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 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pdf
    • 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pdf
    • 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pdf
    • 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之标题理解.pdf
    • 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pdf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1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2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3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1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1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1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1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01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文件包含专题01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pdf、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pdf、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pdf、文学作品阅读之标题理解pdf、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地方高中入学考试课程标准和命题说明,有针对性地做好考试准备;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3.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注重语言的运用;
    4.树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范围,提高语文能力;
    5、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有效运用练习,加强应试能力训练;
    7、注重积累,提高解题技巧,将失误减少。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记叙文阅读(一)
    (五大考点:内容概括 标题理解 词语赏析 句子理解 顺序分析)
    考点一: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
    【考点分析】
    知识清单:
    1、记叙文。记叙文泛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形式。包括散文、小说、游记等。
    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叙写内容不同,一篇记叙文不一定都具备六要素)
    (1)、散文。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多样;结构布局自由。“神不散”指散文主题明确;常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侧重写人记事)、抒情散文(侧重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情感)、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多具有哲理性)。
    (2)小说。小说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记叙文阅读步骤:
    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主题;
    ②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③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⑤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⑥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优美形象,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内容概括题考查形式: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概括)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示例将情节补充完整。(局部概括)
    作者想起了哪些与“××”有关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整体概括)
    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局部概括)
    5、阅读全文,概括“××”的特征。(整体概括)
    【技巧点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一、答题基本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抓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概括性语句、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找到关键语句,提取主要信息并重组即可。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六要素,用“何人十在什么情况下十做何事十结果如何”的句式组合。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扩展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标题是“人物”的,补充事件;是“事件”的,补充人物及相关情节;是“中心”的,围绕六要素展开。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答题基本思路: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2、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3、浏览首句,略知梗概。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4、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5、深思熟虑,精确表达。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三、答题一般模式
    1.通读全文。请概括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整体概括)
    答题步骤:(1)明确文中主要人物,写出人物名称或者人物称呼;
    (2)明确文中写了几件事,按照题目分数推断出至少几件事;
    (3)分别用要素串联法、段意合并法等方法分三件事情概括内容,然后按事情分别书写;
    (4)复查答题的句子是否情节完整、句子通顺。
    答题模板: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通读全文。请将表格中“我”的活动补充完整。(2分)(局部概括)
    答题步骤:(1)观察题中人物其他活动的概括包含哪些要素;
    (2)明确文中还有哪些活动或者事情没有概括;
    (3)从文中提取所要概括事情的要素;
    (4)参照题中同类的句子结构和字数仿写句子,一般用动词+宾语的格式回答。
    答题模板:按照文中的要素仿写句子。
    考点二:文学作品阅读之标题理解
    【考点分析】
    考点概述。
    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因此,正确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中考时,从标题上出题常常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2、标题类题目常见题型:
    (1)谈谈你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2)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说说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4)给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5)本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6)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
    (7)文章的标题有哪些内涵?
    (8)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
    (9)能否改为另一个标题,为什么?
