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1-常见的岩石-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1-常见的岩石-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01
    5.1-常见的岩石-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02
    5.1-常见的岩石-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03
    还剩7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16 常见的岩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6 常见的岩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任务,制定方案,课堂小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岩石与矿物》单元 16.常见的岩石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岩石与矿物》
    课题
    16.常见的岩石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3 岩石和土壤
    3~4年级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5~6年级③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学会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
    度、颗粒粗细等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科学思维
    乐于运用多种方法,细致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岩石在断面 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仿照示例描述岩 石主要特征,并根据描述辨认岩石。
    探究实践
    学会采集制作岩石标本。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岩石。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1.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会辨认四种常见的岩石。
    2.能够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 准备
    教师: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岩石以及岩石标本;醋酸;水;滴管;放大镜;白砂纸;小锤子;课件;
    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材料、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标本,放大镜、滴管和玻璃片等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了解岩石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师:同学们,这个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老师出示一块岩石)。
    2.师:很显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块石头,用更加科学的语言,我们可以把这块石头叫做岩石,那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欣赏更多的岩石吧!
    利用学生熟悉的石头,引起学生的关注,再利用图片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岩石。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一)认识常见的岩石
    1.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生:海边、大山旁、湖底的山石……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真是见多识广,那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哪些地方还有岩石吧?
    师生:湖底的珊瑚、沙漠中的岩石、河边的小石子、高山上的岩石……(出示幻灯片)。
    3.师:这些地方的岩石不仅漂亮而且形状也各种各样呢。有大的、小的;红的、绿的、蓝的;长的、圆的…
    4.师:其实,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二)观察岩石
    1.师:岩石分布广泛,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大家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呢?
    生:眼睛看、手摸、鼻子闻……
    2.接下来,我们和这些岩石来一个“亲密接触”吧,组长领取待观察的岩石和相应的工具。(5-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先分一块相同种类的岩石——花岗岩,利用相应的工具进行观察研究。)
    3.师:我们利用2分钟时间观察这块石头,再用3分钟时间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想到更多观察岩石的方法。
    4.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这块石头呢!
    师生交流反馈。
    5.教师引导并板书:
    a.师: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生: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颗粒大小等)
    师:我们可以选用粗粒的白砂纸(或无釉瓷砖),用岩石标本在上面用力划线,辨别出划痕颜色。描述划痕颜色比用眼睛看岩石颜色更准确。
    (如:花岗岩有肉红色、白色、黑色;颗粒较大、粗糙;划痕颜色为肉红色。)
    b.师:用手怎样观察?(摸)
    师: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
    (生1:光滑粗糙程度;生2:我们还可以掂一掂,来比较岩石是轻还是重。)
    c.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
    (生: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
    d.借助其他工具进行观察。
    生:一只手捏住岩石,一只手拿着小锤子,敲击没打磨过的面,或者用相同的两块岩石对敲。每次的力度要差不多。听一听岩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声音)
    (如:花岗岩声音稍清脆。)
    e.断了面的岩石,我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岩石有没有气孔、条纹、层理和生物痕迹。
    (如:花岗岩无气孔无条纹、无生物痕迹。)
    f.我们可以在岩石断面较平的地方,分别滴1-2滴清水,观察吸水性。
    (如:花岗岩不吸水。)
    师生小结: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觉粗糙程度、重量;用鼻子闻气味;借助外部工具观察岩石的吸水性、声音的响亮程度、层理、划痕、生物痕迹……
    6.小组实验: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分组观察各类岩石并且完成岩石表面特征的表格。(材料包括:材质、颜色、大小不同的岩石、相应工具等)
    7.观察实验结束后,师生再一起总结,描述各类岩石的特点。
    如:岩石的构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吸水性、生物痕迹、颗粒大小……

