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
    • 解析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01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02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03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01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02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13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13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考点13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二)
    (一)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诜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肤浅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1. 请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
    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

    2. 第④段写“有些人”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3.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胡杨林?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 作者“走进塔里木”有哪些收获?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二)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 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2. 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写“我”种昙花、赏昙花的事件,对语言和动作进行具体而突出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对昙花饱满的喜爱之情。
    B. 散文具有“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文以昙花这一事物为线索,写昙花生长与开花的过程。
    C. 选文第⑨段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我”种昙花的经历感慨人生哲理。
    E. 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昙花一现,不必过于执着。
    (三)马
    吴伯萧
    ①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②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③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同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噢。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④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道几趟马。
    ⑤孟春雨霁,滑㳠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⑥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姐!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⑦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⑧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⑨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⑩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禁,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⑪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躇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⑬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1. 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三四岁时,骑马唱歌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春节期间,骑马串门
    祖孙骑马,郊野漫游

    2.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3. 文中第⑪自然段最后说,“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请分析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

    4. 文中的第⑫自然段,“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表现了一种飒然慷慨的雄风,这种意境和结尾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三)酸梅汤与糖葫芦
    梁实秋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
    徐凌霄《旧都百话》关于酸梅汤有这样的记载: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昔年京朝大佬,贵客雅流,有闲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为解渴之需。
    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临街是旧式玻璃门窗,拂拭得一尘不染,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道地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周围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北平的冰是从什刹海或护城河挖取藏在窖内的,冰块里可以看见草皮木屑,泥沙秽物更不能免,是不能放在饮料里喝的。什刹海会贤堂的名件“冰碗”,莲蓬桃仁杏仁菱角藕都放在冰块上,食客不嫌其脏,真是不可思议。有人甚至把冰块放在酸梅汤里!信远斋的冰镇就高明多了。因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来凉沁脾胃。他的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舍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里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抗战胜利还乡,我带孩子们到信远斋,我准许他们能喝多少碗都可以。他们连尽七碗方始罢休。我每次去喝,不是为解渴,是为解馋。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动脑筋把信远斋的酸梅汤制为罐头行销各地,而一任“可口可乐”到处猖狂。
    信远斋也卖酸梅卤、酸梅糕。卤冲水可以制酸梅汤,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像站在那木桶旁边细啜那样有味。我自己在家也曾试做,在药铺买了乌梅,在干果铺买了大块冰糖,不惜工本,仍难如愿。信远斋掌柜姓萧,一团和气,我曾问他何以仿制不成,他回答得很妙:“请您过来喝,别自己费事了。”
    信远斋也卖蜜饯、冰糖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北平糖葫芦分三种。一种用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可以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的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正宗是冰糖葫芦,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材料种类甚多,诸如海棠、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桔子、荸荠、核桃,但是以山里红为正宗。山里红,即山楂,北地盛产,味酸,裹糖则极可口。一般的糖葫芦皆用半尺来长的竹签,街头小贩所售,多染尘沙,而且品质粗劣。东安市场所售较为高级。但仍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疵,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近有客自北平来,说起糖葫芦,据称在北平这种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的食物几已绝迹。他说我们在台湾自己家里也未尝不可试做,台湾虽无山里红,其他水果种类不少,沾了冰糖汁,放在一块涂了油的玻璃板上,送入冰箱冷冻,岂不即可等着大嚼?他说他制成之后将邀我共尝,但是迄今尚无下文,不知结果如何。
    选自《雅舍谈吃》
    1.“凡”味生香源自对“吃”多角度的叙述。梳理内容,仿照示例,完成图表:

    2.“凡”味生香源自闲适幽默的语言,源于日常生活的智慧。赏析以下句子。
    A.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动脑筋把信远斋的酸梅汤制为罐头行销各地,而一任“可口可乐”到处猖狂。(“一任……到处猖狂”有什么表达效果?)

    B.信远斋掌柜姓萧,一团和气,我曾问他何以仿制不成,他回答得很妙:“请您过来喝,别自己费事了。”(掌柜的回答“妙”在何处?)

