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1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2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3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超级细菌的结构与普通细菌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多数抗生素对其无效,是一种耐药菌。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B.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 细胞内核糖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 耐药性是滥用抗生素诱发基因突变所致
    【答案】C
    【解析】
    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错误;细胞内的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耐药性是滥用抗生素,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D错误。
    2.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低倍镜下看见的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小,高倍镜下看见的细胞数目少,体积大。
    【详解】①②是目镜,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③④是物镜,物镜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正确。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乙图是低倍镜下的物像,丙图是高倍镜下的物像,则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B正确。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即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选择镜头长的物镜③,高倍镜下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正确。从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和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3. 下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N、H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鲜重中各种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依次是脂质和糖类,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依次是H、N。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相关知识。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最多的是水,而占干重百分比最多的是蛋白质。
    4. 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①脂肪鉴定时,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
    ②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脂肪鉴定时,应先将花生子叶先切片再进行染色;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CuSO4溶液,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定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 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 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又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详解】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蚯蚓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
    6.在一废弃采石场弃土(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另一废弃采石场弃土(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甲乙两地的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组别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97
    37
    260
    19.8

    8
    9
    28
    11.9
    A. 甲地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B. 乙地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 人类的活动不会改变甲地演替的速度
    D. 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A
    【解析】
    甲地移栽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导致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A项正确;乙地没有移栽乔木,自然长出乔木需要较长时间,B项错误;甲、乙两地的演替速度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演替的速度,C项错误;甲、乙两地均在具有一定土壤条件下发生次生演替,D项错误。
    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 蛇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D.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群落和生态系统,涉及生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和态系统的结构,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图示的分析能力。
    【详解】图中只有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A错误.
    具体分析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正确.
    按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可知,蛇处占据了第四和第五两个营养级,C正确.
    青蛙捕食蜘蛛,又都以蝗虫为食,所以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
    【点睛】群落是指一个自然区域中的全部生物的总和;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8.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 ①②③表示CO2 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 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
    D. 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④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C错误;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错误的是(  )
    A. 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 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
    C. 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A项正确;浮萍分泌的有关物质能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说明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B项正确;浮萍与藻类之间争夺阳光等环境资源,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D项 错误。
    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降低
    B. 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 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一般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湿地能调节气候,是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上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1.图甲、乙、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通过光合作用推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 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C. 图示甲丙数量之比在10%-20%之间
    D. 若乙数量锐减,短时间内甲、丙数量上升
    【答案】A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甲通过光合作用推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项错误;图中甲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丙处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能量从甲传到丙的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但丙的数量不一定是甲的10%-20%,即丙的数量有可能比甲个体数量多,如松树上的松毛虫数量比松树的数量多,C项错误;根据食物链甲→丙→乙可知,若乙数量锐减,短时间内丙生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上升,进而会导致甲生物由于天敌增多,数量下降,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12.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
    B.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C. 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 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鹰在两条食物链分别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同时进行信息传递,B正确。Q为牧草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一部分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牧草体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该部分能量一部分随着枯枝落叶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Q1+Q2+Q3),故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与流向分解者能量的和,C错。.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有效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保护牧草能量流入对人类有益部分,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3. 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传递的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B. 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有机物中
    C.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增加量表示
    D.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不会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A项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也就是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B项正确;生产者的同化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其中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而消耗,另一部分则储存于体内的有机物中,生产者干重增加量是指储存于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C项错误;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指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传递,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
    B.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C.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D. 一般说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
    【答案】B
    【解析】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项正确;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二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一般说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当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可能再维持另一个营养级的存在了,因此,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D项正确。
    15.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C代表分解者,E1代表的含义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B. 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7%
    C. 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 为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甲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E1是各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2是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措施。
    【详解】图甲中A、B、D都有能量到C,则C是分解者,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从图中可以看出E1代表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则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16+2) ×100%= 16.7%,B正确。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是因为地震后环境条件变得极为恶劣,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迁出率小于迁入率,C错误。由于地震后栖息场所、资源等环境条件不适宜,应在B点应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D错误。
    【点睛】每一营养级同化量大部分被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
    16.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 由于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存在天敌等,第5~9年内该种群数量减少
    D. 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答案】B
    【解析】
    分析柱形图:图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见,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其数量呈“S”型增长.
    A、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B、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而此时种群数量为200只,因此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正确;
    C、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说明该阶段种群数量仍然不断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C错误;
    D、东方田鼠属于有害生物,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可有效防治鼠患,D错误。
    故选:B.