    师:岩石的种类这么多,有没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呢?比如:大理岩、石灰岩怎样与其他的岩石区分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吧!把一种神奇的液体(醋酸)分别滴在大理岩和石灰岩上,会有怎样的现象呢?
    学生仔细观察:会有气泡冒出。(盐酸的酸性过强,所以使用醋酸进行实验)
    9.师解释:其实,这种神奇的液体叫做醋酸,它是一种酸性液体,可以和大理石、石灰岩这种呈碱性的物质发生反应。这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各种岩石中快速找出大理岩和石灰岩哟!
    【这里利用酸辨别岩石的实验,教材上并没有讲到,我觉得比较有趣,所以打算做一个演示实验,老师不建议用酸,是因为酸比较危险的吗,请问这里有没有必要讲这个特点呢?】
    10.师生共同总结出常见岩石的特征和鉴别岩石的方法。
    (三)描述岩石
    1.师:掌握了各种岩石的表面特征,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岩石的特点呢?
    2.举例描述花岗岩的特征。分别从颜色、颗粒大小、气孔、吸水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比如:花岗岩:分布比较广泛,表面呈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质地坚硬,声音清脆;划痕为肉红色;不吸水;无气孔无条纹。
    大理岩:灰色,有亮点;颗粒中等,比较粗糙;声音稍清脆;划痕为灰色;不吸水;无气孔无条纹;遇醋酸冒泡。
    砂岩:有土黄、白等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颗粒粗糙;声音稍浑浊;划痕为黄色;吸水;有气孔有层次,常有动植物痕迹。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白色;颗粒较细,光滑,较硬;声音稍清脆;划痕为灰白色;吸水;无气孔有条纹,常有动植物痕迹,遇酸冒泡。)
    3.学生举一反三描述其他种类的岩石。
    4.小游戏:为了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各类岩石,老师随机拿出一块岩石,请学生分辨,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特点知晓它的名字的?
    (四)制作岩石标本
    1.师:学习了这么多关于岩石的知识,大家来动手来做一块岩石标本吧?我们可要耐心、细心呢,也要注意安全呀!
    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制作岩石标本。
    3.师引导学生从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这个过程来来进行制作。
    通过认识石头,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石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石头,引导学生认识到岩石到处都有,分布广泛,初步了解这些石头的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观察岩石,通过对某一块岩石的详细讲解,学生已经具体了解了观察岩石的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加强组内成员的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一起完成岩石特点的实验表格。














    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岩石特征的基本方法,比较出每种岩石不同的表面特征,聚焦岩石不会被外部物体改变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满足孩子们接触不同的岩石的猎奇心理。



    通过学生观察、描述活动、游戏分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出岩石的特点,如:大小、颜色、斑纹、气孔等。














    标本的制作是比较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小实验,学生能够从搜集岩石、清理干净、判断岩石种类、装盒、最后贴标保存这一系列过程熟悉岩石的各种特点。

    (三)拓展提高

    a.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特点,试着收集和制作更多种类岩石矿物标本,课下收集岩石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b.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张关于岩石的手抄报吧,写一写你认识的岩石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小结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观察岩石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耳朵听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
    B.用鼻子闻岩石的气味
    C.用嘴尝岩石的味道
    D.用眼睛观察岩石的外观


    2.下面岩石中,( )上有很多孔。
    A.大理石
    B.浮石
    C.页岩
    D.花岗岩


    3.地质学家是按岩石的( )给岩石分类的。
    A.颗粒大小
    B.软硬
    C.生成方式
    D.颜色


    4.制作岩石标本时,不能做的是( )。
    A.清理岩石表面
    B.将岩石装盒
    C.把岩石敲碎
    D.以上都不能


    5.下面选项中,( )描述的是砂岩。
    A.颗粒大小不均匀,质地粗糙,无气孔。
    B.由砂粒胶结而成,质地坚硬,吸水性一般。
    C.敲击时产生的声音很清脆。
    D.岩石颗粒颜色单一

    二、判断题
    1.花岗岩颗粒的颜色是单一的。
    2.岩石没有吸水性。
    3.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
    4.用手指甲划岩石的新断面,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
    5.大理岩没有花纹。
    答案
    1.C 2.B 3.C 4.C 5.B
    1.×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16.常见的岩石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许多同学在课外都喜欢玩石头,但对于岩石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同部,没有系统全面的去观察一块岩石,没有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岩石中隐藏的奥秘,因此,探究岩石的奥秘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究天性。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展示了来本地,区的各种各样的奇石,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原来对岩石有什么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堂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老师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按顺序观察从而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察岩石,通过记录,把发现多理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汇报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描述的现象,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间
    学生对岩石的外在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后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就行,这样学生的主题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究,思维才是自由的。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苏教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常见的力》单元教案

