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学生版+解析)01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学生版+解析)02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学生版+解析)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导学案,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
    “脚印”指的是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 ,是本文的 。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运用 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
    陶世龙(1929—)中国著名 作家。代表作《揭开大地的奥秘》、《地球的画像》、《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说的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地质学概念。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掸(dǎn) 踪迹(zōng) 烘烤(hōng)腐蚀(shí) 沙砾(lì) 山麓(lù) 沟壑(hè)龟裂(jūn) 帷幕(wéi) 海枯石烂(kū)
    2.词义: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烘烤: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腐蚀: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沙砾:指沙子和碎石。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浑浊: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山涧,山沟。
    龟裂: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即学即练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或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zhuāng zhì( ):铜壶滴漏。
    (3)在山麓、沟壑( )、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4)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 )裂的形象……
    知识点04 重点梳理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有什么作用?



    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3.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4.课文第7——14段,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岩石的毁灭。

    【即学即练2】下列对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准确地说明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更大)
    D.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
    知识点05 主旨点睛
    这篇文章用生动、准确、严密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 、 以及读懂“时间的脚印”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 。
    【即学即练3】
    本文《时间的脚印》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 、 ,以及古代生物 、 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为人类造福。
    能力拓展
    学习运用引用
    《时间的脚印》一文开篇引用高士其的诗句,引出说明对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学习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
    写法指导
    在说明文中,引用也叫引资料。所引用的资料范围很广,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时应注意:
    (1)引用的内容要准确、真实无误;
    (2)引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能够为说明对象服务;
    (3)引用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不可喧宾夺主。
    优秀示例:
    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腐蚀(shí) 粗糙(zà) 沙砾(lì) 浑(hūn)浊
    B. 龟(guī)裂 沟壑(hè) 浑浊(zhuò) 掸(dǎn)
    C. 琥(hǔ)珀(pò) 帷(wéi)幕 楔(qì)形 山麓(lù)
    D. 踪(zōng)迹 裂缝(fèng) 孔隙(xì) 胶(jiā)结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撺掇 震撼 帷幕 人情世故B. 静穆 孕育 雾霭 海枯石烂
    C. 眼眶 殒石 驰骋 戛然而止D. 辐射 演绎 旷野 震耳欲聋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_____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2)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3)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A. 堆积 覆盖 填充 B. 沉积 堆积 覆盖
    C. 堆积 沉积 填充 D. 沉积 覆盖 填充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B.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C.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D. 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等……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B. 《恐龙无处不有》选自阿西莫夫的《新疆域》,文章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大陆的问题,进而引出了“板块构造”这一理论。
    C. 《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观察笔记,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它们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深切思考。
    D.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运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我们要有科学探究的精神。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①②③④⑤B. ⑤②③④①C. ④②①⑤③D. ④①②⑤③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第④段中加下划线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2.班级学习小组开展了“时间盘点”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班长收集的材料。
    材料一 调查显示,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11.5%的受访者不注意。看新闻资讯(49.5%)是受访者利用碎片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其他还有:听音乐(45.2%)、看书(36.0%)、玩社交软件(34.7%)、看剧(33.7%)、网购(20.6%)、玩游戏(18.5%)、收拾归纳(16.4%)、听课学习(14.8%)以及运动(14.4%)等。
    材料二 调查显示,利用好碎片时间,60.6%的受访者觉得生活会更加丰富充实,53.4%的受访者觉得做事会更加有条不紊、从容不迫,47.4%的受访者觉得更能够掌控生活节奏,31.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高效完成各种事务,28.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材料三 专家认为,能否利用好碎片时间,需要有整体的规划,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有的人想在地铁上看专业性很强的书,但环境比较嘈杂,可能效率不高,可以考虑看一些轻松的读物。”
    (1)材料三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写出两条关于“碎片时间”的探究结果。


    (3)班上很多同学都有拖延症,针对这一现象,请你结合下图,以班长的名义劝告大家珍惜时间。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欧阳自远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月球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3期)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月球对地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2)简要概括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语言特色。

    (3)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ˈ”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