    3.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体会划线语段的作用。
    作者引用徐凌霄关于酸梅汤的记载,原因是:
    4.本篇文章是生活美学的典范,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比如: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意蕴,人情的冷暖,处世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味道的感知。信远斋的酸梅汤和糖葫芦是美味,也是“理想”。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文章内容、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思考作答)


    (四)斗龙河上的船户
    仇育富
    ①“起锚了!”
    ②天还没见亮,父亲就吆喝着家人开船。
    ③我出生在斗龙河,从小就漂泊在一条15.5吨的小木船上。船是我们的家,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大哥比我大10岁,我5岁时大哥成了家庭劳力,开始自己去挣工分。他被分配在机帆船上——机帆船在当时斗龙河中已属于最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二哥进了书房,父母带着算是半个劳力的大姐和二姐一起行船,他们行船的时候,我就被拴在笼头上。
    ④历史上的斗龙河是县域境内继串场河之后的第二条大河。它不仅是县域境内的提水入海河道,同时也是内地通向大海的重要航道,更是两岸居民吃用水的母亲河。数百年来斗龙河日夜不息向东流淌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居民,丰富的鱼虾食料同样也养活了那些渔民。
    ⑤【A】天气晴朗时,斗龙河两岸青青的芦苇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柴雀立于芦苇的枝头向远处眺望,唱着春天的歌儿。河上的鸬鹚在渔民的驱赶下一次又一次地钻进水中,当它们的食管中塞满鱼儿的时候渔民会用带钩的长竹竿将它拉上小船,将鱼儿倒出,再捡—条小鱼算是对它的奖赏。还只有五岁的我坐在船头独自玩耍,身上套着笼头,这是水上人家必备的照看孩子的工具。大姐二姐在岸边只有一尺来宽的纤路上拉纤,母亲一边掌舵,一边纳着鞋底。风不大,两个姐姐拉得还算轻松。
    ⑥到了近中午时分,船儿过了斗龙河的一处弯道,前面出现一条岔河,纤路中断,母亲将舵转了一下,让船靠到岸边,让两个姐姐上船。到船上她们便拿起了篙子撑了起来,等转过弯时大姐发现风向变了。在征求母亲的意见后两个姐姐便开始竖起了桅杆,扯上了船帆,借着不大的风力将船儿平衡地向前行进着。这时母亲早已偷着空闲将午饭做好,也就一个菜一个汤,还有一盘蟹渣当咸,这是两个姐姐在海边的杰作。【B】半个月前船到海边时她们拎着马灯在海滩上捡拾了几十斤的小蟹,母亲花了一整天的工夫将它们捣烂,放进了坛子存起来,每天都从坛子里捞起一小碗当着咸、就着饭,也算是一道小菜了。父亲到县城开会去了,他是党员,同时还管理着十几条住家的自航船。若是他在家,今天一定会喝上一杯小酒,然后再睡上一个午觉,养足精神,到了目的地还有很多事在等着他呢。
    ⑦那时候我们的船儿往来于各个乡镇,很多乡镇的人都认识我的父亲。只要是我家船到了码头便会有不少人上来跟我父亲打着招呼,因为他们常会借用我家的船,帮他们从县城带些乡镇紧缺的物资。这样,我的父亲实际上也就成了那个年代因交通不便往来于各乡镇交流的使者。
    ⑧一条小船承载着我的童年生活,装满我童年的欢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童年是喝着斗龙河的水、看着斗龙河的绿色、听着斗龙河边上鸟儿的歌唱、吃着斗龙河中各种美味长大的。船上的生活非常地单调,家人们以船为家为生活在拼搏,一年四季枕着斗龙河的微波,书写着自己的人生。闲时,几家一起打帮的船儿聚在一起,我总是时不时听到他们讲着各家的历史。这些单帮的船户大多来自盐城、阜宁、建湖滨海一带,因常年行走在斗龙河上,彼此也都熟悉了。晚上碰到一起,定会把船在一起聚一下,往往在这时候,各家都会奉上家中所有拿得出的食物来,喝上一杯小酒,就着酒话诉说着各自行船的酸甜苦辣。到了80年代后期,斗龙河两岸的纤路几乎就失去了踪迹,成为历史。这条数百年来一直唱着渔歌的母亲河从此被机器声打破而进入了另一种生活。
    ⑨今日的斗龙河再也不见了昔日的小木船、渔船,承载着几代人的河流却依旧在缓缓向东流淌,百折不回,执着朝着东方,奔向黄海。
    (选自《中国水运报》2020年11月期,有删改)
    1. 结合上下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处填空。
    回忆开船→_______________→怀念船上生活→_______________
    2. “先声夺人”法即在文章开篇描写人物语言,然后再让人物出场,让故事继续。请说说本文开头运用该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3. 散文的语言往往亲切感人,请在【A】【B】两句中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4. 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仙堂戏院
    林清玄
    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好事成双;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白马离开田野;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奋斗有成终于返回家乡……有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了人世的完满。
    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不在话下,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那时戏院没有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戏,叫我唤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
    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楚浮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也有偷海报、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才成为世界一级的大导演,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京,薛平贵要会王宝钏了,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了,那是生死关头不能不看,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也没有参加,结果比岳飞挨斩还凄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坐不上椅子,但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演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
    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电视有了彩色,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最后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捉苍蝇打架,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是过着黯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做的长板条被沙发椅取代,洋铁皮屋顶成了钢筋水泥,铁铸大门代替嘶哑的木门,到处都改变了它的历史痕迹。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 选文中,作者回忆再现了仙堂戏院三十年的变化历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
    主要事情或表现
    兴盛期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绑给歌仔戏和布袋戏
    恢复期
    (3)_______________
    蜕变期
    戏院的外貌大变,两个传统被保留