    学 校
    学 科 组
    任课教师
    学 期 2023-2024第一学期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常见的力》单元 8.力与运动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常见的力》
    课题
    8.力与运动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6年级②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力的作用。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思维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 路、多样方法完 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态度责任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教学 准备
    教师:纸风车
    学生:小车、绳子、不同重量的钩码(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索力与运动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朗读这首小诗,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谈体会。
    3.谈话: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力与物体的运动密不可分。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个什么呀?(风车)那怎么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吹一下)老师演示吹风车。那是什么让风车转动起来的呢?大家思考一下。(风力)对,是风,吹风产生的让风车从静止状态转动了起来。
    4.同样我们来看,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磁力小车转弯、皮球弹起来、潜艇浮出水面这些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哪些力有关呢?学生思考,同桌间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
    6.总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小诗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无形的力与物体的运动有关系,引出本课新知识的学习,体会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密切相关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谈话:我们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有关,那“力”究竟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呢?我们就以小车运动为例来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2.那到底是拉力大了小车运动的快?还是拉力小了运动的快呢?大家先来猜想预测一下。(学生全班交流猜想结果)
    3.那怎么才能知道我们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要怎么样才能验证呢?(通过实验验证)
    4.对,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做实验都可能会用到哪些东西呢?(小车、重物、绳子)小车和绳子这里大家都没有太大的疑问,老师比较好奇的是重物,重物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给小车提供拉力)那重物有什么要求吗?(重物重量不一样)不一样的重量的重物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产生大小不同的拉力)对,同学们思考非常严谨,做科学实验确实应该如此。
    5.有了小车、重物、绳子我们就具备了做实验的基础,那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呢?大家先想一想。(不同重量重物牵引绳子拉动小车,看哪个跑得快)是的,这个实验就是这样做,那还有没有哪些方面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呢?比如小车行进的距离要怎么样?如何精准的判断哪种情况下小车跑得快?谁来说说。(每次实验小车行进的距离要固定不变;可以通过计时,根据时间长短来判断哪种情况下小车跑得快)
    6.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保持不变的量有哪些?需要改变的量又是什么呢?(保持不变的量是小车、绳子的长度、小车行进距离;需要改变的量是重物的重量)
    7.好了,有了上面这些思考,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固定小车行进距离的情况下,用不同重量的重物牵引小车,记录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这位同学的阐述严谨,太棒啦,那同学们想一想,相同重量的重物做一次实验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该多做几组相同的实验)对,是的,我们必须在相同重量重物牵引的情况下多做几组实验,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每组实验做3次就可以了。选用重量大小不同的三种重物牵引小车,每种重量重物牵引小车实验做3次。
    8.同学们注意一下,四个人分工合作,实验人员与计时人员搭配得当。
    9.下来同学们讨论填写完成实验记录单步骤。
    10.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交流结论。
    11.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磁铁、钢珠)那将磁铁钢珠靠近有什么现象呢?谁来演示一下。学生手拿钢珠、磁铁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受呢?(感受到力)同学们都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质的东西,即使隔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那我们来看一下铁质的玩具车在有磁铁存在的情况下它的运动轨迹如何呢?
    2.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滚小球,把小球放到斜坡上会滚下来,今天我们就拿这个钢珠来滚一滚。先放斜坡上滚一滚,画出小球轨迹;后在侧面放一块磁铁,再滚一滚,再画出小球运动轨迹,多做几组,看看有什么不同。思考钢珠为什么会改变方向?
    3.全班交流。
    4.总结:磁力可以改变钢珠的运动轨迹.
    老师从实验所需东西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主动权交还于学生,正是当下科学教学的关键





































    磁力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力,两者不接触也可以作用于铁质物体,通过让学生动手感受磁力的存在更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课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磁力改变铁质玩具小车的运动方向




    (三)拓展提高

    如果保持拉力不变,往小车上加重物,小车前进的快慢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像今天课堂上一样,在课后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个课后小研究。
    结合课堂上的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研究中,练习课堂上学到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及方法,巩固实验探究能力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我们这节课研究的是物体的什么?(运动)那物体不论是从静止到动,还是改变运动轨迹这些都与谁有关?(力)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因此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谁和谁?(力与运动)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物体运动的活动体验,知道力左右着物体的运动,进而认识总结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力与运动,这比在上课伊始就告知学生学习内容要让学生记忆深刻的多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舰艇浮出水面与( )有关
    A.弹力
    B.浮力
    C.重力
    D.拉力

    2.( )可以改变在地面滚动的钢珠的运动方向。
    A.弹力
    B.磁力
    C.浮力
    D.重力

    3.力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 )。
    A.快慢与方向
    B.远近和方向
    C.快慢和大小
    D.远近和大小

