文主要讲解了高阳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用湿木建造房屋的故事。他只关注到了湿木变干会坚固,泥土逐渐变干会变轻,觉得坚固的木头承载分量轻的泥土,那么房屋一定会非常结实,但是最终失败了。因为他没有关注到用潮的木头涂抹泥土会让木头变弯,从而不会支撑住房屋的事实。这个故事也就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该全面考虑,否则就会出现差错,就会事与愿违。D选项理解错误,故选D。
    4.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
    易:交换;节:季节;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句意为: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毁坏的。句中“今”“后”在这里表示时间的词语,表明是两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所以应在“今”前与“后”前断开。故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参考译文】
    【甲】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
    高阳应将要建造房屋,木匠对他说:“不可以,(现在)木料还没有干,把湿泥抹在木料上,那么木材必将弯曲。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建造房屋,今天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坍塌的。”高阳应回答说:“依据您的说法,那么房子就不会坏——木料越干就越坚固有力,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轻的湿泥,这个房子就不会毁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接受他的命令来造屋子。房子刚造好时是很好,(但)后来房屋果然坍塌了。
    高阳应是喜欢在小处明察,却不懂得大道理。
    【2023·北京丰台·二模】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以还 以身作则 全力以赴 相濡以沫
    B.以书假余 狐假虎威 弄假成真 不假思索
    C.跳往助之 置之度外 不速之客 泰然处之
    D.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与虎谋皮 不相为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
    【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先达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来辩解。
    理解:宋濂问学时遇到先达严厉的斥责,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流露出对先达的不满。
    【乙】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
    理解:宋濂外出从师学习极其艰难,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样恶劣的环境也不能动摇他求学的决心。
    【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的语气充满嘲讽,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甚至连土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
    3.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说实现志向要靠实干。请你阅读甲、乙两文及下面材料,说明宋濂、愚公和岳飞实现志向的行动有哪些。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答案】
    1.D
    2.乙
    3.答案示例:愚公用简陋的工具坚定地率领子孙移山;宋濂在求学过程中,抄书学习,百里问师,战胜饥寒,克服各种困难;岳飞勤奋读书,刻苦学射,练就本领。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用/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用;
    B.借/借/虚伪的;不真实的/假借,依靠;
    C.代词,指愚公/代词,指生命/的/助词,补音节;
    D.都是商量、谋划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甲】理解不正确。根据“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可知,面对先达的“叱咄”,宋濂“色愈恭,礼愈至”,等到先达高兴的时候,又开始请教,因此能得到先生的教诲,最终有所收获,并没有对先达的不满的意思;“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流露出对先达的不满”属于妄加揣测,原文没有这个意思;
    【丙】理解不正确。根据“其妻献疑曰”,可知,愚公妻子表示疑虑和担心,语气中没有“充满嘲讽”的意思;根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内容后来看,只是对愚公年老体弱和土石的存放表示疑虑,没有“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之意;
    故选【乙】。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宋濂在求学过程中,抄书学习,百里问师;根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可知,宋濂在求学过程中,战胜饥寒,克服了各种困难;
    根据【乙】文“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可知,愚公用简陋的工具率领子孙移山;根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移山的决心坚定不移;
    根据材料“,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可知,岳飞勤奋读书;根据“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可知,岳飞刻苦学射,练就本领。
    【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材料】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与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拾柴禾作为照明工具。背诵复习通宵达旦。(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把他的本事都学到了,能左右开弓。
    【2023·云南昆明·二模】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沧州有轿夫田某,母患臌①将殆②。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余里。昧爽③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众虽哀之,而无如何。忽一舟子解缆呼曰:“苟有神理,此人不溺,来来,吾渡尔。”奋然鼓楫,横冲白浪而行。一弹指顷,已抵东岸。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臌(gǔ):鼓胀,中医病名。②殆:危险。③昧爽:拂晓;黎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始一反焉 反:__________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__________
    (3)固不可彻 彻:__________ (4)苟有神理 苟: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
    (1)且焉置土石?
    (2)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
    3.阅读【甲】【乙】两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4.两文都借“神力”结尾,在内容上有何共同作用?请任选一点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答案】
    1. “反”同“返”,往返; 指草木; 改变 / 通达; 如果 / 假使。
    2.(1)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况且把土石放在哪呢?(注意“焉”“置”)
    (2)但是这天晚上卫河河水暴涨(发大水),船都不敢过河。
    3. A担心 / 关心 B神态描写 C昧爽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 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
    4.示例一:都借神奇的结尾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甲】文借天帝被感动突出了愚公的坚持不懈;【乙】文借田某渡河的顺利突显他的孝心。
    示例二: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甲】文借天帝帮助愚公移山,肯定和赞扬了愚公的移山行为;【乙】文借田某顺利渡河,表现出作者对孝亲敬老行为的认可。
    示例三:都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甲】文借天帝帮助愚公完成移山心愿,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质朴愿望;【乙】文借田某顺利渡河,表达人们希望有孝心的人(好人)能够平安顺利的美好愿望。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1)句意: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2)句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毛,指草木。
    (3)句意: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改变。
    (4)句意:如果上天有眼。苟,如果、假如。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且,况且。置,安放。焉:疑问代词,哪里。
    (2)是,古今异义,这,这天。夕,晚上。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心理的分析。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这句话的意思是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因为工程浩大,妻子担心愚公年老体衰,表示担心和关心之意。
    B.“笑而止之”的意思是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这里的笑是讥笑的意思,是智叟的神态。
    C.“昧爽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还没亮,他便动身,狂奔到景和镇,取药之后,又狂奔而回,累得只剩下一口气了。表明田某去的时候非常焦急;“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急得仰天长号,声泪俱下。这是田某回来的时候非常焦急。两句任填一句都可。
    4.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
    其一:甲文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句话可以看出愚公的决心,结尾借助神力搬山,突出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乙文“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余里。昧爽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这两句写出了田某为救母亲的焦急,借助神力安全渡河,突出田某的孝心。两文都借神奇的结尾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其二:从“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认同愚公的行为,借神力帮助愚公完成心愿;从“一弹指顷,已抵东岸”可以看出作者认同田某的孝心,借助神力帮助田某。两文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其三:从“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希望借助神力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从“一弹指顷,已抵东岸”可以看出人们借助神力表达希望有孝心的人平安无事的美好愿望。两文都都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沧州有位姓田的轿夫,他母亲得了臌胀病,眼见将不久人世了。他听说景和镇有个医生有治这种病的特效药。景和镇离他家有一百多里。天还没亮,他便动身,狂奔到景和镇,取药之后,又狂奔而回,累得只剩下一口气了。到了卫河边,已傍晚了,却见河水暴涨,风急浪高,没有一只船敢渡他过河。他急得仰天长号,声泪俱下。众船家都非常哀怜同情他,但也无可奈何。这时候,有一位船家倏地站起身来,一边解开系船的缆绳,一边招呼田某说:“如果上天有眼,是不会淹死这个有孝心的人!来来!我送你过河。”船家奋力划桨,冲风破浪,那船如离弦之箭,转眼之间便到达东岸。
    话题
    人物
    态度
    理由
    甲文
    移山
    智叟
    反对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
    坚持
    (4)
    乙文
    (1)
    富僧
    (2)
    (5)
    贫僧
    (3)
    一瓶一钵足矣
    人物
    原文
    描写方法
    人物心理
    妻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言描写
    A_________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_____________
    嘲讽
    田某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
    焦急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5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1 《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1 《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49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0 《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0 《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3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4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