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0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03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共41页。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三环:自学 展示 反馈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章,也是难点章.本章涉及“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并且直接给出了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通过“小资料”栏目列举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使学生对物体质量有具体的认识.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第2节“密度”,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点.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用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4.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密度与温度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能力目标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在素养目标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
    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其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质量………………………………………..1课时
    第2节密度…………………………………………1课时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利用同种物质,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体积相同时,可以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能利用密度的概念来解释生活现象,应用密度公式计算,解决问题.













    第1节 质量

    课题
    质量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3.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会用一些特殊方法测量物体质量.
    4.会解决托盘天平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并会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素养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物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
    2.通过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2.知道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会正确地称量物体质量.
    教具准备
    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金属块1个、水槽、玻璃杯、水、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带砝码)、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1.能正确理解质量、物质、物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对天平的结构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3.用一些特殊方法测量物体质量.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它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和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2.1t= 1000 kg,1kg= 1000 g,1g= 1000 mg.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天平 ,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有 杆秤 、 台秤等.
    4.质量很小(小于天平的感量)的物体可以利用 累积 法进行测量.
    5.用天平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再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m2-m1.
    6.在使用天平之前要注意以下几条要求: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 称量 ;要用镊子 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 托盘 上.



    备课笔记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习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
    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
    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
    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
    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质量
    1.质量的概念
    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
    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
    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
    同学们说得很好.由此可见,大家认识了质量这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老师演示实验):
    ①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
    ②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
    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1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情况下,书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4)当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物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没有改变.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
    板书: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物态的变化而变化.简称“四不变”.
    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是“物质”的属性,别混淆.
    老师接着举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①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小人,尽管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橡皮泥的质量没变;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②我们将从超市里买的商品带回家,虽然位置变了,但商品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③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的摄像机等设备回到地面后,设备的位置变化了但其质量没变.
    ④冰块受热熔化成了水,水又变成水蒸气,整个过程中温度和物态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没变.
    3.质量的单位
    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
    板书: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t=103kg,1kg=103g,1g=103mg.
    1千克和1克到底多大?我们平时说一个鸡蛋大约是50克,一个苹果大约是100克,一立方水约为1吨.请大家阅读教材P109《小资料》, 感性认识“吨”、“千克”、“克”的大小,
    然后说说你们各自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回答.
    【例1】(2015·贵州黔西南州)一张课桌质量约为( )
    A.800g B.8kg C.0.08t D.8000mg
    解析: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是我们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g,一位中学生体重约50kg,而课桌质量在两者之间,观察各选项,只有B符合.
    答案:B
    质量的测量
    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
    生:电子秤.
    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生(踊跃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中衡……
    同学们回答正确,说明你们平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大家就应该这样善于观察.其实,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
    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其实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板书:
    1.常用的测量工具:电子称、台秤、案秤、杆秤等.
    2.实验室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学生天平(物理天平).















    课外链接:
    1盎司=28.35g
    1磅=0.4536kg
    1斤=500克=10两





















    1.托盘天平的构造
    教师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
    板书:
    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及相配套的砝码.
    2.托盘天平的使用
    老师提出下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如何利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2)如何利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3)如何利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和液体?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上面这些问题.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被称物体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它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操作,否则会测量不出正确的结果,甚至损毁天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调节天平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0”刻度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
    (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3)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如果是右边高左边低,又该如何调?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1)游码的左边对齐“0”刻度线.
    (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可以总结:调节天平平衡时,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往哪端调.(便于学生记住)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加砝码时,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教师可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两种加砝码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哪种容易,便于较快进行测量)
    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更加便于测量.
    3.托盘天平的读数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刻度线和砝码,然后思考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砝码盒里有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砝码?
    (2)天平标尺上一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标尺上最右端表示多少克?
    (3)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
    (4)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5)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
    (1)砝码盒里一般有4种砝码(50g,20g,10g,5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1)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拿;
    (2)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里.




































    (2)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
    (4)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
    (5)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全部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即m物=m砝+m游.
    质量的特殊测量
    1.累积法测质量
    若你手中有叠薄纸,要测出其中一张的质量.你会怎么办呢?
    生1:先称出一块铁的质量,再称出一块铁和一张纸的总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这块铁的质量.
    生2:取出10张薄纸称出总质量,然后除以张数10,就可以得到一张纸的质量.
    生3:取出较多张数的纸(如100张),称出总质量,然后除以所取纸的张数,就得到一张纸的质量.
    教师总结:当物体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时,不能准确测出物体的质量.应采取累积法(测多算少)取同样的物体若干,直到天平能测出其总质量为止,然后用总质量除以数量.
    2.质量测量技巧的应用

    如图所示,测量自己所在地区在地图
    上的面积,但发现自己所在的地区的地图形状不规则.你会怎么处理?
    生:将地图上的A地区大小不变地描在一块硬纸板的左边,在右边画上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用剪刀分别将A和正方形剪下,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mA、mB.
    测出正方形的边长,根据SA/SB=mA/mB,即可求出A的面积SA=SBmA/mB.
    教师总结:硬纸板的质地是均匀的,纸板A和B的面积之比等于质量之比,这样就可以求出A的面积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质量测量的应用,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留心发现.
    天平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在第三章学习温度计的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去推知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生(踊跃回答):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量程”,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教师可以就学生上述3个回答,进行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按照这个要求会有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必要时进行引导.
    生1: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量程,则测不出结果,还可能把天平损坏.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回忆使用天平的一般步骤,若物体的质量超过它的量程,是不是就测不出来了呢?若能又该怎么测呢?




























