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品题、挖空训练、情景性默写等训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品题、挖空训练、情景性默写等训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品题、挖空训练、情景性默写等训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品题、挖空训练、情景性默写等训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译文与赏析,经典语句赏析,挖空训练,默写,基础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原文、译文与赏析
    2.经典语句赏析
    3.挖空训练(解释加点字)
    4.默写
    5.基础题
    【考点研究】
    一、原文、译文与赏析
    二、经典语句赏析
    【考题训练】
    一、挖空训练(解释加点字)
    记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 县城南)夜游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 被贬黄州已经四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 )睡,月色入户( ),欣( )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至( )承天寺寻(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 ,字怀民,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 )。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 )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 。在这里形容 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藻( 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 ,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交横(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 。】,盖(句首语气词, “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语气词, “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 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 ,这里是一个 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一、挖空训练(解释加点字)【答案】
    记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夜游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十月十二日夜,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衣欲(想要)睡,月色入户(门),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起行(散步)。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中庭(庭院里)。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交横(交错纵横)【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盖(句首语气词, “原来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语气词, “罢了”)。【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二、默写
    (一)理解性默写
    1.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
    2.作者交代了自己夜游的原因,表现出他夜游的兴奋喜悦之情的句子:“ , 。”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 。”
    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 。
    5.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 ,
    。”
    6.《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独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怜的张怀民的句子是
    “ , 。”
    7.《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与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 ” 。
    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 。
    9.《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两句是“ , ”。
    10.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 。”此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1.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 ? ?
    。”
    12.《记承天寺夜游》中,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 。
    1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 , ,
    。”
    1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比喻手法写月光的语句是:“ , ,
    。”
    15.《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语句是:“ ? ?
    。”
    16.文中描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的句子是:“ , ,
    。”
    17.《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 ,
    。”
    18.《记承天寺夜游》中诗人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 ?
    。”
    (一)理解性默写【答案】
    1.月色入户。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4.欣然起行。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庭下如积水空明。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默写
    1.(2020四川眉山中考)何夜无月?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2019安徽中考)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2019四川广元中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默写【答案】
    1.何处无竹柏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基础题
    (一)判断题
    1.判断正误——《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美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
    2.判断正误——《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
    (一)判断题【答案】
    1.对。
    2.对。
    (二)注音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解衣欲睡(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
    ③念无与乐者(________) ④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
    1.①jiě ②xíng ③lè ④xìng
    (三)词义与语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乐者( )
    (3)遂至承天寺(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7)月色入户( )
    (8)水中藻、荇交横( )
    (9)庭下如积水空明(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答案】
    (1)愉快的样子
    (2)考虑,想到
    (3)于是,就
    (4)一起,共同 庭院
    (5)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6)连词,只是,不过
    (7)门
    (8)交错纵横
    (9)形容水的澄澈
    2.虚词意义及用法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 )
    (3)何夜无月(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虚词意义及用法【答案】
    (1)动词,做,行;(2)介词,在;(3)疑问代词,相当于“哪”“哪一个”;(4)代词,……的人。
    3.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__________今义:想念;念头;读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__________今义:但是
    闲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没有事情要做的人
    3.古今异义【答案】
    (1)考虑,想到(2)只是;清闲的人
    4.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 活用:__________)
    原意为:脚步,在句中的意思为( )
    4.词类活用【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散步
    5.一词多义
    (1)相
    ①相与步于中庭 ( )
    ②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
    (2)盖
    ①盖竹柏影也 ( )
    ②盖以诱敌(《狼》) ( )
    ③盖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 )
    ④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
    ⑤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 )
    5.一词多义【答案】
    (1)①与“与”连用,译为“共同,一起”;②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2)①大概是;②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③因为;④句首语气词;⑤表示解说原因。
    6.特殊句式辨析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6.特殊句式辨析【答案】
    (1)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2)省略句,省略主语“吾与怀民”;倒装句,状语“于中庭”后置。
    (四)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翻译【答案】
    1.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解析】得分点:念,想到。遂,于是。
    2.(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解析】得分点:欣然,高兴的样子。
    3.月光洒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荇一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解析】得分点: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
    4.哪个夜晩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得分点:但,只是。如,像。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闲人如吾两人”是倒装句式,翻译时调整顺序为“如吾两人闲人”。
    (五)仿句与微写作
