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01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02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共11页。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5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25年,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但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因为那是北宋时代的书。
    后来,梁思成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的研究,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居然一共只有6种规格。《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句话简单来说,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方,唐长安的皇宫,面积大概是今天的北京故宫的3倍,仅花了10个月的时间建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序言中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摘编自王南《中国古建筑的营造密码》,有删改)
    材料二: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性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的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缺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三:
    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
    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想要真正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先去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来对建筑理念进行区分,然后对其中积极的正面的理念进行吸收。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之所以会有区分,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理念不能够完全运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当中,但是传统建筑中包含有很多先进的理念,这些理念能够为现代建筑注入活力。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设计的相似、风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也才能够将真正的传统建筑带到众人面前,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够通过建筑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说,在了解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特点之后,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还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
    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在传统建筑中,经常会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围墙,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中庸理念,比较重视内涵,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这是现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项内容。现在的建筑设计风格总是张扬、夸张,希望能够夺人耳目,忽视了建筑的内涵。中庸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主要应该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外观的新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运用和内涵;其次是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协调,每个部分的建筑风格和整体建筑的风格必须是一致的。将中庸理念和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结合,可以让建筑既不过分浮夸高调,但也会让人眼前一亮,低调奢华有内涵。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时候就可以换,建筑的投资比较大,推倒重来成本较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优化。
    (摘自郗俊《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
    设计中的传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1925年距离北宋李诫近千年之遥,时光太久远,所以他的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
    B.独乐寺观音阁木构件成千上万,但只有6种规格,这显露出了《营造法式》密码。
    C.面积很大的唐代长安的皇宫,仅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10个月就得以建成。
    D.建筑上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答案】B 
    【解析】A.原因分析错误,从整个材料一来看,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久远,更在于数据、概念难懂。C.应该是:在于建筑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D.“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错,梁、柱、枋、檩、门等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而“文法”是指运用这些构件建造时沿用的惯式、法式。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希腊、罗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种典范”,中国建筑的“文法”种类比国外多得多。
    B.中国建筑“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但拘束性并没有限制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
    C.现代建筑设计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环境,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D.中国传统建筑外面一般是围墙,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的位置,这体现了重视内涵的中庸理念。
    【答案】A 
    【解析】“种类比国外多得多”错,文中没有进行种类的对比。用外国的文法典范,意在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也有自己的文法或法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
    B.“斗栱”是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制式
    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答案】A 
    【解析】这句讲的是建筑的原料,不属于“文法”。
    4.材料三行文脉络清晰,请进行简析。(4分)
    【答案】①全文是总分结构,首段提出问题,引出下文。②二、三、四段是并列段落,从天人合一、中庸、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解答了首段的问题。
    5.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6分)
    【答案】①建造上有成熟的法式: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②中国传统建筑都有一定的“文法”(风格和手法)。③融合进了天人合一、中庸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要点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命 运(节选)①