    生2: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会把砝码弄湿、弄脏.
    生3:在盘中放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容易使砝码生锈和腐蚀天平,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请大家务必记住并在以后的操作中遵循上面的注意事项.
    板书:
    天平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和问题:①被称量物的质量超过天平的量程;
    ②用手拿取砝码;
    ③腐蚀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④托盘里左码右物造成称量错误;
    ⑤称量过程中再次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
    ⑥称量过程中移动天平的位置.
    请大家思考,如何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如称取22.5g的水.
    生讨论、交流后发表看法: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然后称量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二者之差即为水的质量m=m2-m1.
    思路很正确,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两者之差刚好是所需要的水的质量呢?
    生: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要称取的水与容器的总质量就为m1+22.5g,那么在称量总质量前,不妨在右盘中加入20g砝码一个,游码移到标尺上2.5g刻度值处,然后在左盘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为止.
    老师将这个称量22.5g水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提醒学生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吸取或添加少量的水.
    学生分组进行“称量固体质量”、“称量液体质量”、“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在巡视时,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操作并试着让学生自己解决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课 堂 小 结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表示质量大小的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工具,我们知道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属性量,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物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还知道了用天平怎样测量物体质量并会解决测量中常出现的故障问题,了解了巧妙地利用天平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会有更高级、更精密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产生.好,谢谢!
    方法总结:
    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后的常规读法,是用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但有时在测量过程中,误将物体砝码位置放反,或游码未回零等情况,我们也可以用巧妙的方法读取物体的正确质量数值.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左物右码、游码归零这种情况:m物=m砝+m游;
    (2)对于左物右码、游码未归零(原来示数为m0)这种情况:m物=m砝+m游-m0;
    (3)对于右物左码、游码归零这种情况:m物=m砝-m游.


    规律总结:
    由于液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因此要借助容器测量,测量的一般步骤为: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③将空杯放在左盘,称量出空杯的质量为m1;④把液体倒入空杯内,再一次称出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2;⑤则液体的质量为m2-m1.















    【教材P110“想一想”】
    1.在左盘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质量大的还是先加质量小的?为什么?
    解: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因为这样能方便又迅速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2.如果要称粉状物体(例如食盐),应该怎样做?
    解:应先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分别放质量相等的两个容器或相同的两张纸,再进行测量.
    【教材P111“想想做做”】
    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2.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使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解:
    两次称量前后的质量都保持不变.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无关.
    【教材P112“动手动脑学物理”】
    1.一艘船把货物从赤道运到南极,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没有损失,这些货物的质量改变吗?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物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如果把货物从赤道运到南极,货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2.如何称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实际测一测.
    解:为方便起见,可以取数量为10的整数倍(如数量为20根)的大头针,用天平测出这些大头针的总质量m总,则一根大头针的质量m=.
    3.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
    A.仍是100g B.大于100g C.小于100g
    解:A(提示: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
    4.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使用了3个砝码,其中1个100g、1个50g、1个20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块金属的质量是多少?

    解:金属的质量m=100g+50g+20g+1.6g=171.6g.
    5.有些商店还在使用一种案秤(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不过两臂长度不等.这种案秤的哪两部分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什么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游码?怎样判定它的横梁是否平衡?它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怎样调整才能使横梁平衡?

    解:案秤的秤盘和砝码盘分别相当于天平的左盘和右盘;槽码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游码相当于天平的游码;当游码移到秤杆的最左端,秤杆右端离开槽孔处于水平,即可判断它的横梁水平平衡;调节调零螺丝可使横梁平衡(此时游码在秤杆最左端).






















    特别提醒:
    由于把液体从烧杯中倒出时杯壁有液体残留,所以应先测空杯的质量,后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小组问题探讨:
    若称量时,砝码有磨损,此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是怎样的关系呢?




















    【例2】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在正中刻度线或在做左右幅度相等的摆动,可以认为天平横梁已平衡
    解析: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需要时移动游码,故C错误.
    答案:C
    【例3】在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
    解析:砝码沾满了油污,砝码本身的质量会变大,而物体的质量经过这样的砝码测出来会仍按砝码所示的质量读数,物体的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答案:B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物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并会自己操作托盘天平,会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设疑、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观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基础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
    3.本节课教师应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的课程,让生活走进物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
    4.本节课教师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通过对天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节 密度

    课题
    密度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和公式.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记住一些常用物质的密度.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密度公式ρ=mV,能利用它来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通过查密度表确认物质.
    5.能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和V=mρ,间接求出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体会利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典型的例题或练习,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素养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引导学生领会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
    3.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难点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正比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一般不同 .
    2. 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定义公式为ρ= m/V .
    3.密度的单位是由 质量 单位和 体积 单位复合而成的,有千克/米3,
    克/厘米3,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g/cm3=1×103kg/m3.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 属性 ,它不随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备课笔记




