    【技巧点拨】
    一、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
    答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考到标题的含义,应该联系全文内容并结合文章主旨。答案应该分两部分。
    一是表层含义:分析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指代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写作对象及事件等。
    二是深层含义:分析标题修辞义、双关义、象征义;在结构上的作用(线索);与人物的关系(人物性格、作者的感情和态度);与主旨的关系(提示、点明)。
    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课文示例
    《变色龙》表层含义:善于变色的蜥蜴(本义);深层含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警察(比喻义)。
    《台阶》表层含义:父亲辛苦一生盖了新房后建成的台阶(本义);深层含义:父亲辛苦一生对人生尊严对社会地位的执着追求(引申义)。
    《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
    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二、标题作用的理解。
    (一)答题思路:文章标题的作用往往有:
    ①(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
    ②(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点明故事的背景,概括主要内容。
    ③(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④(形式上)用词新颖别致;化用古诗词、成语,富有诗意;简洁凝练;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疑问句式,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⑤(情感上))寄托了……感情;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⑥(主旨上)文章文眼;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对主题的体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课文示例
    1.表明写作对象
    以人或物作为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如《孔乙己》《藤野先生》《林中小溪》《画山绣水》《老王》。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智取生辰纲》 《最后一课》《阿长与〈山海经〉》《鼎湖山听泉》《看云识天气》
    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如《柳叶》《背影》《枣核》《台阶》。“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
    4.揭示情感,点明主旨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享受生活》 《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
    5.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引起阅读兴趣。如《变色龙》《大自然的语言》《台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三、品味标题精妙之处的解题思路
    1.揣摩标题含义
    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品味标题精妙之处的答题思路:本文标题的意思是………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点明写作对象(或者概括主要内容、或者是行文线索、或者是点明主旨、或者是引起阅读兴趣等等)
    四、能否改为另一个标题答题思路
    答题模板:①表态。(一般情况)不能换。②分析原标题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结构上……,运用了……情感或揭示了……主旨)。③改换后,新标题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换。
    为文章拟写标题解题思路
    ①写人的文章:主人公十性格。
    ②叙事的文章:什么人十做了什么事。
    ③咏物或借物抒情的文章:可用这个事物作标题。
    ④以文章线索为标题。
    ⑤以文章主旨为标题
    考点三: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
    【考点分析】
    考纲对理解词语的要求是“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句含义的能力。“在语言环境中”是指对语言的赏析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中考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一是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二是理解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中考对词语赏析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8、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一次的理解。
    9、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量词等。这部分试题的常见考点有如下三种: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中考对词语含义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有: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xx一词的理解;某句中xx一词有什么含义?
    答题思路
    1、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其实不单单是做词语含义理解题,做任何题的前提都是把全文仔细阅读一遍,把握住文章主旨再去做题才能有的放矢。
    2、依据语感揣摩词义,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辨别、验证。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时其含义不同,因此,解释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3、明确词语本义(日常生活常见、常用义)。
    4、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特别关注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的情况。
    5、把握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修辞义、临时义)。
    (二)答题技巧
    1、语境推断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句、段、篇中,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可用原文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2、联系主题释义法:词语在具体的句、段、篇中无法概括时,可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进行分析概括。
    3、心理揣摩法:对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可从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含义。
    4近义词换词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接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两个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含义。
    二、指出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词语指代义)
    这类题主要 考查“这”、“那”、“此”等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解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就出来了。具体有两种情况:
    指示代词:确定是远指、近指,还是不定指(“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由近及远,找文中的关键词句,再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非指示词语:理解词义,找关键词句,把所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代入原句,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三、词语赏析
    (一)词语赏析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句中的xx一词用得很好,说说好在哪里。
    一位同学认为,阅读时需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他已做了两条批注,请你在画线句中选择两处,补写批注。
    结合所给语句,自选角度赏析词语。(说明:如果没有明确标注具体词语,需要赏析的词一般选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或区别于普通词语,具有自己特色的词)
    (二)答题思路
    1、词义角度。理解词语本义→揣摩词语语境义→表达的情感。
    2、词性角度。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或人)……的特征。
    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 xx一词,形象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情感。
    叠词:音律和谐;渲染气氛,使事物或人的……特点更鲜明。
    拟声词:使描写生动逼真,让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形象写出事物的特点,展现人物的心情 (或情绪)。
    3、修辞角度。修辞手法→修辞作用→表达的情感。
