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9 屈原列传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9 屈原列传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01
    9 屈原列传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02
    9 屈原列传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9 屈原列传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9 屈原列传精练,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积累,文化常识,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
    “离”同“ ”,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 ”,
    3.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 ”,
    4.屈平既绌
    “绌”同“ ”,
    5.齐与楚从亲
    “从”同“ ”,
    6.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 ”,
    7.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 ”,
    8.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名属教坊第一部 ⑦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⑧神情与苏、黄不属
    2.伐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3.信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4.约①其文约,其辞微 ②约之以礼 ③怀王与诸将约 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博闻强志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④《聊斋志异》 ⑤《三国志》
    6.见①信而见疑 ②靡不毕见 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④公将战,曹刿请见
    7.明①明于治乱 ②谗谄之蔽明也 ③明道德之广崇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8.疏①王怒而疏屈平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 ④《谏太宗十思疏》
    9.为①而自令见放为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③为楚怀王左徒
    10.之①王甚任之 ②秦发兵击之 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④复之秦 ⑤受物之汶汶者乎 ⑥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11.其①平伐其功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12.以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④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3.与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②屈平不与 ③齐与楚从亲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古义: 。
    今义:客人(总称)。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古义: 。
    今义:祸害,坏处(与“利、益”相对);有害的(跟“益”相对);使受损害。
    3.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古义: 。
    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
    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5.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
    今义: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无理狡辩。
    6.颜色憔悴
    古义: 。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7.形容枯槁
    古义: 。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

    4.方正之不容也

    5.明道德之广崇

    6.蝉蜕于浊秽

    7.厚币委质事楚

    8.惠王患之

    9.时秦昭王与楚婚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5.其后楚日以削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特殊句式:
    译文:
    3.大破楚师于丹、淅。
    特殊句式:
    译文: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特殊句式:
    译文: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特殊句式:
    译文:
    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特殊句式:
    译文:
    7.为天下笑。
    特殊句式:
    译文: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特殊句式:
    译文:
    9.是以见放。
    特殊句式:
    译文:
    10.竟为秦所灭。
    特殊句式:
    译文:
    11.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先秦时期,屈原作为一个怀瑾握瑜、特立独行的伟大诗人,可以说是自我意识高度张扬的典型。( )
    2.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
    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文艺工作者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 )
    4.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教育和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
    5.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我们的文学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 )
    2.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效法屈原、宋玉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少有的。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
    4.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表示家族系统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种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便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
    5.“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被贬后任此职。( )
    6.“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后也用以泛指联合,或特指军事上的联盟战略。( )
    八、名句默写: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 , ”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 , ”。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4.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不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5.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 , ”。
    6.《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7.《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8.《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 , ”。
    九、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一致。
    人生中的每一场磨难,都是毕生宝贵的财富。战国时的爱国诗人屈原,仕途坎坷,信而见疑,枉遭放逐,成就千古诗篇《离骚》;汉代著名史官司马迁,命途多舛,惨遭宫刑,忍辱负重,写成史学巨著《史记》;

    十、下面是某校“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计划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十一、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可适当增减词语,但要保留原有信息。
    ①《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②屈原是《离骚》的作者。
    ③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以“《离骚》”为主语开头:


    (2)以“屈原”为主语开头:


    十二、微写作。
    假如你在汨罗江畔遇到了正要以身殉国的屈原,会是怎样的场景?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就此发挥想象,对这一场景进行描绘,并写出你想对屈原说的话。(200字左右)