    课前预习
    5.公式ρ=m/V的应用表现在:
    (1)鉴别物质:求出密度,对照 密度表 ,查出物质的种类.
    (2)求质量:对于不方便称量的物体,根据物质的密度和测得的 体积 求出物体的质量.
    (3)求体积:对于不方便测体积的物体,根据 质量 和 密度 可求出其体积.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并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
    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开;②用天平称量(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
    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
    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同.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并让其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
    板书:
    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讲解.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多媒体课件)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
    学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备课笔记















































    (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①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肥皂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要弄清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要严格按照
    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读数时要认真、细心,以及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记录数据,作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板书:
    结论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例1】(多媒体展示)小华和他的同伴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他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1)请你用图象把这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如图甲所示),并对照图象分析.

    甲 乙
    (2)由蜡块(或干松木)的图象可以看出: .
    (3)由蜡块和干松木的图象可以看出: .
    解析:(1)利用描点法作图,即取一个体积对应一个质量表示一个点,然后连接两点即为该物质的图象;
    (2)由图象可看出是一条直线,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不同物质,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即表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
    答案:(1)如图乙所示(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




















    特别提醒:
    探究时,各物块最好是立方体,这样便于测量体积,各物体的体积之间最好是整倍数关系,以便使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更直观.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板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的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
    请大家阅读教材P114“小资料”,看看有什么规律.
    生1: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
    生2:通常,固体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次大,气体的最小.
    生3: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从教材密度表中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生:它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103 kg.
    板书: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2.水的密度为1×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103kg.
    【例2】(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解析:A选项中,当砖块被一分为二后,密度不变.B选项中,密度大的,质量不一定大,比如金戒指密度大,但不如一桶水的质量大.D选项中,1kg棉花和1kg铁,密度不同,但质量相同.
    答案: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本中物体的密度,要附上常温常压状态下?(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在前面“物态变化”章节的学习中,知道了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当温度(物质状态)变化了,体积要发生变化,而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因此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变了,即密度变化了.当气压变化了,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气体变化更明显.所以在说物体的密度时,要附上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若无具体说明,一般默认是常温常压下.)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易错提示:
    很多同学认为质量单位kg比g大,体积单位m3比cm3大,则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密度单位kg/cm3一定比g/cm3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来进行单位换算:1g/cm3=1g÷1cm3=1×10-3kg÷1×10-6m3=103kg/m3,所以g/cm3比kg/m3单位大.










    特别提醒:
    密度是物质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但受温度、物态的影响.






    密度的计算
    对于密度公式ρ=m/V,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用多媒体展示)
    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多媒体课件)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在一定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m1/m2=V1/V2.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m1/m2=ρ1/ρ2.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V1/V2=ρ2/ρ1.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物体可能是用什么物质做的.
    板书:
    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表鉴别物质.
    【例3】(多媒体展示)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量杯中每增加20g的液体,液体的体积都是增大20cm3,根据密度的计算式可得此液体的密度为ρ=20g/(20cm3)=1g/cm3=1.0×103kg/m3,所以当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液体的质量为20g.通过差量法可得量杯的质量为m=40g-20g=20g.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密度公式的综合应用
    1.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质量或体积
    密度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那大家思考下:在这个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ρ、m、V,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任意知道两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物理量.那利用这个公式除了求密度之外还可以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还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或体积.
    板书:
    密度公式的应用:①利用公式m=ρV,求质量m;②利用公式V=m/ρ,求体积V.
    大家回答正确.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题.
    【例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115例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讲解、总结、评价.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利用公式ρ=m/V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事项:①ρ、m、V关系的同一性:ρ、m、V是针对同一个物体的三个物理量.②ρ、m、V单位的统一性:m用kg做单位,V用m3做单位,ρ的单位是kg/m3;m用g做单位,V用cm3做单位时,ρ的单位时g/cm3.③ρ的不变性:在温度、状态等不变时,ρ的大小固定不变,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点评:这道题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以借助测量体积V,根据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ρ=m/V变形为m=ρV来计算.
    【例5】(多媒体展示)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m3.它最多能装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3kg/m3).
    解析:
    水的质量m=m总-m瓶=1.5kg-0.25kg=1.25kg,根据ρ=mV,可求出水的体积V=mρ=1.25kg/1×103kg/m3=1.25×10-3m3,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则m酒=ρ酒V=0.8×103kg/m3×1.25×10-3m3=1kg.
    答案:1.25×10-3 1
    2.利用密度公式巧测厚度或长度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利用密度公式巧测物体厚度或长度的方法:
    (1)对于密度和厚度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面积比等于质量比.推导过程为:
    S甲∶S乙=V甲/h甲∶V乙/h乙=m甲/(ρ甲h甲)∶m乙/(ρ乙h乙),由于甲、乙两物体密度和厚度相同,则ρ甲h甲=ρ乙h乙,则S甲∶S乙=m甲∶m乙,这一点常常被用来巧测面积.
    (2)对于密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甲、乙两段金属丝来说,它们的长度比等于质量比.推导过程为:l甲∶l乙=V甲/S甲∶V/乙S乙=m甲/(ρ甲S甲)∶m乙/(ρ乙S乙),由于甲、乙两物体密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则ρ甲S甲=ρ乙S乙,则l甲∶l乙=m甲∶m乙,这一点常常被用来巧测长度.
    【例6】(多媒体展示)有一捆质量为8.9kg,横截面积为2×10-5m2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m,质量为0.178kg.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
    (2)此金属丝的密度ρ.
    解析:(1)根据题意可采用比例法求金属丝的总长.因为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又因为这捆金属丝与选取的金属丝规格相同,即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
    (2)根据第(1)问中求出的总长和横截面积可以算出这捆金属丝的体积,然后用质量除以体积算出密度.
    答案:金属丝的总长度:L=m总/m×1m=8.9kg/0.178kg×1m=50m;
    金属丝的总体积:V=SL=2×10-5m2×50m=1×10-3m3;
    金属丝的密度:ρ=m总/V=8.9kg/(1×10-3m3)=8.9×103kg/m3.