    4、感情色彩角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文章主旨,特别注意褒贬词反用的情况)结合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词语。如陕西中考试题:解释“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中加点的词语。“执拗”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与“固执”同义,这里是来形容父亲的,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赞美父亲,所以这里不能解释为“固执”,这里的“执拗”是贬义词褒用,应理解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深沉、独特。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对解释那些“贬义词褒用”、“褒义词贬用”等特殊用法有很大的帮助。
    5、人物描写角度。(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三)答题模板
    1、加点词语的原义为……,这里指……,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加点词语写出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加点词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如江苏常州试题:解释“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此处的“固执”就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栀子花的香气袭人。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对词语含义的考查经常结合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考,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就应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去回答。这就要牢记一些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拟人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内容浅显化,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排比能加强语势,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感染力等。
    四、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这类试题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中都有涉及。解答这类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采用比较法,即去掉加点词语之后句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前后变化写出答案。
    在说明文中,这类题一般考察“大约”、“上下”、“左右”、“之一”等修饰限定词语的作用。回答此类题有固定的套路,即先表明观点,再回答原句中为什么要使用该词语(符合实际情况,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等),最后回答出该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一)答题思路
    1、从词语含义角度。注意词义的不同侧重点。
    2、从词语感情色彩角度。
    3、从词语生动形象角度。
    (二)答题模板:
    ①(一般情况)不能删。②结合句子分析效果(该词突出/限制了……,表现出……的特点)。③如果删掉,则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严密)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④所以不能删。
    五、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
    答题模板:①一般情况)不能。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③答出原词的表达效果。比如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准确地表明了某种程度、范围等。④换了之后,没有这种交果。⑤所以不能换。
    六、某几个词顺序能否调换
    答题模板:①(一般情况)不能。②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等)不一致;或该词与上文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③所以不能调换。
    七、从词性角度赏析词语
    (一)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和行为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形状、颜色、状态的词。因此,好的动词和形容词能够鲜明生动地表现景色的特征,展现人物的心理状况及思想感情。如《济南的冬天》“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把山尖上小雪的情态写得呼之欲出,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由于动词和形容词多是写人或事物的状态和状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的时候,要把握两点:一是写清楚动词或形容词所能表现出来的事物的特征。二是学会用术语。可以用这样的字眼: “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力透纸背”“形象逼真”、“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生动传神”、“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等。
    (二)叠音
    叠音词的作用:
    1、叠音形容词在写景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红红的苹果”、“蓝蓝的天空”这两个短语中“红红”和“蓝蓝”两词,不仅包含着“红”、“蓝”之意,而且包含着“很红很红”、“很蓝很蓝” 之意。写出了物象色彩红的程度和蓝的程度。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叠音形容词不仅描绘出景物的特征,而且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2、叠音动词,在描写人物中能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它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让人顿时感到词人心神不定,怅然若失的精神状态。
    3、叠音词在表达人物及作者感情时,使情感更浓烈。当我们用一个或几个叠音形容词去描绘物象时,实际上就表达了我们自己对所写对象的爱憎情感。
    总之,叠音词的表达效果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强化、突出了所写事物的特征及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感情,形象逼真,有呼之欲出之感。在写景抒情的文章中,如果叠音词连用,会有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一唱三叹的美感。
    (三)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频率、语气等的词。所以,在词语的表达效果上,副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我们在赏析现代文词语的妙处的时候,也要把副词列在其中。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点出了孔乙己的尴尬处境。因为他穷困潦倒,所以不能“踱进屋里慢慢坐喝”,又因为他不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所以就永远穿着那件“几十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他在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是“唯一”的一个多余人。
    赏析副词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突出人物形象(用于写人记事)。如: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我的母亲》胡适)两个“又”字,写出母亲因责罚儿子而使儿子害病的懊悔与焦急;而一个“真”字更是意味深长,让我们体味到母亲除了“教之严”之外的“爱之慈”。一个“真”表示出乎意料之外:一是仅仅听说而已,不一定可靠,母亲却信以为真,这是爱子心切,其心之急可知;二是也不顾讲不讲卫生了,也不管病眼的脏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恨不能让自己代替儿子受苦,这是护子情深,其情之诚可知。
    第二、彰显景物特征(用于写景)。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5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第三 准确说明事物(用于说明)。如: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文中加点的副词,恰当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无法确定“旅人桥”的具体建造时间和是不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作者用“大约”和“可能”表示推测;又因为我国的石拱桥虽然多,但并不是到处都有,再者也不都是“惊人的杰作”,所以作者用“几乎”和“许多”限制了程度和范围。
    第四,突出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用于抒情和议论)。如: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的母亲》胡适)这里的两个“最”分量很重,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小小年纪便跟母亲同喜同忧,母亲的委屈和忍耐他全看在眼里,悲在心上,但爱莫能助,以致影响到成人后的看法,他如实道来,真诚倾吐。
    (四)量词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行为的单位的,它们不仅能确切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使语言生动形象、韵味平添。量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有哪些呢?