    2.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妙处?)

    3. 选文以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线,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写看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4. 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六)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全民参与,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③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零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⑤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醇厚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有一次,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⑧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恋。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看一场年戏。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1. 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2. 读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中“大片大片”改成“大片”好不好?为什么?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有人说,本文的结尾与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也有人说,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与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请结合本文与学过的《社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七)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汗水在流淌,在飞进,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壹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
    ⑤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①,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
    ⑥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⑦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嘹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黄河沿岸十九个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以及富有特色的养殖基地、蔬菜基地,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⑧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⑨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黄浪衬托了她愉悦的身影。
    ⑩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⑪30岁的宁宁欢喜地加入了队伍,手举铜镲使足劲儿舞,手酸、耳鸣、腰背疼,对她的欢喜不起作用。93岁的李清云看着,笑着,“好,好——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好啊……”
    ⑫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河口人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
    ⑬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⑭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⑮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噪,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⑯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有删改)
    注:①[险工]因为黄河具有“悬河”的特点,所以黄河下游干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是管理的重点。黄河堤防主要是由堤防和坝垛、护岸所构成。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临河的堤段上修筑的丁坝、垛和护岸工程,称为“险工”。
    1. 文章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场面,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①__,②__,___,最后再次④__。
    2. 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威风锣鼓”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3. 文章第③段作者这样写道:“我见过黄土高坡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为什么作者认为黄河口“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请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八)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梁”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乙】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圈圈红。
    (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1.阅读③—⑧,概括作者与信天游的情缘故事,将下面横线填写完整。
    ①小时候,______;
    ②上中学,迷恋信天游;
    ③中年时代,______;
    ④现在,______。
    2.阅读【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语境简要赏析。

    3.阅读第⑩段,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经历,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感悟。(80-100字)

