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pptx
    • 教案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 教学设计.docx
    • 原卷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达标检测(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
    • 学案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 导学案.docx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1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4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5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6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7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8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1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1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1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1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文件包含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pptx、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教学设计docx、第12章全等三角形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导学案docx、第12章全等三角形达标检测原卷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能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一、全等三角形
    △ABC≌△DEF
    全等的表示方法: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C≌△A1B1C1∴ AB=A1B1,AC=A1C1,BC=B1C1,∠A=∠A1,∠B=∠B1,∠C=∠C1
    文字语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基本事实---“边边边”判定方法
    在△ABC和△A′B′C′中,
    ∴△ABC≌△ A′B′C′ (SSS).
    几何语言: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
    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要先证好;
    ②指明范围: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③摆齐根据: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④写出结论:写出全等结论.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基本事实---“边角边”判定方法
    在△ABC和△A′B′C′中,
    ∴△ABC≌△A′B′C′ (SAS).
    几何语言: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基本事实---“角边角”判定方法
    在△ABC和△A′B′C′中,
    ∴△ABC≌△A′B′C′ (ASA).
    几何语言: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角边”判定方法:
    在△ABC和△A′B′C′中,
    ∴△ABC≌△A′B′C′ (ASA).
    几何语言: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直角三角形“HL”判定方法
    在Rt△ABC和Rt△A′B′C′中,
    ∴Rt△ABC≌Rt△ A′B′C′ (HL).
    几何语言: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角平分线的性质
    几何语言: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且PD⊥OA,PE⊥OB.∴PD=PE
    P到OA的距离
    P到OB的距离
    角平分线上的点
    四、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文字语言: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几何语言:
    ∵ PD⊥OA于D,PE⊥OB于E,PD=PE,∴点P 在∠AOB的平分线上.(或∠1=∠2)
    四、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OP平分∠AOB
    PD⊥OA于D
    PE⊥OB于E
    PD=PE
    OP平分∠AOB
    PD=PE
    PD⊥OA于D
    PE⊥OB于E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例1.如图△ABC≌△ADE,∠CAD=10°,∠B=25°,∠EAB=120°,求∠DFB和∠DGB的度数.
     
    例2.如图,锐角△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ADC≌△ADC′,△AEB≌△AEB′,且C′D ∥EB′ ∥BC ,BE、CD交于点F.若∠BAC=40°,则∠BFC的大小是( )A.105° B.110° C.100° D.120°
    【分析】延长C′D交AB′于H.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证明∠BFC=∠C′+∠AHC′,再求出∠C′+∠AHC′即可解决问题.
    C
    H
    例3.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4),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全等,点P与点O不重合,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_.
    解:设点P的坐标为(a,b),∴A(2,0) ,B(2,4)∴OA=2,AB=4,∠OAB=90°,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图1,当△BAP≌△ABO时,∴PB=OA=2,∠PBA=∠OAB=90° ∴PB∥x轴,
     
    例3.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4),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全等,点P与点O不重合,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__.
    (2)如图2,当△ABP≌△ABO时,∴PA=OA=2, ∠PAB=∠OAB=90°∵点P在x轴上,且OP=OA+PA=4 ,则此时点P的坐标为P(4,0);综上,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4,4)或(0,4)或(4,0) ,
    【1-1】如图,△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1)若∠B=30°,∠F=45°,求∠A的度数;(2)若BF=10,EC=4,求平移的距离.
     
    【1-2】如图,已知△ABC中,AB=AC=16cm,∠B=∠C,BC=10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当△BPD与△CQP全等时,则点Q运动速度可能为________厘米/秒.
    1或1.6
    【1-3】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时间t为( )s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A.1 B.1或4 C.1或2 D.3
    B
    例4.如图,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ABD,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APD.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APC≌△APD的是( )A.BC=BD; B.AC=AD; C.∠ACB=∠ADB; D.∠CAB=∠DAB
    B
    例5.如图AB=AD,AC=AE,∠BAE=∠DAC.求证:(1)∠C=∠E;(2)AM=AN.
    证明:(1)∵∠BAE=∠DAC,∴∠BAC=∠DAE ,在△ABC和△ADE中,∴△ABC≌△ADE(SAS)∴∠C=∠E.
