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03相似形与圆 3课时(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03相似形与圆 3课时(含答案)01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03相似形与圆 3课时(含答案)02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03相似形与圆 3课时(含答案)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03相似形与圆 3课时(含答案)

    展开
    目录
    3.1 相似形
    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相似形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四心”
    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3.3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3.2 点的轨迹

    3.1 相似形
    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常涉及到一些线段的长度、长度比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常能产生一些重要的长度比.
    图3.1-1
    在一张方格纸上,我们作平\作直线交于点,不难发现
    我们将这个结论一般化,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3.1-2,,有.当然,也可以得出.在运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1 如图3.1-2, ,
    且求.




    例2 在中,为边上的点,,
    求证:.
    证明(1)
    ∽,
    证明(2) 如图3.1-3,过作直线,

    .
    过作交于,得,
    因而


    从上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例3 已知,在上,,能否在上找到一点,使得线段的中点在上.
    解 假设能找到,如图3.1-4,设交于,则为的中点,作交于.

    ,且,’
    证:.
    证明 过C作CE//AD,交BA延长线于E,

    AD平分
    由知

    .
    例4的结论也称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叙述为角平分线分对边成比例(等于该角的两边之比).

    练习1
    1.如图3.1-6,,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3.1-7,求.




    3.如图,在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AB=5cm,AC=4cm,BC=7cm,求BD的长.






    4.如图,在中,的外角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



    5.如图,在的边AB、AC上分别取D、E两点,使BD=CE,DE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





    3.1.2.相似形
    我们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例5 如图3.1-1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证:.
    证明 在与中,

    ∽,
    ,即.
    图3.1-11
    又与中,,
    ∽,
    .
    例6 如图3.1-1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为直角,.
    图3.1-12
    求证:(1),;
    (2)
    证明 (1)在与中,,
    ∽,
    同理可证得.
    (2)在与中,,
    ∽,
    我们把这个例题的结论称为射影定理,该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算很有用.
    例7 在中,,求证:.
    证明 ,
    为直角三角形,又,
    由射影定理,知.
    同理可得.
    图3.1-13
    .
    例8 如图3.1-14,在中,为边的中点,为边上的任意一点,交于点.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图3.1-14
    (1) 当时,有.(如图3.1-14a)
    (2) 当时,有.(如图3.1-14b)
    (3) 当时,有.(如图3.1-14c)
    在图3.1-14d中,当时,参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表示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为正整数).
    解:依题意可以猜想:当时,有成立.
    证明 过点D作DF//BE交AC于点F,
    D是BC的中点,F是EC的中点,
    由可知,.

    想一想,图3.1-14d中,若,则
    本题中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我们常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一些规律,进而作出一般性的猜想,然后加以证明或否定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

    练习2
    1.如图3.1-15,D是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等于( )
    A. B. C. D.

    2.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则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是__________.
    3.已知:的三边长分别是3,4,5,与其相似的的最大边长是15,求的面积.


    4.已知:如图3.1-16,在四边形ABCD 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1) 请判断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试说明理由;
    (2) 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是菱形?是正方形?



    5.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是等边三角形,
    (1) 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2) 当∽时,求的度数.






    习题3.1
    A组
    1. 如图3.1-18,中,AD=DF=FB,AE=EG=GC,FG=4,则( )
    A.DE=1,BC=7 B.DE=2,BC=6
    C.DE=3,BC=5 D.DE=2,BC=8
    图3.1-18



    2. 如图3.1-19,BD、CE是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等于( )
    A.1:3 B.1:4
    图3.1-19
    C.1:5 D.1:6



    3. 如图3.1-20,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点F,已知BE:AB=2:3,,求.
    图3.1-20



    4. 如图3.1-21,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交AC于F,过F作FG//AB交AE于G,求证:.

    图3.1-21



    B组
    1. 如图3.1-22,已知中,AE:EB=1:3,BD:DC=2:1,AD与CE相交于F,则的值为( )
    图3.1-22
    A. B.1 C. D.2


    图3.1-23
    2. 如图3.1-23,已知周长为1,连结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对角线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 )
    A. B. C. D.



    图3.1-24
    3. 如图3.1-24,已知M为的边AB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4. 如图3.1-25,梯形ABCD中,AD//BC,EF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O,且EF//AD.
    (1) 求证:OE=OF;
    (2) 求的值;
    (3) 求证:.



