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飞来的花瓣 教案 (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飞来的花瓣 教案 (1)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飞来的花瓣 教案 (1)0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飞来的花瓣 教案 (1)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版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拓展研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
    2、复习音乐知识、进行竖笛和唱歌练习。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歌曲《蓓蕾之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校园学习生活的情感。
    2、通过欣赏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进一步体会、学习用歌声表达对老师、校园的思念、感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触发并深化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复习音乐知识及进行竖笛、唱歌练习,体会、学习歌唱情感的抒发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复习、掌握基本的简谱音乐知识。
    2、了解音乐要素——力度并练习通过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在欣赏歌曲过程中建立感恩教师、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2、在运用力度要素进行歌唱练习的过程中将感恩教师、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进行升华。
    教学难点:
    通过歌唱练习一步步深化学生对音乐要素——力度的感受、理解与分析甚至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电视都喜欢看吧?
    学生:喜欢。
    教师:广告呢?
    学生:不喜欢。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
    学生:不好看。
    教师:那么下面这则广告,你觉得怎么样?
    【欣赏公益广告《师生情》。】
    学生:(赞叹、鼓掌。)
    教师:感人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进行导入。】
    二、新课教学
    教师:这是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都离不开老师的含辛茹苦。1999年,时任我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为我们全国师生写作了一首《蓓蕾之歌》,来歌颂这种动人的师生情谊,现在,请大家欣赏。
    【完整欣赏《蓓蕾之歌》。】
    教师:问题——在歌曲中,园丁是谁?蓓蕾是谁?鲜花是谁?
    学生:园丁——老师,蓓蕾——现在的我们,鲜花——将来的我们。
    教师:小学五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老师。那么,如果要你用音乐来表达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感情,你会怎样去表现呢?
    【学生个人展示,自评、他评、师评结合。】
    教师: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歌唱表现方法,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请你来说说,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声音处理两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完整欣赏《飞来的花瓣》。】
    【设计意图: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歌曲的情感体验中。】
    教师:问题——对于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合唱。
    教师: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合唱。歌曲在演唱时演唱者被分成了四个基本部分,女高音声部(S)、女低音声部(A)、男高音声部(T)、男低音声部(B),所以,严格来说,《飞来的花瓣》这首歌应该属于合唱中的混声合唱。
    教师:那么,演唱形式除了合唱外,你还知道其他哪几种?
    学生:独唱(一个人唱)、齐唱(多人同时唱同样的旋律)、对唱(二人以上问答式演唱)、轮唱(多声部错时轮流演唱同一旋律)、合唱(多声部配合演唱)。
    教师:我再问,这首歌为什么要采用多人、多声部合唱的形式?
    学生:表达的深厚感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心声。
    教师:是的,可以说,这首歌曲采用混声合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展现出对老师这种思念的感情是我们所有人都有的,包括学生、包括成年人、包括你,也包括我。
    【设计意图:将学生进一步引入到对歌曲表现的更深层次理解,进而进行更改分析。】
    教师:那么,这首歌在声音处理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还有什么呢?
    学生:强弱。
    教师:我们谈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飞来的花瓣》是一首歌颂美好师生感情的歌曲,为了很好的抒发出演唱者的深情,歌曲演唱时的力度变化很丰富。大家注意歌谱上的力度标记,你能说出来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飞来的花瓣》谱例。】
    学生:很弱、中弱、强、渐强、渐弱。
    教师:对。力度属于音乐的要素之一,那么,谁能告诉我音乐要素还有哪几种?
    学生: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
    教师:完全正确。现在我再问,你能自学并演唱出《飞来的花瓣》这首歌的力度变化来吗?
    学生:不能。
    教师:拿过一首陌生的歌曲,很多人都会说,唉呀,这个没人教我,我不会唱。其实,你真的不会唱、不能唱吗?
    【出示《飞来的花瓣》谱例。】
    教师:告诉我,这首歌曲,歌名是什么?
    学生:《飞来的花瓣》。
    教师: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混声合唱。
    教师:调式是什么?
    学生:降E大调。
    教师:节拍呢?
    学生:4/4拍。
    教师: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学生:望安、瞿希贤。
    教师:速度呢?
    学生:中速。
    教师:演唱表情呢?
    学生:感情深厚地。
    教师:好了,这些你都知道了,而且,音符的音名唱名、音符的节拍规律和唱法、歌曲的小节、连音线、强弱符号这些你也知道,这些都是学习甚至编创一首歌曲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你都明白,那么,现在,你还要告诉我说你不能唱吗?
    学生:还是找不到感觉。
    教师:好,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次吧,通过这次欣赏,请你记住演唱这首歌曲时的旋律走向感觉。
    【完整欣赏《飞来的花瓣》。】
    三、自学歌曲片断
    教师:你现在可以试试用竖笛来表现这个乐句。请注意进行强弱处理。
    【出示《飞来的花瓣》“回答老师”乐句谱例。】
    【设计意图:在复习相关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进行歌曲自学,为以后的编创打下基础。】
    教师:我们来欣赏你的自学成果。
    【学生个人展示,自评、他评、师评结合。】
    教师:一个人的竖笛感觉力量不足,我们齐吹试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整竖笛的音色与力度。】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并检验自学成果,进行竖笛练习的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师:现在,用竖笛你已经可以进行完整表现了,唱歌呢?
    【学生自学演唱乐句。】
    教师:我们来欣赏你的自学成果。
    【学生个人展示,自评、他评、师评结合。】
    教师:一个人的演唱还是力量不足,我们齐唱试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整演唱的音色与力度。】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并检验自学成果,进行演唱练习的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由歌曲强弱变化所带来的强烈情感。】
    四、拓展研究
    教师:现在,我要听你说说,在你演唱这个乐句的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神圣、感动、老师、妈妈……
    教师:那么,如果要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不仅仅局限于唱歌,现在,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唱歌、竖笛、跳舞、画画、写信、有意义的小礼物、好好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应该是学生对老师感情的升华、方法的拓展,可以综合多个学科进行体现。】
    五、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除了合唱、音乐要素这些音乐知识外,我最希望大家记住这样一句话:
    同学们,现在,你是蓓蕾,在园丁的精心抚育下茁壮成长;将来,你是栋梁,你的老师将深深以你为傲。
    他们会非常高兴地收到你寄来的“花瓣”,并在你前进的路程中默默地支持你、祝福你!
    现在,我们用另一则广告。来结束这节课吧。
    【欣赏公益广告《我的老师》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将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人教版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前奏的聆听感受,第一部分的聆听感受,全曲完整聆听,聆听感悟第二乐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比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