    4.受到拉力的物体会()。
    A.静止不动
    B.往拉力方向运动
    C.形状发生改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从一定高度落下的蹦蹦球能蹦起来主要是因为()。
    A.浮力
    B.重力
    C.磁力
    D.弹力
    二、判断题
    1.课桌很坚硬,所以用力压课桌,课桌不会发生形变。
    2.力能使物体运动起来,力也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两个物体不接触时,它们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4.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5.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不能使物体变长。
    答案
    1.B 2.B 3.A 4.D 5.D
    1.X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8.力与运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磁力可以改变铁质玩具车的运动轨迹。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学生在低年段通过学习,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是不确切的,无意识的,本课学习,学生将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探究方案、开展相关实验并发现规律的过程,教材内容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由编诗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初步感受力作用干物体,对物体运动状杰的改变。从学生身边的经验或经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常见的力》单元 9.弹力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常见的力》
    课题
    9.弹力
    课时
    2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6年级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
    能够使用弹簧测力器测量力的大小。
    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
    态度责任
    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会设计并制作弹力玩具。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设计和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海绵、弹簧、钢尺、橡皮筋、拉力器、握力器、钩码、直尺、自制实验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索弹力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师:(出示弹跳小人)今天老师带来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玩一玩?
    2.师: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同学松开手,停止对小人用力时,它怎样了?(板书:形状改变 受到外力恢复原状)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刚才小人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呢?(小人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小人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
    4.师:这个玩具叫做“弹跳小人”,这是它的特殊本领。
    过渡语: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这样本领的呢?我们接着探究。
    利用有趣的弹跳小人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认识弹性和弹力
    1.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海绵、弹簧、钢尺、橡皮筋(课件展示)你们觉得这些物品是否具有像弹跳小人一样的本领呢?现在请你们来动手试试看。
    2.(课件出示要求)(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观察物体的变化。
    (2)慢慢去掉所用的力,观察物体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
    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同学们做完实验,有什么发现呢?(用力的时候,形状会变,去掉力后,又会恢复原来样子)
    小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所以这些物体都有弹性。
    师:那么这些物体怎么会恢复原来形状的呢?(出示握力器和拉力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握力器和拉力器。
    师:先对它施加外力,然后慢慢地松开手,体会你手上的感觉。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往外拉拉力器,感觉有一股力在往回拉,方向相反。
    师小结:像这样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
    弹性和弹力是同一个概念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课件出示概念)
    实验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师:刚刚同学们在玩弹簧时,会发现用力拉弹簧,弹簧就变长了(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板、钩码,画出弹簧没有挂钩码的刻度线,在弹簧上挂一个钩码,再画出弹簧伸长的刻度线),像这样,弹簧就被拉长了。
    2.师:如果挂上两个钩码,弹簧怎么样呢?(演示挂两个钩码,并画出刻度线)
    3.师挂三个钩码,请学生上台画此时弹簧的长度。观察画出的刻度线并提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生猜测: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
    4.师:是这样吗?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试呢?那要怎么做实验呢?你们能根据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5.汇报实验方案:同学们实验的设想很不错,老师把同学们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并有一些补充(投影演示如何做)
    (1)搭好实验板,挂上弹簧,量出弹簧的长度。
    (2)接着测量分别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钩码,五个钩码,弹簧伸长的长度,在纸上标出
    (3)最后再将数据在活动手册上的坐标图中描点连线,从而发现规律。
    6.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7.汇报交流实验结论: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
    8.师:那你们现在能预测一下,如果挂6个钩码,弹簧伸长多少呢?
    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呢?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学生汇报)如果无限制的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失去弹性,会拉坏。
    教师小结:弹簧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9.小结:通过对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发现是:
    (1)在弹性限度内,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越长,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越短。(也就是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就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就越短)。
    (2)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
    (3)每个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及认真观察,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弹性和弹力的概念,并能够加以区分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自主设计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考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三)拓展提高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利用了物体弹性,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寻找,并试着利用物体弹性制作一个小玩具。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分享。
    将课堂上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弹性,并且知道了,物体受到外力后会产生弹力,通过实验发现了: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
    生:齐读结论。
    师:大家真是太厉害了。在几百年前,有一个人和你们一样厉害:胡克,它发现了弹簧的这个规律,提出了胡克定律。还有一个人同样厉害: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力的单位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用大写“N”表示。
    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做一名小科学家,研究更多关于力学的知识。应用弹力和弹性,设计一些东西,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争做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小发明家。
    激励性的语言作为结束语,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书本与桌面的摩擦力。
    A.托盘天平
    B.停表
    C.弹簧测力计
    D.橡皮筋


    2.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 )。
    A.测量值
    B.测量最小值
    C.测量最大值
    D.测量中值


    3.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B.弹簧测力计只能用于测量物体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使用,不能水平使用
    D.弹簧测力计里的弹簧变形了依旧可以使用

    4.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 )。
    A.垂直
    B.平行
    C.齐平
    D.斜视