    17.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 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中的物种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竞争。图①是捕食关系,图②是互利共生关系,图③是竞争关系。
    【详解】①此消彼长,a、b之间体现的是捕食关系,其中a是被捕食者,a是捕食者,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但其中曲线a表示鼠的数量变化,A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题中没有表示的图解,B错误。大豆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用图②表示,两者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旦分开,对一方或双方都不利,C错误。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是竞争关系,可用图③表示,其中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
    18.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 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D. 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A
    【解析】
    巴西红耳龟活动范围较大,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正确;在其原产地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项错误;自然环境中资源是有限的,巴西红耳龟在我国不会一直呈“J”型增长,C项错误;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适宜进行防治,D项错误。
    19.如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
    D. 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此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沙丘上原来没有过生物,由此引起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沙丘地带一般是干旱地带,图中演替显示植物种类增多,因此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是一个优势种代替另一个优势种,处于劣势的生物有的数量减少,有的可能会消失,不一定都是“S”型增长,C错误。影响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因素有光、肥、水等,D正确。
    20.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 种群增长过程中bc段的种内斗争最为剧烈
    【答案】A
    【解析】
    【分析】
    “S”型曲线中K值为环境容纳量即图中的e点时(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2处增长速率最大,即图中的c点处。
    【详解】从图中曲线看出,“S”曲线的e点已达到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A正确。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无环境阻力,S型曲线是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曲线,二曲线相比较在b点之后表现不同,说明出现环境阻力在b点之后,B错误。在图中“S”型曲线的c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若防治害虫在c点之后,害虫数量很快就会回升,因此应该在c点之前进行防治,C错误。种群数量最多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因此e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增长过程中de段的种内斗争最为剧烈,D错误。
    【点睛】K值和K/2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灭鼠
    捕鱼
    K/2(有最大增长速率)
    防治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样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鱼的种群数量将迅速回升
    K(环境最大容纳量)
    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21.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希瑞适”已经上市。该疫苗通过预防HPV病毒(DNA病毒)感染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下列关于HPV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P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其DNA进入细胞
    B. HPV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HPV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
    D.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的原料、场所进行繁殖。DNA的特有碱基是T,RNA的特有碱基是U。
    【详解】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只把DNA注入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外边,A正确。病毒要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场所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HPV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HPV病毒的核酸是DNA,DNA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脱氧核糖和一种磷酸,C正确。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无法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应该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 U 或 T,然后接种病毒,这样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22.下列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A. 能否形成染色体是原核细胞区别于真核细胞的最重要特征
    B. 蓝藻没有叶绿体,故光合作用在其细胞膜的内表面上进行
    C. 真核细胞的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而原核细胞不能
    D. 两类细胞中均含有两种核酸,且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因此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蓝藻没有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蓝藻细胞的光合片层结构上,B错误。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mRNA都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C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细胞,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且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
    23.下列关于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
    B. 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和蔗糖的载体蛋白
    C.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
    D.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
    【答案】A
    【解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A项正确;蔗糖属于植物二糖,动物体内不存在蔗糖,所以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转运蔗糖的载体蛋白,B项错误;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核糖体,而核糖体由rRNA(属于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故C项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5染色体,但不存在由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D项错误。
    24.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无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中的最基本层次
    B. 细菌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
    C. 松树由器官组成系统进一步形成个体
    D. 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答案】B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细菌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B正确;松树没有系统层次,C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D错误。
    2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
    B. 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 合成核糖核酸、脂肪等物质时,需要磷酸盐做原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所以水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也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含有磷酸,需要磷酸盐作原料,但是脂肪一般主要元素是C、H、O,合成脂肪时不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考点:考查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理解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6.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先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
    B. 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 低温时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 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
    【答案】B
    【解析】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增加产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A正确;
    B.可溶性糖合成淀粉过程需要能量,而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ATP的合成,从而间接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B错误;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降低,以适应低温环境,增强抗寒性,C正确;
    D.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使根细胞呼吸减弱,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以生产实际中的生理现象为背景,考查温度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根据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温度对酶的活性、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呼吸速率等方面的影响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7.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形成过程中都要脱去水分子
    C. 糖类、蛋白质、核酸都具有的元素是C、H、O、N
    D. 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结合水含量一般较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形成过程中都要脱去水分子,B正确;糖类中仅含C、H、O三种元素,而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的元素是C、H、O、N,C错误;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一般较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8.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有
    A. Fe Mn Zn Mg
    B. Zn Cu Mn K
    C. Mo Na Cu Ca
    D. Zn Cu Fe 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应该是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Cu、Mo,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29.双缩脲试剂(A液:0.lg/mL的NaOH溶液,B液:0.0lg/mL的CuSO4溶液)可以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B液1mL→注入A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B.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C.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和B液的混合液1mL→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D.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B
    【解析】
    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向待测组织样液中加A液1mL,造成碱性环境,然后再加入B液4滴,最后观察颜色的变化,变成紫色,说明有蛋白质的存在,故选B。
    30.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红色
    D
    第40天
    碘液
    不显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①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③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④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图中显示,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一定有蛋白质存在,在第20天时,淀粉、可溶性糖减少,脂肪增多。其中与之有关的相应的酶起作用,酶化学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B错误。第30天时,含有较高的脂肪,加入苏丹Ⅲ试剂后,会出现橘黄色,C错误。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为0,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某人工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湖水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一所示。要对①进行放大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二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若此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__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湖中所有的细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种群,理由是________;湖中的水及无机盐等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组成成分,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 acbd (2). 真核细胞 (3). 此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 水华 (5). 不能 (6).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细菌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生物的总称 (7). 属于 (8).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a.移动载玻片;c.转动转换器;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d.转动细准焦螺旋。
    (2)在图二中可以看到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真核细胞。
    (3)若此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现象。
    (4)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细菌中有很多种,不是一种生物,因此湖中所有的细菌不能构成种群。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因此湖中的水及无机盐等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组成成分。
    【点睛】1.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2.海水的富营养化发生的是赤潮,湖泊的富营养化发生的是水华。
    32.地球表面的70%左右都是海洋,海洋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观注,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有关人员调查海洋某些方面得到数据图: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______ 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其结果调查的种群密度数据偏高于实际密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一艘废弃的轮船停泊于海边,不久船体外面就有绿藻、细菌、藤壶、牡蛎等生物附着形成一个群落,这个变化过程被称为 ______ .