    片段阅读练
    一、(2020浙江丽水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请分层概括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饣甫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楚辞·渔父》,有删改)
    3.()下列诗句中的“渔父”形象与《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C.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临江仙》)
    D.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
    4.()《楚辞·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6题。
    九章·涉江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蔽日兮,下幽晦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诗人以“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领起全篇,“奇服”用以象征诗人高尚的品德与才能,“年既老而不衰”则表现了诗人一生追求、百折不回的坚定意志。
    B.第二至三段以行程为序展开叙写,既写出了自己受到的种种磨难,又抒发了自己在被放逐无法施展抱负的情况下的沉重心情,以及不改初衷,依然关心、忧虑国家命运的高洁胸怀。
    C.流放地“溆浦”在当时是极其荒僻的,“幽独处乎山中”,这对屈原来说是严峻的考验;他认识到自己将“愁苦而终穷”“重昬而终身”,但他表示“吾不能变心而从俗”“余将董道而不豫”,这表现了诗人决不改变政治理想、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末段是全诗的总结,运用比喻,揭露了贤士远离、邪恶当道、阴阳易位的黑暗的楚国政治;也呼应了开头,再次交代了自己遭放逐、不得不远行的原因。
    6.()诗中的“重华”是古代贤君虞舜的名字。诗人为什么写自己与重华游仙宫?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5题。(20分)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眜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选自《史记·乐毅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B.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C.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D.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而后退出。
    B.霸国,指春秋时代的齐国,因齐桓公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代的齐国仍然有“霸国”余威。
    C.合从,即“合纵”,文中指东方六国诸侯联合抗拒西方的秦国;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D.卤获,掳掠。卤,通“虏”,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文中含义与《汉书·匈奴传上》“斩首捕虏七百余级,卤获马牛羊万余”中的“卤获”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毅出身名门,早年便有贤名。乐毅的先祖乐羊曾在魏文侯手下任职,因功被封在灵寿,后乐氏子孙辗转为赵国人。乐毅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
    B.乐毅经历丰富,善于利用机会。沙丘之乱后乐毅离开赵国到了魏国,适逢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借为魏昭王出使的机会投靠燕国,并担任了燕国的亚卿很久。
    C.乐毅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策略。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认为单独行动不易获取胜利,建议联合赵、楚、魏等国一起攻击齐国,得到了诸侯们的热烈响应。
    D.乐毅谋略过人,伐齐功勋卓著。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仅仅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目的在于收服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2)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

    5.()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分)