    (九)独轮车
    ①假如热爱音乐,每个人都可能是作曲家。当然,你创造的旋律也许只在你自己的内心回旋,旁人无法听见这些属于你的音乐。小时候不知音乐为何物,只知道有些好听的声音来听。
    ②四五岁时跟大人到乡下去,一路上独轮车吱吱呀呀响个不停,这声音实在不怎么悦耳,像是一些老太婆尖着嗓门在那里不停地瞎叫嚷,听得人心烦。从码头到村子的路很长,耳边便不断地响着独轮车那尖利而单调的声音。一路上有很多风景可看,有各种各样的石桥,有被炊烟笼罩着的村庄……看着看着,似乎把独轮车的声音忘了,那声音逐渐和眼里掠过的故乡风景融为一体,于是再不觉得刺耳。
    ③那时这种木制的独轮车是乡间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在公路上,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到处是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有时候几十辆独轮车排成的长龙在路上慢吞吞地行进,真是颇为壮观。而几十辆独轮车一起发出的声响简直是惊心动魄,那些尖利高亢的声音交织汇合在一起,像一群受着压抑的人在旷野里齐声呼叫。我无法听懂这种齐声呼叫的意义。我常常凝视着那些沉默的推车人。他们大多是一些瘦削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笑容,车带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押,汗珠在每一道肌腱上滚动。我觉得独轮车的声音就是从这些推车人的心里喊出来的……
    ④很多年以后再回乡下,便很难见到这种独轮车了。坐着汽车驶过原野,心里居然惦记着独轮车的声音,希望能再听一听。没有了这些声音,乡村的绿树碧水中,仿佛缺少了一些东西,缺少了什么?我说不清楚。当我向乡里人打听消失了踪影的独轮车时,人们都用诧异的目光盯着我,一位开汽车的中年人反问道:“你问这干啥?”在我惶然的沉默中。发问者已笑着自答:“它们早过时了。独轮车的时代不会再回来喽!”
    ⑤我依旧惶然,只是开始为自己的背时而惭愧。怀恋着这种原始落后的玩意儿,岂不背时?不过我还是又见到了独轮车。那是在一间堆放柴草杂物的小屋子里,一辆古旧的独轮车被蛀网和尘土笼罩着悬挂在梁上,车把已断了一根,车轮也已残缺不圆。我默默地看着它,一种亲切感油然升上心头。我仿佛看着一把被人遗弃的古琴,琴弦虽已断尽,琴身也已破裂,然而它依然是琴。只要你曾经听到过它当年发出的美妙音响,那么,即使无法再演奏,琴声依然会悄悄地在你心头响起,这旋律,将会加倍地动人。你会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使残破暗哑的古琴复活……
    ⑥而独轮车,大概是很难复活了。只是那悠长而又凄厉的声音,却再也不会从我的心中消失,它们化成了属于我的音乐,时时在我的记忆中鸣响。这音乐把我带到童年,带回到故乡。
    1. 联系文章内容,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我”对独轮车声音态度
    产生此种态度的原因

    独轮车响个不停,这声音实在不怎么悦耳
    不觉得刺耳

    惦记


    这音乐把我带到童年,带回到故乡

    2. 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他们大多是一些瘦削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笑容,车带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押,汗珠在每一道肌腱上滚动。(从描写角度赏析)

    (2)你会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使残破暗哑的古琴复活……(理解加点词在句子的含义)

    3. 对文中第④段写开汽车的中年人的目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比表现现在很多人对于消逝的老物件的漠然态度。
    B. 通过对比表现“我”对独轮车的怀念。
    C. 通过对比表现中年人对独轮车的憎恶。
    D. 通过对比表现了“我”对独轮车消逝的痛心。
    4. 以“独轮车”为题,有哪些好处?