    C组
    1. 如图3.1-26,中,P是边AB上一点,连结CP.
    (1) 要使∽,还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
    (2) 若∽,且,则=_____.



    2. 如图3.1-27,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
    (1) 求证:;的比(只须写出图中已有线段的一组比即可)?并证明你的猜想.



    3. 如图3.1-28,在中,AB=AC,,点D为BC上任一点,于F,于E,M为BC的中点,试判断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4. 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E,于F,我们可以证明图3.1-29

    若将图3.1-29a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3.1-29 b,相交,EF//AB交BD于F,则:
    (1)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 请找出和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3.1 相似形
    练习1
    1.D
    2.设,即.
    3.
    4.作交于,则,又得.
    5.作交于,即.

    练习2
    1.
    2.12,18
    3.
    4.(1)因为所以是平行四边形;(2)当时,为菱形;当时,为正方形.
    5.(1)当时,;(2).
    习题3.1
    A组
    1.B 2.B 3.
    4.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又可证.
    B组
    1.C 2.C 3.A
    4.(1).(2)(3)由(2)知
    C组
    1.(1)或.(2).
    2.(1)先证,可得;(2).
    3.连交于,连,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EDF为矩形,为斜边的中线,为直角三角形.又可证,得,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1)成立,(2),证略.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四心”
    三角形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
    图3.2-3
    图3.2-1
    图3.2-2

    如图3.2-1 ,在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中线、高(如图3.2-2)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
    已知 D、E、F分别为三边BC、CA、AB的中点,
    求证 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
    证明 连结DE,设AD、BE交于点G,
    D、E分别为BC、AE的中点,则DE//AB,且,
    ∽,且相似比为1:2,
    图3.2-4
    .
    设AD、CF交于点,同理可得,
    则与重合,
    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


    图3.2-5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3.2-5)



    例2 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I为的内心,且I在的边上的射影分别为,求证:.
    证明 作的内切圆,则分别为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
    图3.2-6
    为圆的从同一点作的两条切线,,
    同理,BD=BF,CD=CE.

    即.
    例3若三角形的内心与重心为同一点,求证: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已知 O为三角形ABC的重心和内心.
    求证 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 如图,连AO并延长交BC于D.
    O为三角形的内心,故AD平分,
    图3.2-7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O为三角形的重心,D为BC的中点,即BD=DC.
    ,即.
    同理可得,AB=BC.
    为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2-8)
    图3.2-8


    图3.2-9
    例4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已知 中,AD与BE交于H点.
    求证 .
    证明 以CH为直径作圆,

    在以CH为直径的圆上,
    .
    同理,E、D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可得.

    又与有公共角,,即.

    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且只有一个圆,该圆是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圆心O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练习1
    1.求证:若三角形的垂心和重心重合,求证:该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2. (1) 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且三边长分别为,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其中为斜边长),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 并请说明理由.




    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三线(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合一.因而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三角形的内心I、重心G、垂心H必然在一条直线上.
    例5 在中,求
    (1)的面积及边上的高;
    (2)的内切圆的半径;
    (3)的外接圆的半径.
    图3.2-10
    解 (1)如图,作于.
    为的中点,

    图3.2-11
    又解得.
    (2)如图,为内心,则到三边的距离均为,
    连,

    即,
    图3.2-12
    解得.
    (3)是等腰三角形,
    外心在上,连,
    则中,
    解得

    图3.2-13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为直角,垂心为直角顶点A, 外心O为斜边BC的中点,内心I在三角形的内部,且内切圆的半径为(其中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BC,CA,AB的长),为什么?
    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

    例6 如图,在中,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求证:.
    证明:过A作于D.
    图3.2-14
    在中,.
    在中,.

    .
    .
    .