    (4)【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1.“海枯石烂”“沙砾”“山麓”“沟壑”“龟裂”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比较频繁。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
    “脚印”指的是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
    陶世龙(1929—)中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揭开大地的奥秘》、《地球的画像》、《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说的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地质学概念。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掸(dǎn) 踪迹(zōng) 烘烤(hōng)腐蚀(shí) 沙砾(lì) 山麓(lù) 沟壑(hè)龟裂(jūn) 帷幕(wéi) 海枯石烂(kū)
    2.词义: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烘烤: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腐蚀: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沙砾:指沙子和碎石。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浑浊: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山涧,山沟。
    龟裂: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即学即练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或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zhuāng zhì( ):铜壶滴漏。
    (3)在山麓、沟壑( )、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4)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 )裂的形象……
    (1)蚀 (2)装置 (3)hè (4)jūn
    知识点04 重点梳理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有什么作用?
    ①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由生活时间引出地质时间;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使说明更具体。
    3.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打基础作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更科学。
    4.课文第7——14段,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岩石的毁灭。
    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雪,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人为因素。
    【即学即练2】下列对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准确地说明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更大)
    D.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
    【答案】D
    【解析】不是作比较。
    知识点05 主旨点睛
    这篇文章用生动、准确、严密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方式以及读懂“时间的脚印”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即学即练3】
    本文《时间的脚印》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为人类造福。
    能力拓展
    学习运用引用
    《时间的脚印》一文开篇引用高士其的诗句,引出说明对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学习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
    写法指导
    在说明文中,引用也叫引资料。所引用的资料范围很广,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时应注意:
    (1)引用的内容要准确、真实无误;
    (2)引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能够为说明对象服务;
    (3)引用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不可喧宾夺主。
    优秀示例:
    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腐蚀(shí) 粗糙(zà) 沙砾(lì) 浑(hūn)浊
    B. 龟(guī)裂 沟壑(hè) 浑浊(zhuò) 掸(dǎn)
    C. 琥(hǔ)珀(pò) 帷(wéi)幕 楔(qì)形 山麓(lù)
    D. 踪(zōng)迹 裂缝(fèng) 孔隙(xì) 胶(jiā)结
    【答案】D
    【解析】A.应为:粗糙(cā)、浑浊(hún)。B.应为:龟(jūn)裂、浑浊(zhuó)。C.应为:楔(xiē)形。D正确。故选D。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撺掇 震撼 帷幕 人情世故B. 静穆 孕育 雾霭 海枯石烂
    C. 眼眶 殒石 驰骋 戛然而止D. 辐射 演绎 旷野 震耳欲聋
    【答案】C
    【解析】C. 殒→陨。故选C。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_____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2)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3)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A. 堆积 覆盖 填充 B. 沉积 堆积 覆盖
    C. 堆积 沉积 填充 D. 沉积 覆盖 填充
    【答案】A
    【解析】堆积:(事物)成堆地聚集。沉积: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沙石、泥土等沉淀堆积起来。覆盖:遮盖。填充:填补(某个空间)。根据句意,(1)句应选“堆积”而非“沉积”,(2)句应选“覆盖”,(3)句应选“填充”。故答案选A。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B.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C.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D. 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等……
    【答案】D
    【解析】ABC省略号使用正确;D.省略号与“等”只能用一个,可删去“等”。故选D。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B. 《恐龙无处不有》选自阿西莫夫的《新疆域》,文章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大陆的问题,进而引出了“板块构造”这一理论。
    C. 《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观察笔记,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它们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深切思考。
    D.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运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我们要有科学探究的精神。
    【答案】D
    【解析】D.《时间的脚印》的语言是生动有趣的。故选D。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①②③④⑤B. ⑤②③④①C. ④②①⑤③D. ④①②⑤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句子排序题。通读几句话可知语段主要讲述“砾岩”保存了历史的痕迹。根据逻辑推断,第④句应为首句,第①句由“砾岩中……”可推知是紧承第④句来说,第②句紧承第①句解释这种现象说明的内容,第⑤③句通过设问,点明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故答案选D。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岩石保存了地壳活动的情况,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举例子,具体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第④段中加下划线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不能去掉。因为“很可能”表示一种推测的可能性,说明石头有光滑的擦痕,只是可能有冰河经过,并不是一定。若去掉,则变成了肯定,这样就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班级学习小组开展了“时间盘点”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班长收集的材料。
    材料一 调查显示,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11.5%的受访者不注意。看新闻资讯(49.5%)是受访者利用碎片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其他还有:听音乐(45.2%)、看书(36.0%)、玩社交软件(34.7%)、看剧(33.7%)、网购(20.6%)、玩游戏(18.5%)、收拾归纳(16.4%)、听课学习(14.8%)以及运动(14.4%)等。
    材料二 调查显示,利用好碎片时间,60.6%的受访者觉得生活会更加丰富充实,53.4%的受访者觉得做事会更加有条不紊、从容不迫,47.4%的受访者觉得更能够掌控生活节奏,31.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高效完成各种事务,28.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材料三 专家认为,能否利用好碎片时间,需要有整体的规划,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有的人想在地铁上看专业性很强的书,但环境比较嘈杂,可能效率不高,可以考虑看一些轻松的读物。”
    (1)材料三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去“能否”
    (2)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写出两条关于“碎片时间”的探究结果。
    示例:绝大部分人注意利用碎片时间;利用好碎片时间会让我们有所收获;要想利用好碎片时间,需要有整体的规划。(答出两条,意思对即可)
    (3)班上很多同学都有拖延症,针对这一现象,请你结合下图,以班长的名义劝告大家珍惜时间。
    示例:一个人一生中能够用来改变世界的时间还不到1/8,我们一定要克服拖延症,珍惜时间,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努力。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欧阳自远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月球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3期)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月球对地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答案】D
    【解析】D项“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表述有误。根据文本二“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可知,应该是玄武岩反光性差,斜长岩反光性好。
    (2)简要概括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语言特色。
    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3)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ˈ”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
    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ˈ”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确证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ˈ”这一结论。
    (4)【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主要通过阐述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来表现,所以【乙】处详写。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1.“海枯石烂”“沙砾”“山麓”“沟壑”“龟裂”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比较频繁。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9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马说导学案</a>,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链接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a>,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即学即练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核舟记学案设计</a>,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即学即练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学生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