    特别提醒:
    (1)在计算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公式,不能只写计算过程;
    (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要统一,可以就密度单位来处理体积或质量的单位.
    (3)计算的结果必须由数值和单位一起组成.









































    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能运用密度知识计算物体的密度(并根据密度表鉴别物质),能对特殊物体的体积或质量进行计算,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密度巧测物体长度或厚度的方法.总之,密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






























































    【教材P116“动手动脑学物理”】
    1.一个澡盆大致是长方体,长、宽、高分别约为1.2m、0.5m、0.3m,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解:
    澡盆的容积V=1.2m×0.5m×0.3m=0.18m3,m=ρV=1.0×103kg/m3×0.18m3=180kg.
    所以最多能装180kg的水.
    2.猜一猜你们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有多少.几克?几十克?还是几千克、几十千克?测出你们教室的长、宽、高,算一算里面空气的质量.你猜得对吗?
    解:
    教室大约长8m,宽6m,高3m,则V=8m×6m×3m=144m3,故m=ρ空气·V=1.29kg/m3×144m3=185.76kg.
    3.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你的质量估算一下自己身体的体积.
    解:
    人体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则人体密度为1.0×103kg/m3,先用秤称出自己的质量m,再由V=m/ρ,求出自己的体积.
    4.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千克?用它装植物油呢(1L=1dm3)?
    解:
    V=2.5L=2.5dm3=2.5×10-3m3,
    ρ水=1.0×103kg/m3,ρ植物油=0.9×103kg/m3,由公式ρ=m/V变形得m=ρV,
    ∴m水=ρ水V水=1.0×103kg/m3×2.5×10-3m3=2.5kg,
    m植物油=ρ植物油V植物油=0.9×103kg/m3×2.5×10-3m3=2.25kg.
    即最多装水2.5kg,装植物油2.25kg.
    5.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解:
    查表可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铜线的体积V=m/ρ=89kg/8.9×103kg/m3=0.01m3,
    铜线的横截面积S=25mm2=25×10-6m2=2.5×10-5m2,
    则铜线长度l=V/S=0.01m3/2.5×10-5m2=400m.




    【例7】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 .
    ②不同点是 .
    ③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


    (2)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解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同样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的物质此比值不同,这说明此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个特性,物理学上通常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为了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应选择多种物质做实验,这样才能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应进行多次测量,才能寻找规律,得出普遍的结论.
    答案:(1)①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2)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例5】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
    解析:钢瓶内氧气质量m=ρV=6kg/m3×0.5m3=3kg,用去其中1/3后,剩余氧气质量m剩余=(1-1/3)m=2kg,
    但剩余氧气体积不变,仍为0.5m3,故剩余氧气密度ρ剩=m剩V=2kg/0.5m3=4kg/m3.
    答案:2 4

    特别提醒:
    气体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只要容器内存在气体,它就会充满整个容器,即不管用去多少,其体积总等于该容器的容积.
























    1.本节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等.
    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可以选取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先猜猜,后测量探究,从而纠正平时“铁比棉花重”的错误说法.这样既强化了物理概念,又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然后选择小组探究的结果评比,这样可以丰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3.教师在讲解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时,应选取日常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如牛奶的鉴定、黄金首饰的鉴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评讲的过程中应重视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规范:要求单位统一,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会用一些特殊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的认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素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或细铁丝、大头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1.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2.利用变式实验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量筒(或量杯)
    (1)作用:用来测定液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间接测定小固体的体积.
    (2)使用:使用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凸形液面顶部(如水银面)或凹形液面底部(如水面)相平.
    2.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ρ=m/V,需测定的物理量分别是质量和体积,所需要的最主要的测量仪器是天平和量筒.
    3.测液体的密度时,要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被测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体积V,再用天平称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则液体密度ρ=(m1-m2)/V,这种测量方法称之为差值法,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漂浮物密度的测量
    以下是小明为测量蜡块密度而设计的实验:
    (1)用托盘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示数为V1.
    (3)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用细铁丝将蜡块按入水面下,记下量筒的示数为V2.
    (4)蜡块的密度ρ=m/(V2-V1).