    (十)过火
    ①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打拼,我家一栋“三间八”泥砖房砌成了。爹兴奋得一连几晚睡不觉,扳着手指头盘算着那天“过火”,乔迁新居。
    ②“过火”是一种民俗。入住新房时,必须从老房子取来“火种”到新房生火做饭,代表着薪火相传。这种“过火”习俗,大家看得十分庄严神圣。首先是请来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算日子,一定要选择黄道吉日,要与每个家庭成员合生庚时辰;“过火”的时辰一定要赶在天亮之前,寓意日子越过越亮堂,否则,就会给新家带米一些不顺利或不如意。第二,得恭恭敬敬请“火神”,乡亲们就地取材,在老房子请“火神”。
    ③记得过火那天,正是深秋,天还没亮,冷露染霜。爹洗完脸,漱好口,郑重地焚烧三片冥钱,点燃三炷香、两支蜡烛,燃放爆竹,双手合十,三叩九拜,面前摆着茶米油盐酱醋茶,面对家里的老神台,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在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将“火神”请到新居。
    ④紧接着,全家准备了几副箩担,装满了锅碗瓢盆、鱼肉莱蔬;算盘、存折、书本、毛笔是要带的,代表着耕读传家,沾了这些文墨书香,儿孙必定“光宗耀祖”;一盆炭火被柴火点燃,用蒲扇掀着风,烧得红旺旺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爆竹响了,两人抬着一炉红红的炭火走在前面,象征着“天明地德、光照四海”;爹提着三角灯紧随其后,几个青壮年挑着箩担一个紧接一个;小孩子也不能空着手,有的抱只鸡,有的牵只羊,时而跑到队伍前面,时而跟在队伍后面。空旷的田野里,灯光摇曳,人影晃动,娘一路对我们打着招呼:“路上碰到任何人都不能说话。”我天真地问:“为什么?”娘讲不出道理:“小孩问那么多干吗?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⑤夜幕深沉,寒气逼人,沿着一条窄窄的田埂路,我们默默地走过了一条垄。路上迎面蹿来一个人影,爹故意咳嗽几声,提醒对方不要说话。对方也很懂味,笑着从我们身边走过。
    ⑥快到新居时,迎接我们的爆竹像煮粥般响了起来,炸得又响又脆。负责接火的两个舅舅伸出双手将一炉炭火接进屋,一句句祝福的话语随口而出:“年年有余,恭喜发财。”“步步高升,五谷丰登。”“财源滚滚,六畜兴旺。”此前,他们已在新居点燃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火星四溅。爹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火光亮堂,映着人影浮动,每个人的脸都烘成了暖滋滋的深红色。
    ⑦过完火后的第一件事是生火做饭。生火做饭是居家过日子的大事。娘带着两个姐姐在灶屋里忙碌起来。舅舅则坐在子前借题发挥。舅舅告诉我: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火”的磨炼,就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搬家要“过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有七情六欲,情感的火要过,贪恋的火要过,成功的火要过,失败的火也要过,历经天磨为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记住,以后遇到任何“火”,均不能退缩,你们长大成人后,要风风火火,闯过人生中的一场场“火”,经受火的洗礼与考验!
    ⑧天慢慢亮了,屋外的乌雀喳喳地叫了起来,娘从灶屋里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
    扑鼻诱人,经过大半夜的折腾,那餐饭,我们吃得特别香甜。
    ⑨成家立业后,我进了城,家里也过了两次火。每次过火,尽管家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过火”的习俗,一切都是按照祖辈传承下来的方式进行,象征着不忘初心,没有忘记过去所走过的路。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已经融入血脉的传统习俗却一直在传承和坚守。
    1. 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过火”的全过程。

    ②恭恭敬敬请火神

    ④抬炭火到新居


    2. 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 有人认为文中舅舅借题发挥对我说的一番话,有画蛇添足之嫌,请说说你的理解。

    4. 请结合加点字,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对方也很懂味,笑着从我们身边走过。

    5. 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文意,就“如何传承民俗”这个问题,谈你的看法。
    (天津北方网)节日中的理念是需要通过庆祝仪式来彰显的,可惜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淡出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带来的结果就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遗忘。
    (泉州晚报)以前村里在“佛生日”时,相互宴请,现在也不提倡了:之前每年的正月初二点灯添丁也是大办宴席,现在一律不再操办。“移风易俗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别除糟粕,去除陋习。”

    (十一)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和。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⑨段空白处,填充适当的短语。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的划线句子。

    3. 请说说第⑥段加点词“招引”的表达效果。

    4. 作者通过回忆年少时“赶年集”的经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 作者在文末感叹“年味却越来越淡。”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年味”的看法。

