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pptx
    • 教案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分层作业.docx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1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2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3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4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5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6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7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8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1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2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3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1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2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文件包含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pptx、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分层作业docx、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九年级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核心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重点)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难点)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通过诗歌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审美的愉悦。(素养)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多声部式的结构和热烈汹涌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短诗,不同的是这些诗歌篇幅短小,却精悍隽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韵味吧。

    、知识积累

    1.文体知识

    新诗

    概念: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

    形式: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

    特点:

    形式新: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

    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外语语法。

    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和见解。

    三、新诗学习

    学习《月夜》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诗人、书法家。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发表过白话诗。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背景资料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一号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从韵律及节奏上与之前学过的诗词比较,感受新诗有哪不同,体会形式之新。

    学生自由朗读,就自己的发现做好批注。

    2.展示交流结果。

    预设:

    新诗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各具特色:

    《月夜》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字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句子的长短变化,带动诗歌的节奏,读来错落有致。

    2.《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精读细研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冬夜的“霜风”“月光”突出月夜的寒霜浓重、冷气袭人,象征着“五四”前夕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的中国萧森的环境。

    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2.“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月夜》中诗人的情感?

    冬天的夜晚,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在这种萧索的环境中,诗人面对“一株顶高的树”,即更强势的人或势力,他也“并排立着”,决不“靠着”,反映了诗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2.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形象?

      探究:“我”是一个身处五四运动前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探究二:“我”不畏惧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探究三:“我”期待通过诗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

    主旨归纳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通过“我”与高树并立但并不倚靠的形象,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意识。

    写作特色

    意境简洁、含蓄,语气委婉,节奏舒缓。

    四句诗的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充分地表现了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整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着”,使诗歌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清新质朴,富于散文之美。

    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翻译家。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雨巷》《我的记忆》等作品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是现代诗派代表人物;后期诗作《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背景资料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逝世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生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入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重音。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偶句押韵,每行字数大体相等,形式整齐,其中“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两句诗放一行,节奏富于变化。

    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从诗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

    精读细研

    1.从诗人的哪些行为可以体会到其对萧红的哀思?

    “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心境无比孤寂悲凉,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全诗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说一说:第二句诗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 作者为什么要送给她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山茶花凌寒高洁、冷艳群、坚忍不屈、执着奔放,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

    2.第三句诗中诗人在等待什么?“长夜漫漫”有什么含义?

    “我等待着”等待的是革命曙光的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长夜漫漫”,写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3.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所表达的情感?

    ①有伤悼之情,感伤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生命;

    ②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③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合作探究

    回顾全诗,诗歌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探究:因悼念而感到悲伤、寂寞。

    探究二:面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

    探究三: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探究四:镇静、坚守和自勉。

    主旨归纳

    这首独特的伤逝之作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现实的无奈、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

    写作特色

    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沉真挚。

    开头用“六小时”“长途”写出了诗人不顾路途遥远,孤身一人来到友人墓畔凭吊祭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和缅怀之情。“一束红山茶”使诗人的感情更加深沉,既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也代表了萧红的品性和精神,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着激情。

    学习《断章》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现代诗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29年开始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汉园集》出版。为“汉园三诗人”之一。曾是徐志摩的学生,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断章》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

    1.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诗人描绘了哪两个画面?诗中蕴含着什么哲理?

    第一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

    蕴含的哲理: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深入探究

    《断章》一诗借助如此平常的现象,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学完诗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诗歌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诗人却从这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这给我们今后的写作以无限的启迪。

    这首诗通过具体意象,告诉我们万物之间普遍联系,互相依存。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不经意间影响着别人。这一哲理,可以帮助我们解答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合逻辑的问题。

    本诗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合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不晦涩。这种方法,我们在创作小诗时可以借鉴。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绘“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主客体相对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写作特色

    语言清新平淡,意蕴含蓄深远。

    四行诗写了四个十分平常却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反过来,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可见宇宙万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诗歌通过这些平淡易懂的句子,阐释了丰富的哲理。

