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01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02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03
    还剩7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75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⑥,其余兵亡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
    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
    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入见 乃为齐见鲁君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子以齐、楚为孰胜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君之谋过矣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小信未孚( )
    (3)乃敕各持一把茅( )
    (4)以火攻,拔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
    (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3·云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2023·广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忠之属也
    (3)公将驰之
    (4)惧有伏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侃从之/隶而从者D.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
    B.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C.又何间焉(参与)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
    B.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登轼而望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其乡人曰 必先苦其心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5.《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
    B.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忠之属也 属:属于
    D.齐人也,坐盗。 坐:因……获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齐之习辞者也
    B.可以一战 吾欲辱之,何以也
    C.战于长勺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登轼而望之 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023·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2023·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 )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家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2023·天津南开·一模】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亲贤臣,远小人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公将战,曹刿请见
    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选文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2023·上海奉贤·二模】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曹南院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②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③。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②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④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③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知:掌管、主持。②縻:拖累。③候:侦查。④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1.【甲】文选自《 》,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谁?【乙】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徒縻军( ) (2)徐谓其下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4.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和【乙】文都先叙述了作战的过程,后分析了(1)________。【甲】文中曹刿的两个“未可”“可矣”表明“(2)_______”和“辙乱”“旗靡”是有利的战机。
    【乙】文中曹玮故意制造了“(3)________”的假象,向敌人示弱,目的是引诱敌军“(4)_________”,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士马”,是为了(5)_______。于是把握战机,“(6)__________”,最终大破敌军。由此观之,曹刿和曹玮都具有(7)_________才能。
    【2023·上海杨浦·二模】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谢翱传(节选)
    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
    1.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尔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5.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6.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2023·广东深圳·三模】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祖逖①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左丞相司马睿以为军谘祭酒②。逖居京口,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③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祖逖(tì):晋代名将,流传有“闻鸡起舞”的故事。②军谘祭酒:官职名。③廪:粮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社稷倾覆/后值倾覆
    B.遗民既遭残贼/既克,公问其故
    C.睿素无北伐之志/素湍绿潭
    D.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编年体通史《左传》,书中记述了曹刿、陈涉、项羽等人物的事迹。
    B.甲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C.乙文划线句“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这样断句是正确的。
    D.乙文详写北伐前准备,略写请缨北伐的过程,表现他誓死收复国土的决心。
    4.曹刿和祖逖都是历史上令人敬佩的英雄。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他们的英雄气概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①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②,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 鄙:卑鄙B.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
    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D.再而衰 再:第二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屠惧,投以骨
    C.去以六月息者也D.以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
    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
    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2023·山西太原·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马作的卢飞快
    (2)又何间焉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可怜白发生 可怜:
    (2)小惠未遍 遍:
    (3)弗敢加也 加: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_________________
    4.古来志士多担当,必以天下为已任。请结合选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内容概括
    情怀品质
    辛弃疾
    “赋壮词”,梦回沙场,点兵战斗,只为能_______①_______(用原句填空)
    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抒发了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
    曹刿
    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鲁庄公,明确并做好②________的战前政治准备。
    ③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 (解析版)