    食 指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在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注】①此诗写于1967年,诗人刚19岁。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人得到了好名誉,社会便永远认为他好;反之,社会便永远认为他坏。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大部分人只能不偏不倚、随波逐流地生活。
    B.“辗转飘零的枯叶”写“我”漂泊辗转,形容枯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失去了青春的锐气;“抽不出锋芒的青稞”写“我”对未来绝望,难以有所作为。
    C.“结实的舢板”指改变自身命运的坚实条件,与“单调的海洋”形成呼应;从“哪儿找得到”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D.“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表达了命运是奔腾、喧闹的河流,人在命运中挣扎的无力、无奈与退让。
    【答案】D 
    【解析】“人在命运中挣扎的无力、无奈与退让”理解有误,正确理解是:命运是奔腾、喧闹的河流,人在命运中挣扎并献出生命,但精神永不沉默,体现了诗人顽强斗争的精神。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命运》这首诗写于1967年,正是诗人苦难命运的开端,全诗弥漫的只有悲郁苍凉、低沉压抑之气。
    B.诗歌第一节前两句用判断式的语句、比喻的修辞,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C.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单调的海洋”象征着乏味的生活,“终生摸索漂泊”象征着没有归宿的命运。
    D.本诗讲求韵律和谐、句式整齐;在抒情风格上,本诗不追求真实细节的描写,而着重于生命体悟的抒发。
    【答案】A 
    【解析】“只有悲郁苍凉、低沉压抑之气”理解分析有误,这首诗风格上悲郁苍凉,又不乏昂奋警拔与坚韧的气度,其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由灾难历练而来的“韧”的精神。
    8.“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这一句如何理解?(4分)
    【答案】①“野生的荆棘”象征着自由、不屈的灵魂和蓬勃的生命状态。②面对酷厉的生存环境,“我”愿意为了灵魂的不屈和理想的纯洁而付出血的代价。
    9.诗歌中两次用到现代诗中常见的“如果……”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两个“如果”的句式,建构起了诗歌的框架。“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我”会自我放逐,“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坚守精神。从自我放逐到向命运发出自己不屈的声音,构建了诗歌的框架,分清了层次。②两个“如果”的句式,突出了诗人的思想。“如果”的内容虽然是一种假设,但表达的却是当时的时代与社会的真实状况,含蓄、犀利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个人无法改变命运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愤懑不平之气,诗人为坚守精神的独立不惜抗争到底。③两个“如果”的句式,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灌谓宰相白时中曰:“金人倾国远至,其锋不可当。今方平扫精锐以北,万有一不枝梧,何以善吾后,盍留以卫根本。”不从,明日,又命灌行,辞以军不堪战,强之,拜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未及行而帝内禅,灌领兵入卫。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何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B.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C.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D.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被录取。文中何灌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
    B.辽,在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创建。与北宋、西夏鼎立,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后被金所灭。
    C.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
    D.靖康,北宋年号之一。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
    【答案】D 
    【解析】“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擅长射箭,大显神威。面对辽兵的侵犯,他凭借精准的箭术震慑敌军;与西夏军队相遇,他能射穿敌人,吓退敌兵。
    B.何灌戍守边疆,了解形势。徽宗向他询问西北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画图,借助衣服上的花纹进行讲解,使皇帝明白。
    C.何灌把握分寸,礼让使节。在陪同辽使射箭时,他第二次故意没有射中,以显示自己的谦让之意,整理弓箭后才再次射中。
    D.何灌力守京城,不幸阵亡。金人倾国南下,梁方平弃城逃跑,何灌阻止溃退未成,最终在京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解析】“何灌阻止溃退未成,最终在京城抗敌三日,受伤而死”错误,梁方平逃跑,何灌也望风而逃。金兵逼近京城时,何灌被皇上指令“控守西隔”,选项中隐瞒了事实,造成了何灌阻溃退,在京城战死的曲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答案】河水太浅载不动船,如果从陆路运粮应当用八千乘车。沿途的麦子正是成熟的时候,希望用运输的费用加价立即收购麦子。
    (2)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答案】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来水,使田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或:使田地不因旱灾而受损),那么百姓就会乐于响应招募,而弓箭手的名额就能招够了。
    14.何灌不但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善于处理政务。简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他善于处理政务的能力。(3分)
    【答案】①为完成运粮任务,何灌提出陆路运粮的建议,得到朝廷许可。②知岷州时,何灌凿渠引水灌溉了数千顷闲置的田地。③何灌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的策略,使当地百姓乐于应募,一举两得。(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何灌)通过武选登第,任河东路从事。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任职府州,担任火山军巡检。(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阻止他们越境取水,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侵犯边境。何灌对着高处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进了岩石中,敌人吃惊地把他当成神看待,小心谨慎地退去。三十年后,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以前的事,历数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向何灌行礼。(何灌)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射穿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而出,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灌,(徽宗)召见(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事情,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比拟敌我形势。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升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史、沧州知府。因为治理城障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三十万石粮食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载不动船,如果从陆路运粮应当用八千乘车,沿途的麦子正是成熟的时候,希望用运输的费用加价立即收购麦子。”上奏后,朝廷应允了。