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01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02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共27页。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这些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
    2.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3.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5.能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6.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重点
    1.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2.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慈母情深》2课时
    《父爱之舟》2课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课时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课时
    习作:我想对您说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8 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从文章中找出场景和细节描写,但对这些描写进行感悟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爱体验来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感受文章主旨。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时应该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引导。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中的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


    重点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难点
    通过文中的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重点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一、揭示课题,提出“情深”
    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梁晓声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后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提示易错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2.课文的段落较多,篇幅较长,如果给课文划分层次,可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
    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我”最终拥有了《青年近卫军》这本书。
    3.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
    (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
    4.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长篇小说。)
    5.教师总结: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层次,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1~5自然段
    1.默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向母亲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呢?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1)教师补充梁晓声的《母亲》片段和相关时代背景资料。
    (2)全班交流:
    ①从“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可以看出,这一元多钱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说明“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②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可以看出,“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③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可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辛苦工作,挣钱不易。
    ④从“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以看出“我”非常想拥有这本书,所以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
    (3)回想一下你们跟父母要钱买书的经历,你们是怎么跟父母说的?父母又是如何做的呢?
    2.教师总结: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慈母情深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起因
    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经过
    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结果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重点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难点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文中的“我”有了怎样的了解?(生活贫困、懂事、爱读书)
    二、体会场景和细节,感悟“情深”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最触动自己的场景、细节有哪些。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2.品读“初到厂房”的场景。
    (1)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墙壁潮湿;听到了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和压抑。“我”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
    (3)教师总结: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和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住关键词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3.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
    (每个小组选择一下场景,运用前面总结的方法,合作学习,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1)“寻找母亲”的场景。
    汇报交流:①第16自然段中“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②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③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教师重点点拨:
    ①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②“我”重复喊两声“妈——”,语气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都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了“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
    (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①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②追问“我”与母亲的对话特别简短,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③从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重点点拨:
    ①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②体会到母亲工作非常艰辛,攒下这些毛票非常不容易。
    (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①母亲把钱塞给“我”的时候,“立刻……立刻……”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体现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
    ②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三、学习结尾部分
    1.默读第35~38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
    (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2.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成:①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②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①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因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了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②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四、完成练笔,拓展“情深”
    1.你们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下来。
    提示:“鼻子一酸”可以是感动的、委屈的、难过的……可以运用课文中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2.学生完成练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
    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练笔。

         慈母情深
    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教学为主线,以个性悟读为手段,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感触最深的场景、细节,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美中不足的是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多,导致部分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9 父爱之舟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以小渔船为线索,回忆了父亲与作者夜宿旅店、带作者逛庙会、雨雪天背作者上学等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和探究能力,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较容易的,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一题,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关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谈谈初读感受,整体感知全文伤感的基调。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理解题目以及部分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情深,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难点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父亲》。
    2.听完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在你们眼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及词语,学生齐读,提示易错的字,指导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
    2.文章以梦的形式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一些场景,默读第2~9自然段,说说作者回忆了梦中的哪些场景?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场景一:跟着父亲卖茧子,父亲给“我”买枇杷。(卖茧子买枇杷)
    场景二:第一次住旅店,看到“我”被臭虫咬了浑身的大红疙瘩,平时节省到极点的父亲还是要为“我”换一个好一点儿的房间。(夜宿旅店)
    场景三:跟着父亲逛庙会,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买不起玩具,回家后父亲给“我”做万花筒。(逛庙会)
    场景四: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上学。(雨雪天背“我”上学)
    场景五:家里给“我”凑学费,父亲送“我”去鹅山高小上学,替我铺床。(给“我”凑学费、替“我”铺床)
    场景六:父亲借姑爹的小渔船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送“我”报考无锡师范)
    场景七:父亲送“我”入学无锡师范,在船上为“我”缝补棉被。(送“我”入学,为“我”缝补棉被)
    3.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这些场景能进入梦境,说明这些场景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写更容易表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父爱之舟
    场景
    第二课时