    图3.2-15
    正三角形三条边长相等,三个角相等,且四心(内心、重心、垂心、外心)合一,该点称为正三角形的中心.
    例7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和点P,设点P到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三角形ABC的高为,
    “若点P在一边BC上,此时,可得结论:.”
    请直接应用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当(1)点P在内(如图b),(2)点在外(如图c),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
    图3.2-16
    解 (1)当点P在内时,
    法一 如图,过P作分别交于,
    由题设知,
    而,
    故,即.
    法二 如图,连结,
    图3.2-17


    又,
    ,即.
    (2)当点P在外如图位置时,不成立,猜想:.
    图3.2-18
    注意:当点P在外的其它位置时,还有可能得到其它的结论,如
    ,(如图3.2-18,想一想为什么?)等.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法一”中运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法二”中灵活地运用了面积的方法.


    练习2
    1.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4,,则________.

    2. 等腰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的和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大小是_________.

    3. 满足下列条件的,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1,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5. 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常量.


    习题3.2
    A组
    1. 已知:在中,AB=AC,为BC边上的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 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
    A.6 B.4.5 C.2.4 D.8

    3. 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___.

    4. 已知:是的三条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5. 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且是整数,则的值是_________。


    B组

    1. 如图3.2-19,等边的周长为12,CD是边AB上的中线,E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则的周长为()
    图3.2-19
    A. B.
    C. D.

    2. 如图3.2-20,在中,,BD是边AC上的高,求的度数。

    图3.2-20


    图3.2-21



    3. 如图3.2-21,是AB的中点,AM=AN,MN//AC,求证:MN=AC。


    4. 如图3.2-22,在中,AD平分,AB+BD=AC.求的值。



    图3.2-22





    5. 如图3.2-23,在正方形ABCD中,F为D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求证:.
    图3.2-23




    C组
    1. 已知,则以为边的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


    图3.2-24
    2. 如图3.2-24,把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与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 B.
    C. D.



    图3.2-25
    3. 如图3.2-25,已知BD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角平分线,且AB=BC+CD,求证:.




    图3.2-26


    4. 如图3.2-26,在等腰中,D是斜边AB上任一点,于E,交CD的延长线于F,于H,交AE于G.求证:BD=CG.


    3.2 三角形
    练习1
    1.证略 2.(1);(2).
    练习2
    1.5或 2.或 3.C
    4.设两直角边长为,斜边长为2,则,且,解得,. 5.可利用面积证.
    习题3.2
    A组
    1.B 2. D 3. 4. 5.8
    B组
    1.A 2.
    3.连,证.
    4.在AC上取点E,使AE=AB,则, .又BD=DE=EC,
    5.可证,因而与互余,得.
    C组
    1.C.不妨设,可得,为直角三角形.
    2.B
    3.在AB上取E使BE=BC,则,且AE=ED=DC,
    4.先证明,得CE=BF,再证,得BD=CG.

    3.3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有直线和圆心为且半径为的圆,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图3.3-2
    图3.3-1


    观察图3.3-1,不难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和圆相离,如圆与直线;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和圆相切,如圆与直线;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和圆相交,如圆与直线.
    在直线与圆相交时,设两个交点分别为A、B.若直线经过圆心,则AB为直径;若直线不经过圆心,如图3.3-2,连结圆心和弦的中点的线段垂直于这条弦.且在中,为圆的半径,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弦长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有
    .

    图3.3-3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如图3.3-3,为圆的切线,可得,,且在中,.
    如图3.3-4,为圆的切线,为圆的割线,我们可以证得,因而.

    图3.3-4

    例1 如图3.3-5,已知⊙O的半径OB=5cm,弦AB=6cm,D是的中点,求弦BD的长度。
    解 连结OD,交AB于点E。
    是圆心,
    在中,OB=5cm,BE=3cm,
    图3.3-5

    在中,BE=3cm,DE=1cm,
    例2 已知圆的两条平行弦的长度分别为6和,且这两条线的距离为3.求这个圆的半径.
    图3.3-6
    解 设圆的半径为,分两种情况(如图3.3-6):
    (1) 若在两条平行线的外侧,
    如图(1),AB=6,CD=,
    则由,得,解得.
    (2)若在两条平行线的内侧(含线上),AB=6,CD=,
    则由,得,无解.
    综合得,圆的半径为5.

    设圆与圆半径分别为,它们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图3.3-7


    观察图3.3-7,两圆的圆心距为,不难发现:当时,两圆相内切,如图(1);当时,两圆相外切,如图(2);当时,两圆相内含,如图(3);当时,两圆相交,如图(4);当时,两圆相外切,如图(5).
    例3 设圆与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2,,为两圆的交点,试求两圆的公共弦的长度.
    解 连交于,
    则,且为的中点,
    图3.3-8
    设,则,解得。故弦的长为.



