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01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02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 导 入,引出古诗(用,图文 结 合,细,课堂 小 结,布置作业(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 楼》和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极具画面感。《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
    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课前准

    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 导 入,引出古诗(用
    时:5 分钟)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生识记
    “楼”字。
    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出示图片。
    介绍诗人王之涣。
    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
    字。
    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楼”。
    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
    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解“鹳雀
    楼”。
    了解诗人王之涣。
    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读出节奏。
    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古诗不必过 多,它的作用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 围。
    鹳雀楼、诗人的资料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备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绍。
    二、图文 结 合,细
    读品味
    1.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
    1.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几句诗写出了这些景
    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
    1.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学生要想领会这二十个字中描绘
    的意境以及蕴含的
    (用
    一些词语帮助学生积
    画出来。(2)图文对照,
    道理是不易的,需
    时:25 分钟)
    累。如:山穷水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
    山大川等。
    想象画面,并用“看到了()的 ”的句式
    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
    要老师渲染气氛, 让学生通过图文对
    照、联系生活实际
    2.指导学生读诗句,
    读词语。
    的方法进行想象画
    师生合作画简笔画,理
    2.自由读第一、二两句
    面。
    解“白日”“依山
    诗,和老师一起画简笔
    尽”。
    画,理解“白日”就是
    2.古诗很凝炼,
    3.指导学生说说第
    指太阳。“依山尽”就
    在指导学生理解字
    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
    是指太阳靠着青山,慢
    词的时候,要避免
    画面。
    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
    简单告知,可以通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失在天边。在理解词义
    过多种方式来引导
    发挥想象:小朋友,见
    中识记“依”“尽”。
    学生理解,如根据
    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诗句合作绘画等。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
    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
    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
    下第一、二两句诗中描
    呢?
    绘的画面。
    5.指导朗读,读出诗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
    中描绘的意境。
    了这样的景色,会说些
    6.指导想象:如果再
    什么?
    3.古诗的意境深
    往上走,还能看到哪些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
    远,无需学生多
    景象呢?
    二两句诗。
    讲,要在学生想象
    7.教师小结:是呀,
    6.想象:再往上登,还
    的基础上,指导他
    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
    会看到哪些景物?(如:
    们运用多种形式进
    还得继续向上攀登。只
    船只、飞鸟……)
    行朗读,在朗读中
    有站得高,才能望得
    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
    远。
    句中找到后两句,理解
    感受作者的情感。
    8.指导学生找到诗中
    诗歌蕴含的道理:只有
    描写这个意思的诗句。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9.指导朗读,理解
    8.理解“欲穷千里目”
    “欲穷”“千里目”
    的意思,了解“千里”
    “一层”。
    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
    是指很远。
    9.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理解“一层”指很多
    层。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
    三、出
    1.教师要引导学生
    “依、尽、层”,再次
    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示生
    充分观察生字的特
    认读,并练习组词。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
    字,指
    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
    导书写
    2.重点指导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
    写注意点。
    (用
    “尽”,引导学生
    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
    时:8
    抓住汉字书写规
    临写。
    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分钟)
    律。
    3.教师范写生字,重
    4.同桌、全班互相交
    点讲解“尽”的书写要领。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
    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
    四、课堂 小 结,布置作业(用
    时:2 分钟)
    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讲给家长听。
    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 回 顾,导入新课(用
    时:3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学生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丰富学
    生的语言表达形
    分钟)
    式。
    二、理解 诗 题,知晓诗人(用
    时:5 分钟)
    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 资料。
    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读准“瀑” “布”。识记这两个生字。
    指导学生用“补
    白”的方法,说说题目的意思。
    出示图片,欣赏庐
    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态。
    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的诗歌特色。
    朗读题目,读准字 音。交流识记方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4.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山。
    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 础。
    三、初读 疏 通,初知诗意(用
    时:15 分钟)
    出示带拼音的诗句,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
    烟”。
    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烟”,学写生字“照、炉、烟、挂、川”。
    指名读整首诗,纠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别“炉、
    烟”。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照、烟、
    川、挂”。把难写的字
    多写几遍。
    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候,要发挥
    示范的作用,要能
    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
    “烟”“川”“天”)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并指导读出古
    诗的节奏美。
    朗读全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韵脚。
    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奏。
    及时反馈。
    四、再读 课 文,图文 对 照,想象画面(用
    时:15 分钟)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 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播放庐山风光片, 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
    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体会
    “生”“挂”的精妙。
    是谁把瀑布挂在了山上?
    图文结合,想象画 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欣赏庐山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第一、二两句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是大自然把瀑
    布挂在了山上。体会
    理解诗句,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感受诗句的优美, 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诗中涉及的夸张的修辞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
    “生”“挂”用法的精
    教师不必过多强调
    句。
    妙。
    术语,让学生在想
    4.指导学生细读第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
    象里、在朗读中自
    三、四两句诗,理解字
    二两句诗。
    然体会。
    词,感受诗歌意境。
    4.默读第三、四两句
    (1) “飞”“直”写出
    诗,图文对照思考交
    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流:
    (2)感受“三千尺”的
    (1)“飞”“直”写出了
    夸张用法。
    瀑布的高、笔直的特
    (3)补充“银河”“九
    点。
    天”各指什么。
    (2)感受“三千尺”的夸
    (4)“疑”是什么意
    张用法,突出瀑布长的
    思?作者“疑”什么?
    特点。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3)通过资料了解——银
    (5)指导学生朗读诗
    河:晴天夜晚,天空呈
    句。
    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
    5.小结:由瀑布到银
    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
    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
    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
    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
    色的河。九天:天的最
    大、急的特点展露无
    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
    余。
    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
    6.指导配乐有感情地
    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
    朗读。
    空。
    7.指导背诵。
    (4)理解“疑”,了解作
    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
    方倾泻而下,体会壮丽
    的景象。
    5.听老师总结。
    6.听音乐,有感情地朗
    读。
    7.背诵古诗。
    五、布
    置作
    如果孩子能力强,
    业,拓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描
    也可以写一写,还
    展延伸
    有关瀑布的其他诗歌,
    写瀑布的诗歌读一读。
    可以为自己的小诗
    (用
    并且读一读。
    配插图。
    时:2
    分钟)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品读诗句,拓展延伸,情境中指导背诵,古诗配画,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诗意,品读,感悟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