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①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2.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
    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体内温差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多,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因此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故耗氧量增多,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由于体温基本不变,故体内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因此通过排尿排出水的途径增多,故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某位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
    B. 刺激b点,电表①和②的指针均能发生两次偏转
    C. 刺激a点,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而电表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刺激c点,如果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③的指针能发生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A正确;
    B、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由左向右),所以刺激b点,电表①的指针不能发生偏转,电表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偏转,B错误;
    C、由于a点处于电表①两个电极的中点,所以刺激a点时,电表①的指针不能发生偏转,但电表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
    D、刺激c点,如果电表①和电表②的指针都发生偏转,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如果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②、③的指针能发生偏转,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B。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6.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于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错误;
    D.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B. 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C. 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D. 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大量饮水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
    在炎热环境中,温觉感受器兴奋,会通过传入神经传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
    在饥饿条件下,血糖偏低时,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血糖,C错误;
    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体液中的缓冲物质发挥作用,使PH保持稳定,D正确。
    8.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不同
    B.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C. 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并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D. 下丘脑细胞上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都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A错误。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因此其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需要经过内环境,C错误。
    D、据图分析,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D正确。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多,所以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
    C. 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
    D. 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 CO2 增多,所以内环境 pH 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
    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B错误;
    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温维持稳定时,产热与散热相等,C错误;
    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不是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 ②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③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错误;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正确;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错误;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正确;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②④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此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 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 HIV在繁殖过程中,其RNA在宿主细胞中控制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D. 目前接种疫苗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
    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A、HIV主要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A错误;
    B、由于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较高,B错误;
    C、HIV在繁殖过程中,其RNA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控制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由于RNA是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很难制作疫苗;控制传播途径才是防治的有效措施,D错误.
    故选C.
    12.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 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
    C. 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 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③⑦
    C. ③④⑤⑦ D. ②③⑥⑦
    【答案】C
    【解析】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错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但抗原不一定都是异物,也可能是机体衰老的细胞或癌细胞等,②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所以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吞噬细胞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④正确;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⑤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⑥错误;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即细胞免疫进行的,⑦正确。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14.下图表示某抗原侵入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图中包含了所有的免疫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过程会加快
    B. a细胞不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d、e细胞都能增殖分化
    C. 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 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包括了多种免疫细胞,但是没有记忆细胞,A错误;
    B、a表示吞噬细胞,不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d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e为效应T细胞,没有增殖分化能力,B错误;
    C、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浆细胞可以合成与分泌抗体,因此其比B细胞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D正确。
    故选D。
    15.下面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甲患者
    乙患者
    T3(ng/dL)
    4.1
    345.1
    10~200
    T4(ng/dL)
    2.8
    15.8
    5.5~12
    TSH(ulu/mL)
    22.7
    0.1
    0.2~7.0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 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 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参与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 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的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而TSH激素水平较高,说明机体可能是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此时TSH激素分泌增加,所以,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的检测结构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而TSH激素水平较低,说明甲状腺激素较高,反馈抑制TSH的分泌,所以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产热,寒冷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较高,进入医院立刻抽血体检,甲状腺激素指标会偏高,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TSH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使TSH激素量减少,C正确;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是机体内环境正常调节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16.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 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 生产上应优选320mg/LNAA处理插条
    D. 400mg/L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A错误;
    B、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浓度低于300 mg/L时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300 mg/L时会降低生根率,B错误;
    C、320mg/LNAA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不能用于生产,C错误;
    D、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400 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故选D。
    17.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
    C. 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一定在DE所示浓度范围
    D. 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由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都能促进根、茎生长,而当生长素浓度大于一定的浓度时,对根、茎都有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对两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由根的远地侧向根尖近地侧运输,由于跟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故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则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B正确;
    C、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生长较快,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为BE所示浓度范围(不包括B、E两点),C错误;
    D、识图分析可知,根所需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远小于茎的最适浓度,因此根较为敏感,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差,D正确。
    故选C。
    18.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一致的是
    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一一促进种子萌发
    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获得无子果实
    C. 用一定浓度的2,4一D溶液——除去双子叶作物田间的单子叶植物杂草
    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快叶片的黄化速度
    【答案】A
    【解析】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项正确;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子房,才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项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农业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2,4一D溶液(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C项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项错误。
    19.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还是将生长素分解,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
    B.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D.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为③<①=②=④,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A正确;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B正确;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C错误;
    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为③<①=②<④,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D正确。
    故选C。
    20.建设绿色“一路一带”,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而可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
    C.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同时还受基因组控制和环境影响
    D.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答案】A
    【解析】
    对沙柳掐尖留芽,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可见,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成熟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极少,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沙柳的成活,B错误;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C错误;掐尖留芽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但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能运输到茎的接近根的基部,不能运输到根尖,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形态学上端),运往“根近茎端”(形态学下端),D错误。
