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可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B正确;
    C、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
    D、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故选C。
    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项正确;
    B、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项正确;
    C、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
    D、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项错误。
    故选D。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占体液总量的2/3
    B.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的经典解释
    C. 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是能写字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总量的1/3,细胞内液占2/3,A错误;
    B、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B错误;
    C、人类大脑言语区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的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4.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故选A。
    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A错误;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B正确;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由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淋巴因子,并不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也不都具有特异性,D错误。
    6.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该途径与一种关键性酶——PEPCKI有关,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 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B.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可能与 PEPCKI有关
    C. 抑制 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D. 图示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增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A正确;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B正确;
    C、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化并不能治疗糖尿病,C错误;
    D、据图示过程可知,该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故选C。
    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疾病,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 )
    A. 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传播,并可经母婴由母亲遗传传给孩子
    B. HIV主要攻击T细胞,既影响细胞免疫也影响体液免疫
    C. 艾滋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大幅提高,说明其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能力大幅减弱
    D. HIV感染者致死的直接原因往往是感染或癌症,这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传播,并可经母婴传播由母亲传给孩子,而不是遗传,A错误;
    B、HIV主要攻击T细胞,既影响细胞免疫也影响体液免疫,B正确;
    C、艾滋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大幅提高,说明其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能力大幅减弱,C正确;
    D、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免疫功能几乎丧失后,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机体感染或者细胞异常增生,D正确。
    故选A。
    8.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此时细胞内外没有离子交换
    B. 图中b点受到刺激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开始大量内流
    C. 图中d点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 图中c、e两点时刻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此时细胞内外没有离子交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A错误;
    B、b点受到刺激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开始大量内流, B正确;
    C、d点表示动作电位,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和e点膜两侧电位差为0 mV,但c点Na+内流,e点K+外流,D错误。故选B。
    9.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阻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B. 光照条件下幼苗尖端能合成生长素,黑暗条件下不能
    C. 将植物移植到缺氧环境中,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速率
    D. 切除尖端的胚芽鞘给予单侧光照射会直立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会受阻,但是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来源有2个:一是顶芽运输到侧芽的;二是侧芽自身产生的,这就造成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的生长,A错误;
    B、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以产生生长素,B错误;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所以缺氧环境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率有影响,C正确;
    D、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不产生生长素,不生长,D错误。
    故选C。
    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不同,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它们相互抑制,共同调节着植物的生命活动
    B. 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C. 植物横放时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
    D. 幼茎切段中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细胞伸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同植物激素功能不同,它们相互作用,不一定是相互抑制,A错误;
    B、植物激素的合成除受基因调控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茎的背地性是指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近地侧生长快,而表现为背地生长,只体现促进作用,C错误;
    D、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调查跳蝻、田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 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X1、X2、…、Xn,则种群密度为(X1+X2+…+Xn)/n
    C.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计数时同种生物无论个体大小都要计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菜地中的跳蝻活动能力弱,应用样方法,A错误;
    B、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再除以样方面积或者体积,B错误;
    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C错误;
    D、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计数时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正确。
    故选D。
    12.研究发现,某种猛禽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猛禽的存在,不利于该群落中鸽等生物的进化
    C. 鸽的种群数量较多时,猛禽攻击的成功率较低
    D. 猛禽与鸽等动物组成群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鹰攻击鸽是捕食关系,鸽群之间存在种内斗争,A错误;
    B、鹰的存在,有利于该群落中鸽等生物的进化,B错误;
    C、此图说明鸽的捕食者鹰的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鸽的增加而减少,鹰攻击的成功率较低,C正确;
    D、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D错误。
    故选C。
    13.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 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种群在0~t3段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种群在0~t3段,Nt+1/N比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种内斗争减少;后是增长型,种内斗争加剧,A错误;
    B、乙种群在0~t1段,Nt+1/N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
    C、乙种群t3后λ等于1,种群数量不再变化,此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
    D、甲种群在t3后,λ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错误。
    故选B。
    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种瓢虫的集群分布是群落的水平平结构
    B.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是J型曲线
    C. 种群数量的稳定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D.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瓢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瓢虫的分布方式是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A错误;
    B、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呈“S”型增长,B错误;
    C、种群数量的稳定是指种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其中种群数量有波动,故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等,C错误;
    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是由食物或栖息空间决定的,故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判断,若甲神经元的Ca2+通道开放,则乙神经元兴奋,丙神经元受抑制
    B.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都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
    C. 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D.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经元的Ca2+通道开放,会导致甲释放乙酰胆碱,导致乙兴奋;乙释放5-羟色胺,抑制丙兴奋,A正确;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递质发挥作用后有的被回收,有的被分解,不会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C错误;