    备课笔记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体积如何测量呢?
    师展示长方体的铁块和不规则的塑料块、一些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生1:铁块可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三者相乘即可计算出它的体积.
    生2:水的体积可以用有刻度的容器量取,如有刻度的水壶、药瓶量取.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但如果是液体的体积和像这个不规则塑料块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这就是今天这次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一个量筒(或量杯),告诉学生用这个量筒(或量杯)就可以测量水和塑料块的体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筒(或量杯)的结构.
    生:量筒(或量杯)上有单位毫升(mL)、刻度值.
    教师提醒:1mL=1cm3.不同量筒(或量杯)的最小刻度值可能不同,大家在使用之前,先要看清楚,以免读数时弄错了.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
    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的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即最多能测量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在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好,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用量筒量取体积为50mL的水.请几位同学上台给大家演示.
    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和学生评判.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读法让学生判断.

    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的凹液面相平齐(注:如果是凸液面,则视线与凸液面相平齐).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乙、丙图错在哪里?会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教师请三位学生演示乙、丙两种操作,并引导学生分析,然后作出总结: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若是量取特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俯视又会造成怎样的读数偏差呢?















    板书:
    1.量筒水平放置在实验台上,弄清量筒的最小刻度和最大量程.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凹面(或凸面)相平齐.
    【例1】(多媒体展示)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所示甲的分度值是mL,乙的分度值是 mL,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 量筒.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为2mL,乙的分度值为1mL,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乙量筒.
    答案:2 1 乙
    2.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既然量筒可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那么不妨由乌鸦喝水想到利用固体排开液体的方法间接测量出排开液体的体积便知道固体的体积.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出这个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
    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多媒体课件)
    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排水法):
    ①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甲)
    ②将待测小固体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
    ③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如图乙)
    ④计算被测小固体的体积:V=V2-V1.

    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
    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
    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
    测量盐水(或未知液体)的密度(多媒体课件)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盐水;
    (3)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一):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m2-m1)/V.
    设计方案(二):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把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m2-m1) /V.
    设计方案(三):
    ①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m1-m2) /V.
    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
    生1:方案(一)、(二)中,由于有一部分盐水沾在量筒[方案(二)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测量的盐水的质量偏小,因此,得到的数据还是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小.
    生2:方案(三)相比于方案(一)、(二)更合理,因为尽管少量的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但不会影响量筒中盐水质量的测量.因此,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记录数据填入表格1中.(用多媒体展示)

    【例2】(多媒体展示)(实验分析题)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
    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 .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
    .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实验误差的处理方法.任何实验的完成都可能有多种方法,可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要减小实验误差,就要找到实验操作的最佳方案.题目中测量的是矿泉水的密度,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倒出的过程中,量筒壁上会沾上矿泉水,误差较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倒出一部分,这样测得的体积会更准确.
    答案:(m2-m1)V将量筒中部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
    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18“科学世界”.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可让学生谈谈从中有什么感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最后,请同学在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冬天,下雪了,小明看到屋顶上的积雪,他想测量雪的密度,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测量.
    (2)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计算表达式.
    漂浮物密度的测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但对于漂浮于水面和易溶于水或其他特殊的物质我们该如何测量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
    下表是漂浮物密度(即不能沉入水底)的特殊测量法“沉坠法”:

    那如果塑料块较大,不能放入量筒又该如何测量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
    可以借助一个大容器,先将大容器装满水(水齐瓶口),放入固体,用另一个容器承接溢出的水,然后用量筒测量出水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这种特殊测量法叫做“溢水法”.
    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多媒体课件)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线、水、塑料块;
    (3)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一):
    ①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住塑料块,并轻放入量筒水中,测出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V2;
    ④则塑料块的密度表达式ρ=m/( V2-V1).
    设计方案(二):
    ①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系住塑料块,并轻放入量筒中,测出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V2;
    ③提起塑料块,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④则塑料块的密度表达式ρ=m/(V2-V1).










    特别提醒:
    采用“溢水法”测密度,一般适用于测量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内),此时需要借助溢水杯间接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其密度.由于烧杯内不免有水残留,故测量的物体体积会偏小,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偏大.




























    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
    生: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因为方案(二)中提起塑料块时,由于塑料块上沾有水,这样不仅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偏大,而且不便于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测量(会腐蚀托盘),这样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
    请同学将记录数据填入表2中.(用多媒体展示)