    【2023·辽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1)大国,(它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我)怕有埋伏啊。或:(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2)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爱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3.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①指挥作战;②分析取胜的原因。
    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或:怯勇无常。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名词,原因,缘故/连词,所以;
    B.都是动词,“看到”的意思;
    C.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诘问语气;
    D.道理/方圆;
    故选B。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
    (1)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伏:埋伏。
    (2)此:代词,这,这些。语:话。予:我。书:抄写。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翻译为“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微妙,不能不知晓”。其中“怯勇虚实”列举了四种状态,“其由甚微”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微妙,最后“不可不知”强调了“知晓”的重要性。所以断句为: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和概括。甲段中第一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第二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他的论述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5.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甲文中第二段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反攻——彼竭我盈之时,文段中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明了作战中勇气变化。乙文中“民无常勇,亦无常怯”一句与之类似,意思是“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士气饱满内心就充实,内心充实就会勇敢;士气丧失内心就空虚,内心空虚就会怯弱。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微妙,不能不知晓。勇敢就可以全力作战,怯弱就会临阵脱逃。打仗得胜的,凭借自己的勇气去作战;打仗失败的,是怀着胆怯的心态去作战。怯弱和勇敢变化不定,变动急速,没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圣人知道它之所以这样的缘由。”这是《吕氏春秋·决胜》里所说的一段话。我喜爱这段话,就将它抄之于此。
    【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⑥,其余兵亡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
    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
    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入见 乃为齐见鲁君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子以齐、楚为孰胜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君之谋过矣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A.句意: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正确;
    B.句意: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狱:案件。错误;
    C.句意: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患:忧虑,担忧。正确;
    D.句意: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身:亲自。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乃:连词,都解释为于是,就;
    B.以:介词,把/动词,认为;
    C.之:代词,指曹刿/助词,的;
    D.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C.“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有误。根据“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可知,战争中取胜根本原因是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子和知人善用的君主,而“获得别国的帮助”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说成“只有”,过于绝对,所以,此说法有误。
    故选C。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
    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张丐说:“臣下请求去鲁国使它中立。”于是为齐国去拜见鲁国国君。鲁康公说:“齐王害怕了吗?”张丐说:“(这)不是臣下所能知道的事情,臣下是来哀悼您的。”鲁康公说:“为什么哀悼(我)?”(张丐)说:“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鲁康公说:“您认为齐、楚两国哪一方能取胜呢?”(张丐)回答说:“就是鬼也不知道。”(鲁康公说:)“这样说来,那么您凭什说哀悼寡人?”(张丐)说:“齐国、楚国势均力敌,不在乎有鲁国还是没有鲁国(的帮助)。您哪里赶得上保持中立在两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一方啊。(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如果齐国取胜,齐国的良将精兵也会有很大死伤。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战胜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
    【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小信未孚( )
    (3)乃敕各持一把茅( )
    (4)以火攻,拔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
    1.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使信服 命令 攻克、攻取(攻占、攻下)
    2.(1)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3.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4.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5.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3)句意: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敕:命令;
    (4)句意:用火攻攻破他。拔:攻克、攻取(攻占、攻下)。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2)疲:疲惫;意:心情、神情;沮:沮丧;复:再、又。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
    “一尔势成”点明“通率诸军/同时俱攻”的时机;“通率诸军”“同时俱攻”为顺承关系,在中间应断一处;
    故断为: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用原文“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回答。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第三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写曹刿认识到勇气对于作战的重要性,在“齐人三鼓”后选择击鼓进进攻;在齐军撤退后,没有立即追击,担心齐国作为大国会有埋伏,看到齐军“辙乱、旗靡”后追击;可见曹刿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知陆逊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根据“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可知,陆逊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在火势形成后,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取得胜利;可见陆逊讲究战略战术;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
    闰月陆逊想要攻打汉军。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夹击这个敌人,就是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等将领,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请求投降。
    【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
    (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1)明察 (2)推测,估计 (3)外城 (4)国君(君主;君王;统治者;统治阶层等。答“皇上”不得分)。
    2.B
    3.(1)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2)都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等(答“取信于民”不得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虽不能察”的句意是: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察:明察。
    (2)“夫大国,难测也”的句意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测:推测,估计。
    (3)“其城郭高”的句意是:(陈国)外城城墙高大。郭:外城。
