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01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02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第一单元4(*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本课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单元4(*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本课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  ),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① ,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  ),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  )。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② 。那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  )了吗? 
    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经受住考验;有了诚,和谐才能长久。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缘木求鱼 文武双全 如雷贯耳 烟消云散
    B.缘木求鱼 一文一武 千古流传 烟消云散
    C.临渊羡鱼 一文一武 如雷贯耳 不了了之
    D.临渊羡鱼 文武双全 千古流传 不了了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诚是维系和谐,使和谐经受住考验、变得长久的重要手段。”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2021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二下开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4—5题。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2021年2月4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81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50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他们虽然不再年轻,但是他们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直刻在他们心中。
    4.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
                                       
                                       
                                       
                                       
    5.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应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们,不少于5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选择性忽视”。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请比较柏拉图和汪国真的话的异同,说说你更赞同哪一方并请就其中一方谈谈你的认识。
                                       
                                       
                                       

    7.微写作。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有人认为“真”更重要,有人认为“美”更重要,请你在“相对于真,我更喜欢美的表达”与“相对于美,我更喜欢真的表达”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进行论证。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个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非虚构文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假借“真实”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
    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
    材料二: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认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摘编自洪治纲《“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1.()下列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虚构文学(写作)颇有纪实性,不仅具有真相揭示和事实还原的意味,还体现了积极勘探和理性反思的特质。
    B.非虚构文学(写作)享有“真实”优势,同样的题材,以非虚构面目出现时,就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
    C.非虚构文学(写作)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表现出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姿态。
    D.非虚构文学(写作)虽不排斥叙事性,但强调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少有感性抒情和诗性怀想,艺术性有时偏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虚构文学(写作)”作为新的概念,被作家关注又引发顾虑,因它与既有文学概念里的文学虚构性本质对立。
    B.“非虚构文学(写作)”概念在学理上很难被厘清,但某些代表作品呈现独特文体特征,印证了其概念的严谨性。
    C.当代作家只有积极主动、深度介入社会历史,进行“非虚构”写作,才对他们的虚构性写作大有裨益。
    D.材料一围绕“真实”二字论述“非虚构文学(写作)”,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角度不同,但同样表现出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极大肯定。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创造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大家承认压根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B.“非虚构为文学提供了一种生机,让人物和故事具有某种实证性……保留可靠的真实经验和生活场地。”
    C.“我有时候告诉别人一个故事的轮廓,人家听不出好处来,我总是辩护似的加上一句‘这是真事’,仿佛就立刻使它身价百倍。”
    D.“我所掌握到的很多资料都是独门的,但我还是觉得和那段历史隔着一层不可逾越的时空,所以决定去马来西亚作一次实地的旅行。”
    4.()材料二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如何理解非虚构文学的“真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①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结合前文“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可知,“离开诚谈和谐”属于方向、方法不对,应选用“缘木求鱼”。②一文一武:一个是文人,一个是习武的。指两个人。文武双全:文才武功样样具备,指才能全面而杰出。一般指一个人。语境说的是“蔺相如与廉颇”,应选用“一文一武”。③千古流传:某个人或某个人的事迹被后人知晓,而且流传很久。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语境说的是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流传于后世,应选用“千古流传”。④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语境说的是假和谐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不复存在,消失净尽了,应选用“烟消云散”。
    2.答案 ①原文句式整齐,每个分句中“有了诚”单独成句,构成排比,有强调的作用,且气势更强;②原文的表述和后文的“如此”衔接更连贯。
    解析 分析修改后的句子与原文表达效果的差异,一般可以从修辞、句式、与上下文的衔接情况、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等角度思考。解答本题,从修辞的角度看,原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读起来更有气势,且“有了诚”单独成句,突出了“诚”对和谐的巨大作用;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情况的角度看,若改为“诚是……的重要手段”,与后文的“如此”衔接不如原文连贯。
    3.答案 ①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 ②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