    1.细致分析场景描写,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重点
    细致分析场景描写,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回顾上堂课的内容,说说“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指名学生回答)
    二、聚焦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1.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最深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全班交流其他场景。(提示学生运用上一课学习的方法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
    (1)示例1:“夜宿旅店”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当“我”被臭虫咬醒时,父亲会怎么想、怎么说,“我”又会怎么想、怎么说。)
    (2)示例2:“卖茧子买枇杷”的场景。(引导学关注文中的两处省略号,想象“我”半夜醒来看到父母忙碌,会是什么样子?会想什么?当父亲给“我”买枇杷时,会有怎样的对话?)
    (3)示例3:“雨雪天背‘我’上学”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我”在父亲背上的感受,父亲的穿着、走路的样子等。)
    (4)示例4:“送‘我’入学,为‘我’缝补棉被”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父亲为“我”缝补棉被的细节,想象当时父亲的神情,“我”的感受)
    3.选择“逛庙会”和“给‘我’凑学费、替‘我’铺床”这两个场景交流。
    (1)“逛庙会”的场景。
    ①教师补充背景资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②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庙会的热闹、父子的节省以及父亲对“我”的疼爱、理解和精心的付出)
    ③从父亲或作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一自然段发生的事情,可以加上适当的人物心理活动。
    (2)“给‘我’凑学费、替‘我’铺床”的场景。
    ①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果你是作者,拿着家里粜稻、卖猪凑来的学费,看到父亲给你铺床,你会怎么想?作者所说的“新滋味”是指什么滋味?
    (父亲,您辛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新滋味”是指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境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担的愧疚等。)
    ②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再次读这一段。
    三、思考探究
    1.“小渔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父亲在小渔船上为作者做了些什么?
    (文中三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作者报考和上学总是离不开小渔船,父亲在小渔船上摇櫓、做饭、缝补棉被,这一切都是为了省吃俭用供作者上学。)
    2.课文的题目是《父爱之舟》,这里的“舟”仅
    仅指姑爹的小渔船吗?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①“父爱之舟”把父爱与小渔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②“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小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用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④“父爱之舟”的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3.对于父亲的付出,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从倒数第二自然段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难忘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父爱之舟
    舟(线索)

    本课我让学生抓住梦境中那些难忘的场景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不足之处在于,我虽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体会平凡父爱的伟大,但学生说得不充分,我没有及时加以引导。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巴迪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他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给予的爱。

    五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探究释疑、悟情明理。

    本文的题目非常有意思,由一对反义词组成,还加入了双引号,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特别之处,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再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完成学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父母的不同评价,感受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感受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1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揭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题目非常有意思,你们说说有意思在哪儿?(一组反义词,双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看到后评价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评价说“糟糕透了”。后来长大了,“我”终于明白,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我深深的爱。)
    3.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么划分?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童年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5~17自然段):后来的认识。
    三、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第1~14自然段,想一想父母对同一首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完成表格。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父亲



    (1)结合问题,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精彩极了
    这是“我”写的第一首诗,需要鼓励
    自豪、兴奋、激动
    父亲
    糟糕透了
    这首诗写得不好,需要继续努力
    失望、难过
      2.体会母亲慈祥的爱。
    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说说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巴迪的母亲非常慈祥,非常爱他。)
    3.体会父亲严厉的爱。
    课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人,他对儿子严格要求。)
    四、精品细读,内化情感
    1.在父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了,如今他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成了美国著名的编剧和作家。这时他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展示,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为什么巴迪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呢?
    (一是巴迪有个常常鼓励他的慈祥的母亲,母亲的爱是巴迪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二是巴迪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巴迪不走向歧途。巴迪取得成绩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个方面,所以巴迪觉得自己很幸运。)
    3.课件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除了感到“幸运”,巴迪还有什么样的认识?
    (巴迪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4.课件出示:“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正因为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
    五、联系实际,拓展情感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母亲的鼓励给了巴德信心,但是过度的表扬与赞美会使人迷失方向;父亲的警告能够督促巴德做得更好,但是严厉的呵斥也可能让人丧失自信。)
    提示:(1)客观分析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2)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见解。
    2.学生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我紧扣学习目标,借助学习提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通过对重点语句、重点段落的理解,感悟父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前一部分教学时花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的讨论点不够,没能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要求学生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感受“父母之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交际中容易忽略细节,易说大话空话且不能用恰当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为口语交际作准备。在落实交际要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观点与所选择的事例相一致;听别人发言时,要在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的基础上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回应。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过程与方法】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

