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
    • 解析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docx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01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02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03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01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02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文件包含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docx、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部编版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除了阅读和作文,古诗词鉴赏也是同学们经常在后台问到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写法没有明确的思路,答题时没有鉴赏的步骤,语言组织混乱。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鉴赏四步法

    1、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2、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

    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3、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4、抓诗人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蕴含的道理。“言为心声“,“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篇与月亮有关的诗文,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描写月亮。在他们的笔下,月展示出了不同的风采。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首首著名的月诗,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益笔下的那轮明月又是如何?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三、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四、注释

    《夜上受降城闻笛》:选自《李益诗注》。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尽:全。

    五、诗意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六、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怀?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益(公元748-约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zāng)(今甘肃武威)人。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2、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问题探究

    (1) “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一句诗有什么写得好的地方?

    明确: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

    (2)“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

    明确: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3)“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明确: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4)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明确:

    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2、艺术技巧: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修辞的运用;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5)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

    明确:

    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6)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 佳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课堂小结

    1、《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前两句:  (写景)

                 月下景色,凄凉萧瑟。

    后两句: (抒情)

                静夜闻笛,征人思乡。

     

    【基础过关】

    1.《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答案】唐朝/唐代  李益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受降(          芦()

    【答案】xiáng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芦管:

    (2)征人:

    (3)尽:

    【答案】

    (1)笛子。一作“芦笛”。

    (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3)全。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4.“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

    【答案】“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达了包括吹笛人在内的戍边战士浓烈的乡思与心中的孤独、哀愁之意。

    【解析】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分)

    (2),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分)

    【答案】

    1、受降城外月如霜

    2、不知何处吹芦管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降”“芦”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答案】

    1、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烽”“降”“芦”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中考真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

    【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情景交融: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解析】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描述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根据诗文内容,可以分析出,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另外,前两句诗写景,凄清的景物又衬托出了人物的心境,可谓是情景交融。(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10.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答出具体的情感最多给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另外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二首诗,完成第8-9题。(6分)【2020中考诗歌鉴赏预测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解析】描述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一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要具体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9.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示例一:“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事例二: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答出具体的情感意思对即可给分,另外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结合诗句内容答题,只写表达情感的扣1分)。

     

    (三)阅读下面这二首诗,完成下列试题。【2020中考诗歌鉴赏预测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1)前两句中的“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

    【答案】“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亘古苍茫,给人孤独、凄清之感。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1分)

    【答案】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好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关键是答出关键词“思乡”。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古诗阅读(4分)【2019浙江湖州】

    奉诚园闻笛⑴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其四

    元·赵孟頫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释】①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

    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

    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17.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4分)

    【答案】《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奉诚园闻笛》译文:马燧就像楚庄王和丙吉那样仁厚贤良,我拨开荒草前来寻访这位先贤的遗迹。秋风中传来的阵阵笛声让人留下泪水,此时的我不禁深深地怀念着先贤马燧。

    《奉诚园闻笛》首句通过两个典故,刻画出一个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第二句直陈追慕先贤的心情,咏凭吊事兼写出旧园遗址的荒凉;后两句又用了两个典故,写出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悲痛。

    第二首诗,也使用了南唐亡国之君陈后主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评分标准:典故和情感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019湖北十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一二句回首往事,但没有点明酬答题意。

     

    24.白感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或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解析】本题灵活性较大。既可以分析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所展现的景,又可以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或者其中蕴含的哲理。还可以分析其使用得修辞手法。答题模式是: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或哲理。

     

    四、古诗词对比鉴赏

    (一)古诗词阅读(4分)【古诗词对比鉴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4.甲诗三、四句和乙诗的一、二句都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为我们营造了一

    种的气氛。(1 分)

    【答案】苍凉悲壮

    【解析】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甲诗三、四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这种战争的画面显得苍凉而悲壮。

    乙诗的一、二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这样一幅月夜图显得十分的凄冷、荒凉。

    所以可以答苍凉悲壮,意思对即可。

     

    15.据说王安石对甲诗的一、二句曾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能否从诗歌赏析的角度为王安石解疑?(3分)

    答案:

    【答案】“黑云压城”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甲光向日”则是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甲诗《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黑云压城城欲摧”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所以这两句诗并不矛盾。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前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后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情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前诗歌.“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后诗从“迁客”“尽北风”可以体会出迁客的归怨情感。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诗借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两首诗都写了景,都是借景抒情。写景的作用不同,就在于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回答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景,表达什么情感即可。

     

    迁移拓展

    课外古诗阅读。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相关试卷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文件包含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docx、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文件包含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docx、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文件包含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docx、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