    (3)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乙中是食物链或食物网 ______ ,其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______ .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 ______ 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
    【答案】 (1). b (2). 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增长最快) (3). 做的标记容易脱落或被标记的个体更易于被捕食 (4). 垂直 (5). (群落的)演替 (6). A→D→C (7). 18% (8). 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分析】
    图甲中b之前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b之后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则大黄鱼种群是以S型曲线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即图中的b点。图乙中A是生产者,D、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
    【详解】(1)从图中看出,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增长最快),因此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因此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做的标记容易脱落或被标记的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都会使其结果调查的种群密度数据偏高于实际密度。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依赖于所需要的食物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叫做演替,在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的过程。
    (3)根据图乙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B为分解者、C、D是消费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则图乙中的食物链为A→D→C。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则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同化量/第二营养级同化量=2.7×105/(1.5×106)×100%=18%
    (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是相反的关系,海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点睛】1.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特别注意一条食物链中是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这两个成分的。
    33.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左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
    (2)图2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甲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 (1). A、B、D、E (2). (分解者的)分解 (3). 化石燃料的燃烧 (4). 4 (5). 戊 (6). 捕食和竞争 (7). 1×104 (8). 负反馈
    【解析】
    【分析】
    图1中A与C之间存在双箭头,且C获得的箭头最多,因此,C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则为生产者,除了二氧化碳,B获得的箭头最多,则B为分解者,其余D、E为消费者。图2中有 甲→乙→丁→戊、甲→乙→丁→丙→戊、甲→乙→丙→戊、甲→丙→戊共4条食物链。
    【详解】(1)生物群落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即图一中的A、B、D、E构成生物群落。B是分解者的,则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左图中所示的生物的呼吸作用之外,还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甲→乙→丁→丙→戊,则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吃丁,丙和丁又都吃乙,因此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图Ⅱ中丙以丁为食,且二者均以乙为食,二者之间具有捕食、竞争关系。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 kJ,最高营养级至少获得按最长食物链计算,最长的食物链是甲→乙→丁→丙→戊分析,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1×108×10%×10%×10%×10%=1×104KJ的能量。
    (3)因为某种因素生态系统的数量发生波动后又趋于稳定,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点睛】1. 计算最高营养级至少获得的能量,可根据食物网选择最长的食物链,按最低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34.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x108
    2x107
    1.4x109
    9x107
    3.4x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数字)=2×107,④表示______.
    (4)图2中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 信息,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1). (2). 第三营养级 (3). 不会 (4). ② (5).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6). c、d (7). 化学 (8). 种群繁衍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根据各生物种群同化的能量写出食物网;识记种群的特征,能结合图表中信息准确答题。分析图1:A表示摄入能量,B表示同化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分析图2: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4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4-8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8-10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据此写出的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见答案。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乙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种气味是某种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属于化学信息,这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5.Ⅰ.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0.1g/mLNaOH   ② 0.1g/mLNaCl  ③ 0.01/mLCuSO4 ④ 0.05g/mLCuSO4  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②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Ⅱ.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 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答案】 (1). ② (2). ① (3). ①④⑥ (4). 洗去浮色 (5). B (6). 等量斐林试剂 (7). 50-65℃水浴加热 (8). A管出现砖红色,B管不变色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Ⅰ.(1)在脂肪、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中,只有脂肪鉴定的实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即题中②,在还原糖的鉴定过程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即①的过程。
    (2)鉴定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① 0.1g/mLNaOH和④0.05g/mLCuSO4试剂组成,使用时需要⑥混合后再使用。
    (3)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的实验中,用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Ⅱ.(1)本实验为了验证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则实验原理是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第三步:根据实验的前第一、二步, 第三步需要检测A、B试管中是否有还原糖的存在,因此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第四部: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50-65℃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若表明观点正确,则会出现A管出现砖红色,B管不变色的现象。
    【点睛】1.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异同点:二者成分相同;不同点是:(1)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将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而后立即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不需要加热。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