    (4)“则民怨上矣”的句意是: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上:国君,统治者。
    2.考查文言词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
    A.使:动词,派遣/动词,出使;
    B.而:表转折,却/表转折,却;
    C.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D.之:代词,代陈国/动词,到,往;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肉食者(当权者,统治者)、谋(谋划)、间(参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听(听从)、遂(于是,就)、取(攻取,攻下)”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甲】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从【乙】文“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可知,陈国因为“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从【乙】文“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可知,楚庄王听取了大臣宁国的建议并采取了行动,攻下了陈国。据此,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他们都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楚(荆)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那么老百姓力量疲惫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2023·云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1)参与(2)案件(3)广博(4)声望
    2.(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3.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4.(1)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2)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又何间焉”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小大之狱”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句意为: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博:广博。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句意为: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望:声望。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
    第(2)句得分点为:“以”,把;“重”,重大的事情;“自任”,自己的责任。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1)根据“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
    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
    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
    “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曹刿论战》开头就说“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揭示了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头“十年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还没有回来,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2023·广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忠之属也
    (3)公将驰之
    (4)惧有伏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侃从之/隶而从者D.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
    1.(1)目光短浅(2)职分(3)追击(4)伏兵
    2.(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A
    4.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1)共同点:①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当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2)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职分。
    (3)句意:鲁庄公要下令追击齐军。驰:追击。
    (4)句意: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伏:伏兵。
    2.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1)惠:恩惠;遍:普遍;从:跟从。
    (2)竭:枯竭;盈:充盈;克:战胜。本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出“士气”。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
    A.均为“到”的意思;
    B.正/方圆;
    C.听从/跟从;
    D.如果/好像;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语意及古汉语句式特点,可划分。本句大意为“连夜筑垒 ,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据此可划分为“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
    (1)分析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共同点。
    ①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同意追击;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由此可见二人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②曹刿总结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彼竭我盈,故克之”;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由此可见二人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分析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
    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其作用是稳固防守阵营;
    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敌军不会来犯,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进攻石垒,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结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
    B.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C.又何间焉(参与)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
    B.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登轼而望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其乡人曰 必先苦其心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5.《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A
    2.D
    3.(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2)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
    4.C
    5.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壁:营垒。故选A。
    2.A.之:到,往,动词/的,结构助词;
    B.以:凭借,介词/因为,连词;
    C.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D.其:都是“他的,代词”;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惠:恩惠。徧:同“遍”,遍及。从:顺从。
    (2)乃:于是,就。使:派。使:使者。节:符节。诏:诏令。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是略写,一笔带过;战前、战后却写得极为详尽,突出“论”这个重点,故选C。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远大的谋略;
    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看出,曹刿深谙取信于民的道理;
    从“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以看出,曹刿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善于抓住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乙】: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2023·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
    B.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忠之属也 属:属于
    D.齐人也,坐盗。 坐:因……获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齐之习辞者也
    B.可以一战 吾欲辱之,何以也