    (十二)剪花枝
    ①最近我总觉得自己有点浮躁,不论干什么事,心都很难静下来。听人说,养花能修炼静气,于是,就萌生出养花的念头。
    ②那天路上碰见一位擅长养花的朋友,闲聊中得知他家有一盆花,被家人戏称为“开花机器”,买回来的时候只是很小一盆幼苗,养着养着,越长越繁茂,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③我很想看到这样花开爆盆的效果,就向他请教,这是什么花?
    ④他笑了笑告诉我,矮牵牛,网上买的,八九块钱一盆儿。
    ⑤带着花开爆盆儿的美好愿望,我在淘宝上搜寻着矮牵牛,挑了两盆自己喜欢的品种果断下单。卖花的客服得知我头一次养矮牵牛,就主动向我传授起养花经来:收到后要先换盆儿,然后再修剪,一般直径20厘米的盆儿,种一棵矮牵牛就够了。换盆的时候注意不要破坏根系,换完盆后还要进行修剪……
    ⑥周日休息,恰巧花也到货。拆开包装一看,两盆矮牵牛其中一盆已开了五朵蓝白相间的花儿,另一盘也已结出三四个花蕾,只是两株花苗都很瘦弱,像需要照料的孩子一般,惹人爱怜。
    ⑦按照客服叮嘱的步骤,我给它俩都换了大盆。培好土后,我拿起剪刀准备修剪枝叶,看着已开得挺好的花,真有点下不了手。犹豫片刻,我又点开淘宝,咨询客服:“花苗已开花,舍不得那几朵花呢,不剪行不行呢?”
    ⑧很快,客服打过来一段话:“亲,剪吧。养不好矮牵牛的人,都是不舍得修剪花的人。矮牵牛有个特点,幼苗时期便能开花,在没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冠幅之前,一定不要让它开花,也不要舍不得剪花,更不要怕剪掉部分叶片长不出来。在裁剪掉某个枝条后,它会在伤口下方长出几个侧牙,等侧牙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再次打头,这样以此类推,最后会生成几个强大的冠幅和花球。冠幅足够大了,才能达到花开爆盆的效果。”
    ⑨“养不好矮牵牛的人,都是不舍得修剪花的人。”客服的话,让我想起王安石的《伤仲永》里讲的一个故事。方仲永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因为从小在诗词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的父亲就利用他的名气开始谋利,终日忙着带他参加活动、拜访名人、炫耀才华……最初几年,小仲永也的确以其幼龄时期便诗如花开、艳惊四座而美名远扬,但因缺乏后续的能量蛰伏和知识沉积,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已平庸如常人。
    ⑩有位邻家姐姐,幼时和我一起在家属院长大。她童年时期已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拉的二胡悠扬动听。但父母没像仲永的家长那样,忙于带她参加各种追名逐利的活动,而是有意屏蔽掉外界的赞美,让她像普通孩子一样静心学习,慢慢修炼,她像被修剪掉过花枝的植物一样,花枝不显眼,冠幅却越来越茂密。后来,她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再后来,她靠拉二胡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了常开不败、备受世人赞赏的那朵“音乐之花”。
    ⑪是啊,花苗期就能开花的矮牵牛,也如同禀赋过人的神童,擅长养花的人,都懂得修剪花枝、屏蔽强光的道理,让它得以静心蛰伏,收敛锐气,更好地积蓄精气神,慢慢成长出稳固的根系和繁茂的冠幅,而唯有根系强壮、冠幅繁茂,才能看到花开爆盆儿的美丽盛景。
    ⑫想到这里,我不再犹豫,拿起剪刀,轻轻地修剪掉柔嫩的矮牵牛幼苗上张扬着的花朵。看着花盆里嫩绿不起眼的矮牵牛,我的心,似乎也变得沉静了许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07,有删改)
    1. 默读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决定养花——A____________——不舍修剪——B____________——心生感悟——C____________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闲聊中得知他家有一盆花,被家人戏称为“开花机器”。

    (2)犹豫片刻,我又点开淘宝,咨询客服。

    3. 文章多次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

    4. 本文的标题“剪花枝”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十三)窗花舞
    ①【A】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形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⑤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掌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⑥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⑦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B】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⑧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车绣花团。
    ⑨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威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
    ⑩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⑪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⑫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作者:张金风选自2021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1.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有关“窗花”的许多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如何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

    2. 怎样理解题目“窗花舞”的“舞”?请简要概括。

    3. 做批注是用简练的语言及时记录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提疑问等。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A】和【B】处的划线语句进行批注。

    4. 年俗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年俗是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愿景;年俗是乡情,因神州大地的广阔而多姿多彩;年俗是祝福,祝人人康健、家家祥和。除了贴窗花外,请再举一种你知道的年俗文化,并简要介绍其价值和意义。

