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pptx
    • 教案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1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2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3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4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5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6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7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8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1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2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03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24* 三顾茅庐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4* 三顾茅庐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pptx、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年),名本,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其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2简介作品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所尚,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3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屯居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向刘备诸葛亮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两人的荐语,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极大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大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4.人物简介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弩十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张飞(?—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侯。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往救,而吴乘机袭取江陵,关羽遂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追谥壮缪侯。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教尊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5.字词积累

    拜谒(       )   纶巾(         )  (       )     愧赧(       )            

    倾颓(       )     存恤(         )     殆尽(       )     疏懒(       )            

    鄙贱(       )     如雷贯耳(            )     顿开茅塞(        )

    箪食壶浆:用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文中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疑难语句。

    3)把经过组内讨论也不能解决的疑难语句提交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预设:

    ①玄德拱立阶下——刘备恭敬地站在台阶下。

    ②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否?——以前两次来拜见,没有见到你,已经写书信在这了,不知道先生看了没有?

    ③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男子汉大丈夫,身具旷世之才,怎么可以碌碌无为老死在山野林泉之中呢?希望先生您能以天下百姓为己念,开导愚笨的我,教授我治国的道理。

    2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梳理、概括本文的情节。

    开端: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关、张二人劝阻,刘备用典故开导他们。

    发展:去拜访时,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他见上面。

    高潮:刘备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隆中献策。

    结局: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3.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人夺取了国家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称“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4在第三次拜访时,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经历了哪些波折?请简要概括。

     四、精读细研

    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刘备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刘备的哪些品质?

    体现在语言上:

    玄德曰:“汝岂不闻周文王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可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玄德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地邀请其出山辅佐自己,可以说明其求贤若渴,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的诚意。

     

    刘备: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③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诸葛亮

    2.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思考:选文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直接描写:

    a.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表现诸葛亮的卓尔不群;

    b.通过描写诸葛亮的语言,表现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贪恋富贵功名,知恩图报的特点;

    c.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表现诸葛亮处世持守谨慎的特点。

    侧面烘托:

    a.通过写后人所作诗句,侧面烘托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形象特点。

    b.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了诸葛亮卓尔不群。

    3.3自然段中诸葛亮针对刘备的询问,阐述了哪些内容?强调了什么问题?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

    ②指出、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

    ③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4.说说你从诸葛亮交代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这一番话中,能够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恩图报

    淡泊名利

     

    ①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若非刘备一片赤诚,他绝不出山,可见其本心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②仁心爱人:刘备为天下苍生计,诸葛亮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5.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从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可见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从他躬耕陇亩,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在战略方面进行了精心谋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胸怀大志、富有智慧、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五、深入探究

    从文中找出描写关羽、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张飞、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3.朗读第二自然段,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由诸葛均的表现及张飞、刘备对待诸葛均的不同态度,刻画了诸葛均我行我素的形象及刘备善解人意、谦恭有礼,张飞直率的特征。

    结构上: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4.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飘飘然有神仙之。”一方面写出诸葛亮的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5.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大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分析天下形势:

    一论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五论刘备——既帝室之,信义著于四海。

    提出战略方针:

    若跨有、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6. 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7.34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8.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9.诸葛亮故意多次避而不见刘备,你认为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合适,因为一方面此时诸葛亮对刘备是否能成就大业,是否能礼贤下士并没有完全了解,故意采用避而不见的形式对其进行试探和考验,说明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这样合适。诸葛亮躬耕陇亩,隐居山林,原本就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次故意避而不见,正是他的这种想法的表现。

    这样不合适。因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对来访者的不礼貌。虽然诸葛亮有试探的用意,但应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与赏识自已的“伯乐”失之交臂。

    这样不合适。因为诸葛亮的这种行为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很容易给人一种为人高傲的印象。从关、张二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10.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1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由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才能出山辅佐。

    1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六、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卓绝的智慧,以及在成就蜀汉大业中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七、学后感悟

    1.“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事业发达,国家兴旺。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旷达胸襟,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八、写作特色

    1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比如刘备准备三顾茅庐,张飞说“哥哥差矣……我只用一条麻绳将来”,其鲁莽之态如在眼前;刘备“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犹然侍立”等动作,则可见其求贤的诚心;诸葛亮是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这从他未出茅庐而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可以看出。

    2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塑造人物。

    课文在艺术创作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烘托陪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张飞在“三顾”过程中的粗率、急躁,一方面反衬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另一方面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

    、拓展延伸

    1.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请列举出来。

    预设: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七星坛借东风、巧布八阵图、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

    2.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句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诸葛隆中意,(同“赢”)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文天《有感》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三顾茅庐,语言描写,比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课文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三顾茅庐》课件pptx、《三顾茅庐》教案docx、《三顾茅庐》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顾茅庐PPT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三顾茅庐》,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