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1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2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课后反思,备课素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重难点】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爱好唱歌、跳舞、下棋、旅行等等,心中有爱好,也便有了信念和坚守。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宋濂,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爱好读书。穿过时光隧道,我们不妨与宋濂对话,感受其求学之路,探求古仁人之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 《送东阳马生序》。

     教师在导入前可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第一课时

    三、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史公自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学生介绍“赠序”这一文体。教师补充“书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史公自序》等。

    3.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予以补充。

    四、朗读指导

    1.(出示课件)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欣赏朗读视频,画出喜欢的语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

    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疏通文意

    组内合作,借助注释,逐段将文言译为现代汉语,互助释疑。

    (一)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抄写完毕,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先生与自己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就如这样。现在我虽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做了官,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四时衣服,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那样专一罢了,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他)写了一篇长信作为见面礼,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探望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了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是我的本意啊;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二)字词梳理,积累文言语汇。

    1.通假字

    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绮绣。  “被”同“披”,穿着

    与之论          “辨”同“辩”,辩论

    2.古今异义

    媵人持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

    送之         古义:跑                 今义: 离开、行走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                古义:借              今义:虚假

    3.一词多义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动词,担忧            无冻馁之患  名词,忧患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说

    :色愈恭,礼愈至   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动词,到

    :援疑质理    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卑   名词,资质,本质

    :以衾拥覆    介词,用                     以中有足乐者  连词,因为

    俯身倾耳以请  连词,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为    介词,拿、把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助词,的              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助词,的              弗之怠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

    不必若余之手录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名词用作动词

    不必若余之录。  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主人再食。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5.重点词语

    1、家贫,无从书以观(  得到,买       

    2、每借于藏书之家(       

    3、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4、益圣贤之道(   仰慕             

    5、趋百里外(   曾经        

    6、理(    援:提出 质:询问                 

    7、其欣悦(   等待         

    8、以以覆(   被子         

    9、寓逆旅     旅店        

    10.右备容   这里指香气           

    六、诵读课文,并试着背诵前两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古人谈读书,曾有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观书》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宋濂开篇便谈自己爱好读书。用原文回答便是?

       明确:余幼时即嗜学。

    二、整体感知

    “嗜”是“爱好”的意思,宋濂仅仅停留在爱好层面吗?我们来看文中的三句话。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明确:本文以叙事起笔,讲述作者自己“嗜学”的故事。“嗜”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嗜”是本文的文眼,正因为作者“嗜学”,才能勤对求学之艰,乐尝求学之苦,专于求学之志。

    三、合作交流

    勤对求学之艰

      一、朗读前两段,摘录宋濂求学之艰的句子。体会“勤且艰”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交流点拨

    1.幼时:

    求书之难——无从致书以观

    抄书之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成年后:

    从师之难——“尝趋百里外”“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求学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生活之苦——“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路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过渡:太学生和同舍生的学习条件如何?是否也如宋濂这般艰辛?请原文摘录太学生和同舍生求学条件的句子。

      二、诵读前两段,太学生和同舍生的学习条件如何?是否也如宋濂这般艰辛?请原文摘录太学生和同舍生求学条件的句子。

    交流点拨

       

      三、宋濂求学之艰辛与同舍生、太学生求学之优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艰苦的学习条件,宋濂是如何解决的呢?再次阅读前两段,结合有关语句回答。

    交流点拨

       

      四、求学路上,宋濂坎坷重重,可他披荆斩棘,学有所成,最后也成为了明代文臣之首。结合有关语句,品味宋濂求学之路,总有一个细节令人感动。

     交流点拨

    本文的细节描写很多,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本义为小步抢收成熟的庄稼,后引申为小步快走。文中,宋濂为了得到名师指点,要疾走一百多里的路程,老师又很有名望,前去请教不可失礼。“趋”字是对路途遥远与求学急切的恰切反映,也道出了求学之艰。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五、结合以上分析,说一说宋濂对待学习的精神品质。

    交流点拨

    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总结:宋濂的“嗜学”体现于“勤学”

    乐尝求学之苦

    宋濂的“嗜学”只体现于“勤学”吗?