    【例3】(多媒体展示)下面是高兴同学设计的采用“压入法”测一块不吸水的泡沫塑料块的体积的实验方案:
    A.将泡沫塑料块轻放入水中,读出水面的示数V1
    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的示数V2
    C.用小针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恰好浸没,读出水面的示数V3
    (1)你认为以上实验步骤 是多余的,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填字母代号).
    (2)上面实验方案C步骤中要求:“用小针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恰好浸没.”下列关于这一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步可改为:用手指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
    B.此步应改为:用长铁丝将泡沫塑料块压入量筒底部
    C.小针有体积,小针浸入水的体积不能过大
    解析:根据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的步骤来分析,答题.
    答案:(1)A BC (2)C
    易溶物密度的测量
    如果固体溶于水或吸水,又该如何呢?
    生1:用其他的液体,如油代替水,测量排开油的体积.
    生2:可以用面粉、沙子之类小颗粒物品,测量排开面粉、沙子的体积.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①对于在水中会溶解的固体(如糖、盐等),我们还可以用薄薄的塑料膜将其紧紧包住后浸没水中;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其他液体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饱和溶液法”(此处无需多讲解,学生了解即可),但实验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误差过大.②有些固体会吸水,则应在表面做防水处理后再测量(例如涂上防水材料等),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面粉、沙子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总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例4】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解析:(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颗粒的质量=100g+20g+20g+5g+2.6g=147.6g.(2)由图2可知,细铁砂的体积为100cm3,所以颗粒的体积为160mL-100mL=60mL=60cm3.(3)该物质密度ρ=m/V=147.6g/60cm3=2.46g/cm3.
    答案:(1)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147.6(2)60 (3)2.46
    等效替代法测密度
    到目前为止,测量物质的密度首先得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前面我们已经学了针对不同物质,其体积的测量方法.同学们现在思考一个问题,若没有量筒(杯),我们该怎么去测体积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
    好!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学习下.
    【例3】张磊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出他家中酱油的密度,但他没有量筒和烧杯,只有天平、带有盖子的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请你与他一起来完成实验.(水的密度用ρ水来表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 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测量空玻璃瓶的质量时,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张雷操作的错误之处是: .改正错误后,他又一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
    ②测出玻璃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1;
    ③倒出瓶中的酱油,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后,装满水,并将瓶外部擦干,测出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知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酱油= .
    解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张磊操作的错误之处是: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 (3)已知空瓶的质量和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则酱油的质量:m酱油=m1-m,由ρ=m/V得,瓶的容积:V=(m2-m)/ρ水,则酱油密度

















    技巧点拨:
    正常情况下,测量物体或液体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用量筒.如果测量液体密度时缺少量筒,可以借助一个瓶子及水来完成体积的测量,装满水后间接测出水的质量,可以根据ρ=m/V计算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在灌满另一种液体后,液体体积就知道了,再测量出液体质量,就可以根据密度公式V=m/ρ计算出液体密度了.


    小组问题探讨:
    若只给出以下器材:水、滴管、无砝码的天平、大小相同的量筒,怎样去测酱油的密度?










    表达式:ρ酱油=(m1-m)/(m2-m)·ρ水.
    答案:零刻度线(2)称量物体质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m1-m)/(m2-m)·ρ水.









    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并动手操作了密度的测量,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ρ=m/V,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当然如果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实验中关键是设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同时为了减小误差,考虑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很重要,尽量做到使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为好.总之,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加强练习,熟悉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好,谢谢大家!








    【教材P117“想想做做”】
    量筒的使用方法
    观察你所用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
    解:1~4问考查的是量筒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应先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1.图中所示量筒,是以mL标度的,虽然1mL=1cm3,但mL是容积单位,而cm3是体积单位;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100mL;
    3.分度值是1mL;
    4.读数时,要平视液面,使用量筒时眼睛俯视或是仰视都是错误的,只有甲图正确.若液面是凹面(如水面),应读液面最低处的对应刻度;若液面是凸面(如水银面),应读液面最高处所对的刻度.
    【教材P119“动手动脑学物理”】
    1.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用天平和尺能不能求出它的厚度?如果能,说出你的办法.
    解:先用天平测出铝箔的质量m铝,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宽a,长b,再依据d=,计算出铝箔的厚度.
    2.建筑工地需用沙石400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多少车(ρ沙=2.6×103kg/m3)?
    解:先求出砂石的质量:m=ρ沙V=2.6×103kg/m3×400m3=1.04×106kg=1.04×103t.
    需运的车数 n=1.04×103t/4t=260(车).
    3.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3.93×1010m3,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
    解:
    m=ρ/V=1.0×103kg/m3×3.93×1010m3=3.93×1013kg=3.93×1010t.
    4.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 g.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 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相当于 kg/m3.

    解:39 5 7.8 7.8×103




    【例6】(2015·山西)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它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 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 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 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解析:(5)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上总要残留少量的葡萄酒,所以倒入量筒中的葡萄酒的体积实际上是偏小的,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用此方法测出的葡萄酒的密度会偏大.
    答案:(1)水平台零刻度线(2)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81.6(4)40 1(4)大
    【例4】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二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瓷片的质量是m=20g+10g+2g=32g.(3)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6mL,所以瓷片的体积为V=40mL-26mL=14mL=14cm3.(4)瓷片的密度ρ=m/V=32g/14cm3=2.29g/cm3.(5)量筒壁附着水,使水的测量体积偏大,密度测量值偏小.
    答案:(1)平衡螺母(2)32(3)14(4)2.29(5)偏小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本节内容属于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测量的过程中,进行测量方法的归纳.
    2.本节内容可以从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互相交流实验方法,并尝试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自己实验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及时表扬.
    3.冲破教学大纲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地诱导学生猜想、设计、进行实验,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4.在处理“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通过对身边物品密度的测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了解物质密度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3.了解水的反常膨胀,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反之,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2.学习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素养目标
    1.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纸制作的风车、火柴等.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因气体受热膨胀,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 变大 ,密度 变小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 气体 的热胀冷缩最显著, 固体 和 液体 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有时可忽略不计.(均填“气体”“固体”或“液体”)
    3.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时,密度 变小 ,体积 变大 ,所以冬天自来水管保护不好会胀裂.
    4.水在 4℃ 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水的密度都会变 小 ,如图所示.