    解析 分析上下文可知,①处所在的句子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后文“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引出下文,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含有关联词“还是”,故①处所填句子应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应以“诚不仅是……”开头;上文的中心句是“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此处所填句子应与其意思相近,故可填写“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②处,前面两段的首句均为本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内容均围绕首句展开论述,故此处也应填写此段的中心句,根据后文内容可知,此处应填写“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之类的内容。
    4.答案 (示例1)一曲《少年》燃网络,满头华发报国恩。
    (示例2)白发唱《少年》激情在线,热血献祖国信念未减。
    解析 新闻第一段是事件的主体,可以概括为“一曲《少年》燃网络”或“白发唱《少年》激情在线”。新闻第二段是81岁的合唱团团长讲述他们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唱歌,即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新闻第三段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点出了事件的意义。拟写标题时,要紧扣材料的内容,一方面概括主要事件,另一方面点出事件的内涵和意义。另外还要注意对偶句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和字数限制。
    5.答案 (示例1)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示例2)熟悉的歌声背后,是我们关于青春、事业和理想的岁月往事;深情的旋律之中,饱含着我们远大的梦想、奋斗的精神和赤诚的家国情怀。
    (示例3)“少年”二字,不问白发,只问心境;无关年龄,只关热爱。因为热爱,岁月带给我们的不是惊慌,而是光芒。我们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永远是热血少年!
    解析 本题要求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应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的观点。反驳时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争风头”进行反驳,也可以针对“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进行反驳。
    6.答案 相同之处:都谈到了选择和坚持的重要性。不同之处:柏拉图之言强调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放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更具理性和智慧。汪国真之言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既然选择了远方,就需要不畏艰难地走下去,更具号召力和鼓动性。
    我更喜欢柏拉图的理性和智慧。我的认识:由理性和智慧支撑的勇气更容易让我们到达内心渴望的远方。
    解析 题干要求说明四个问题,一是“同”,一是“异”,一是自己更赞同哪一方,一是自己对其的认识。柏拉图的话和汪国真的话都谈到了“选择”和“坚持”,这是相同之处。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都要理性对待,该放弃时果断放弃,该坚持时勇敢坚持;汪国真的话中,“既……便……”强调的是坚持,表明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这是不同之处。柏拉图的话更理性一些,汪国真的话更感性一些。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即可。
    7.答案 (示例1)观点一:相对于美,我更喜欢真的表达。
    理由:古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世上从来不缺乏虚伪的花言巧语,缺乏的是真诚的金玉良言。“真”是本,“美”是末,只有表达“真”了,“美”才会有意义;再“美”的表达,缺乏“真”的前提,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示例2)观点二:相对于真,我更喜欢美的表达。
    理由:古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于表达来说,“真”固然很重要,但没有艺术的修饰,没有美感,就会像顽石璞玉,终会湮没无闻。“真”是表达的基础,“美”是表达的更高追求,我们追求“真”,更应追求“美”。
    写作指导 写作时,应该先明确观点,再结合现实陈述理由,注意理由要充分。本题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运用引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年模拟练
    1.C “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错误。原文说的是“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2.D A.“因它与既有文学概念里的文学虚构性本质对立”错误。由原文“作家一方面被吸引……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可知,“‘非虚构文学(写作)’作为新的概念,被作家关注又引发顾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选项以偏概全,且“本质对立”的说法与原文不符。B.“印证了其概念的严谨性”错误。由原文“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它又呈现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可知,非虚构文学(写作)概念的严谨性有值得商榷之处。C.“只有……才……”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3.D 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D项中当作者感觉和历史有隔阂时,决定作一次实地的旅行,体现了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A项体现的是文学的创造性,B、C两项体现的是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性”及其意义。
    4.答案 ①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②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③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表述严密,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用语等方面思考。从论证方法上来看,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论证“‘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这一观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李辉的《封面中国》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为例进行论证。同时,又将像李辉、梁鸿这样的“非虚构写作”作家和那些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的一些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从用语来看,“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中“似乎”一词以及“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表述严密,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另外,材料二中,作者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即它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如其艺术性偏弱,论证比较客观。
    5.答案 ①基于事实的“真实”。用纪实的形式,调查和暴露现实问题。②文学的“真实”。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③阅读体验的真实。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非虚构文学的“真实”的内涵,答题时应从材料一中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归纳。由原文“在‘真实’的基础上……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可知,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是基于事实的“真实”,是用纪实的形式,调查和暴露现实问题。同时,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是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是一种文学的“真实”。由原文“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可知,非虚构文学的“真实”还指阅读体验的真实。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

    相关试卷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类,选择题组,小阅读-课内,小阅读-课外,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精练,共7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当堂检测题,共9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