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岷州知府,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闲置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作广利渠。(后来)调任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一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来水,使田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或:使田地不因旱灾而受损),那么百姓就会乐于响应招募,而弓箭手的名额就能招够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得到二万六千顷良田,招募到了七千四百名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中最多的。(有一次,何灌)陪同辽使在玉津园射箭,第一次命中箭靶,第二次却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的箭术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谦让一下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金兵南下,朝廷把所有的禁兵都派出京城交给梁方平守卫黎阳。何灌对宰相白时中说:“金人倾全国之力从北方远道而来,他们的军队势不可挡。如今梁方平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北出动,万一有情况而不能抵抗,我们用什么来善后,为何不留下精锐军队来守卫根基。”(白时中)不听,第二天,又令何灌出发,(何灌)用士兵不堪战斗请辞,(白时中)强迫他同意,拜他为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还没来得及出发,徽宗禅位,何灌带兵进京戍卫。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军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京城,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击敌人,总共和敌人打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凤归云
    [宋]柳永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①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②,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①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②五湖烟浪:借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开篇点明时令——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肃”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B.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C.下片中,“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答案】C 
    【解析】“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自己丢弃了山水之乐,流连于仕途,而当年那些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被消磨殆尽了,表达了词人自悔与对世事难料的无奈之情。
    16.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6分)
    【答案】①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词人可以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闲适生活。②词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志。③“幸有”写出了词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了词人此刻归隐的决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也只有在冬季,①__________。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暾暾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②__________。
    18.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横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
    A.于己,劳动为修身之道;于家,劳动为立家之本;于国,劳动为兴邦之基。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C.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D.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
    【答案】D 
    【解析】画线句:比喻。A.排比。B.拟人。C.对偶。D.比喻。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①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②原句使用修饰语“呜呜”“在叫啸”等,形象地描写出了北平的冬天寒意逼人。③原句能更好地承接上文,在简陋的房子里感受到暖意;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的满身灰尘。(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案】①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②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各异的冰纹(意思对即可)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如果国宝会说话》一、二季精准选择渠道,②重点在微博、B站、抖音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发力,③通过一系列刷屏式活动成功圈粉。④第三季继续了前两季的风格,⑤但在内容和技术上又有创新,文物的厚重分量最现代最流行的艺术方式得到呈现。文艺评论家尹鸿认为:“⑥我们虽然似乎在5分钟里很难讲足文物背后的故事,⑦但是它们的诉说引发了观众浓厚的好奇心和无限的想象力。⑧许多人会借此机会去寻找更多相关的史料、材料,⑨帮助自己更完整地解读文物所传达的历史文化内涵。”
    【答案】④“继续”改为“延续”或“保持”。⑤在“厚重分量”之后加“通过”。⑥“我们”放在“虽然”之后。⑧“史料”“材料”删掉其中一个。
    22.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65字。(5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己亥冬末,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秒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写作指导】此题一共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个人层面。国难当头,钟南山挺身而出,值得钦佩。第二则材料说的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坚守者,是奉献者,是以身许国的勇士,让美好的生活继续的人。第三则材料讲的是普通百姓,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共同抗“疫”的参与者。综合:面对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1)围绕一则材料做单一思考: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赞美钟南山,如国之英雄钟南山、最可爱的人;歌颂逆行者,如最美逆行者、致敬逆行者;写普通老百姓,待在家就是为社会做贡献;避免感染就是防控。
    (2)围绕多则材料做综合思考:作为多材料作文,要求我们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我们要“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明白它们的内在关系,找到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当然,我们可以在把握材料的共同点后,有所侧重。
    参考题目:《面对疫情,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我们在行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疫情不可畏,你我共担当》。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5单元测试卷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