    例5.如图AB=AD,AC=AE,∠BAE=∠DAC.求证:(1)∠C=∠E;(2)AM=AN.
    (2)∵△ABC≌△ADE∴∠B=∠D在△ABM和△ADN中, ∴△ABM≌△AND(ASA)∴AM=AN.
    例6.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点F,连结CD、BE.(1)请你找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2)试证明CF=EF.
    解:(1)图中其它的全等三角形为:①△ACD≌△AEB,②△DCF≌△BEF;②∵Rt△ABC≌Rt△ADE,△ADC≌△ABE,∴∠ACB=∠AED,∠ACD=∠AEB,DC=BE,∴∠DCF=∠BEF,在△DCF和△BEF中,∵∠CFD=∠EFB,∠DCF=∠BEF,DC=BE,∴△CDF≌△EBF(AAS).
    例6.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点F,连结CD、BE.(2)试证明CF=EF.
    (2)∵Rt△ABC≌Rt△ADE,∴AC=AE,AD=AB,∠CAB=∠EAD,∴∠CAB﹣∠DAB=∠EAD﹣∠DAB.即∠CAD=∠EAB.∴△CAD≌△EAB(SAS),∵Rt△ABC≌Rt△ADE,△ADC≌△ABE,∴∠ACB=∠AED,∠ACD=∠AEB,DC=BE,∴∠DCF=∠BEF,在△DCF和△BEF中,
    ∵∠CFD=∠EFB,∠DCF=∠BEF,DC=BE,∴△CDF≌△EBF(AAS)∴CF=EF.
    【2-1】如图,已知∠B=∠DEC,AB=DE,要推得△ABC≌△DEC;(1)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________;(2)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____________;(3)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EC   
    ∠A=∠EDC 
    ∠ACB=∠DCE (或∠ACD=∠BCE)
    【2-2】如图,已知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交于点0,且AO平分∠BAC,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对.
    4
    【分析】根据条件: CD⊥AB,BE⊥AC ,AO平分∠BAC及隐含的条件AO=AO(公共边).∴△ADO≌△AEO(AAS),∴AD=AE∴△ADC≌△AEB(ASA),∴∠B=∠C∴△ABO≌△ACO(AAS),∴BO=CO ∴△BDO≌△CEO(AAS)∴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4对.
    【2-3】如图,在△ABC和△ADE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3个作为题设,余下的1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己知:____________(填序号),求证: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④

    【2-3】如图,在△ABC和△ADE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3个作为题设,余下的1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己知:____________(填序号),求证: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③④

    例7.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点G,交AB于点E,EF∥BC交AC于点F,求证:∠DEC=∠FEC.
    【分析】
    欲证∠DEC=∠FEC
    由平行线的性质转化为证明∠DEC=∠DCE
    只需要证明△DEG≌△DCG.
    证明:∵CE⊥AD, ∴∠AGE=∠AGC=90°.
    在△AGE和△AGC中,
    ∴△AGE≌△AGC(ASA),
    ∴GE=GC.
    ∵AD平分∠BAC,∴∠EAG=∠CAG,.
    例7.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点G,交AB于点E,EF∥BC交AC于点F,求证:∠DEC=∠FEC.
    在△DGE和△DGC中,
    ∴△DGE≌△DGC(SAS).
    ∴∠DEG=∠DCG.
    ∵EF//BC,
    ∴∠FEC=∠ECD,
    ∴∠DEG=∠FEC.
    【点睛】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相等,首先要找到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看它们全等的条件够不够;有时会用到等角转换,等角转换的途径很多,如:余角,补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必要时要想到添加辅助线.
    例7.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点G,交AB于点E,EF∥BC交AC于点F,求证:∠DEC=∠FEC.
    例8.如图,在△ADC中,DB是高,点E是DB上一点,AB=DB,EB=CB,M,N分别是AE,CD上的点,且AM=DN;(1)试说明:△ABE≅△DBC;(2)探索BM和BN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证明:∵DB是△ADC的高,∴∠ABE=∠DBC=90°.在△ABE和△DBC中,AB=DB,∠ABE=∠DBC,BE=BC,∴△ABE≅△DBC.