    5.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下端的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 )。
    B.越长
    C.越短
    A.不变
    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皮球不是弹簧,不可能产生弹力。
    2.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重力,但不能测拉力。
    3.弹簧、橡皮筋和麻绳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测力计。
    4.我们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被测量的力可以超过弹簧测力计标定的最大刻度值。
    5.弹簧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拉伸,弹簧的弹性是无限的。
    答案
    1.C 2.C 3.A 4.C 5.B
    1.×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发现: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以前上弹力时,我用弹策和橡皮泥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虽然也感觉学生理解了,可就是觉的课常缺少了活跃,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显得教学是单向的。
    这一次上课,我先演示,再准备了弹簧,导线,橡皮筋,橡皮泥,纸片,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忙的热火朝天,在亲自体验中发现了各种物体的受力时和撤掉力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自己的收获也很乐意表达出来。尤其是增加了一个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的环节,一个个踊跃举手,大胆发言,
    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联系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知识的获取效率是最高的。通过一些小实验,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开活了,主动性变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调动起来了。
    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常见的力》单元 10.摩擦力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常见的力》
    课题
    10.摩擦力
    课时
    2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6年级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会产生摩擦力。
    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并分析摩擦力的存在。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对摩擦力的认识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探究实践
    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影响。
    能够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
    态度责任
    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探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探究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 准备
    教师:弹簧秤、重物、轮子、塑料板、砂纸、洗洁精、橡皮泥等
    学生:实验记录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索摩擦力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徒手体验游戏,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玩吗?
    生:愿意。
    请看要求:把你的手掌贴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往前推,感觉一下,手是不是很轻松就可以往前进呢?
    生:不是。
    2.手想要往前推时有一股力阻碍着我们的手前进,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有。
    3.这股阻碍手前进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板书)
    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了解摩擦力,大小,方向
    1.想不想继续玩?
    生:想。
    2.我们再来体验一次,手与桌面接触,这次用力匀速往前推,谁与谁之间有摩擦力呢?
    生:手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小结:在桌面用力匀速往前推手时,桌面对手的前进有阻碍,这时手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
    3.(图片)这些是什么活动?这里有摩擦力吗?谁与谁之间有摩擦力呢?
    (1)滑滑梯 身体与滑梯接触部分存在摩擦力
    (2)推箱子 箱子与地面存在摩擦力;鞋底与地面存在摩擦力
    (3)游泳 人与水接触面存在摩擦力
    (4)降落伞 伞面与空气间存在摩擦力
    小结:当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也是一种阻力。
    生活中处处存在摩擦力,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摩擦力吗?
    生:交流。
    看,这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呢。(观看视频)
    测量摩擦力
    1.看老师手中的小木块在桌上滑动时有摩擦力吗?
    生:有。
    哪里存在摩擦力呢?
    生: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存在摩擦力。
    要想知道拉动这块木板时会产生多大的摩擦力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弹簧测力计怎样使用呢?
    生: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小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如果要想测量木块在拉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还得注意什么?
    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时要用一样的速度;拉动过程中进行读数.....
    测量过程中小木块要匀速直线拉动,是不是测一次就可以了呢?
    生:不是,至少做3次,取平均值才可以。
    我们测得的是拉动小木块的拉力,怎么知道摩擦力呢?
    生: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同。
    你们提醒的非常有道理,接下来请组长组织大家一起测量一下你们小组拉动木块时的摩擦力吧。
    生:分组实验。
    3.哪一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呢?
    生:汇报结果。拉动小木块的摩擦力是( )牛顿。
    4.每位同学选择身边一样方便测量的物体,继续测一测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吧。
    生:测量、汇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刚才我们已经测量了小木块产生的摩擦力,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改变桌面的光滑程度,在桌面铺一层布、在桌面铺一张砂纸、在桌面铺一块布;改变小木块的重量,在小木块上加钩码;木块与桌面接触的多少......
    2.很多同学都是想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那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是有什么关系呢?(出示假设 光滑 粗糙)
    生: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刚才大家的预测对不对呢?我们还是要用实验来证明。
    在这组对比实验中有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呢?
    生:木块大小不变、与桌面接触的面不变、拉动速度不变......
    你们分析的很对,在做这组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不能变。
    想好怎么做了吗?我们可以结合上一组的实验结果,继续分组试一试吧。
    生:分组实验
    3.请大家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如何?
    生:汇报结果。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和大家的预测一样吗?
    生: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大小只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吗?
    生:不是。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大小有关,也可能和木块本身的重量大小有关。
    是的,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在生活中继续研究、继续发现,下节课老师将和大家继续探索摩擦力的秘密。
    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结合,能够正确分析摩擦力。






































    通过实验设计、测量、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如何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三)拓展提高

    生活中的摩擦力
    1.生活中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
    2.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摩擦力
    (1)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
    (2)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
    (3)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1.检测反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 )。
    A.摩擦力
    B.重力
    C.弹力
    D.拉力

    2.拖木板时,木板上放的书越多,木板受到的摩擦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可能大,可能小

    3.下列关于摩擦力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不大
    B.有好处也有坏处
    C.只有好处
    D.只有坏处

    4.摩擦力的大小与( )没有关系。
    A.物体的颜色
    B.物体的重量
    C.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D.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5.降落伞下降所产生的摩擦力是( )的。
    A.有害
    B.有益
    C.没关系
    D.不清楚

    二、判断题
    1.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存在任何摩擦力。
    2.下雨天,在地上铺一些稻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3.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有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4.鲸或海豚的体形有利于减小海水的阻力。
    5.在冰面上容易滑倒,是因为冰面与鞋底的摩擦力太大。