    练习 1
    图3.3-9
    1.如图3.3-9,⊙O的半径为17cm,弦AB=30cm,AB所对的劣弧和优弧的中点分别为D、C,求弦AC和BD的长。





    2.已知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梯形,AB//CD,AB=8cm,CD=6cm, ⊙O的半径等于5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图3.3-10


    3.如图3.3-10,⊙O的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求CD的长。


    4.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8,圆心距为13,试求两圆的公切线的长度.



    3.3.2 点的轨迹
    在几何中,点的轨迹就是点按照某个条件运动形成的图形,它是符合某个条件的所有点组成的.例如,把长度为的线段的一个端点固定,另一个端点绕这个定点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这个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同时,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圆上.这个圆就叫做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这里含有两层意思:(1)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条件;(2)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
    下面,我们讨论一些常见的平面内的点的轨迹.
    从上面对圆的讨论,可以得出:
    (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我们学过,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每一点,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有下面的轨迹:
    (2)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同样可以得到另一个轨迹:
    (3)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图3.3-11

    例3 ⊙O过两个已知点、,圆心的轨迹是什么?画出它的图形.
    分析 如图3.3-11,如果以点为圆心的圆经过点、,那么;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两点距离相等,即,那么以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一定经过、两点.
    这就是说,过、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就是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即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答:经过、两点的圆的圆心O的轨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练习2
    1.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
    (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
    (2)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
    (3) 已知直线,到、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2.画图说明,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习题3.3
    A组
    1. 已知弓形弦长为4,弓形高为1,则弓形所在圆的半径为( )
    A. B. C.3 D.4

    2. 在半径等于4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
    A. B. C. D.

    3. AB为⊙O的直径,弦,E为垂足,若BE=6,AE=4,则CD等于( )
    A. B. C. D.

    图3.3-12
    4. 如图3.3-12,在⊙O中,E是弦AB延长线上的一点,已知OB=10cm,OE=12cm,求AB。

    B组
    1. 如图3.3-13,已知在中,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交斜边于D,求AD。
    图3.3-13







    图3.3-14
    2. 如图3.3-14,在直径为100mm的半圆铁片上切去一块高为20mm的弓形铁片,求弓形的弦AB的长。



    3. 如图3.3-15,内接于⊙O,D为的中点,于E。求证:AD平分。

    图3.3-15




    4. 如图3.3-16,,C、D是的三等分点,AB分别交OC、OD于点E、F,求证:AE=BF=CD。

    图3.3-16



    5. 已知线段.画出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再画出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指出到点的距离等于,且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这样的点有几个?

    3.3 圆
    练习1
    1.取AB中点M,连CM,MD,则,且C,O,M,D共线,.
    2.O到AB,CD的距离分别为3cm,4cm,梯形的高为1cm或7cm,梯形的面积为7或49.
    3. 半径为3cm,OE=2cm.,OF=.
    4.外公切线长为12,内公切线长为.
    练习2
    1.(1)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2)与平行,且与距离为2cm的两条平行线;(3)与AB平行,且与AB,CD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2.两条平行直线,图略.
    习题3.3
    A组
    1.B 2.A 3.B 4.AB=8cm.
    B组
    1.作于M,AB=13cm,.
    2.AB=120cm.
    3.先证,再证.
    4.先证明再证AE=BF=AC=CD.
    5.有2个,图略.



    练 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3x2-x-4>0; (2)x2-x-12≤0;
    kl
    (3)x2+3x-4>0; (4)16-8x+x2≤0.

    2.解关于x的不等式x2+2x+1-a2≤0(a为常数).

    习题2.3
    A 组
    1.解下列方程组:


    B 组
    1.取什么值时,方程组

    有一个实数解?并求出这时方程组的解.
    2.解关于x的不等式x2-(1+a)x+a<0(a为常数).

    C 组
    1.已知关于x不等式2x2+bx-c>0的解为x<-1,或x>3.试解关于x的不等式
    bx2+cx+4≥0.
    2.试求关于x的函数y=-x2+mx+2在0≤x≤2上的最大值k.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