    C.战于长勺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登轼而望之 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答案】
    1.C
    2.C
    3.D
    4.(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只是叶子相似,它的果实味道不相同。
    【分析】
    1.C.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类。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介词,凭借\介词,用;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C。
    3.D.曹刿并不是国之重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狱,指诉讼事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诚,诚心。
    (2)徒,仅仅、只是。其,它的。实,果实。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023·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案】
    1.D
    2.【甲】
    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1.A. 觐见/看见/看见/见解;
    B. 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
    C. 坐(车)/凭借,依仗/利用、趁/利用、趁;
    D. 都是“军队”的意思;
    故选D。
    2.[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原文是“惧有伏焉”,意思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3.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材料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即未敢忘忧国。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边”“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未敢忘忧国。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材料一
    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2023·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 )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家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答案】
    1. 参与 诉讼事件(或:案件) 赐福,保佑 倒下
    2.(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3.A
    4.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中重点字的含义。其中“间”意思是“参与”,不要理解为“中间”;“狱”指“诉讼事件”,不要解释成“牢狱”;“福”在句中是动词,意思是“赐福,保佑”;“靡”意思是“倒下”。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意思: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以,凭借;竭,穷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A.“人格卑鄙”表述有误,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体现出他见识浅陋,目光短浅。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仔细阅读两文,疏通文意,理解曹刿与烛之武二人面对国家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精神品质。齐师伐鲁时,“曹刿请见”“战则请从”,可见曹刿是主动的要求参与战事,面对乡人的阻拦,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意请见,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链接材料中,“晋、秦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是有谋略的人,“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可见烛之武的救国行为是被动地,从“武辞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见,对国君的派遣,烛之武先是推辞,然后国君给他说明利害关系后,他才答应,可见他看重自己的名利,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了。郑国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2023·天津南开·一模】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亲贤臣,远小人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公将战,曹刿请见
    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选文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 信:实情/信用;
    B.远:深远/远离;
    C. 从:跟随/跟随。
    D.作:鼓起/做。
    故选C。
    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古义:案件;今义:监狱,监牢;
    B.古义: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D.都是“请求”的意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理解不正确。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详写了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略写了战争过程。
    故选A。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023·上海奉贤·二模】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曹南院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②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③。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②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④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③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知:掌管、主持。②縻:拖累。③候:侦查。④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1.【甲】文选自《 》,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谁?【乙】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徒縻军( ) (2)徐谓其下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4.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和【乙】文都先叙述了作战的过程,后分析了(1)________。【甲】文中曹刿的两个“未可”“可矣”表明“(2)_______”和“辙乱”“旗靡”是有利的战机。
    【乙】文中曹玮故意制造了“(3)________”的假象,向敌人示弱,目的是引诱敌军“(4)_________”,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士马”,是为了(5)_______。于是把握战机,“(6)__________”,最终大破敌军。由此观之,曹刿和曹玮都具有(7)_________才能。
    【答案】
    1.《左传》 左丘明
    2. 只、仅仅 慢慢地
    3.(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2)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在行进中找到有利地势,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4. 取胜的原因 “彼竭我盈” “颇失部伍” “遽还袭之” 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 “鼓军而进” 卓越的军事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甲】文出自《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丘明(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只是束缚军队。徒:只、仅仅。
    ②句意: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徐:慢慢地。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作,鼓起;再,第二次;竭,穷尽。
    ②愈,更加;缓,缓慢;乃,于是,就;以,来。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第一空,【甲】文第①段和【乙】文第①②段都叙述了作战的过程,【甲】文第②段“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是曹刿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乙】文的第③段“吾知房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是曹玮分析取胜的原因:用计耗费敌人的体力,耗尽敌人的锐气。据此可知都是叙述战胜取胜的原因。
    第二空,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士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曹刿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第三空,【乙】文,曹玮是北宋名将,选文叙述了曹玮破敌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的过程,文中“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写曹玮有意“颇失部伍”。向敌人示弱,用这种假象来迷惑敌人,引诱敌军;