    答案
    1.A 2.A 3.B 4.A 5.B
    1.×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10.摩擦力
    接触 阻碍运动 阻力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粗糙程度......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要求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于是许多老师便真的完全放手了,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实验得热火朝天,但实际上学生真正获得的东西却寥寥无儿。我觉得放手并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指导,有时甚至老师的讲解示范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学会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反之,如果老师为了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不管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一味地对学生“放手”,后果将是:学生盲目地乱“探究”或者无所事事,最后连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不起来。这样 我们就得不偿失了。自主探究对老师的指导作用不是淡化了,而是对 这一点要求更高了,我们科学老师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理念下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了!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更合理的教学思路可以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第一点,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测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 生翻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测。
    第二点,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到达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到达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学生探究时的组织教学。
    第三点,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点,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变量控制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为科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在教学中要反复斟酌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实情,不断改进,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合理。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常见的力》单元 11.浮力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常见的力》
    课题
    11.浮力
    课时
    2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6年级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科学思维
    能根据结构性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
    探究实践
    能做A4纸在水中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
    态度责任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感知浮力并初步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结构性材料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 准备
    教师:PPT
    学生:泡沫板、苹果、羽毛、石头、直尺、玻璃小瓶3个、水槽、不同材质的橡皮泥、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索浮力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师:在上两节课中学习了弹力和摩擦力,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力,相信大家对这个力都不陌生,请看老师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底,乒乓球浮起来了!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因为有浮力存在。
    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浮力,不是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像乒乓球一样浮在水面,请看PPT上的这些物品的图片,若将它们放入水中,你预测一下哪些会下沉?哪些会上浮?(物品有:泡沫板、苹果、羽毛、石头、直尺、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小瓶3个)
    生:学生填写实验活动手册,组内汇报,相互交流讨论。
    师:有些物品很好判断,但有些物品大家却有争论。你的预测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教师演示实验:将准备的物品依次放入水中)
    生:学生观察,在实验活动手册上填写实验结果。
    师:泡沫板、苹果、羽毛、空玻璃瓶浮起来了,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浮力,我们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手分别压一压浮在水面上的这些物体,说说感受。
    生:压的时候感觉有一种向上的力阻碍物体往下,而且压不同的物体用的力也不一样。
    师:是的,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说明浮力有大小,也有方向。那它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向上的。
    师: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实验来看看浮力的方向吧。(教师演示实验:在水槽底部固定一个带线的乒乓球,随后往水槽中加水,观察棉线的方向;再倾斜水槽,观察棉线的方向)
    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不论水槽是否倾斜,棉线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可验证)
    实验结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而且浮力有大小,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品,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让学生通过压一压漂浮的物体,感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带线乒乓球漂浮实验,让学生直观看到浮力的方向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1.师:泡沫板、羽毛和苹果在水中上浮是受到浮力的作用,那沉入水底的铁夹子、石头和回形针是否受到浮力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思考,组内讨论)
    生1:我猜想是不会受到浮力,如果受到浮力的话,应该会浮在水面上。
    生2:我不同意上面的观点,我认为会受到浮力。我以石块为例进行分析,石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石块的重力和水对它的浮力,因为石块的重力大于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才会下沉。而泡沫板上浮是因为受到的浮力比自身的重力大,所以才会上浮。
    生3:我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2.师: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谁的猜想正确呢?只能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以沉入水底的石块为例,请大家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底的石块会受到浮力?
    生:可以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3.师:如果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
    生:如果水中的石块受到浮力,那么此时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比物体在空气中的读数小,因为此时石块受到的浮力+在水中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3.师: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的,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
    生:如果过水中的石块不受浮力,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读数,因为此时在水中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4.师:是的,同学们的分析很准确,这个实验中准确测量物体质量非常关键,所以必须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使用方法)
    5.师:熟悉了实验方案和测量工具,在做实验的时候还需要注意:
    先想清楚你要测量哪种物体,并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先测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测物体在水中的重量。
    将物体要缓慢的放入水中,等平衡后再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学生齐声朗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理清做实验的思路。
    6.师:做完石块的实验,可以再用其它下沉的物品来试一试,看是否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生:学生分小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受到的拉力比空气中的小,说明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小结: 物体在水中不论上浮还是下沉,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会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则会下沉。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师:请大家观察水槽中的这些物品的特点,思考为什么有的下沉,有的上浮?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生1:我猜想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质量有关,石头、铁夹子比泡沫板、羽毛重。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苹果比回形针要重,但苹果浮在水面,而回形针却沉入水底。
    生3:我猜想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因为苹果的体积比回形针大,所以才浮在水面上。
    生4:那三个玻璃瓶的体积是一样的,沉浮情况却不相同,说明体积也不是决定因素。
    生5:我猜想体积和质量都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师: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值得表扬。你们猜想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有了猜想就应该怎么做呢?
    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是的,通过刚才的讨论,猜想质量和体积都会影响物体的沉浮,这里出现了两个探究因素,回忆上节课中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法,这次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是的,在遇到探究多个变量的实验中,我们要控制变量只有一个,其余量因素不变,才能有效地研究出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师:如果要探究质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那应该保持体积这一因素不变。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空心塑料小球、橡皮泥、水槽),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应选用体积相同的塑料空心小球,往这些小球内加入不同质量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后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理清了实验思路如PPT上所示,为了方便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要在小球上写上数字作为标记。做实验前,请你先预测几号小球会沉在水底?几号小球会浮在水面?
    生:我预测1号小球会沉在水底,3号小球会浮在水面,2号小球不太确定。
    7.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后分析结果,看看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在做实验前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一、1号小球内的橡皮泥要装满;二、每个空心小球内装入的橡皮泥的材质要相同;)
    8.师:请各小组代表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小组间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小结:通过探究可以得出,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中隐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应的办法得以证明,让学生知道水下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通过分析水中物体的重力和浮力,深刻理解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通过前期的实验让学生对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做出合理的猜想,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在对物体沉浮的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三)拓展提高

