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课件.pptx
    • 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教学设计.doc
    •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导学案.doc
    • 视频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mp4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1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2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3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4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5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6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7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8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1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2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3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1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02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优质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课件pptx、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教学设计doc、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导学案doc、弹簧测力计的使用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摇山振岳,拔山扛鼎,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手无缚鸡之力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小。
    那么,力的大小能测量吗?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呢?
    一、力的单位以及对力的大小的体验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
    蚂蚁的拉力约为10-3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拉开易拉罐所用的力约为20牛
    一般成年男子手的最大握力约为560牛
    二、弹簧测力计以及使用方法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它的内部装有可以伸缩的弹簧。(2)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秤钩、指针、拉杆和面板等组成的。
    3. 常用的几种弹簧测力计
    活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旁边直立放置一刻度尺,记下挂钩上挂钩码前弹簧下端的位置。
    (2)将弹簧下端挂两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弹簧的长度将伸长,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的伸长量△l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3)然后每次增加两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 N),使弹簧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每次的总伸长量△l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思考讨论:通过观察实验数据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结论(1)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2)当超过弹性限度后(如本实验中当拉力超过4N后),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弹簧将无法自动恢复到原状。
    思考讨论:(1)用手将弹簧,弹簧长度怎样变化,手有什么感觉?(2)将弹簧拉得更长,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3)撤去拉力,弹簧的长度将发生什么变化?
    弹簧长度变长,手有被上拉的感觉
    弹簧拉得越长,手被上拉的感觉越明显
    在弹性限度内,撤去拉力,弹簧的长度将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作弹性。2.弹力(1)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注意: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处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弹性形变。思考讨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吗?不一定产生弹力,如相互接触但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一定不会产生弹力。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1)观察量程(2)明确分度值:知道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3)校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要调节至对齐。(4)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线处,以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时(1)测量: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避免因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2)读数:应让视线垂直于刻度盘表面读数,在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活动(1)认:指针、零刻度线、量程图中弹簧秤量程为_________牛,称 量时不超量程,最小刻度值_______牛。(2)调:使指针与___________________对齐
    (3)测:测力时,要使弹簧形变的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弹簧_________靠在刻度板上,且均匀拉动;(4)读:视线应正对刻度面并注意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代表的示数。图中弹簧秤读数为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说一说牛顿在科学方面作出了什么样的卓越的贡献?参考答案
    (1)在力学方面,先后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2)在天文学方面,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还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
    (3)在光学方面,他发现了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从而确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4)在热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5)在数学方面,他建立了著名的二项式定理,他还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1. 测一个约6 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  )A.0~10 N,0.2 N B.0~5 N,0.1 NC.0~15 N,0.5 N D.以上三个都可以
    2. 弹簧测力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测力前首先应估计被测力的大小,以免超过最大测量值B.测力前,要轻轻拉动几下秤钩,这是为了避免弹簧卡在外壳上C.只要弹簧不断,可以朝任意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D.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有如下操作:①轻轻来回拉动两次秤钩;②把待测力加在秤钩上;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①②⑤
    5. 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2 N的位置,为了使测量准确,该同学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把指针调节到“0”刻度线上B.测出拉力后,再加上0.2 NC.因为实验总有误差, 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D.测出拉力后,再次测量,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
    牛顿,简称牛,符号:N
    一、力的单位以及对力的大小的体验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二、弹簧测力计以及使用方法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弹性和弹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相关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课件pptx、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教学设计doc、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导学案doc、力的作用点对力的效果的影响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课件pptx、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教学设计doc、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导学案do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视频mp4、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mp4、推手wmv、提水wmv、磁极间的吸引wmv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教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力的存在第二课时,弹性形变,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测力计,弹簧秤,力的测量,弹簧秤的构造,弹簧秤的使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3.2力的存在 第2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