    1.(重庆中考A卷)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观点句)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分析句)


    2.作家们常常会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或烘托心情。请你以“风雨”为描写对象,分别表达自己面对下面情况时的心情。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1)表达出自己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2)表达出自己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五)仿句【答案】
    1.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观点句)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他人诬陷而遭贬谪,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分析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超脱之情。(观点句)即使是受他人诬陷而遭贬谪,苏轼也没有对生活失去热爱,他用笔用心,描绘勾勒了独特清幽的月夜之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让人沉迷、自失。也只有苏轼这样超脱豁达的人才能写出此种美境。(分析句)
    2.(1)示例:细雨如丝,丝丝滋润着我的心房;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给我送来诗意般的好心情。
    (2)风怒吼着,仿佛在大声地嘲笑我;暴雨从天上直泻而下,把我淋了个透心凉,也冲刷着我的灵魂。
    (六)填空题
    1.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________文,以________为线索,借景抒情,描绘了承天寺澄澈的________,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心境。
    2.本文的作者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家,与其父________、其弟________合称“三苏”,同属“________八大家”之列。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六)填空题【答案】
    1.抒情小品 月光 月色 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
    2.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书画 苏洵 苏辙 唐宋
    3.月光 竹、柏的影子 比喻
    (七)断句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1)念 无 与 为 乐 者。
    (2)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七)断句【答案】
    1.(1)念/无与为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和短单句在主谓之间进行第一次停顿、谓语和宾语之间进行第二次停顿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
    (2)句意: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节奏为:庭下/如积水空明。
    文学
    常识
    1.作者简介
    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代表作:《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④词---苏辛:(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⑤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⑥书画----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2.背景介绍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文章
    结构
    【分层1】
    第一部分: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分层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
    【解读】
    第①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
    第②层:写景以抒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意境。同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写作
    特色
    1.层次分明。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再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
    2.行文自然。按照“所想——所做——所见——所感”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
    3.叙事简洁。
    4.写景别致,虚实结合,巧用比喻,匠心独运。如“积水空明”比喻为“月光”,写出了月光的空灵与清澈。
    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简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乐观的人生态度。
    现实
    意义
    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能被世俗名利所牵绊,学会感悟自然,淡然处世。
    写作
    素材
    【关于“乐观”的精彩片段】
    1.生活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你的全部,你对生活的态度也就是生活对你的态度,乐观地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回你以微笑,而悲观地面对生活,生活也会让你饱受辛酸。
    是的,生活中的确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生活就是一片荒凉的土地,需要我们的开垦,在我们面对这片荒凉的时候,我们应是充满斗志,而不是一开始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以悲观的态度来开始你的耕种。
    “矛盾就是生活”,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的确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种种矛盾,如曹格,他就会说:“夏惜凉快而冬怀暖,百花齐放之春而叶落归根之秋。”而曹格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微笑的代名词。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缺少的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只有当我们怀抱着一种生活处处是美好的乐观态度时,我们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去享受一种美丽的生活。
    2.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的、快乐的。
    问题1
    作者去找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问题2
    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答案
    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问题3
    请赏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案
    “念”写出了苏轼瞬时的沉吟、思量与搜寻,正是这一转念间,张怀民“跃上”他的心头。“遂”和“寻”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而从“念”至“遂”中蕴含着一瞬间的选择与期待:月色常有,但又有谁能和“我”共赏呢?如果没有此人,那快乐真要减却几分,可是苏轼找到了可以共赏美景的人,自然是快乐的。
    问题4
    《记承天寺夜游》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做简要说明。
    答案
    (1)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问题5
    赏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句。
    答案
    “亦”字是恰巧的意思,写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妙趣!而“相与步于中庭”是两个热爱山水、心有诗意的人在月下并肩漫步的悠闲画面,与友人共赏月色,也是让人快乐的。
    问题6
    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
    答案
    这个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波澜:庭院里的月光恰似一汪澄澈空明的积水,水中仿佛还有纵横交错的藻、荇,仔细一看,那婆娑的阴影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这个波澜,来自苏轼的真实感受,也带动着我们的惊喜。尤其是其中的“盖”字,一种推测,一种惊讶,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体现了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悠然自乐的愉悦。
    问题7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案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问题8
    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把月下之景比作水中之景,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问题9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答案
    示例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示例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运用侧面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使读者恍然大悟。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问题10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案
    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问题1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问题12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问题13
    说说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答案
    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问题14
    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案
    ①入夜即“解衣欲睡”,“闲”;
    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见作者没有公务缠身,是个“闲人”。
    ③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问题15
    作者赏月之愉悦心情溢于言表,这种喜悦之情来源于作者怎样的状态呢?文中是怎样体现这种状态的。
    答案
    “闲”的状态。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不忙碌的,忙碌的人晚上不会睡不着觉,也不会“起行”赏月;而“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在深夜悠闲地散步,可见其“闲”的状态,而能将月光观察得如此细致,可见苏轼心中没有纷扰,是内心淡泊宁静的“闲”。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译文与赏析,经典语句赏析,挖空训练,句子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挖空训练和情景性默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译文与赏析,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柳先生传》,《马说》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