    (十四)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侯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形形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改)
    1. 文章第①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何作用?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的划线句。
    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

    (2)赏析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

    3. 阅读第④段,用本段中的两个双音节词分别概括早晨炊烟和黄昏炊烟的不同特点。

    4. 本文第⑤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其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大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莫怀戚《散步》

    5. 作者为什么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

    6. 积累链接:《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苦刺花的香味
    李建中
    ①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城了,突然想到城外走走。
    ②车子驶出城外,庄稼地已经一畦赛一畦地绿了起来。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光。在一条溪水潺潺的小河边,我看到了一片雪一样盛放的苦刺花,一朵朵,一簇簇,洁净如雪,尤显高洁。看到苦刺花,一缕苦涩而清香的味道萦绕心头,唤醒了童年的记忆。
    ③我的童年在乡间度过。每到春天,上山采花的人特别多。大家最爱采食的是棠棣花,但采摘苦刺花的人却特别少。一是苦刺花花瓣细碎,花朵较小,而且味苦;二是苦刺花长着绣花针一样锋利的细刺,稍不留神就会扎伤手。与常人不同;母亲常常选择在河湾处采摘苦刺花。母亲说,河湾处的苦刺花开得盛,花肥,味道正,而且有香味。
    ④苦刺花摘回来清洗干净后,母亲就把它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捞出后再用清水洗、浸泡,除去苦涩之味。食用时,把苦刺花挤干水分,加上韭菜、辣椒、豆豉和几丝腊肉,在油锅中爆炒,一道美食就做成了。小时候缺少油,肠胃寡淡,吃苦刺花,除了偶尔能尝到丝丝肉腥味之外,剩下的几乎全是苦涩的记忆。当看到我吃苦刺花吃得眉头紧皱的时候,母亲就若有所思地说:“苦刺花的确苦,但苦的东西吃多了,就能吃出香味来。”我那时懵里懵懂,理解不了母亲这话蕴含的深意。
    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十多岁就承包了一家人一年的砍柴任务,而且干起了挖坂田、背畜粪、打谷子等成年人才干的重活。浸透着汗水咸涩味道的少年生活,磨厚了我的脚掌和手掌的茧子,压结实了我稚嫩的肩膀,磨砺了我坚韧的内心。14岁那年,我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家务活。离开了农活的我竟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树木,变得孱弱多病,我疯也似的奔向郊外寻找苦刺花,我时不时地想起母亲摘苦刺花的情景,我仿佛第一次嗅到苦刺花苦涩中的淡淡香味。
    ⑥中师毕业,我到了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初为人师,我不敢丝毫懈怠,我认真撰写教案、反复修改,像演员背台词那样一遍又一逼地背教案,设想各种课堂情境和应对方案,窗前的灯,不知多少次擦亮小山村漆黑的深夜——也许是工作上吃的苦多一些的缘故吧,后来,我有幸从小学调到中学,从山区调到县城工作。
    ⑦20岁那年,我从县城回老家,犯了牙痛病,吃药打针都没奏效。母亲挖来苦刺花根煮水,没想到两天后牙就不痛了。只是苦刺花根的苦肝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幸运的是,我从此不再因为其他药的苦涩而紧皱眉头,往往一仰脖子就能把一碗药一饮而尽。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令人头痛的事,我就想起那剂苦刺花煮水的药方,眉头开始舒展,额头和心头的皱纹也减了不少。
    ⑧回城后上网搜索,生于河谷沙丘的苦刺花,居然是一味纯天然的药物:根和花都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叶可凉血、解毒、杀虫……曾经以苦涩浸透我生命底色的苦刺花,竟然浑身是宝,药用价值竟然这么高!
    ⑨回顾来路,在贫穷岁月里摔爬滚打,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吃过了太多的苦,但如今这些苦让我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让我格外珍惜生活的馨香。轻轻地嗅着春风中的苦刺花,我觉得它真是一种具有哲学智慧的植物,它锦囊似的花瓣里,苦涩中藏着缕缕暗香。
    (选自《金沙江文艺》2020年12期,有删改)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和经历
    “我”的表现
    “我”的心理
    童年吃苦刺花做的菜