    宋濂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朗读课文,勾画体现“余”乐在其中的语句。

    交流点拨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结:嗜学的宋濂乐尝求学之苦,宋濂的“嗜学”体现于“乐学”。

    (三)专于求学之志

    宋濂的“嗜学”除体现于“勤学”、“乐学”,还体现于“专学”,结合“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谈一谈自己对“专学”的理解。

    【交流点拨】

    (出示链接材料)《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可见,“专”即“用心一也”,从一而终,不改志趣,一心向学。宋濂的一生都专注于读书,读书也是他一生的志向。

      

    总结:宋濂的“嗜学”体现于“专学”。《说文解字》:嗜,嗜欲,喜之也。终生喜好的口味。

    宋濂的“嗜学”不仅停留于喜欢层面,还有对学习执着的追求,持久的向往,嗜学如命之情。正因为嗜学如命,他才能勤学、乐学、专学。也正是因为“嗜学”才让宋濂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后学有所成。

    (四)感悟赠言之心

    1.宋濂道尽自己的经历,有何用意?

    【交流点拨】

    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彼时“我”在京师做官,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来拜见我,面对眼前这位“辞甚畅达”、“言和而色夷”的青年,我思绪翩翩,感觉有许多话要说,于是写下这篇记述“为学之难”的文字告诉他,希望他能专心攻读,使“业精”而“德成”。

    2.为什么写给马生?马生与宋濂有何共同点吗?

     【交流点拨】

    马生是一位善学的青年。前面学的把相对的放一起比较叫反比,那把相近的呢?我们可以称之为“正比”。宋濂认为马生与自己是同道中人,很是欣赏,故想指点一二。

    四、品味语言

    1.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试举例。

    (1)示例: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交流点拨】

    赏析:“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一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但是,即便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

    (2)示例: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交流点拨】

    赏析:“负箧曳屣”,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3)示例: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交流点拨】

    赏析:作者连用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光彩艳丽的形象。

    2.本文在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试找出来加以体会。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交流点拨】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突出了中心。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交流点拨】

    通过今昔对比用议论所揭示出的道理。突出了中心。

    五、拓展延伸

    1.根据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______________

    【交流点拨】

    宋濂勤奋手录书

    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交流点拨】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六、写作特色

    (1)行文紧凑,结构严密。

     起笔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嗜学”与“家贫”相矛盾,引出求学的四种磨难:家贫得书之难、援疑质理之难、从师求学之难、敝衣粗食之难,并一一克服。接着写今日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自己昔日之艰难对比,得出用心与否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这一结论。最后点明写这篇赠序的背景和意图:先赞马生善学,然后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明意图。

    (2)采用寓理于事、以事明理的方法。

    文章要阐明的是学习态度问题。通过亲身经历写出切身的感受,通过事实的记叙,加以适当的描写、议论阐明刻苦求学的道理,既富有说明力,又富有感染力,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把握学习的方法。

    (3)善用对比手法。

    如写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情况。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七、主旨归纳

    这篇赠言作者通过自述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八、课堂小结

     先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尚未放弃心中的梦,仍在执著地努力着。如今我们拥有丰富的藏书,免了抄书之累;有了宽敞的教室,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满怀爱心的老师,免了奔走之劳;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裕的生活条件,免了口体之苦。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秉承先辈们刻苦求学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在知识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九、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黄生借书说》(袁枚)等文章,体会古人在读书求学上的观点。

    十、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先充分领会了单元教学目标中“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了解古代诗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体会这些方式在表现作品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用法,持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课文中用到的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作品深度解读的能力”等要求,结合助学系统所提“对比”与“文章的细节描写等”等,确立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赠序的文体特点,理解“劝学”用意”;“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理解宋濂之‘嗜’,感受其求学精神”。可以说,既尊重了编者的意图,也突显了文本的价值。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课基本上实现了编者、作者、教者、学者四维文本的互动,充分利用了文本的价值,让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文化熏陶”和“精神的启迪”,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一体四面。

    【备课素材】

    难句解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

    11.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代词,指马生。其②:代词,作定语,他的。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①:结构助词,的。之②:代词,代马生。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勤学苦读的名言诗句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公开课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