    第四空,“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用“遽还袭之”造成敌人的疲劳;
    第五空,“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曹玮又用“休憩士马”,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
    第六空,“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最后当敌军的余锐完全消失时“鼓军而进”,大败敌军。
    第七空,曹玮对敌人的情况(行军珞程,战斗力以及心理等)胸有成竹,所以能灵断地运战略略战术,巧施计策,诱敌上钩,充分体现了曹玮高超的指挥艺术。【甲】文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据此可知看出曹刿和曹玮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经(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取得胜利。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2023·上海杨浦·二模】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谢翱传(节选)
    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
    1.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尔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5.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6.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
    1.送东阳马升序
    2. 适逢 平民
    3.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一定用诚心(合理裁决)。或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4.C
    5. 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 平民,爱国
    6.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明初文学家。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送东阳马升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会:适逢,正赶上。
    (2)句意为: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布衣:平民。
    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三”不是实指,是多次的意思。“复再拜”是“又拜了两次”的意思是,本句翻译为:谢翱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故选C。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第一空:根据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
    根据丙文“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咨事参军”分析可知,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
    第二空:根据乙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和丙文“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分析可知,二者都是“平民”。
    根据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和丙文“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分析可知,二人都爱自己的国家。
    6.C.有误。丙文没有体现“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的主张。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刻画了谢翱的人物形象。
    故选C。
    【参考译文】:
    【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乙】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丙】①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继承父亲的治学,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谢翱曾率乡兵来投拜军营,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
    ②等到南宋灭亡以后,文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文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③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谢翱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
    【2023·广东深圳·三模】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祖逖①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左丞相司马睿以为军谘祭酒②。逖居京口,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③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祖逖(tì):晋代名将,流传有“闻鸡起舞”的故事。②军谘祭酒:官职名。③廪:粮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社稷倾覆/后值倾覆
    B.遗民既遭残贼/既克,公问其故
    C.睿素无北伐之志/素湍绿潭
    D.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编年体通史《左传》,书中记述了曹刿、陈涉、项羽等人物的事迹。
    B.甲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C.乙文划线句“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这样断句是正确的。
    D.乙文详写北伐前准备,略写请缨北伐的过程,表现他誓死收复国土的决心。
    4.曹刿和祖逖都是历史上令人敬佩的英雄。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他们的英雄气概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C
    2.(1)这是尽职分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祖逖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一去不回)。
    3.B
    4.曹刿:①体现在他“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忱;②体现在他在国家危难之时积极献策、主动请战的高度责任感;③体现在他指挥作战时谋略周密、战术卓绝的智慧。从他主动向鲁庄公询问作战条件、请求跟随出战等事例可以看出。(写出两点)
    祖逖:①体现在他为国家收复失地直言相谏的勇气;②体现在他不怕牺牲、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从他主动请战、自己招募士兵的事例能看出来。(写出一点)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倾覆:都是“覆灭,颠覆”的意思;
    B.既:都是“已经”的意思;
    C.素:一直/白色;
    D.诚:都是“确实”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以,凭借。
    (2)清,肃清;复,再;济,过河,渡;如,像。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A.《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陈涉、项羽生活于秦朝末年,《左传》不可能记述这两人的事迹,这两人的事迹被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记述在《史记》中,A项说法错误;
    C.乙文划线句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的意思是: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根据句意划分为: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C项说法错误;
    D.乙文“逖居京口,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是祖逖请缨北伐的过程;“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是祖逖北伐前准备。根据篇幅可知,乙文是详写祖逖请缨北伐的过程,略写祖逖北伐前准备,D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曹刿:根据甲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可知,曹刿听说“齐师伐我”时,不听同乡人的劝阻,主动求见鲁庄公,体现了他“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忱;根据甲文“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积极主动向鲁庄公出谋献策,引导出作战的先决条件,请求作战时跟从,体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时积极献策、主动请战的高度责任感;从甲文“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可知,曹刿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先等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才下令击鼓,“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未可。’”可知,曹刿作战时很谨慎,先下去查看车轮痕迹,后登上横木眺望齐国军队,最后才下令追击齐军,这些体现了他指挥作战时谋略周密、战术卓绝的智慧。