    重点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难点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准备课件和“父母之爱”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关于“父母之爱”的资料。

    1课时

    一、梳理课文,忆亲情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认识了梁晓声的母亲、吴冠中的父亲、巴迪的父母,感受到了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爱自己的子女的?(指名学生回答)
    2.今天,我们也来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起分享。(板书课题:父母之爱)
    二、交流事例,辩亲情
    1.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和风细雨,有的却是狂风暴雨。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三个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看待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的,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贴士”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指导:
    (1)听: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一致或相近时,可以用“我赞同某某的观点,我找到的材料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某某的观点我很认同,我还搜集了这样的材料……”等方式表达,然后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补充;观点有分歧时,先耐心听别人说完,然后可以用“对于某某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某某的观点我能够理解,但是……”等表达方式,态度真诚,语气平和,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2)说:发表观点时用上搜集的材料,所选的材料要和自己的观点一致,具有说服力。
    4.教师出示评价表,明确评价标准:

    成员
    观点




    明确





    ☆☆
    材料




    恰当





    ☆☆
    尊重别人的观点☆☆
    积极回应☆☆
    总分








      5.围绕事例中三位父母的做法,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小组交流。
    (1)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做到组内人人交流。
    (2)交流完后填写交流评价表,并作相应评价。
    6.全班汇报,落实交际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表。(各组互评)
    (2)评选表现优异的学生。(两名)
    三、入情入境,悟亲情
    1.假如李刚的爸爸、王小雅的妈妈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1)教师扮演王小雅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2)指一名学生扮演李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2.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例,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出于本能,爸爸妈妈们都会给予我们关爱,但爱的方式太多了,有的爱助于我们成长,有的爱却变成了伤害。我们要尝试理解父母的爱,在对父母的爱的方式有意见时,要积极主动,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

    父母之爱
    观点明确
    材料恰当
    尊重别人的观点
    积极回应

    新课标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这就告诉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一定要以听说为主,很好地突出听说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我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从教材中的例子走进现实生活中,理解父母的爱。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课堂氛围融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有观点和感受,没有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关注学生,将问题预设得更充分,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习作:我想对您说


    本单元习作话题是“我想对您说”,让学生从爸爸妈妈、朋友、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中选择一个倾诉对象,以写信的方式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心声。或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往事,表达你对对方的深厚情感;或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对方更深入地了解你;或关注对方的生活,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说出你对对方的关心,表达你的敬佩和感激。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体会你的感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大多数能够做到将一件事情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要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

    习作指导课前,应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回忆和父母、好朋友之间的往事,或搜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的事迹资料,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

    【知识与技能】
    给父母或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过程与方法】
    能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说出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重点
    给父母或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难点
    能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忆与父母、好朋友之间的往事,或搜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的事迹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给父母或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2.能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

    重点
    给父母或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难点
    能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