    1、比喻功能 形象生动。如: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朵”平常是用来修饰“花”的,用“朵”来修饰“流星”,就使人聪慧到流星像花朵一样美丽,这样,天上的街市就越发显得神奇美妙,令人向往。
    2、夸张功能 突出特征。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清•张岱《湖心亭看雪》)用“痕”“点”“芥”“粒”表微小的量词来分别描绘“长堤”“亭”“舟”“人”等,突出山涉水到陕北的艰难。了想像中居高俯瞰的视点上所看到的雪中景物之小,这是缩小夸张。
    3、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如:当水花和那红艳艳的凤凰花瓣一齐飘落时,便激起一串笑声,沿着大街小巷滚流。(张水《泼水节的怀念》)用“串”修饰“笑声”,是用通感的手法沟通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将无形的美好事物化成了有形之物表现了欢声笑语的连绵不断。加上与后面的动词“滚流”搭配起来,形象地表达出了赞美南疆人民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强化功能 强化特征。数量词如果叠用或者连用,就会强化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的数量。从而更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动作所反映出的事物的动态。
    考点四: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
    【考点分析】
    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句子赏析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技巧点拨】
    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举例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角度+内容/特点+情感)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对春天来临时大地苏醒的情状和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万物变得生机无限,活力无比。
    (4)“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五猖会》)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6)“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一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答案:“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没有照到小花身上”喻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感受到
    了阳光的存在。告诉我们只要看到美好生活,就有希望有梦想去追求奋斗。
    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以及花朵之多,颜色之艳,抒发了作者赏心悦目的欣喜之情。
    (9)“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那树》)
    答案: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10)“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运用夸张的修辞,强调了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传神地表达出“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情。(也可从人物描写方法或用词角度常析)
    二、从字词的角度。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答题模式:词的本义+语境义+情感(心理、性格、心情)
    2、举例: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营早早争向暖树,新飞来的燕子啄泥筑巢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2)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答案:运用“排”这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快速豪气,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的性格。运用“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迟钝,变现了他生活拮据、每况愈下的悲惨境遇。
    (3)“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卖伞姑娘》)
    答案:一个“裹”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密、缠绵;用“细雨”来比喻“思念”写出了作者对卖姑娘思念之深切。
    可以说,一个好词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一个词语,就也领悟了一句之深意。
    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
    1(1)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
    答题模式:描写角度+内容+情感(性格、心情、形象、品质)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刻画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2)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答题模式:本句从听(视、噢、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2 例子:
    (1)“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用手,斗等旋转着从大门口叙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父亲的雨》)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③动词使用生动,例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
    ④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⑤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的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
    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2)“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孔乙己》)
    答案:这几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暗示了他的生活遭遇,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之心。
    (3)“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痴,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你震撼我的心灵》)
    答案: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他手的脏、不卫生和粗糙干裂的特点,表达了我对他的回情。为下文我态度和情感的转变作铺垫。
    (4)“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到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
    答:本句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店主对我的质疑表示惊讶,难以理解,突出店主的诚实守信。
    (5)“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选自《春》)
    答: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的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答:通过触觉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的幸福感受。
    四、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入手。
    1、自然环境描写四步分析法:
    ①概括,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
    ②气氛,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④结构,和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从深层含义的角度入手。
    作家写文章手法不一,艺术风格各异,语言特色也大相径庭。有的通俗质朴,有的含蓄隐晦,话里
    有话,言外有意,这就有必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
    (一)双关句:
    1、答题模式: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
    (二)富有哲理的句子:
    1、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
    2、例: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答: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
    (三)言外之意句: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2、例子:第二天,邻居表扬小强说:“你真是个勒奋的孩子呀,都晚上十一点了,你还在练琴。”
    答:邻居的意思是,小强练琴太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
    六、从句式的角度入手。
    1、(1)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模式:这是个……句,……(内容+表达效果),表达了……
    2、例子: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夜读岳飞》)
    答: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七、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八、从表达方式入手。
