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赤壁赋》教案01
    《赤壁赋》教案02
    《赤壁赋》教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苏轼,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的完美融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是由不连续的幸与不幸组接而成的。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是自怨自艾,消极的躲避还是乐观豁达的积极面对呢?其实所谓幸与不幸,是与非,只是看问题角度不一样而已。当我们学会珍惜不幸的价值时,它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赋》,是一篇面对人生不幸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处于人生底谷的苏轼是如何去面对的。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我们今天要学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名篇。《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文体简介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2、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五、解读课文

     

    (一)听录音朗诵或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注意字词的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二)理清思路,学生讨论回答

     

    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萧吹奏的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文章重点转到关于人生态度的论辩上。全文有诗情、画意,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上。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教师点拨:第一——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忘情尘世的洒脱

     

    感情的变化是:乐————

     

    1、具体品读课文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根据第一段文字,描摹秋江月夜图景。

     

    扫除这段文中的疑难字句;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于:介词,在……下,方位名词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意思是劝、请

     

    师生讨论

     

    师:作者在这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现在我们要给这幅图卷命名,应该叫什么?

     

    生讨论:泛舟赤壁图、月夜江水图、秋江风月图等

     

    总结选用(秋江风月图板书),那这图中有那些景物?看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清风、水波、月   (师板书)

     

    问: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生讨论,师总结: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一写夜游之乐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2)全班齐读第二段。

     

    讲解疑难字词句,分析。

     

    这段作者描写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的箫声。箫,素来是忧伤的代言人,酒,一向是苦闷的牺牲品。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师生讨论)

     

    师: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为什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 ,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    

     

    师: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客人的洞箫声。

     

    师:如何写箫声?

     

    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

     

    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六、课后作业布置

     

    1、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

     

    2、预习课文后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讲内容,串起课文。

     

    二、分析文中第三、四、五段。

     

    1、面对美景,客却借箫声奏出了不和谐的音响,并使苏子愀然。那么客人因何而悲呢?(生讨论)

     

    明确:悲的原因有三: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二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三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注意思想。

     

    通过客曰由眼前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谕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在由他们的今安在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二人。更见已身渺小,自然生出感慨,是抒情。

     

    师总结过渡: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

     

    生讨论,师点拨: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师总结:悲和喜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情感,关键在于对问题如何看待。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须臾而羡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乐上来了。

     

    2、 延伸思考讨论

     

    1)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生讨论: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2)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可还有许多问题:如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的。

     

    3、教学小结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箫吹奏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中,满腔悲愤寄寓旷达的风貌之下。

     

    三、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赤壁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赤壁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两文的相似点,两文的不同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课前预习,作者和解题,第一环节,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第四环节,课堂演练,强化双基,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赤壁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赤壁赋教案设计,共2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