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实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实录01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实录02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实录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8页。

    教学设想
    《礼记二则》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的两篇文言议论性小散文。运用类比推理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导别人的过程中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虽短,道理亦浅,但论事说理的技巧颇见功力,对学生的学习理念的更新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好好琢磨一番。本节课我想引领学生不仅感悟说理技巧,而且能紧扣观点尝试创写学习感悟,为九年级上册学习写作议论文做一个前提基础铺垫。所以我把它定位成了诵读型+写作型文本。
    素养目标
    1.反复朗读,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诵读文本,明确论述章法及炼字艺术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3.联系生活,创写微文,进一步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诵读文本,明确论述章法及炼字艺术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教学难点
    3. 联系生活,创写微文,进一步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下面是出自《礼记》的几个成语警句,你都能填来吗?请在课文空白处写一下。(学生先写后说)
    屏显:
    1.瑕不掩( )
    2.博闻强( )
    3.反躬自( )
    4.一张一( ),文( )之道
    5.礼之用,和( )
    6.傲不可( ),欲不可( ),志不可( ),乐不可( )
    答案:
    1.瑕不掩瑜
    2.博闻强识zhì
    3.反躬自问 躬:自身。
    4.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5.礼之用,和为贵
    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虽有嘉肴》一文也有一个成语,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异口同声:教学相长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七嘴八舌: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在预习时提出最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第一句话题是“学”,第二三句话题是“学”和“教”,话题不统一,得不出“是故”后面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结论。不具有因果关系。
    所以我首先提出来解释一下,同学们说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这是现代汉语的意思,“教”与“学”指的是两个主体。而课文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指的是一个人在学习和教导别人过程中的自我成长,指的是同一个主体,是一体两面,“教”也是“学”的另一种形式。(学生“哦”声一片,似有所悟)
    那么,《礼记》到底长什么样呢?再给大家一根指南针(指名一生读)
    屏显:关于《礼经》和《礼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礼经》就是孔子曾经编纂来教育他的弟子的书,后来,他的弟子们对“经”的解释就叫“传”或“记”。而《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又名《小戴礼记》,它是解释《礼经》著作里面最好的经典,有人认为超过了他的叔叔戴德编撰的《大戴礼记》,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就完整地流传了下来,并收入到儒家十三经中,所以《礼记》能够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是很了不起的。
    师:好,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接下来,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学记》中的这篇《虽有嘉肴》中,看看这位高人戴圣的文章到底高明在哪里。
    1
    第一板块:知词义 明观点
    一读,寻易错字音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再抽一学生读,并让其他同学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师:谁来提醒大家最易读错的字音?
    生1:“自强”的“强”应读三声qiǎng ,“学学半”的第一个字“学”应读xià。“教然后知困”中的“教”到底应读一声还是四声呢?他读的是四声。
    师:对,这里的“自强”不是“自强不息”,而是“自我勉励”的意思,应读三声。还有这里的“教然后知困”中的“教”应读一声,凡是用作一个具体的动作过程时读作jiā ,凡是上升到对“一类”的总结时读作四声,如名词类“教学,教室,教师”等,动词类“教导教育”等。当然,这其中的某些词有时既作动词也作名词。
    二读,寻易错节奏
    (抽一学生读。并让学生指出读错的节奏)
    生2:我发现他把“是故”与“学”连在了一起,“其此之谓乎”的“其”后没有停顿。
    师:请大家看屏显内容,齐读一遍(生读)
    屏显:
    虽/有嘉肴(yá),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三读,寻易错词义
    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全文,不懂的二人小组互助,最后全班质疑交流。
    生3:“虽有嘉肴”“虽有至道”中的“虽” 到底是“即使”还是“虽然”呢?
    师:你觉得呢?
    生3:我觉得应该是“虽然”,因为记得老师说过,从上下文的语境来看,事实上是真的,是有这回事,就译成“虽然”,没有这回事,是假想出来的,就译成“即使”。“嘉肴”“至道”事实上是存在的,所以应译成“虽然”
    生3:我也记得,上学期在《愚公移山》中学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的“虽”,当时闹出了笑话,孙同学译成了“虽然我死了”,死了还能说话吗?显然不合情理。所以应译成“即使”。
    师:哈哈,印象好深。是的,有些古今义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其实很多“今义”在古代就产生了,只不过延伸到今天还在使用。我们要善于联系语境,准确区分。请同学们一起看课后练习第四题一组古今义的区别和联系。(学生边说边写,老师重点点拨)
    师:“教学相长”,一开始就强调了,古义的“教”和“学”,是一个人学习的两个方面,是一个主体。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不同,现在的“教”与“学”是两个主体,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而“教学”一词的今义只指“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词义范围缩小了。
    师:又如“贼”,古义多指“伤害、残害”是动词。与“盗”字连用时,指的是偷窃财物的行为或人,而现在专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转移了。
    师:还有哪些词应该提醒大家关注呢?
    生4:“是故”,就是“故是”,“因此”的意思。老师,“其此之谓乎”的“其”表什么呢?
    师:表推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思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师:同学们还要关注“学学半”的第一个“学”字,看第八个注释,敩,反文旁,甲骨文写作“攴”,表示一只手握着木棍在督促,所以有“教导”的意思。这是词义的通假通用。
    四读:寻相似观点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选自《礼记·学记》,属于议论文,请大家说一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也就是作者的主张是什么呢?