    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3、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九、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如:“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墓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 “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考点五: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
    【考点分析】
    把握小说的情节,除了要能准确把握小说的线索,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之外,还要关注小说叙述顺序(叙述方式)的变化,有的采用顺叙结构,顺藤摸瓜,可以理清文章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有的采用倒叙结构,造成悬念,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有的采用插叙结构,在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背景介绍,既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又丰富了形象,突出了中心。
    记叙顺序(叙述方式)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选文第x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分析。
    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品析第x段运用插叙的作用。
    【技巧点拨】
    叙述顺序特点与作用
    小说中的故事是在特定的时间框架内发生的,叙事的时间顺序编排就很重要。叙事小说时间顺序的编排可以称为叙事顺序,叙事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顺叙
    顺叙:是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发生→发展→结局)
    作用:采用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层次分明,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顺叙主要又分为以下两种:
    1、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
    在《老山界》中,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按时间顺序记叙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在很短的时间内翻越陡峭巍峨的高山,从而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同样也体现了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与乐观主义精神,不仅抒发作者对红军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深受感动与感染。
    2、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叙述
    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可以称为空间顺序。以空间顺序叙述并不仅出现在小说中,也常出现在散文或者游记类文学作品中,比如鲁迅的回忆类散文《藤野先生》,游记类散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值得一提的是《老山界》中不仅有时间顺叙,也有空间顺叙。下午两点山沟与瑶民攀谈准备登山-天黑在山脚开始登山-当天夜里在半山腰露宿被冻醒-第二天黎明在上山路上吃饭继续登山-第二天下午两点登上山顶-两点以后休息下山。《老山界》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顺叙方法,生动、真实地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体现了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与乐观主义精神。
    (二)、倒叙
    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结局→发生→发展)
    作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
    (三)、插叙
    插叙:一般在文章中间,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对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叙述完后,再接着叙述中心事件。(发生→发展→其他内容→结局)(插叙的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主要内容)
    在叙述主要情节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内容再接上原来的情节来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情节的表达。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衬托或解释的作用,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插叙的分量不能超过中心事件,不能喧宾夺主。
    鲁迅的《故乡》中,母亲和“我”提到闰土时,作者在这里写道:“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着插入了一段30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活泼天真、机智勇敢的形象。这与眼前见到的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的这段插叙不仅更加立体地展现了闰土多面的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闰土前后形象的反差也会让读者思考闰土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社会对闰土有什么影响,从而思考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和主题。
    同样是鲁迅的作品,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第五段,描写了人们背地里谈论孔乙己过往的经历和身份,品行和脾气。内容上丰富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诚信、好吃懒做等;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孔乙己》中除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使用了插叙,也对所提及的事情或情况作了某些解释,表明今非昔比的情况变化。如文中写到酒价上涨: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作用:插叙可以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丰满充实;也能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增强可读性。答题套路通常为: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四)、补叙
    补叙:补叙也可以称为追叙,在文中对前边的人物或者事情做一些补充交代,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清晰完整。补叙与插叙有相似之处,但是要注意补叙是中心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如果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不完整,会出现漏洞,让人不解。(发生→发展→结局→补充叙述)
    作用:对原有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丰富叙述内容,使情节结构完整;使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地表达主题。
    (五)、分叙
    分叙:分叙是叙述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叫平叙。分叙可以先叙述一件事,再叙述另外一件事,也可以几件事情交叉进行叙述。
    作用:分叙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理清思路,让文章清楚明了。
    叙事小说中通过以上几种叙事顺序可以让文章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深化主旨等。考生可以通过这些叙事顺序分析鉴赏、感悟作品的思想和内涵。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插叙插人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相关情况,去掉后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充的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环节,去掉后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补叙可在篇中,可在篇末。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4 记叙文阅读:两大考点(四)-【口袋书】: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4 记叙文阅读:两大考点(四)-【口袋书】,文件包含专题04记叙文阅读两大考点四-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线索作用pdf、文学作品阅读之解释重要词句含义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口袋书】: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口袋书】,文件包含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写作特色pdf、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记叙人称pdf、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pdf、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pdf、文学作品阅读之赏析表达方式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二)-【口袋书】: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二)-【口袋书】,文件包含专题02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二-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表现手法环境描写作用人物形象赏析拓展探究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一)-【口袋书】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