    五年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1全国乙,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罹 遭受
    2.旨 意旨
    3.涅 染黑
    4.黜 指被罢免官职
    5.纵 合纵,联合抗秦
    6.佯 假装
    7.贽 见面礼
    8.纳 接纳
    二、
    1.①撰写 ②连接 ③同“嘱”,嘱托 ④劝请 ⑤类,等辈 ⑥属于 ⑦管 ⑧类似
    2.①自夸,炫耀 ②进攻,征伐
    3.①诚实 ②相信,信任 ③任凭,随意
    4.①简约 ②约束,节制 ③约定,约会 ④大概,大约
    5.①志向 ②记 ③做记号 ④记述,记载 ⑤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
    6.①加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表现 ③显现,出现 ④谒见,拜见
    7.①明白,懂得 ②视力 ③明确,阐明 ④鲜明
    8.①疏远 ②分条陈述 ③稀 ④上给皇帝的奏章
    9.①句尾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②与“所”连用,表被动 ③担任,充当
    10.①代词,他 ②代词,楚师 ③助词,的 ④往,到……去 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①代词,他的 ②指示代词,那,那些
    12.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拿,用 ③介词,从,在 ④介词,因为
    13.①介词,对,向,和 ②给予 ③连词,和,同 ④亲附、亲近
    三、
    1.各诸侯国的使节
    2.嫉妒
    3.困厄,处于困境
    4.第二年
    5.假话
    6.脸色
    7.外貌,模样
    8.委婉得体
    四、
    1.动词作名词,听力
    2.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3.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4.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5.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6.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7.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
    8.意动用法,以……为患
    9.名词作动词,通婚
    10.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11.使动用法,使……灭亡;使动用法,使……破败
    12.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13.形容词作名词,忠诚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
    15.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五、
    1.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根本。
    2.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被”表被动。
    译文: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移却被诽谤。
    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丹、淅大破楚师”。
    译文:在丹水、淅水一带大败楚军。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而于怀王之宠姫郑袖设诡辩”。
    译文:让他在楚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说假话。
    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
    译文: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6.特殊句式: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文: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蛊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7.特殊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被天下人耻笑。
    8.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乎”。
    译文:高尚的人,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受外物的玷污呢?
    9.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因此被放逐。
    10.特殊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终究被秦国消灭了。
    11.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主语,应是“(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译文:(怀王)再次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后来才把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六、
    1.✕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不能作定语。
    2.√ 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3.√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4.✕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此处应用“危言耸听”。
    5.√ 与世推移:指能够随着时间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七、
    1.√
    2.√
    3.✕ 《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4.✕ 屈原的“屈”应该是“氏”。
    5.√
    6.√
    八、
    1.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3.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4.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5.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6.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7.“离骚”者 犹离忧也
    8.其文约 其辞微
    九、
    答案 (示例)宋代的代表词人苏轼,官运不济,频遭贬黜,淡然处之,终留传世名作《赤壁赋》。
    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把握所要仿写的句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前两句在写屈原和司马迁时,都是先采用“朝代+身份+人物名”的形式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然后用三个四字短语对人物的坎坷经历进行概括,最后写出其所取得的成就。把握这些特点后,选取一个人生经历坎坷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物来写即可。
    十、
    答案 “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于5月30日举行,将以张贴海报以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开展知识讲座、趣味游戏、诗词大会三项活动来体验端午节文化。
    解析 本题所给的是某校“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计划的构思框架图,该框架图主要介绍了“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的全过程,首先表明活动的时间——5月30日,然后按照先“宣传”后“开展”的顺序解说。具体而言,该项活动的宣传,包括运用海报和报道两种形式,报道可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站进行;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知识讲座、趣味游戏、诗词大会等。根据以上对框架图的分析,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十一、
    答案 (1)《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的诗歌。
    (2)屈原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的《离骚》的作者。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解答本题,可先确定主干句,然后将其他内容作为修饰成分插入。如第(1)题,要求句子的主语是“《离骚》”,可先确定句子主干“《离骚》是一首诗歌”,修饰成分为“屈原创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改写时,把这些修饰成分放在“诗歌”前即可,注意必要的时候加“的”。第(2)题,要求句子的主语是“屈原”,可先确定句子主干“屈原是《离骚》的作者”,改写时,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作为“《离骚》”的定语插入即可。
    十二、
    写作指导 描述场景时,要注意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以及细节的刻画,对屈原说话时可进行劝慰、开导,注意感情要真挚,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片段阅读练
    1.答案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
    解析 ①“百余篇”是后置定语,修饰“文”,故应在“百余篇”后断开。
    ②“先……而后……”是对称句式,应在“后辞句”后断开。
    ③“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其后需要断开。
    ④“不已”作“为之”的补语,其后应断开。
    ⑤“以学问”作“资”的状语,“资”后无宾语,应在“学问”后断开。
    ⑥“古者”作“其身不遇于世”的主语,其前应断开。
    2.答案 ①写文章“先意气而后辞句”,即以意为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达到前人的水平。②好文章比富贵身份更能让后人记住你,但不要希求在当世出名。
    解析 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可以分两层进行概括。第一层,“实先意气而后辞句……则古作者不为难到”,提出写文章“先意气而后辞句”的道理,并鼓励对方“为之不已”,这样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平。第二层,“自两汉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指出文章写得好,能让人记住你的名声,但不要希冀在当世就能出名。
    [参考译文]
    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先想好意旨精神然后再斟酌言辞章句,仰慕古人而崇尚仁义的,如果您坚持不停地做下去,再用学问辅助,那么古代作家的水平不难达到。古时候的人自身在当世得不到赏识,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求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赏识。自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名显扬的,谁又比得上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些人难道希求在当世知名吗?
    3.C 通过“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等判断,《楚辞·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情操寄托在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因此,C项中“渔父”的形象与其最接近。A项写的是一个孤寂不屈的“渔父”形象,B项写的是“渔父”生活的艰辛,D项写的是“渔父”生活的富足美满。