    学习《风雨吟》

    作者简介

    芦荻(1912—1994),诗人。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20世纪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主要作品有《桑野》《驰驱集》等。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大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描绘诗歌画面。

    《风雨吟》“来”“海”押韵,此外,每节的句式十分规整。前两节更是以对句的形式出现,具有整齐和谐之美。

    整体感知

    风雨,可实指自然风雨,也可虚指社会或人生的风雨,点明环境或背景。吟,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泛指诗歌。

    说一说: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1.多读几遍诗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好在哪里 。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风雨”裹挟着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展示了一种磅礴的、席卷一切的气势。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把“郊原”比喻成“海”,把“房舍”比喻成“舟”,不仅写出了无边无际、汹涌澎湃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写出了“房舍”在风雨中的飘摇不定,象征着中国局势的动荡不安。

    2.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年轻舵手的心”?

    “年轻舵手的心”主要表现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诗中写“我有年轻舵手的心”,表明了诗人不惧风雨的豪迈气概。

    《风雨吟》中有哪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风、雨    象征着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结合背景理解)。

    海、舟    象征着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社会。

    舵手      象征在革命年代引导方向的领路人。

    深入探究

    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担忧和责任感。同时,“我”因为“年轻”,在茫茫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具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茫和担忧。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画面,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并为之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意象突出。

    无论是第一节中的“风”“雨”的意象,还是第二节中的“海”“舟”的意象,还是后来出现的敢做“年轻舵手”的“我”的意象,都非常突出。突出的意象,营造了立体的画面,所以不论是风雨肆虐,还是大地被淹没,还是“我”掌舵在风雨之中,都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冲击感。

    立意向上

    前两节诗极力铺排渲染,突出风雨肆虐下大地被毁灭的沉重景象,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没有退缩,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舵手”的责任,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责任感呢?本诗虽短,但立意积极向上,带给读者鼓舞和力量。

    学习《统一》

    作者简介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背景资料

    1969年9月,聂鲁达接受了智利共产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这次竞选只是促成人民联盟各党派携手合作的一种策略。当人民联盟推举S·阿连德·戈森斯为共同候选人后,聂鲁达立即退出竞选,支持阿连德直至取得最后胜利。为此他写下了《统一》。

    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统一》中“所有……是……”“所有……无非……”等诗句不仅在含义上构成对应,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呈现出一种整齐美。

    2.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精读细研

    1.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 “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

     从这点上看,所有的叶、花、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2.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主旨归纳

    这首诗借“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指出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所有的果都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果,看似各有各的个性,却不失共性,是“统一”的,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

    写作特色

    语言浅显,意蕴深刻。

    全诗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以“叶”“花”两个意象来说明事物的统一性,第二句以“果实”“树木”为意象,说明世界的统一性,语言浅白平实。第一句中“繁多是个谎言”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统一”的深刻理解。而第二句中“整片大地是一朵花”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花,表达了作者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待。

    四、比较阅读

    1.再读这几首诗,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这个时期的新诗具有“新中有旧”的特点?

    学生探究,展示。

    相同的意象    押韵、句式整齐    咏物寄情的方法

    2.如果让你给这五首诗分分类,你会如何划分呢?

    (引导学生了解五首诗内容情感)

    示例:哲理诗:《断章》《统一》;悼亡诗:《萧红墓畔口占》;咏怀诗:《月夜》《风雨吟》。

    接下来让我们分别赏析这五首诗。

    3.对比阅读这几首短诗,寻找共性,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新诗特点:

    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语言散文化。

    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意象新:从生活中选取新的意象入诗,如“红山茶”“舵手”等;对古典意象推陈出新,赋予新的含义,如《月夜》中“霜风”“月”“树”,因“呼呼”“明明”“顶高”等修饰语,意蕴有了新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

       短诗五首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教学设计+同步分层作业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