    利用沉浮因素的成果设计
    1.师:经过探究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相同体积的物体,轻重会影响沉浮。那你能解释3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瓶,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吗?
    生:特别简单,它们的体积相同,装水量越多质量越大,就容易沉在水底。
    2.师:是的,潜水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工作的,一起来观看视频《潜艇下潜的原理》。请大家仔细观看,看完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生:观看视频,思考,说明自己的想法。
    3.师:原来潜水艇下潜的原理就是利用了我们今天所探究到的实验结论,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做一个去潜水艇的模型——浮沉子。(教师出示浮沉子制作视频) 请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玻璃小瓶在塑料瓶中可以自由的上浮或下沉?
    生:观看,好奇,思考其中的原理。我发现在挤压塑料瓶的时候,玻璃小瓶中的水面会上升,这样玻璃瓶的重量增加,就会沉下去。在不挤压塑料瓶的时候,玻璃小瓶内的水面降低,玻璃瓶的质量变小,因此会上浮。
    4.师:看来同学们对相同体积下,轻重会影响物体沉浮这一原理理解很准确,接下来,大家将课前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拿出来,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潜水艇吧。
    生:学生动手制作浮沉子。
    5.师:我看到有几位同学制作的浮沉子非常有意思,让他们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
    生:观看,相互评论。

    通过课堂中的实验引出潜水艇下潜的原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结论应用的事例,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改变。随后又让学生利用实验原理,进行实验创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探究中学习了很多有关浮力的知识,说一说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下节课,我们一将会探究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下面( )放入水中一般是上浮的。
    A.小石块
    B.泡沫塑料块
    C.实心铁球
    D.玻璃小球

    2.用手把皮球向水里摁,手会感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 ),
    A.重力
    B.浮力
    C.反冲力
    D.弹力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没在水中的石块会受到水的浮力
    B.浸没在水中的石块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C.浮力是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D.只有在水中物体才能受到浮力

    4.改变一个物体的( ),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A.颜色
    B.体积
    C.自身的重量
    D.排水量

    5.“曹冲称象”的故事利用的是( )的原理。
    A.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B.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C.浮力大小与物体没有关系
    D.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二、判断题
    1.水中游泳的鱼儿并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2.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实现自由上浮下潜的。
    3.任何物体放入水中都会受到浮力。
    4.测量水的浮力时,不要将测力计浸在水中,以免损坏测力计。
    5.将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不一样的。

    答案
    1.B 2.B 3.A 4.A 5.A
    1.×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通过执教《浮力》这一课的教学,学生课堂气氛浓厚,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1、因为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课堂上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2、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①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 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 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得出"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的结论;③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3、从学法上说,分为两个局部。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4、建议教师可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上网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倡导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力求实验课程教学最优化。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5.16《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课题
    常见的岩石
    单元
    5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通过交流、阅读,能举例说明地表到处都有岩石。
    2、乐于运用多种方法,细致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岩石在断面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
    3、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仿照示例描述岩石主要特征,并根据描述辨认岩石。
    4、学会采集制作岩石标本。
    重点
    观察描述四种岩石标本特点
    难点
    描述四种岩石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起读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提问:诗中谁在回答?
    朗读小诗











    回答:岩石
    通过小时的朗读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你见过的岩石
    你在哪里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的?
    例如:
    山上有岩石,石头都很大;沙漠有岩石,像巨大的蘑菇。
    溶洞有岩石,形状千奇百怪;海底有岩石,非常坚硬。
    土壤有岩石,大大小小的;海边有岩石,一层一层的。
    ……
    教师小结: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二、四种常见岩石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是常见的四种岩石。仔细观察岩石标本,说说你的发现。(发放岩石标本)