    5.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通过密度可以 选择材料和鉴别物质 .但要准确地鉴别物质,通常需要多种方法并用.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备课笔记





































    新课导入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盐水选种视频)
    从录像中大家知道了农民伯伯是如何选出优良种子的.可见,密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回忆,我们生活中还利用密度知识做了些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给予鼓励.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密度与温度
    1.气体的密度与温度
    我们在前面学习密度的知识时,密度表中介绍物质的密度都要附上温度这个条件.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请大家注意观察并思考.
    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实验二:按照教材P120“想想做做”中图6.4-1做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发现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吗?
    生1:实验一中,发现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气球体积变小,而放在炉火附近的气球体积变大.说明温度降低,体积变小,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变大;反之,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变小.
    生2:实验二中,空气因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上面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了风.风推动纸风车转动.
    回答正确,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气体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人们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来发电.下面给大家播放一段龙卷风的视频,进一步探究风的形成过程.
    板书:
    1.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根据密度ρ=m/V,质量m一定,体积V变大,则密度ρ变小.
    2.温度能够改变气体的密度,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比较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例1】(多媒体展示)
    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的价格: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回家后查找了资料得知:煤气在冬季的密度是0.88×103kg/m3,在夏季的密度是0.8×103kg/m3,煤气瓶容积是0.015m3.通过计算,他发现夏季的煤气价格比冬季价格 (选填“高”或“低”).若两季节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 元/瓶;如果按质量计价,煤气价格应是 元/kg.
    解析:冬季,每瓶煤气的质量为m冬=ρ冬·V=0.88×103kg/m3×0.015m3=13.2kg,煤气价格为55元/13.2kg=4.17元/kg.
    夏季,每瓶煤气的质量为m夏=ρ夏·V=0.8×103kg/m3×0.015m3=12kg,
    煤气价格为51元/12kg=4.25元/kg.由此可知,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高.
    若两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4.17元/kg×12kg/瓶=50.04元/瓶.
    答案:高 50.04 4.17
    备课笔记















































    2.水的反常膨胀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国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自来水管会被冻裂?
    师引导学生分析:从密度公式ρ=m/V知,体积V=m/ρ.
    不妨取质量1kg的水来计算,则水的体积V=m/ρ水=1/1.0×103m3=1.0×10-3m3.当水结成冰后,体积为V=m/ρ冰=10.9×103m3=1.1×10-3m3,可见,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由此可知,水不简单地遵守一般物质遵循的“热胀冷缩”的规律.
    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板书:
    通常情况下,一般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除外,水具有反常膨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同学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冬天水管会被冻裂了.
    生:由于水结冰时体积变大,而铁管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因此,铁管就会被胀破.
    密度与物质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玩具商品,表面的颜色与金子的颜色相同,它们真的是金子做的吗?你如何鉴别呢?好,下面首先来看一道例题.
    【例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121例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请2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下面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然后教师点评.
    从前面密度表,我们知道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但也有部分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相同;冰和蜡都是固体,它们的密度相同,因此,为了准确地判断是哪种物质,除了利用密度外,当然还要结合物体的颜色、气味、透明度、是否燃烧、硬度等物理性质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通常情况下,一般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而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拓展:
    分布不均匀的物质,可用质量与体积之比表示物体的平均密度:ρ平均=m/V.












    板书: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请同学们思考:当物体为空心时,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来的密度比密度表上标明的密度要小,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这时求出的密度是物体的平均密度,而密度表上标明的密度是指物体在实心状况下的密度.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教材P122“科学·技术·社会——材料与社会发展”.
    教师介绍材料科学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人类发展的过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新技术革命时代.
    材料、能源、信息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多媒体展示)
    (1)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2)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分拣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等.
    (3)在商业中鉴别牛奶浓度、酒的浓度.
    (4)在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等等都用到密度的知识.
    (5)除此之外,密度知识还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制造材料的密度及其性能选取不同的技术要求: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
    归纳起来,密度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鉴别物质和选材.
    板书: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在制造业和包装运输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3】(多媒体展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特技表演看到很高大的物体倒塌砸在演员的身上,演员却丝毫无损没有受伤,这说明这些倒塌的物体是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的
    B.包装物品时用泡沫,主要是因为泡沫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
    C.铝合金用来制作门窗是因为铝材料的硬度小、耐腐蚀
    D.密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体
    解析:
    在拍特技电影时搭建的高大建筑物往往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这样便于减轻重量,倒塌下来不会砸伤演员;泡沫塑料的密度小,同等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运输方便;铝合金作为门窗的材料主要是利用铝的密度小,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而不是鉴别物体.
    答案:A
    备课笔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利用密度知识选择材料、选择种子、鉴别物质确定物质的经济价值等等.同时,我们还知道密度与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物质(水除外)来说,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因为水具有反常膨胀现象,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总之,密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