    祖逖:从乙文“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可知,祖逖直言指出晋朝变乱的根本原因,提出要出征北伐收复中原,体现了他为国家收复失地直言相谏的勇气;从“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可知,司马睿拨给他的物资极少还不给兵器,祖逖自己冶炼浇铸兵器,招募士兵,虽物资、武器装备、兵力不足,但祖逖仍坚持北伐收复中原,体现了他不怕牺牲、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准备迎击,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做长远打算。”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以养生的物品,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他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报以实情。”曹刿回答说:“小的诚信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官司,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办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乙】祖逖因为(西晋)政权倾覆,常常心怀振兴国家收复中原的志向。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①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②,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 鄙:卑鄙B.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
    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D.再而衰 再:第二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屠惧,投以骨
    C.去以六月息者也D.以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
    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
    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答案】
    (1)A
    (2)A
    (3)C
    (4)齐国是个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5)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A.“肉食者鄙”的意思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不是“卑鄙”。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义和用法。“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A.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B.句意为: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以:介词,把。
    C.句意为: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介词,凭借。
    D.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够的乐趣。以:因为。
    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不是出自《史记》;
    B.有误,根据“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可知,雍希颢坚守不出,让李日越进退维谷,“挫其锐气”说法错误;
    D.有误,从乙文所叙写的内容看,双方并没有交兵作战,所以D项中的“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C。
    (4)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测(推测,估计)、惧(担心,害怕)、伏(埋伏)、焉(在那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5)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的意思是:高廷晖的才能超过李日越,他听说李日越投降之后被重用,他一定会动心来投降。依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史思明驻军河清,想要渡河(黄河)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野水渡一带防备。到了晚上,回到河阳,留下一千士兵,派雍希颢坚守营垒,并在走之前对雍希颢说:“贼军将领高晖、李日越,有万人敌的才能,史思明今晚必然派他们来劫我(的营寨)。你留在这里,贼将到了别和他们作战,(但)他们如果投降,你就把他们一起带来(我这里)。”左右的将士们都不赞同李光弼的话,暗自认为他糊涂了。当天,史思明果然叫李日越来,下死命令道:“李光弼在野外驻军,你用五百重骑兵乘晚上把他抓来,(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不用回来了!李日越到城寨前,派人前去问话:“太尉在里面么?”回答是:“他离开了。”日越说:“现在李光弼走了,抓个雍希颢,(这样)回去还是免不了一死。”于是他就请求投降。雍希颢把他带到李光弼哪里。李光弼热情接待他,把他当作心腹。高廷晖听说这事,也投降了。有人问李光弼:“您降服这两个将军怎这么容易呢?”李光弼回答:“史思明就想与我军平地野战,听说我在野外驻军,他认为能轻易得胜。李日越不抓住我,他就无法回去交差。高廷晖的才能超过李日越,他听说李日越投降之后被重用,他也一定会动心来投降的。
    【2023·山西太原·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马作的卢飞快
    (2)又何间焉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可怜白发生 可怜:
    (2)小惠未遍 遍:
    (3)弗敢加也 加: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_________________
    4.古来志士多担当,必以天下为已任。请结合选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
    1.(1)dì (2)jiàn
    2.(1)可惜 (2)遍及、普遍 (3)虚夸,夸大
    3.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4.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取信于民 关心国事,有远谋,有抗敌御侮、护卫宗国的责任感。
    【解析】
    1.(1)“马作的卢飞快”句意: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的卢”读作“dì lú”,指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2)“又何间焉”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读作“jiàn”,理解为“参与”。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可怜:可惜;
    (2)句意: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遍:遍及、普遍;
    (3)句意: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加:虚夸,夸大。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
    (2)虽:即使;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抒发了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其意思是: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词人先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结尾点明自己虽已迟暮,但是壮志未改,还愿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表现了未被重用的词人的内心悲愤不平之情。
    根据《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知,在鲁庄公提出根据诚心处理案件后,曹刿认为鲁庄公尽了职分,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可以凭此作战;可见战前政治准备是“取信于民”;
    根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国家危难之时,身为平民百姓的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远谋,故而“请见”,可见其关心国事,有抗敌御侮、护卫宗国的责任感;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可见其有远见(远谋)。
    【参考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酒时拨亮灯火端详着宝剑,睡梦里萦绕着座座军营的号角声。将鲜美的牛肉分赏给战士烤吃,军乐队演奏的雄壮乐曲激动人心。秋高马肥的时节,战场上正在阅兵。
    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却不能报效朝廷!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人物
    内容概括
    情怀品质
    辛弃疾
    “赋壮词”,梦回沙场,点兵战斗,只为能_______①_______(用原句填空)
    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抒发了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
    曹刿
    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鲁庄公,明确并做好②________的战前政治准备。
    ③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内容简介,朗读节奏,字音字形,词语汇总,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5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9 《庄子二则》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9 《庄子二则》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45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