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学案0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学案02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学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储备,基础过关,实战过关,迁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据说,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且不论故事是否属实,这首诗肯定是写得极好的。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 作者及“行”的文体特点。
    2.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3. 领悟诗歌主题,从小树立爱国之志。
    重点:通过赏析诗句,品味诗歌意境。
    难点:领悟诗歌主题,从小树立爱国之志。
    三、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注释
    (1)《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
    (2)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
    (3)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4)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5)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6)角:军中号角。
    (7)燕脂: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的血迹。
    (8)凝:凝聚。
    (9)临:逼近,到,临近。
    (10)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响亮。
    (12)报:报答。
    (13)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14)意:信任,重用。
    (15)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五、诗意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战士们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甘愿手操宝剑为国血战到死。
    六、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二句: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雄姿英发。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三、四句: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的激烈;“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作者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惨烈。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五、六句:叙事写景,写孤城的戍边将士寒夜突击,奇袭敌军。仍以气氛烘托战争情势,衬托出下两句将士的英勇。
    半卷红旗写悄然行军,写出了行军快速的样子。“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三字使人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暗示出将士们做出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
    “重”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仿佛有斤两可称,竟至鼓声不能敲响。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七、八句: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欲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点明主旨。
    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怨于不顾,仍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此联浸透着诗人的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惜为国事献身。
    写作特色
    色彩丰富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用典
    使诗歌言简意丰。运用了“黄金台”的典故。
    烘托
    前六句使用了烘托手法 ,未正面描写战争而战争的激烈呼之欲出,动人心魄。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几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本诗即是写这样一位英雄。
    八、问题探究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参考: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诗中的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了战争的危急形势?
    参考:
    “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犹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来极力渲染宾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
    (3)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参考:
    (一)画面描绘:
    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烁着金光。
    (二)修辞手法: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用比喻修辞,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三)炼字角度:
    “压”指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完全地揭示出来。
    (4)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参考:
    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5)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参考: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6)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参考: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7)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
    明确:诗人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点明主旨,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8)诗人描绘了几个画面来反映官军的军旅生活?
    参考:
    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官军刻苦练兵;
    一个在午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9)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参考: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10)阅读《雁门太守行》,试从表现手法、诗歌内容、色彩艺术三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参考:
    表现手法: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颈联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诗歌内容: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色彩艺术:这首诗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
    (11)请你用“我喜欢 ,因为 ”句式说话。说说它美在何处?
    参考:
    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修辞美)
    ②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语言美)
    ③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画面美)
    ④我喜欢“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因为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色彩美)
    ⑤我喜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两句,因为诗人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精神美)
    九、诗歌主旨
    此诗描绘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住,危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
    十、课堂小结
    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1.《雁门太守行》是 (朝代)的 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字 ,有“ ”之称。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摧毁 ②鳞片 ③凝重 ④提携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黑云压城:
    (2)城欲摧:
    (3)甲光向日金鳞开:
    (4)角:
    (5)燕脂:
    (6)凝:
    (7)临:。
    (8)不起:
    (9)报:
    (10)意:
    (11)玉龙: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3、 ,霜重鼓寒声不起。
    4、报君黄金台上意, 。
    理解型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
    , 。
    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 。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 。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 , 。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2019·北京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2019·河南师大附中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2019·河南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6.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徽,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寨上燕脂凝夜紫”。
    (四)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2019·北京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8.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9.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 的决心。
    30.“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五)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2018·湖南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六)诗歌鉴赏。 【2019·湖南中考真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34.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七)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2017·全国初二课时练习】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12.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八)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2019·北京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请你选取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战争场面,并写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2018·福建厦门一中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18.请简要分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全诗的作用。
    (十)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各题。 【2018·北京人大附中初二期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首联历来被诗评家赞为“语奇”。请你结合其中一句,从用词或修辞角度分析首联“奇”在何处。
    2.设色鲜明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除了《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以外,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含有颜色词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填写一句即可,卷面上已出现的诗文除外)
    3.《雁门太守行》一诗的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用了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下列诗句中也使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 B.落红不是无情物
    C.生子当如孙仲谋D.不畏浮云遮望眼
    (十一)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2019·北京平谷中学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诗歌的后四句借“临易水”,歌颂了守边将士①______的英雄气概,也借“黄金台”之典表达了②______的情感。
    5.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你结合文中含有色彩的句子,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选择一句即可)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颜色表达情感的句子,除了《雁门太守行》外,你读过的句子还有:“①______”“②______”。(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2012·江西初一月考】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42.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
    4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二)诗歌鉴赏【2017·江西新余一中初二月考】
    南国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①破月②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注释)①岚:山头云气。②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4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描绘了南园一带从早到晚旖旎动人的山水田园风光。
    B.颔联描绘了柳絮纷飞似雪,溪水涨满麦田,春水丰足的喜人景象。
    C.尾联写捕鱼人夜晚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照明夜渔的情景。
    D.诗歌前四名主要描摹了白天的自然景物,后四句主要写夜晚人的活动。
    4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采用移步換景的写法,依次描绘各类景物 。
    B.“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忽现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的惊喜 。
    C.“度”写出了钟声由近及远的传递感。
    D.诗人在诗中着重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2016·江苏中考模拟】
    南 园
    李 贺①
    花枝草蔓②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①李贺:作者写作此诗时,年二十有余,无人赏识,不被重用。②草蔓:草的长茎,这里指草本的花。
    46.下列诗句中,与“小白长红越女腮”表达技巧相同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7.作者写前两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8.“可怜日暮嫣香落”一句中,“可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小题。 【2019·北京初二期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7.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8.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____”和“______”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 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二)诗歌对比阅读【2019·孝感市丹阳中学初二期末】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乙)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2019·山东中考模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霸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秋色里,号角声震天动地,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星现出一片紫色。这两句描写出惨烈悲壮的战地场景。
    B.《渔家傲·秋思》首句写出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无逗留之意。从而突出了塞下秋来天气极其寒冷。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敌军半夜突袭我军,已到易水,此时天寒霜降,我军红旗半卷,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长期守边辛苦,思念家乡,他们白了头发,留下了眼泪。
    20.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首联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渔家傲·秋思》下阙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他们既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又想勒石燕然、建立军功。
    C.《雁门太守行》尾联引用燕昭王用重金招揽天下英雄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D.两首诗词都写出了将士们为国效忠、建功立业的决心,也都暗含了对朝廷软弱、不重边功的不满。

    (四)诗歌鉴赏。【2018·四川初二期末】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刀名,刃弯。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④若个:哪个。
    35.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36.(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
    (五)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2018·广西中考真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6分)【2014·江苏初二期末】
    (甲) (乙)
    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刀名,刃弯。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④若个:哪个。
    39.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的妙处。(2分)

    40.李贺,人称“奇才”“鬼才”,虽一生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但从这两首诗中依然可以看到他 的豪情。(2分)
    41.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2分)
    【迁移拓展】
    爱国是永恒的话题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京城》《嘲少年》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疏通并感受诗歌内容,经典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