    4.答案 “清”有三层含义:①水清澈;②人品高洁;③社会政治清明。“浊”有三层含义:①水浑浊;②人品卑劣;③社会黑暗,是非黑白颠倒,善恶忠奸不辨。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找出《楚辞·渔父》中有关“清”“浊”的句子,如“举世皆浊我独清”“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等,据此可得出“清”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说水清澈,第二层是说人品高洁,第三层是说社会政治清明。与之对应,分析“浊”的含义即可。
    [参考译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游荡,他沿着江畔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外貌瘦瘠。渔父见了便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屈原说:“整个世道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众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聪明通达的人不为外物所拘束,能随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众人都醉了,您为什么不吃众人的酒糟,喝众人的薄酒呢?为什么思虑深沉而行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洁净的身体,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宁愿跳进湘江里,葬身在江鱼的腹中。怎么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渔父微微一笑,敲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汉水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汉水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于是离开,不再和屈原说话。
    5.B “写出了自己受到的种种磨难”错,第二至三段没有写诗人受到的种种磨难。
    6.答案 诗人写自己与重华游仙宫,是为了寄托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理想的远大以及对“美政”的执着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屈原的理想、德行是不容于当世的,而其追求又是执着的,因此他常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寄托自己的心志,而重华也是作者心目中君主应有的形象。结合以上分析进行回答即可。
    三年模拟练
    1.D “伐取”即“攻下”,意思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最后一个“中山”是“复灭”的宾语,两者之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
    2.C “文中指东方六国诸侯联合抗拒西方的秦国”错误,文中“合从”是联合抗齐。
    3.D “围而不攻,目的在于收服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于文无据。
    4.答案 (1)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使齐国大败燕国,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没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
    (2)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到他即位的时候,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解析 (1)以:介词,因为。怨:怨恨,仇恨。报:报复,复仇。
    (2)快:高兴,喜悦。及:等到……时候。纵反间:施行反间计。
    5.答案 ①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乐毅与燕惠王有矛盾,遭到燕惠王的猜忌。②齐国的田单趁机实施反间计,谎称乐毅打算在齐国称王,致使乐毅被骑劫替代。③乐毅害怕被杀,便投降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受到赵国的尊重宠幸。
    解析 本题答题区间在文章最后一部分,由“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可概括出答案第①点;由“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可概括出答案第②点;由“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可概括出答案第③点。
    [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先祖叫乐羊。乐羊是魏文侯的将军,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中山重新建国,到赵武灵王的时候(,赵武灵王)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有乐毅。
    乐毅很贤明,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等到赵武灵王时发生了沙丘的叛乱,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使齐国大败燕国,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没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燕国狭小,偏僻荒远,力量不能制服齐国,于是燕昭王降低身份,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在这时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献礼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在这个时候,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挫败了三晋,就和三晋攻打秦国,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攻克宋国,扩大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争着自尊为帝,没多久又把帝号取消了,仍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服从齐国。齐湣王自尊自大,百姓不能忍受。在这时,燕昭王(向乐毅)询问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利诱取悦秦国。诸侯们受害于齐湣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合并统领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军。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临菑。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巡行齐国,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攻入临菑,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在这时燕昭王把在齐国掳掠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这些城邑都被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归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到他即位的时候,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说:“齐国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两个城邑罢了。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嫌隙,乐毅想联合军队留在齐国,在南面称齐王。齐国所担忧的,是唯恐别的将军来攻。”在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给乐毅的)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宠幸,借此来震动燕国、齐国。
    五年高考练
    1.C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上以选人”句意不完整,后面不能断开,排除A、D;“上欲杀之”中的“上”是“皇上”,做句子的主语,因此在“上”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
    2.B B项,“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说法错误,文中“抵极刑”指判处死刑。
    3.D D项,“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说法错误。文中最后太宗说:“这岂止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并不只是臣子不尽忠,还有“君王无道”。
    解题技巧
    (1)关注文中的重要人物及事件。严防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
    (2)关注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3)关注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原文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4)关注题干。明确题干的考查点,严防与题干要求无关的信息或不恰当的推断混入选项。
    4.答案 (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
    解析 (1)采分点为:“既(已经)”“断之以法(状语后置,用法律断之”)“信(信用)”“此乃……(判断句,这是……)”。(2)采分点为:“皆(都)”“覆视(复核查验)”“矜(同情)”“闻(使……听到)”。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正耿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当时很多候选官员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和门荫造假,皇帝下令让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说:“你能如此执法,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时(话语)滔滔不绝,太宗都听从他的意见,天底下没有冤案了。鄃县县令裴仁轨私下役使看门人,太宗大怒,要处斩他。殿中侍御史长安人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共有的,并非陛下所独有。现在裴仁轨犯罪较轻却处以极刑,我担心人们将无所适从。”太宗高兴,免除裴仁轨死罪,任命李乾祐为侍御史。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廷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而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里面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两天之内要五次回奏,下到各州的也要三次回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两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有疑点,全都拷打审讯迫使认罪,总共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止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精练,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优秀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第五部分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9 屈原列传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