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1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2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3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4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5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6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7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课课件(PPT)08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知识链接,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
    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常以书信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样,可抒情,可写景;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隐居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描
    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但层次分明,试说明课文的层次结构。
    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同。”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里?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美在山水相映。高山峻峭,水流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美在色彩配合。“五色交辉”“青林翠竹”,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美在晨昏变化。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美在动静相衬。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含有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答谢中书书》全文68字,却是一幅清丽的画,一首流动的诗,美不胜收。这样美的景色,这样美的语言,这样美的课文,让我们齐声背诵吧。
    一、名句默写(1)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2)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4)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_,沉鳞竞跃。(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6)《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二、统编课下注释1. 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1. 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______2. 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______3. 四时俱备 俱:___________________4. 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______5. 沉鳞竞跃 竞:___________________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___________________
    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句子翻译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教材积累拓展;2019广西玉林)2. 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句“是”;2019海南)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019广西玉林)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思考探究1. (教材思考探究)《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教参问题探究)《答谢中书书》一文结尾为何提及“康乐(谢灵运)”?【答案】对山水的审美古已有之,但在六朝时人看来,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的谢灵运无疑是最值得效仿的对象。且谢灵运长于赋诗,将自然美景引入诗歌创作,堪称山水诗的宗匠。作者于文中称引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除此之外,陶文所描绘的或许是永嘉的山水,而谢灵运写有不少歌咏永嘉山水的诗歌。欣赏对象相同,都能领悟山水之奇,作者将谢灵运引以为知音,也是很自然的事。
    3. (教材思考探究改编)文章在句式、节奏等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案】作者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4. (教参问题探究改编)请从语言的细微之处赏析这篇短文。【答案】文中的“共”与“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既彰显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文,隐含自矜自得之意,犹言自己不仅能比肩康乐,直可追比古人。文中写景部分的词语使用极为精妙。“将”“欲”二字,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岩壁五色斑斓,着一“交”字则有目眩神迷之意;竹树青翠欲滴,用一“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前者绚烂已极,然繁华易落;后者素朴已极,然终岁不改,自然之趣,万物之理,正在此处。
    5. 请从视角转换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变式设问:作者在描写山川之美时视角是如何转换的?【答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写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看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而后写“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等。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
    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郁郁寡欢之情。
    ①因为月色很美。②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试赏析“月色入户”中的“入”字的精妙。
    “入”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动感,仿佛是月光登门拜访,意境活泼。一个“入”字给一个寂寞、失意的人温暖的感觉。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作简要赏析。
    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荇,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
    (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给我们什么启示
    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包括:①赏月的欣喜;②贬谪的悲凉;③失意的落寞;④自我排遣的达观;⑤人生的感慨;⑥漫步的悠闲。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期间,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宋太祖赵匡胤在执政时期已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获释出狱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苏轼赏月的心情是复杂的,其中既有贬谪的凄凉、失意的落寞,又有自我排遣的豁达、悠闲赏月的欣喜。诗人说自己是“闲人”,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同时,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他被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何尝又想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但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即在于他能够从官场的失利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他能够从这种美丽的月色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性情中的乐观、豁达。
    重读这两篇短文,说说它们在句式、节奏、用词、表达方式和情感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又用对偶,极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妙画卷
    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使文章内容具有波澜。语言朴素自然,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图,极具诗情画意
    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绘景物,写总体风貌,写四时、朝夕景物的不同,层次清晰;最后,以赞美和感慨结束
    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一、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二、统编课下注释1. 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_____________________5. 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 月色入户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不热衷名利、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四、重点句子翻译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省略句(省略主语)]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相与于中庭步”;2019湖南株洲)
    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五、思考探究1. (教材思考探究)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答案】“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贬谪的悲凉: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的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2. (教参教学设计改编)苏轼那天赏月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答案】①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感受到的。②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中的知音难求中感受到的。③沉醉。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感受到的。④悠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不胜感慨中感受到的。
    3. (教参问题探究改编)这篇文章中的“遂”“但”饱含情感,很值得品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遂”字写出作者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几乎不假思索,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的志趣相投;“但”表转折,由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但”在两个“何处”的发问后,表明了其迥异流俗之意,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4. (教参教学设计改编)请自选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景之妙。【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突出了月光的澄澈及月夜环境的优美、清静。示例二: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
    5. (教参问题探究改编)本文叙事、写景之中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念无与为乐者”感受到知音难求的孤独;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蕴含其中。两个“闲人”漫步于中庭,一起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可见其陶醉和闲适从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见其悠闲中的悲凉和人生感慨。
    6. 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友情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评课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实是欲界之仙都,疑义相与析,理解内容,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竹柏影,月光如水,动静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授课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实是欲界之仙都,疑义相与析,阅读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何谓闲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