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3课 短文两篇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3课 短文两篇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01
    第13课 短文两篇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02
    第13课 短文两篇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3课 短文两篇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13课 短文两篇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共9页。

    13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重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难点)

     

    1.作者简介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除此之外,还写有法律、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

    2)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本名邓拓,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2.写作背景

    1《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这是《随笔》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基础知识】

    1.生字注音

    情(yí)          chóu           饰(zǎo

    xiá)          咀嚼jǔ jué)           难(jié)

    liú)          碍(zhì)            肾(gāo

    kōu         吹毛求cī)         然贯通(huò)

    2.词语解释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重点01谈读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通读课文,品析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接着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品味语言特色】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牡蛎,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阅读课文,体会本文的主旨。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来完善自我。

    【重点02不求甚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字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的原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什么例子?

    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摆出错误论调,树立起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2~8):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9):论述“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样“活读书”。

    【感悟精彩句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阅读课文进行总结。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把握文章主旨】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驳论,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实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1)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2.破立结合。

    本文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素材积累:

    1.培根的故事

    有一天,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名叫荷克,是一名惯匪。法院正在对他进行侦讯起诉,看来非判死刑不可,他请培根救他一命。他的理由是:“荷克”(hoɡ,意为“猪”)和培根(bacon,意为“熏肉”)有亲属关系!培根笑着回答说:“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们是没办法成为亲戚的;因为猪要死后才能变成熏肉!”

    2.请你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名人读书的趣事。

    【点拨示例】

    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击。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语基达标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

    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

    我会选: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成为江河卫士。

    B.随着自贡彩灯产业的壮大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C.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D.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下面的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二、课内精彩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5.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什么作用?

    6.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7.有人认为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反对陶渊明的读书方法,联系你的读书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三、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

    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得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

    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

    (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

    8.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9.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

    一是        ;二是        。三是        

    10.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1.段中加点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案:

    1.1)黠 羡 拮—诘 辨—辩 (2)①C ②A ③D ④B

    2.B ACD三项中的“不求甚解”指只需观其大意的读书方法;B项中的“不求甚解”指不求深刻理解的学习态度。

    3.A B项,主语残缺,可以将“随着”删除;C项,一面对两面,“保护得好”和“损失的大小”不对应,“好”后加上“坏”;D项,句式杂糅,“关键在于……”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杂糅,可将“关键在于”删除。

    4.B

    5.引用原文,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论述有的人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肯定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

    6.读书要虚心,要会意,注意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7.

    8.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9.没有明窗净几(或:地方不好) 没有时间(或:时间不长) 没有心情(或:心情不定)

    10.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中心论点,如:文章通过古今大学者刻苦勤读、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的事例,与那些找借口不读书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只要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关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11.“织入”即融入。即把读书的习惯融入我们生活之中,把读书变为生活的一部分。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