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pptx
    • 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docx
    • 音频
      无题 李商隐.mp3
    • 音频
      咸阳城东楼 许浑.mp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2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4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5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6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7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8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2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03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pptx、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docx、咸阳城东楼许浑mp3、无题李商隐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单元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咸阳城东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一个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楼东》。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 ,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2.背景介绍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三、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理解诗意

    注释: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中的小洲。

    ③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pán)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

    :丛生的杂草。

    ⑤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⑥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1.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诗意:登上高高的咸阳城楼,我顿生浓浓的哀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水中的小洲。

    赏析:首联扣题,写景抒情。诗人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极目远眺,远处烟迷蒹葭,雾锁杨柳,很像故乡江南水中的小洲,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人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诗意:磻溪上空的乌云刚刚升起,红日已经落在慈福寺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狂风已吹满咸阳城楼。

    赏析:颔联写晚眺远景,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山雨欲来风满楼”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鸟下绿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诗意:鸟儿飞入丛生的绿草中,秦苑里已是傍晚;蝉在挂满黄叶的树上鸣叫,汉宫已到凉秋。

    赏析: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杂草中,秋蝉躲在黄叶高林里悲鸣,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而今杂草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沧桑把诗人的愁绪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意: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都城依旧,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赏析: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还是别去追寻前朝往事吧,因为时移迁,历史痕迹已难以分辨,只有滔滔渭水依然东流。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凝结着诗人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五、品读诗情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含义:愁,思乡,怀古。.

    作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

    (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还预示着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4、尾联“莫问”二字如何理解? “流”字,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莫问”二字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一个“流”字,这里暗示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5、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名句赏析: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两句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十分凄凉的日暮风雨图。诗人登上高高的城楼,此时天色已晚,红日西斜,快要落到慈福寺的楼阁下面,乌云渐渐地从远处的礄溪上升起来。过不多久,高楼上风声大作,冷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凄的狂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来临了。这两句是诗人远眺的晚景,不仅是对风雨来临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破落局势的形象反映,照应了起首句的“万里愁”。它把云起日沉、雨来风满的动态景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同时,云、日、风、水几种意象相互交错出现,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层层递进,含蕴十分深刻。这一联常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六、主旨归纳

    这首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七、写作风格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课堂练习

    (一)理解性默写。

    1.《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3.《咸阳城东楼》中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鸟下绿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4.《咸阳城东楼》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的诗句是: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简答题。

    1、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颔联中写了哪几种自然现象?请分别描述之。

    云、日、雨、风 云起、日沉、风满楼、雨欲来

    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仿佛靠近慈福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冷风乍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3、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颈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三)赏析选择。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

    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C.诗中以遍地绿、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为诗人傍晚远眺实景。

    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2、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

    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 B楼上风大,暴雨将要来临前的景物特点。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诗人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

    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

    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鸟下绿,黄叶为

    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字劝诚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

    沉历史的教训。

     [解析] 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

    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己。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诗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李商隐的诗句竞答入手。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

    3、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登乐游原》)  只是近黄昏。

    4、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心有灵犀一点通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锦)

    只是当时已惘然

    6、春心莫共花争发,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出自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中,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久负盛名的一首“无题”诗。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为朦胧诗鼻祖。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尤其写一些爱情诗。

    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带着一颗“夙心”,在悲愤寂寞中死去。

    李商隐其人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李两党都有关系。李商隐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终死在荥阳。

    2.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李宗min)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李宗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继承了下来。以牛僧、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
        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身居高位,导致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3.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4.写作背景

    这首《无题》诗,旧注家多说有政治寓意,有的认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令狐绹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认为是因宰相李德被贬崖州(今海南岛),诗人作诗向他表示敬慕与同情。现在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据野史记载,李商隐曾多次陷入爱情的纠葛,包括与女道士也有暧昧的关系。而这不能为外人知的恋情,诗人虽作诗却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无限深情。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以“无题”为名写下了很多首诗,大多描写爱情,这首诗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解题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这些诗歌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三、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明节奏。

     为(wèi)探看(kān)

          无 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各种形式朗读。

    读出诗句的节奏    停顿/

    读出语调的抑扬    曲调(上扬音↗,下沉音↘)   降调 ↓

    读出语速的缓急    缓—

    读出语气的轻重    重读,红色字体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四、理解诗意。

    注释:

    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②丝:这里与“思”字双关。

    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浓黑轻柔的秀发。

    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 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⑥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离别时的难堪情境,两个“难”字 ,加强了“别难”的沉重的力量。 “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触景伤情,加重了离别的怅恨,物我交融 。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妙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用春蚕比喻一对恋人的思恋,用蜡炬比喻离别后的沉痛。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语归沉痛,合则两美,不觉其複(fù),恳恻精诚,生死以之。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由己及恋人,设想双方互相思念的情形。一方早起照镜为年华逝去而忧愁,一方在寒夜的月光下独自吟诗倍感凄凉。 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此一字,千金不易。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寄意青鸟,再寄相思。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六、品析诗情

    1.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2.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此联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现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在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①词意+效果:

    A.“

    “应”是估计、料想的意思,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表现了思念之深。

    B.“:

    “寒”是寒冷、凄凉之意,一语双关,渲染了凄清寒冷的环境,烘托出了悲凉伤感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深沉感伤和悲凉凄楚的思想感情。

    此联抒情主人公由自己转到对爱人的描写,想象着对方别后的生活。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句意+写法+效果:

    这句诗的意思:(好在)蓬莱山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可以让青鸟一样的信使热情而周到地为我探寻、察看,传递消息。

        诗人用了典故的手法,用“蓬山”代指女子住处,“青鸟”代指信使。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希望依旧渺茫。

    积累手法

    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意象叠用:化抽象情思为具象的事物。表意更加委婉、深刻。

    对写联想:由己推人,增加情感厚度。

    巧妙用典:引用古事古语,精炼委婉,生动典雅。

    七、感悟情怀

    1.诗歌运用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离别伤感和相思之苦呢?

    首联中有“东风”和“百花”两个意象,“东风无力”“百花残”营造了离别时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颔联以“蚕吐丝”“蜡流泪”的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尽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爱人的下落。殷殷相盼,惆怅而又伤感。

    2.这首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画面感很强,请描绘其画面,分析诗人的情感。

    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怀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此联中“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可见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八、主旨归纳

    这首诗以“别”字为文眼,描写了一对恋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有着浓郁的伤感色彩。

    九、拓展延伸

    欣赏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十、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无题》诗中运用双关谐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中,借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替自己传递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重复用“难”字,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意实有别:前一个“难”指难以相见,后一个“难”指分别时痛苦的心境。连用两个“难”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有情人相思难解的愁苦。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相思之苦,眷恋之深。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