    1、从哪些方面观察呢?指导学生观察岩石方法。
    借助放大镜观察,断口上有几种颜色? 颗粒是大还是小?
    在粗粒的白砂纸上用力划线,观察划痕颜色。
    一只手捏住标本,一只手拿着小锤子,敲击没打磨过的面,或者用相同的两块岩石对敲。每次的力度要差不多,听声音是清脆还是沉闷?
    在岩石断面较平的地方, 分别用滴管滴1-2滴清水,观察吸水性。
    从断面观察有无气孔和条纹。
    肉眼观察,能否看到植物或动物的痕迹。
    2、观察、记录常见岩石表面特征,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3、辨石游戏
    (1)你能根据老师的描述,快速说出是哪种岩石吗?
    它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岩石。通常由粉红、 半透明、黑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紧密结合构成。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吸水性不好。
    (2)请你任选一种岩石,准确全面描述其特征,让小组成员猜猜看是哪种岩石?
    提醒学生注意:
    不可把表格中的特征一古脑儿自上而下读一遍,要动脑将词汇连成句子。
    (3)在学生游戏完后,教师展示各种岩石描述,让学生抢答。
    ①有一种岩石,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质地坚硬,声音稍稍有点浑浊,有气孔有层次,吸水性强,还可能有动物的痕迹。
    ②有一种岩石由较粗颗粒组成,吸水性差,声音清脆,通常灰色,带有亮点,加工后带有美丽的条纹,常常用来装修房屋。
    ③由灰白色细粒组成,吸水性强,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有条纹,可能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
    三、搜集岩石,制作岩石标本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岩石。让我们到野外采集一些岩石作为标本与同学一起分享吧。怎样制作岩石标本呢?
    1、视频学习。
    2、注意事项
    ①风化的岩石没有收藏意义,采石场或者工地加工石料的边角料比较适合收集。
    ②课后采集岩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确保活动安全。
    3、活动任务
    为岩石标本画像,写份有趣又有用的“岩石自述”,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4、任务说明
    ①画像和自述,是同一块岩石,而且是自己采集、识别、制作的岩石标本。
    ②“手绘图” 用简笔画,画出一些可以表征的明显特征。
    ③“自述”,采用第一人称的语 气来写的:我是一块……。
    ④语言做到“有趣”,即童趣幽默些。
    四、课堂练习
    1、下图中最容易找岩石的地方是( )

    A、采石场 B、田园 C、沙漠
    2、某同学找到一块含有古代鱼化石的岩石,可能是( )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3、将岩石与其特征连线

    四、拓展提高
    砖头、瓦片或水泥块都是岩石吗?
    明确:不是。
    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砖、瓦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不属于岩石。
    五、作业布置
    在父母的陪伴下,到野外搜集岩石,制作岩石标本,为岩石画像,撰写岩石自述。

    交流回答













    认识四种岩石标本








    按照老师指导观察岩石












    完成活动手册任务,交流









    回答:花岗岩


    组内一人描述,其他人抢答。每人描述一遍。



    砂岩


    大理岩


    石灰岩





    视频学习






    认真听






















    做练习















    讨论






    通过交流、阅读,能举例说明地表到处都有岩石。











    乐于运用多种方法,细致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岩石在断面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仿照示例描述岩石主要特征,并根据描述辨认岩石。


















    学会采集制作岩石标本。



























    课堂知识检测















    区别岩石和人工制造



    拓展了科学学习的内容、延伸了科学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交流、阅读,能举例说明地表到处都有岩石。同时,运用多种方法,细致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岩石在断面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仿照示例描述岩石主要特征,并根据描述辨认岩石。采集制作岩石标本,拓展了科学学习的内容、延伸了科学学习的空间。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16.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
    4.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重点】
    1.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搜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 16.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识岩石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点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活动三: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常见岩石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地介绍花岗岩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地介绍。
    活动四: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意念。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4.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了解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预设: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搜集的岩石进行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教学过程】
    16.常见的岩石
    岩石的分布
    观察、认识岩石
    描述岩石
    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第五单元 岩石与矿物
    16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
    4、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重点
    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的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的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了。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16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识岩石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点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的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者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活动三: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常见岩石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花岗岩
    它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岩石。通常有粉红、半透明、黑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紧密结合而成。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吸水性不好。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的介绍花岗岩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介绍。
    预设:
    石灰岩
    主要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简称灰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颜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照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大理岩
    是变质岩的一种,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认,遇到稀盐酸会产生气泡。纯大理石为白色,含杂质时,呈现各种杂色,具有美丽条纹。为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

    活动四: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欲望。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5、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的看一看,了解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预设: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收集的岩石进行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7、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的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相关教案

    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1 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1 浮力教学设计,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任务,制定方案,课堂小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9 弹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9 弹力教案设计,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任务,制定方案,课堂小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弹簧测力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3 鸟类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3 鸟类教案,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任务,制定方案,研究鸟喙和鸟足,课堂小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5.1-常见的岩石-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