    【教材P120“想想做做”】
    1.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解:橡皮膜会凹下去.(提示:放入热水中,锥形瓶内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使橡皮膜凸起来;放入冷水中,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橡皮膜下凹)
    2.按右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解:点燃的酒精灯使周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同时四面八方的冷空气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风推动了风车使风车转动起来.
    【教材P123“动手动脑学物理”】
    1.有一种1角硬币,看上去好像是铝制的.它真是铝制的吗?请你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你所采用的实验步骤.1角、5角和1元硬币所用的金属一样吗?通过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解:先分别称几枚硬币的质量,再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用刻度尺、两只三角板分别测出1角、5角、1元硬币的直径,算出各硬币的面积S,用刻度尺测出硬币的厚度d,进而算出各硬币的体积V.用天平分别测出各硬币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便可算出各硬币的密度,进行判断. 规律总结: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一般有三种方法: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以铜球为例:①比较密度:ρ球<ρ铜,则球是空心的;②比较体积:假设球为实心,若V球>V实,则球是空心的,V空=V球-V实;③比较质量:假设球为实心,若m球<m实,则球是空心的.
    备课笔记















































    2.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解:0.9g 0.9cm3(提示: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水=ρ冰V冰,V水=/m水/ρ水)
    3.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解: 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片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例4】一个空心的铜球,其质量为178g,体积为30cm3.
    (1)判断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相应的判断过程.
    (2)求这个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3)小华同学在此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14g,求所注的液体密度.(ρ铜=8.9×103kg/m3)
    解析:(1)先求出铜球中铜这种物质的体积,再与铜球的体积比较;(2)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铜球的体积-铜球中铜的体积;(3)先求出所注液体的质量,而液体的体积与铜球空心部分体积相等,最后由ρ=m/V计算所注液体密度.
    答案:(1)根据ρ=m/V可得:铜球中铜的体积V铜=m/ρ铜=178g÷8.9g/cm3=20cm3,V铜<V球,故铜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心=V球-V铜=30cm3-20cm3=10cm3.
    (3)液体的质量:m液=m总-m球=314g-178g=136g,液体的体积:V液=V空心=10cm3,所注的液体密度:ρ液=m液/V液=136g/10cm3=13.6g/cm3=13.6×103kg/m3.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并能解释有关现象;理解鉴别物质的原理.教学难点是水的反常膨胀及利用密度与温度解释相关现象.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本教学设计重点放在突出利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现象解释.在解决重点上,安排了两个现象:一是把气球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和炉火附近,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二是风的形成(做好书上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现象,找到规律,应用规律解释风的形成).在突破难点上就水管冻裂问题,通过计算,用数据说话;举生活实例,用事实说话;用图象,形象直观反映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就运动会时颁发的奖牌来进行鉴别它是否是金子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定量分析,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规律总结: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一般有三种方法: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以铜球为例:①比较密度:ρ球<ρ铜,则球是空心的;②比较体积:假设球为实心,若V球>V实,则球是空心的,V空=V球-V实;③比较质量:假设球为实心,若m球<m实,则球是空心的.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本章复习和总结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观察法:观察天平和量筒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天平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简单实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质量
    【例1】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 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是: .

    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中看出指针向右偏,则平衡螺母向左调;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物体的质量为50g+10g+3.4g=63.4g;称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左侧,表示左物重些,因此应向右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答案:平衡螺母 左 63.4 向右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1.天平的使用:(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4)测: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最后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5)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2.量筒的使用:(1)看: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2)放:将量筒放在水平台上;(3)读: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量筒里的液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凸面的顶部相平.
    3.测量液体的密度:(1)原理:ρ=m/V;(2)器材:天平、烧杯、量筒、被测液体;(3)方法:①用天平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液体的密度ρ=(m1-m2)/V.








    密度及其测量
    【例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 g;
    (2)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 cm3;
    (3)酱油的密度ρ= g/cm3.
    解析: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为100g+5g+1.4g=106.4g,则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质量m=140g-106.4g=33.6g;由量筒可以读出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30mL=30cm3,酱油的密度ρ=m/V=33.6g/30cm3=1.12g/cm3.
    答案:(1)106.4 (2)30 (3)1.12

    密度的应用
    【例3】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kg,测得直径为1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ρ铁=7.9×103kg/m3)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
    解:根据ρ=m/V得V=m/ρ =7.9kg÷7.9×103kg/m3=1×10-3m3.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得:
    L=V/πr2=1×10-3m3/3.14×(0.5×10-3m)2=1.3×103m.
    【例4】(2015·湖北黄冈)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解析:无论有没有裂开,同一块石头的密度是相同的,故石头裂开后密度不变,A和B选项错误;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V=m/ρ可知体积变大,从而将石头胀裂,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D























    测固体密度:(1)原理:ρ=m/V;(2)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针(适用于密度小于水密度的固体);(3)方法:①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m;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体积V1;③放入物体,并用细针把物体压没于水中,记下体积V2,得物体体积V=V2-V1;④密度ρ=m/(V2-V1).或(2)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水密度的固体);(3)方法:①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m;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体积V1;③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浸没,记下体积V2;④密度ρ=m/( V2-V1).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