    (2)BM=BN且BM⊥BN.理由如下:∵△ABE≅△DBC,∴∠BAM=∠BDN.在△ABM和△DBN中,AB=DB,∠BAM=∠BDN,AM=DN,∴△ABM≅△DBN.∴BM=BN,∠ABM=∠DBN.∴∠DBN+∠DBM=∠ABM+∠DBM=∠ABD=90°,即BM⊥BN.
    例8.如图,在△ADC中,DB是高,点E是DB上一点,AB=DB,EB=CB,M,N分别是AE,CD上的点,且AM=DN;(1)试说明:△ABE≅△DBC;(2)探索BM和BN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9.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1)试说明:DE=DF:(2)在图中,若G在AB上且∠EDG=60°,试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所归纳结论.(3)若题中条件“∠CAB=60°,∠CDB=120°改为∠CAB=α,∠CDB=180°﹣α,G在AB上,∠EDG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结论仍然成立?
    例9.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1)试说明:DE=DF:
    证明∵∠CAB+∠C+∠CDB+∠ABD=360°,∠CAB=60°,∠CDB=120°,∴∠C+∠ABD=360°-60°-120°=180°,又∵∠DBF+∠ABD=180°,∴∠C=∠DBF,在ΔCDE和ΔBDF中,CD=BD,∠C=∠DBF,CE=BF∴ΔCDE≅ΔBDF(SAS),∴DE=DF.
    例9.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2)在图中,若G在AB上且∠EDG=60°,试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所归纳结论.
     
    ∴∠CDE=∠BDF,∴∠BDG+∠BDF=60°,即∠FDG=60°,∴∠EDG=∠FDG,在ΔDEG和ΔDFG中,DE=DF,∠EDG=∠FDG,DG=DG∴ΔDEG≅ΔDFG(SAS),∴EG=FG,又∵CE=BF,FG=BF+BG,∴CE+BG=EG;
    例9.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2)在图中,若G在AB上且∠EDG=60°,试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所归纳结论.
    例9.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3)若题中条件“∠CAB=60°,∠CDB=120°改为∠CAB=α,∠CDB=180°﹣α,G在AB上,∠EDG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结论仍然成立?
     
    【3-1】如图:在Δ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结AD、AG.(1)求证:∠ABE=∠ACG;(2)试判:AG与A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证明:∵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AFC=∠AEB=90°,∴∠ACG+∠FAC=∠FAC+∠ABE=90°,∴∠ABE=∠ACG;(2)解:AG=AD,AG⊥AD,理由如下:由(1)可知:∠ABD=∠GCA,∵BD=AC,AB=GC,∴△ABD≌△GCA(SAS),∴AG=AD,∠BAD=∠CGA,∵∠AFG=90°,
    ∴∠CGA+∠GAF=90°,∴∠BAD+∠GAF=90°,即∠GAD=90°,∴AG⊥AD.
    (1)解:垂直且相等,理由如下:∵CD⊥AD,∴∠D=90°,在△EDC与△BAE中,ED=AB,∠D=∠DAB,DC=AE ,∴△EDC≅△BAE,∴BE=CE,∠DCE=∠AEB∵∠DCE+∠DEC=90°,∴∠DEC+∠AEB=90°,即∠CEB=90°,∴CE⊥BE,∴CE与BE的关系为:垂直且相等
    【3-2】如图1,∠DAB=90°,CD⊥AD于点D,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若DE=AB,DC=AE.(1)判断CE与BE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如图2,若点E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过点D在AD的另一侧作CD⊥AD,并保持CD=AE,DE=AB,连接CB,CE,BE,试说明(1)中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结论成立,理由如下:∵CD⊥AD,∴∠D=90°,在△EDC与△BAE中,ED=AB,∠D=∠DAB,DC=AE ,∴△EDC≅△BAE,∴BE=CE,∠DCE=∠AEB∵∠DCE+∠DEC=90°,∴∠DEC+∠AEB=90°,即∠CEB=90°,∴CE⊥BE,∴CE与BE的关系为:垂直且相等.
    【3-2】如图1,∠DAB=90°,CD⊥AD于点D,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若DE=AB,DC=AE.(1)判断CE与BE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如图2,若点E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过点D在AD的另一侧作CD⊥AD,并保持CD=AE,DE=AB,连接CB,CE,BE,试说明(1)中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3】如图,已知凸五边形ABCDE中,EC,EB为其对角线,EA=ED,(1)如图,若∠A+∠EDC=180°,在五边形ABCDE的外部,作△EDF≌△EAB,(不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并说明点C,D,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2)如图,若∠A=60°,∠EDC=120°,且BC=AB+CD,求证:CE平分∠BCD.