    21.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中培养的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 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 该实验中酵母菌的计数应在酵母培养液滴加完成后立即开始
    D. 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基数小而生长缓慢,A错误;
    B、由图可知,转速150 r/min 时,可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正确;
    C、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应该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在酵母培养液滴加完成后,要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的底部,再进行计数,C错误;
    D、无论培养初期还是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都是胞内,D错误。
    故选B。
    2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A错误;
    B、春节前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C正确;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③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C。
    2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
    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耕还林能增加生物的生存环境,故可提高生物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从三种曲线的变化可知,三者属于竞争关系,在树林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明显,B正确;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即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D正确。故选C。
    2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
    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而不能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C正确;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及其夹角的菌体,结果正常,不会偏小,D错误。
    故选C
    25.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 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 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B、社鼠的活动强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B正确;
    C、种群数量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性别比越低(小),由图可知社鼠在环境秋冬季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生存能力更强,C错误;
    D、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可提高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降低出生率,减少种群密度,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是种群密度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26.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 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 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类似图2中的曲线X
    D. 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和己虽都是第二营养级,但不一定是同一个种群,A错误;
    B、戊是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植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当新物种刚进入新环境时,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呈“J”型曲线增长,C正确;
    D、当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2时增速最快,即t1,D错误。
    故选C。
    27.如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 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
    C. 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 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的生物,因此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
    B、乙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
    C、丙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蚯蚓能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正确;
    D、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所以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C。
    28.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②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③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①错误;
    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②正确;
    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③正确;
    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信息传递,但是不是各种形式的信息在各种成分之间都能传递的,如行为信息一般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9.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可以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①正确;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于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②正确;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③错误;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④错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可以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⑤正确。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类型和去向示意图
    A. 图中 、可分别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但所占比例与实际不符
    B.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C. 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D.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A正确;
    B、a2+b2+c2+d2是消费者的同化量,a1+b1+c1+d1是生产者的同化量,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B正确;
    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a2+b2+c2+d2)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C正确;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减小同化作用得到能量,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
    (2)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____________。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_____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GLUT4。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 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③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_______ (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 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答案】 (1). 脂质(固醇) (2). 升高 (3). 生理期、运动 (4). a、b (5).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 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7). 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 (8). a、b、c
    【解析】
    【详解】(1)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化学本质是脂质(固醇)。
    (2)由图1可知,无论是卵泡期,还是黄体期,1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后,雌二醇激素水平都升高。
    (3)由图1可知,卵泡期和黄体期、运动前后雌二醇激素含量都不同,说明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生理期和运动。
    (4)1000 m持续全速游泳中,血糖含量下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又运动过程中胰岛素作用于收缩肌群的肌肉细胞,使其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所以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
    (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过程中,葡萄糖大量消耗,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①GLUT1~3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受胰岛素影响,保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需要。②图3中胰岛素与蛋白 M 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③若体内产生蛋白M 抗体或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都会影响胰岛素与蛋白M的结合,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引发糖尿病。信号转导蛋白缺失会影响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也会引发糖尿病。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不能升高血糖,不会引发糖尿病,故选abc。
    32.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中常用的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调节完成,完成该逃避反应的结构基础为___________,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其体内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 ___________(填“单项”或“双向”)传导的。
    (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肾上腺合成并分泌的_______明显增加,通过促进___________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机体通过调节使_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ol/L
    145mol/L
    b
    140mol/L
    5mol/L
    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____________区域受损,引起____________缺乏所致。
    【答案】 (1). 神经 (2). 反射弧 (3). 单向 (4). 肾上腺素 (5). 肝糖原 (6). 产热 (7). 散热 (8).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9). 钠离子(或“Na+”) (10). 钾离子(或“K+”) (11). 下丘脑 (12). 抗利尿激素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梳理和回忆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主要通过神经调节迅速逃向安全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传递是单向的。
    (2)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此过程中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后又恢复正常是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3)根据题意“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可知,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4)据表分析,由于钠离子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所以a是钠离子;钾离子在膜内的浓度高于膜外,所以b是钾离子。
    (5)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并运输至垂体储存并释放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下丘脑或垂体区域受损,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
    33.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是以这三种鱼为食的一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_。
    【答案】 (1). 水草→甲→丁 (2). 丙和丁 (3). 捕食和竞争 (4). 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5). 大于 (6). 丁
    【解析】
    【详解】(1)水鸟以各种鱼类为食,因此图1食物网遗漏了水草→甲→丁这条食物链。
    (2)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就是次级消费者,即次级消费者包括丙和丁;丁与丙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同时两者又共同竞争乙。
    (3)除顶级消费者以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第二营养级所有生物同化的能量与第一营养级所有个体同化能量的比例。图2中,水草、藻类流向乙的能量有1900÷25000×100%=7.6%,而第二营养级还包括甲,因此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此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丁。
    34.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碳量

    西黄松生态系统
    生产者活生物量
    (g/m2)
    死有机质
    (g/m2)
    土壤有机碳
    (g/m2)
    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
    异氧呼吸
    (g/m2·年)





    老龄
    1 2730
    2 560
    5 330
    470
    440
    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答案】 (1). 恢复力 (2). 基质 (3). 360 (4). 消费者 (5). 分解者 (6). 大于 (7). 不能
    【解析】
    【详解】(1)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西黄松群落被砍伐遭到破坏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叶绿体基质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生产的同化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即为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即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幼龄西黄松群落一部分被消费者食用,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释放,一部分即残枝败叶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质,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由图可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1460≈0.25;西黄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360,异氧呼吸消耗量为390,净初级生产力小于异氧呼吸消耗速率,故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