    生齐说:教学相长。
    师:是的,这个很明显,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那么大家能再说几个类似的观点吗?(大家七嘴八舌,老师指定一位说)
    生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出真知。
    知行合一
    师:知行合一是谁说的?(生插嘴说王阳明)是的。教育家陶行知原来叫陶知行,后来认为实践最重要,行是知的开始,所以改名叫陶行知。还有毛泽东说的那句,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去亲自尝一尝,这些都指出了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2
    第二板块:品语言 悟章法
    师:前面说过,《小戴礼记》是所有解释《礼经》里面最好的经典,作者论述的道理到底好在哪里呢?说出道理,不是说有个道理放在那儿,你拿出来就可以了,说出道理,实际上就是道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所以然,才叫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从多个角度写出你的理解。
    话题:“我品出了 的 味儿,因为 。
    (提示:第一个横线可从实虚词、标点、句式、首尾、写法、情感、结构等多个角度思考与观点的联系,每个角度50字左右)
    (学生思考写作,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一筹莫展,提醒学生关注作者重复使用的词句,先删去再和原文比较品析。5分钟后展示)
    生6:我品出了全文运用“也”字的抒缓味儿,因为如果删去“也”字后,读起来就比较生硬,感受不到作者语重心长谆谆教导读者的情感。
    师:是的,别有一种深厚绵长的滋味,来,我们一起摇头晃脑地读起来(生笑着齐读体验)
    生7:我品出了作者重复使用“然后”一词的循序渐进的味儿,因为这个词点明了由行到知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进一步指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
    师:是的,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对待。
    生8:我品出了作者运用分号的并列味儿,因为学和教这两点必须同时重视,既要努力学习,还要注意在教别人后的自我反思,强调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师:二者都不可偏废。不能弄虚作假或骄傲浮躁,这样教和学才能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生9:我品出了首句运用类比时给人的一种耳目一新的味儿,因为作者用“嘉肴”类比“至道”,很形象地引出了学与教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和去行动去尝试的道理,由浅入深,便于读者对中心的理解。老师,还有,这也是比兴的修辞吧?
    师:是的,这第一句如果我改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以吗?
    生10:嗯,不太好,因为嘉肴是需要好好品尝咀嚼回味的,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与作者教学相长的主张是吻合的,用“异香”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师:很好,有思辨力。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说作者选择设喻的喻体时是非常讲究的,是有深刻意蕴的。
    生11:我品出了这篇文章前三句话的句式都有两两对举的整齐味儿,因为读起来结构一致,语气和谐,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
    师:是的,不厚此薄彼,不偏不倚,学和教互动,这也属于对偶修辞,是一种宽对,不像对联那样严格,总之读起来有一种铺排的气势在,回环复沓,文气贯通。大家再齐读感受一遍。(生读,声音宏亮,演绎到位)
    师:而且同学们注意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请批注在书上,经常运用。
    师:看来大家对情感和结构的品析不是特别敏感,来,我们用加一加的办法来体验一下。请大家填出横线上的情感词。
    屏显: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真让人 呀!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真让人 呀!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真让人 呀!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生12:第一句填:真让人遗憾可惜呀!
    第二句填:真让人豁然开朗呀!
    第三句填:真让人激动兴奋呀!我感觉这三句话有一种递进的意味儿。最后用一个“故”字与前面形成因果关系,自然地推出中心论点。
    师:非常好,他的表达很严谨,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也是一种起承转合的形式。那么,结尾呢?既然观点已经提出,结尾是不是多余了呢?去掉怎么样?
    生13:我感觉这儿引用了《兑命》里的话是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道理,让读者信服。
    师:是的,它起的是补充作用。就像作者的新发现,就像我们雨后沿着整齐的石阶一级一级地登上了目标山顶,忽而发现山背后升起了一道彩虹,心中越发添了一份什么味儿?
    (生纷纷说惊喜。)
    师:好,我们按刚才填出的情感词把全文一齐背读一遍,争取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来。
    (生一齐背读,很棒)
    3
    第三板块:选金句 联生活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可谓句句含金,请选择其中一句作为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摆事实,讲道理,写一个微型演讲稿表达自己的见解,怎么样?字数不限,用上这样的话题:
    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如 。
    (学生写完后展示,整理几则如下)
    生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正如费曼学习法,将自己学习知识与给自己讲述融合在一起,将把概念教给别人到发现问题后继续寻找解决方案,再尝试教给他人,最后类比简化,直到最终理解。所以,让人记忆深刻,成为史上最强学习法。
    生1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正如画素描画的我,发现不足急需要修改,但始终打不开缺口,经过自己认真反思并对照老师的指点精心补救才笔下见美,这是多么令人振奋啊!泰戈尔曾说过,不用滞留采花保存,只管往前走去,一路上百花自会盛开,可见人只有往前走了,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生16:品嘉肴方知味美,学至道才知其善。正如鲁迅所说:“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陈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要想知道水的深浅,小马需亲自过河,要想知道桃林尽头,渔人需要复前行。可见亲身实践的意义何其重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品出了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而且努力运用,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感悟。愿我们像先贤那样,心有定见,勇于实践,做思想的蝴蝶,在生活的道场里勇敢飞翔!
    师:下课!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研读品析,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由课文出处导入,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懂意思,读出味道,读出体会,课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