    一、导入新课
    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心声想要对别人倾诉,这个人可能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你们的好朋友,甚至可能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成一封信,来倾诉你的心声吧!(板书:我想对您说)
    二、选择倾诉对象
    1.我们习作的话题是“我想对您说”,那么,这个“您”具体可以是哪些人呢?(抢答)
    2.没错,我们的倾诉对象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好朋友,还可以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板书:父母、好朋友、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3.那么,你想选谁为倾诉对象呢?为什么呢?(全班交流)
    三、确定选题
    1.刚刚同学们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倾诉对象,那么我们现在就要确定倾诉内容了。同学们请默读教材,看看我们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分别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1)习作内容:
    ①可以回忆与父母或好朋友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深厚情感。
    ②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父母或好朋友更深入地了解你。
    ③可以关注父母或好朋友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
    (2)习作要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2.针对不同选题,教师进行立意指导。
    (1)回忆和父母或好朋友之间难忘的事,表达自己对父母或好朋友的深厚情感。
    你和父母或好朋友之间发生了哪些事让你难忘?这件事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2)讲讲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让父母或好朋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与父母或好朋友之间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不一样,双方的观念发生冲突,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和父母或好朋友交流思想,互换观点,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和想法。
    (3)向父母或好朋友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改掉-些不好的习惯。
    我们可以告知他们这些不良习惯的坏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建议。
    (4)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表达敬佩和感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生命保卫战。如英勇无畏的医护人员、忠于职守的警察、社区工作者、快递员、志愿者们……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敬意。
    3.选择同一选题的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四、感悟写法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关于父母之爱的课文,这三篇课文都运用了场景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这种爱。回忆一下,这三篇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分别是什么?(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细节和场景描写有助于我们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方法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在本次习作中,通过场景和细节,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
    五、确定内容
    1.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结合自己搜集的素材以及老师的建议,筛选出那些可以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
    2.选择同一选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材料,互提意见。
    3.教师巡视各小组,给出相应的指导。
    (1)回忆和父母或好朋友之间难忘的事。(从不同事或不同方面,具体、重点写一个)
    我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重点场景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2)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我最想跟父母或好朋友提的看法/建议
    理由
    看法/建议1

    看法/建议2

    看法/建议3

    (3)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表达敬佩和感激。
    我最想对谁表达敬意
    重点场景
    医护人员

    社区工作者

    志愿者

    4.根据组内同学的意见和教师的指导,确定重点场景。
    六、撰写成文
    1.根据确定的主题,列简单的写作提纲。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写信的格式,提示容易出错的地方。
    3.学生根据自己的提纲完成习作。(教师巡视,对个别习作困难学生重点指导)

    我想对您说
    难忘的事
    不同的看法
    提出建议
    表达敬意
    第二课时


    1.通过典型例文的评改,进一步学习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心里话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修改他人习作,完善自己的习作。

    重点
    进一步学习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心里话的写作方法。
    难点
    通过修改他人习作,完善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回顾要求
    上一堂课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习作,这堂课我们就来评价一下自己的习作,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习作要求。(学生齐读习作要求)
    二、佳作赏析
    1.这次习作中,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的习作都写得非常好。既然是好的习作,就要大家一起欣赏。这次老师特意在四个选题中各挑选了一篇优秀习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分别请四位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2.听完了我们的小作者的朗读,我听到有同学在小声说“写得真好”,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学生评价习作的优点)
    3.结合我们的优秀习作,大家说一说我们的习作评价标准是什么?
    (1)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
    ①故事完整、想象合理、符合现实生活
    ②想法建议合情合理,表达恰当。
    ③关注重点场景,写出细节。
    (教师特别提示“恰当的语言”这一点,不同的倾诉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爸爸妈妈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我们的语气不能太生硬,要表达敬意;好朋友是我们的平辈,我们的语气要亲切。)
    三、习作评改
    1.下面请同学自己把自己的习作好好读几遍,按照我们的习作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同学们都自己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肯定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毕竟自己的思维是有限的,所以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修改习作。(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1)五个人为一个小组,组内交换修改习作。
    (2)把自己的修改建议写在习作旁边。
    (3)修改完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每组挑选一篇典型习作(病例),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为:
    (1)这篇习作的问题出在哪里。
    (2)可以怎么修改。
    4.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抄在习作本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习作,我看到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声,勇于表达自己的心里话,非常好。放学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写的信交给对方,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你的感情。

    我想对您说
    故事完整、想象合理、符合现实生活
    想法建议合情合理,表达恰当。
    关注重点场景,写出细节。

    这次习作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不陌生,他们肯定有很多心声想要倾诉,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如何把自己的心里话清楚地表达出来,于是,在课堂上,我针对不同的选题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事例,并设置情景,让学生组内交流,让学生打开心扉,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不足之处在于,我讲述的时间过多,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合理把握时间,把课堂留给学生。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梳理和总结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同形式结尾的特点;二是体会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两个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三是从例句中学习思考,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古代圣贤提倡勤俭节约的名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学生知道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但有时容易只抓住只言片语进行分析,从整体感知,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偏弱。在写作中,学生常用的结尾形式一般是总结式,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结尾形式以及特点。学生在写“第一次”的场景,表达自己新的认识和感受时容易流于表面,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学会留心生活很重要。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学生并不陌生,应重点指导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交流平台”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对场景和细节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在学生感悟范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迁移,找一找自己习作和课外书中类似的描写,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语文园地的训练重点,完成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学习目标。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和生活实际。
    “日积月累”可按如下基本步骤指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讲一讲——借助工具书,简要说一说句子大意,以便于学生记忆;最后背一背——学生熟读成诵。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流,能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作用,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结合例句,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通过交流,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重点
    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难点
    1.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2.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2课时第一课时