    (1)解:如图作∠FED=∠AEB,EB=EF, ∵EA=ED,∴ΔAEB≅ΔDEF(SAS),∴∠A=∠EDF,∵∠A+∠CDE=180°,∴∠CDE+∠EDF=180°,∴C、D、F点在同一直线上,
    【3-3】如图,已知凸五边形ABCDE中,EC,EB为其对角线,EA=ED,(2)如图,若∠A=60°,∠EDC=120°,且BC=AB+CD,求证:CE平分∠BCD.
    (2)延长CD到T,使得DT=BA,连接ET,∵∠CDE=120°,∴∠EDT=180°-120°=60°,∵∠A=60°,∴∠A=∠EDT,在ΔEAB和ΔEDT中,AE=DE,∠A=∠EDT,AB=DT,∴ΔEAB≅ΔEDT(SAS),∴EB=ET,∴CB=CD+BA=CD+DT=CT,
    在ΔECB和ΔECT中,EC=EC,EB=ET,CB=CT,∴ΔECB≅ΔECT(SSS),∴∠ECB=∠ECD,即EC平分∠BCD.
    例10.如图,小明和小华家中间隔了一个办公楼,他们想要测量自己家对面办公楼的高OM,小明在自家阳台A处测得办公楼顶部O的仰角∠1,小华在自家阳台B处测得办公楼顶部O的仰角∠2.已知C,M,D三点共线,OA⊥OB且OA=OB,AC=10m,BD=3m,CD=17m.试求办公楼的高度OM.
    解:过点A作AE⊥OM,过点B作BF⊥OM,如图所示,∵OA⊥OB,AE⊥OM,BF⊥OM,∴∠AOB=∠AEO=∠BFO=90°,∴∠BOF+∠2=90°,∠AOE+∠BOF=90°,∴∠2=∠AOE,在∆AOE与∆BOF中,∠AEO=∠BFO,∠AOE=∠2,OA=OB,∴∆AOE≅∆BOF
    例10.如图,小明和小华家中间隔了一个办公楼,他们想要测量自己家对面办公楼的高OM,小明在自家阳台A处测得办公楼顶部O的仰角∠1,小华在自家阳台B处测得办公楼顶部O的仰角∠2.已知C,M,D三点共线,OA⊥OB且OA=OB,AC=10m,BD=3m,CD=17m.试求办公楼的高度OM.
    ∴OE=BF,AE=OF,设OM=x,则OE=OM-EM=OM-AC=x-10,∴BF=OE=x-10,∵OF=OM-FM=OM-BD=x-3,∴AE=CM=CD-MD=CD-BF=17-(x-10),17-(x-10)=x-3,解得:x=15,即OM=15m.
    【4-1】如图,两根长均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上的木桩上,两根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
    【分析】将本题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证明BD=CD.由已知条件可知AB=AC,AD⊥BC.
    解:相等,理由如下:
    ∵AD⊥BC,
    ∴∠ADB=∠ADC=90°.
    在Rt△ADB和Rt△ADC中,
    ∴Rt△ADB ≌ Rt△ADC(HL).
    ∴BD=CD.
    【4-2】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圆弧状,A、B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间的距离吗?
    解:要测量A、B间的距离,可用如下方法: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ACB=∠ECD,CB=CD,∠ABC=∠EDC,∴△EDC≌△ABC(ASA).∴DE=BA.答:测出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
    C
    D
    E
    【4-3】如图是小明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的示意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OA与地面垂直,小明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2m高的B处接住他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处接住他.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6m和2m,且∠BOC=90°.(1)△OBD与△CO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爸爸是在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接住小明的?
    (1)根据题意,得∠OEC=∠ODB=90°,OA=OB=OC ∴∠BOD+∠OBD=90°,∠COE+∠OCE=90°∵∠BOC=90°∴∠BOD+∠COE=90° ∴∠OCE=∠BOD ∴∠OEC=∠ODB,∠OCE=∠BOD,OC=OB∴△COE≌△OBD;
    【4-3】如图是小明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的示意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OA与地面垂直,小明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2m高的B处接住他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处接住他.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6m和2m,且∠BOC=90°.(1)△OBD与△CO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爸爸是在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接住小明的?
