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1地球的形状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01
    3.1地球的形状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02
    3.1地球的形状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1地球的形状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展开
    这是一份3.1地球的形状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共10页。

    3.1地球的形状、选择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诗句中能够说明地球形状的是(  )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①③ B.④⑤ C.②⑤ D.②④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能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实例是(  )A.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 B.天空是半圆形C.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B.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D.④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C.月食发生时,月面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的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这可以证明下列哪一星球是圆的(  ) A.月球 B.太阳 C.地球 D.以上都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2020秋•嘉兴期末)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填空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   ,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   越广。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2020秋•奉化区期末)如图为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 A 向 B 和由 C向 D 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   。 (2)如图乙所示是小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 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若将瓶子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刚好在A处,则 A 处的温度是   ℃,C 处的温度比 A处    (选填“高”或“低”)。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 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实验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结合“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   ,“ 篮球”相当于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解答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 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④从太空 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 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编号)。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了 (填字母编号)。 A.地球的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改变B.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全凭突发奇想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s 0 3.1地球的形状答案解析、选择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C【解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A.该句诗描述的现象与天体运动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A错误;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地形有关;故B错误;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述的是想要看的更远,就要站得更高,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故C正确;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述的是节气,与地球形状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D【解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有:站得高看得远;远去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麦哲伦的首次环球旅行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体现了天气的复杂多变,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站得高看得远意思相近,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讲的是山的高低不同,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的是水循环,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是②和④。故答案为:D.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C【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麦哲伦的环球航线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B【解析】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ACD是用模型模拟研究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行为,而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它是真实的地球的形状,用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一开始由于受活动区域所限,以为“天圆地方”,后来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再后来经过科学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根据题意。故选:D。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A【解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而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答案为:A.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D【解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答案为:D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C【解析】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不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太阳被物体给挡住,挡住物体时球或圆形。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因此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这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B【解析】人们对地球的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是古人的天圆地方说,随着视野的扩大,人们提出了“天圆如张盖,地如覆盘”的说法,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到现在人么能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照片,更加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想而知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是永不止境的。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最早的③天圆地方说-②月食-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①地球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量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故答案为:B.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分析】根据研究地球形状的证据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特征,不能来研究地球的形状,故不符合题意。B、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直接表现,可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故符合题意。C、切开的熟鸡蛋与地球的内部结构不一致,不能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故不符合题意。D、绘制结构示意图是人为制作的,不能当作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的证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填空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球体;可见范围【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出可见范围与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的关系。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可见范围越广。故答案为:球体;可见范围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所代表的是极半径,为6357千米,B代表的是赤道半径,6378千米,A极半径小于B赤道半径。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极;赤道;小于。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1)地球是个球体(或海洋表面是曲面)(2)0;高;用更细的玻璃管(或用更大的瓶子装空气)【解析】地球是个球体,要熟悉相关模拟实验;掌握自制温度计的原理及改进措施。(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由 A 向 B 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越来越短,由 C 向 D 移动时,整支笔一直能看到,通过此模拟实验,由于地球是球体(或海洋表面是曲面),导致了桅杆比船身先出现。(2)由于瓶子放在了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0℃)中,液柱刚好在A处,故A处的温度是0℃;C处位于A的左侧,需要瓶内压强增大才会到的位置,当被测液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压增大,故C处温度比A处高;此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使用更细的玻璃管(或用更大的瓶子装空气) 。故答案为:(1)地球是个球体(或海洋表面是曲面) (2)0;高;用更细的玻璃管(或用更大的瓶子装空气)、实验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1)不会;会(2)船身;桅杆;海面(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解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运动在平面上的物体,根据视觉原理,物体越远感觉越小,但都能看到原貌;运动在球面上的物体却不同,越远所能看见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见。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越远越小,最后会全看不见。(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会发生变化。(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 篮球”相当于海面。(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故答案为:(1)不会;会(2)船身; 桅杆;海面(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解答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1)③①②④(2)D(3)C;D【解析】此题考查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以及从中我们可以的得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这样的启示;(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先是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 然后是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然后是②麦哲伦船队完成 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最后是现代④从太空 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所以排序为③①②④ ;(2)整个图片中拍摄的地球是一个球体,它是地球形状直管确凿的证据;(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选CD。 故答案为:(1) ③①②④ (2) D (3) CD 离地高度h(米)121020501001000500010000可见范围s(千米)4511162536113252357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