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教学课件】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pptx
    • 教案
      【教学方案】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1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2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3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4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5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6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7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8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1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2
    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教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课件pptx、教学方案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人谈读书》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耻、寝”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3.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一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一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一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找两则文言文的出处或作者信息等资料。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让学生读一读篇章页上的句子,自由讨论: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意思。

    2.导入:古人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们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总结,警示和启发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古人谈读书》,通过学习了解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的。(板书:古人谈读书)

    设计意图以交流对篇章页上的句子的看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动力。

    、夯实基础

    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文言文,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情境听读

    播放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①“耻”读“chǐ”;“识”读“zhì”;“寝”读“qǐn”。

    ②结合注释,想想“是知也”中“知”的意思,“敏而好学”中“好学”的意思,“好古”的意思,并根据字义猜测“知”和“好”字的正确读音。“是知也”的“知”同“智”,读“zhì”;“好”是“喜好”的意思,读“hào”。

    3.集中识字

    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耳”加“止”组成“耻”,可以通过组词“羞耻、耻辱”来识记。

    预设2:“寝”本义是躺卧着休息,可以通过组词“废寝忘食”来识记。

    教师可重点点拨:“识”在“识别”这个词里读“shí”,是“知道、认得”的意思;文中的“识”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

    4.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耻、诲。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写。

    点拨:“耻、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诲”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每”的第三笔是竖折。

    (3)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5.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孔子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板书:《论语》)

    、问题探究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则文言文。那文中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注释或上下文,理解第一则文言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2.探究方法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小组交流每句话的大意,把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做好小组汇报准备。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让学生先反复朗读,注意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的读音和意思。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是”的意思是“这”。

    ②让学生尝试说出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2)引导学生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提示学生根据注释正确理解本句中“敏”“好”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教师相机提示:“不耻下问”就是“不以下问为耻”,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比如有的低年级同学可能也知道我们不了解的知识,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虚心请教。

    ③让学生试着说说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引导学生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提示学生注意“识”“诲”的读音和意思。

    ②指导学生给“默”字组词,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哪个词语放在句子中最合适。

    预设:可以组词“默读、默写、默默”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默默”放在句子中最合适。

    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诲人不倦”讲的是教育,孔子为什么从学习讲到了教育上?

    点拨:这正是孔子面对知识、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孔子认为,教育别人不仅是在传播知识,同时也是巩固所学的一种方法。

    ④让学生试着说说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引导学生理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注意“好”的读音和意思。教师相机点拨:“好古”的“古”指的是古代的文化。

    ②提示学生:这里的“敏”是“勤勉”的意思,和“敏而好学”的“敏”是不样的,要注意区分。

    ③让学生试着说说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的文化,勤勉求学获取知识的人。

    (5)引导学生理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点拨“不及”的大意,即“赶不上”。

    ②启发学生思考:“犹恐失之”是害怕失掉什么?

    点拨:这里说的是害怕失掉学知识

    ③让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提示:学生理解本句可能有定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是不是有过想要赶快学会种东西,总怕赶不上,学会的知识又怕自己丢三落四的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本句的意思。

    预设: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6)引导学生理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尝”的意思,如可通过查工具书、根据上下文,从而知道“尝”的意思是“曾经”

    ②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思,无益”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以思”就是“用来思考”,结合上文理解,就是不吃不睡、光把时间用来思考的意思;“无益”就是没有处、没有长进。

    ③追问:为什么孔子说“不如学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光是思考不实际投入学习的坏处。

    预设: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只是挖空心思去想而不勤奋学习,疑问越来越多,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④让学生试着说说句子的大意。

    预设: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学习。

    (7)播放情境视频(跟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每句话的大意。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一则文言文中每句话的大意,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这六句话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探究任务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一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2.过程安排

    (1)默读课文,思考第一则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小组交流,说一说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启发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指导背诵。

    3.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一则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归纳。

    预设1:句告诉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预设2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多发问

    预设3:第三句是说学习要多记多背,勤奋学习

    预设4第四句是说学习要勤勉

    预设5第五句是说求学不能懈怠,要积极进取

    预设6第六句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板书:实事求是 勤学好问 积极进取 学思结合)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用过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吗?文中的学习态度,哪些你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今后你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1:在学习过程中,我要一直保持诚实的学习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预设2:平时我能够做到勤奋学习。但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不好意思问别人。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多多向别人请教。

    预设3: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要静下心来,多记多背,勤奋学习。

    预设4:谁都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们要像古人学习勤勉求学获取更多的知识。

    预设5:在学习过程中,我很容易怠惰。今后,我要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更多的知识。

    预设6:学习中我也有“想得多,做得少”的毛病。今后,我要做到“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③小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持之以恒地获取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另外,我们要学思结合,不断取得进步。

    4指导背诵

    给出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关键字词,采用词句填空的形式,试着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例如:知、不知;敏、不耻;默、识、不厌、不倦;生、知、好古、敏;不及、失;不食、不寝、无益、不如。(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出示的字词数量)

    去掉关键词,让学生根据意思再次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探讨第一则文言文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受到的启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节选自《论语》中的孔子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有关论述,内容精辟,观点鲜明。读书能让我们明智,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许多同学都爱读书,特别好。有的同学可能在读书的时候做得还不够好,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2.查阅资料积累更多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古诗和小故事等

    【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完整版ppt课件,文件包含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课件pptx、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教案docx、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doc、25《古人谈读书》课时测评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课件pptx、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教案docx、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导学案设计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25 古人谈读书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25 古人谈读书背景图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精品课件pptx、教学方案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