    (2)结合(1)的结论,得△COE≌△OBD∴OE=BD=1.6m,OD=CE=2m ∴DE=OD-OE=0.4m ∵妈妈在距地面1.2m高的B处接住他∴爸爸接住小明的地方,距离地面高度为:1.2+DE=1.6m.
    例1.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1)AM平分∠DAB;(2)AD=AB+CD.
    证明:(1)作MN⊥AD于N.∵DM平分∠ADC,且MC⊥CD,MN⊥AD∴CM=MN∵M是BC的中点∴CM=MB∴MN=MB∵MB⊥BA,MN⊥AD,且MN=MB∴AM平分∠DAB
    例11.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1)AM平分∠DAB;(2)AD=AB+CD.
    例12.如图,OB平分∠MON,A为OB的中点,AE⊥ON于点E,AE=4,D为OM上一点,BC∥OM交DA的延长线于点C,则CD的最小值为______.
    解析:∵BC∥OM,∴∠B=∠DOA.∵A为OB的中点,∴AB=AO.∵∠BAC=∠DAO,∴△ABC≌△AOD(ASA).∴AC=AD.∴CD=2AD.∴当AD有最小值时,CD有最小值.∴当AD⊥OM时,AD有最小值.∵OB平分∠MON,AE⊥ON,AD⊥OM,∴AD=AE=4.∴CD的最小值为8. 
    8
    例13.如图,∠1=∠2,点P为BN上的一点,∠PCB+∠BAP=180 °,求证:PA=PC.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易想到过点P向∠ABC的两边作垂线段PE、PF,构造角平分线的基本图形.
    证明:过点P作PE⊥BA,PF⊥BC,垂足分别为E,F.
    ∵∠1=∠2,PE⊥BA,PF⊥BC,垂足分别为E,F.
    ∴PE=PF, ∠PEA=∠PFC=90 °.
    ∵ ∠PCB+ ∠BAP=180 °,又∠BAP+∠EAP=180 °.
    ∴ ∠EAP=∠PCB.
    在△APE和△CPF中,
    ∴ △APE ≌ △CPF(AAS),
    ∴ AP=CP.
    例13.如图,∠1=∠2,点P为BN上的一点,∠PCB+∠BAP=180 °,求证:PA=PC.
    【5-1】如图,∠1=∠2,点P为BN上的一点,PA=PC,求证:∠PCB+∠BAP=180°
    证明:过点P作PE⊥BA,PF⊥BC,垂足分别为E,F.
    ∵∠1=∠2,PE⊥BA,PF⊥BC,垂足分别为E,F.
    ∴PE=PF, ∠PEA=∠PFC=90 °.
    在Rt△APE和Rt△CPF中,
    ∴ Rt△PAE ≌ Rt△PCF(HL).
    ∴ ∠EAP=∠FCP.
    ∵ ∠BAP+∠EAP=180°,
    ∴ ∠PCB+∠BAP=180°.
    【5-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DC,CE⊥AB于E.若∠B+∠ADC=180°,求证:AC平分∠BAD.
    证明:如图,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F,∵∠B+∠ADC=180°,∠ADC+∠CDF=180°,∴∠B=∠CDF.在△CBE和△CDF中,∠B=∠CDF, ∠CEB=∠CFD=90°,BC=CD,∴△CBE≌△CDF(AAS).∴CF=CE.又∵CF⊥AD,CE⊥AB,∴AC平分∠BAD
    F
    【5-3】如图,∠AOB=90°,OM平分∠AOB,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请判断PC与P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PC=PD.理由如下:如图,过P分别作PE⊥OB于E,PF⊥OA于F,∴∠CFP=∠DEP=90°.∵∠EOF=90°,∴∠FPE=90°.∵OM是∠AOB的平分线,∴PE=PF.由题意知∠CPD=90°,∴∠1+∠FPD=90°.又∵∠2+∠FPD=90°,∴∠1=∠2.在△CFP和△DEP中,∠CFP=∠DEP,PF=PE, ∠1=∠2∴△CFP≌△DEP(ASA).∴PC=PD.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章节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达标检测(含教师学生版和教学反思)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