    苦涩

    奔向郊外寻找苦刺花
    思念
    20岁喝苦刺水治好牙痛
    上网搜索苦刺花的功用

    现在回顾来路
    轻嗅春风中的苦刺花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光。

    3. 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结合文章主旨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说法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近些年,在“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等言论的影响下,很多父母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和最周全的保护,对孩子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吃一丁点苦。然而,没吃过苦的孩子,却长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低能儿,安于享乐的他们,暴躁易怒,荒废学业,顶撞父母和老师,生活也并未如父母想象的快乐和幸福。


    (十六)飘香的炒麦粉
    ①每到麦收季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飘香的炒麦粉。
    ②说起这炒麦粉,在中国美食系列的族谱中还真找不到它的位置,因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原因首先在于其用材单一:小麦粉或大麦粉。其次是烹制简单:或将小麦粉、大麦粉直接放入铁锅中翻炒至焦黄色,飘出香味即可;或将淘净的小麦粒、大麦粒先放入铁锅中翻炒熟后再用石磨磨成粉。第三是食用简单:舀几勺炒麦粉放入碗中,只需用开水冲泡后调制成糊状即可食之,若要讲究一点,放点白糖,即可送入嘴中,完成享受幸福的感知。
    ③虽说炒麦粉如此普通,如此简单,可在饥饿时代它又显得十分金贵。那时大家的口粮都是按计划按月配给,谁家都不可能有多余的面粉供你做炒麦粉,有做的,那定是家中有坐月子的产妇或刚断奶的稚童。还有个例外,就是家中有人要出远门,带上炒麦粉是为了能省下一笔上饭馆的开支(据说还能治水土不服)。我能吃上炒麦粉是当知青的时候,时时惦念着我的母亲不时会在口粮中挤出一点面粉炒熟后经邮局给我寄来。每当我打开邮包闻到从中飘出的麦香,口水就会在一瞬间溢满整个口腔,整个身心仿佛全都被妈妈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包裹了起来,那份温暖足可以让我醉上几天。后来,回城了,虽说生活在不断地改善,能端到嘴边的美食也层出不穷,但我还是会不时烹制一些炒麦粉放在咖啡瓶里备着,作夜宵用。
    ④去年的麦收时节,我回了一趟第二故乡,见村里的老人也在忙着为在城里打工的孩子炒麦粉。那醇厚、浓烈的麦香不断地从一家家的窗户里飘散出来,沁人心脾。为了炒好这麦粉,老人们要忙活多时。他们得先从新收的大麦里细细地挑选出粒粒饱满 A 金黄的麦粒,然后淘洗干净后沥干,再入锅用文火慢慢翻炒至麦粒 B 淡淡的焦黄色, C 浓烈的麦香便起锅。待凉透后再用石磨细细磨成粉。据说,这种先将麦粒炒熟后再磨成粉的做法还是在城里打工的孩子关照的,目的是好让炒麦粉保留住全麦的成分,吃起来更有营养。
    ⑤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我母亲为我炒制炒麦粉,再千里迢迢从城里邮寄到乡下,是为了不让我挨饿,让我服水土。如今乡村里的父老为进城打工的孩子炒制炒麦粉,再千里迢迢地通过快递从乡下往城里寄,却是为了给吃腻了美食的孩子换个口味,勿忘家的味道。尽管这炒麦粉的风水在轮流转,但不管如何转,其情,依然系着天下父母心;其味,依然是老手艺;其香,依然是从故乡的柴灶上飘出。
    ⑥无论你我处在河东还是河西,那飘香的炒麦粉,永远是心中乡愁的寄托。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 简述第①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2. 联系上下文,将“飘出”“闪着”“泛出”填入第④小节的空白处。
    A处填_____________ B处填_____________ C处填_____________
    3. 第⑤小节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其表达作用。

    4. 文章虽然写了很多事情,却依然显得自然有序、层次清楚,这是为什么?
    相关试卷

    考点16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考点16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16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16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5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考点15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15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15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2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考点12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12课外文学作品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12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考点13 课外抒情散文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