    1.通过交流,能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作用,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重点
    1.通过交流,能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作用。
    2.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难点
    学习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都是关于父母之爱,这三篇课文的作者都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2.那么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别是什么呢?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场景描写。
    如,“慈母情深”中“初到厂房”的场景描写让我印象深刻,课文用了一大段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母亲挣钱养家非常艰难。
    (2)细节描写。
    如,“父爱之舟”中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读书时,对父亲为“我”缝补棉被的细节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到父亲对“我”细腻的爱。
    3.除了本单元课文,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甚至是你们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有哪些场景、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1)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
    4.同学们请自主阅读教材上“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1)学生交流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好处。(作者有时候会把情感融入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
    (2)教师总结:没错,很多时候,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直接喊出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日积月累”的几句名言,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教师提示易读错的字)
    2.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猜想,理解句子大意。
    (1)教师提示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如“克”是能够的意思;“邦”是诸侯国之称,后指国家;“维”是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2)小组汇报。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既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又能够节俭持家。
    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主要是针对唐太宗在其晚年逐渐趋于骄奢享乐的情况而写的一篇奏议)。意思是: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倡导节俭。
    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常用来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有自勉、警世之意。
    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这句话出自朱用纯的《朱子治家格言》,意思是: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劝人要常思农事的艰难、物品得来的不容易,做到勤俭节约。
    3.这些名言都与什么有关?(勤俭节约)
    4.教师提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名句。如,某人要在书房挂一块匾,应选择哪句话?学校餐厅要悬挂一幅标语,你认为哪一句合适?
    5.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6.教师补充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7.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些名句,熟读成诵。

    情感
    日积月累:勤俭节约

    第二课时


    1.体会课文中几种结尾的方法。
    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重点
    1.体会课文中几种结尾的方法。
    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难点
    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一、词句段运用:体会结尾的特点
    1.一篇文章由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这三篇文章的结尾,再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慈母情深》的结尾照应了文章的开头;《桂花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照应了文章题目。
    2.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说说这三个结尾各有什么特点。
    (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
    ①《慈母情深》的结尾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省略号饱含着作者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激,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作者那复杂的感情。
    ②《桂花雨》的结尾在结构上与课文的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在内容上,它进一步突出了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热爱,点明了主旨。
    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揭示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鼓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这样结尾总结了全文,强调、深化了文章主旨。
    3.教师总结: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3)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1.读这两个场景描写,并思考:
    (1)这两段场景描写在课文中主要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两段场景描写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3)两段场景描写与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明确:
    (1)第一个场景将诸多让人感到压抑的画面汇聚在一起,突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让读者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2)第二个场景描写了庙会上众多精彩的节目和美味的小吃,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父亲的体谅。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两个场景,边读边想象画面。
    5.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场景描写,并说明作用。
    三、词句段运用:写写人生的“第一次”
    1.自由读教材上的两个例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例句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都表达了自己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2.回忆一下,在你们的人生中,有没有这样的“第一次”?和同学交流交流。
    (1)小组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分享。
    3.这些“第一次”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辛苦,让我们懂得了感恩,让我们得到了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这些宝贵的“第一次”记录下来,并写下你们的感受。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把事情用一两句话作概述,不需要展开。重点把内心的触动写具体,不说空话、套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第一次感受妈妈的苍老,可以写一写:一直以来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此时的妈妈呢?你心中是什么滋味?
    4.写完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词句段运用
    结尾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诵选段,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在我的补充讲解下找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句子、段落的印象,有利于更好地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我对学生们的激励性评价有点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