    D、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A。
    16.吃的食物太咸或饮水不足会致机体追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ADH)分泌量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DH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ATP的水解
    B. H2O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进入血浆的过程离不开动物激素的调节
    C. M蛋白可以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以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的数量
    D. ADH合成后弥散到血液中,特异性运输至靶细胞处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图分析可知,ADH的受体与ADH结合后能调节ATP水解过程,A正确;;
    B、H2O通过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作用,从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重新进入血浆,B正确;
    C、M蛋白促进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C正确;
    D、ADH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最后由垂体释放到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细胞,但只与靶细胞特异性的结合,D错误。
    故选D。
    17.科研小组对某地区的田鼠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没有迁入田迁出),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实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本地区田鼠种群和其他种群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B. 图中C点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长快,种内斗争最激烈
    C. 若该地区田鼠的食物充足,则田鼠种群数量将呈图中虚线所示增长
    D. 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将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时间属性,如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等;群落的空间属性,即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以及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等物种组成特性,A正确;
    B、图中C点为K/2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
    C、当食物充足,空间无限、没有天敌时,种群数量才会呈现J形曲线增长,C错误;
    D、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环境破坏,环境容纳量减小,D错误。
    故选A。
    18.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同时要尽量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B. 由于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所以常用样方法采集
    C. 在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制作好的生态缸要放到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 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答案】C
    【解析】
    【详解】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h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防止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对照组不做处理,A错误;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
    C、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应将密闭的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C正确;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要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边缘滴加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如果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则统计数据偏高,D错误。
    故选C。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赖以生存的前提
    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都进行有氧呼吸,但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但其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者
    D.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系成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归根到底来自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
    B、自养和异养的划分是看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如果是利用无机物的为自养,利用有机物的为异养。与呼吸方式无关。自养型生物也一样可以是无氧呼吸,如有些厌氧细菌,B错误;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不能把外界的无机物变成自身的有机物,属于异养生物,其能量直接或者间接来自生物,C正确;
    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D正确。
    故选B。
    20.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 kJ
    B. 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5%
    C.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C
    【解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问题,即1250 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 C不正确。
    21.某地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典型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农业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减少了废弃物使能量利用最大化值得推广
    B. 该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词料了人们对能量的利用率
    C.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分解利用,沼渣还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D. 蔬菜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人、牛、猪等均只能从此获得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生态系统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同时又增加了蔬菜的种植和猪牛等家畜的饲养,遵循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等原理,A正确;
    B、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被微生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人们对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
    C、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沼渣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人除了可以从蔬菜处获取能量外,还可以从猪、牛处获取能量,D错误。
    故选D。
    22.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
    C、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生物的进化,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23.生命活动的调节表现在很多方面,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有多种功能,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性与下丘脑控制生物______的功能有关。
    (2)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会造成______升高,相关感受器兴奋进而使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______。
    (3)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几乎作用于所有细胞,提高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答案】 (1). 节律 (2). 细胞外液渗透压 (3). 垂体 (4). 渴觉 (5). 细胞代谢速率
    【解析】
    【详解】(1)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性是生物的节律行为,与下丘脑有关。
    (2)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会产生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
    (3)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
    24.为了研究大脑海马区神经元与定位的关系,某小组利用水迷宫对大鼠进行重复训练,然后让它们寻找水下隐蔽平台,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对照组

    错误次数到
    达平台所需时间(s)
    8.76
    23.0
    实验组
    向海马区注射0.5mmol/L的经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
    36.23
    243.2
    (1)表中用来判断大鼠定位与海马区神经元有关的指标是______。
    (2)乙酰胆碱是海马区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填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
    (3)研究发现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有关。
    【答案】 (1). 错误次数和到达平台所需时间 (2). 胞吐 (3). 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4). 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解析】
    【详解】(1)分析题干信息和表格可知:表中用来判断大鼠定位与海马区神经元有关的指标是:大鼠寻找水下隐蔽的平台的错误次数和到达平台所需时间。
    (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有关。
    2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方某地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而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逐渐得以恢复。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区某植物种群具有的特征有______(填序号)。
    ①出生率 ②垂直分层现象 ③年龄组成 ④空间特征 ⑤复杂的种间关系 ⑥丰富度
    (2)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其速度比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速度较快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
    (3)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以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去路有______、______。
    (4)该地区某养鸡场为了提高家禽产蛋率,采取了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了光照时间的措施,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与苔原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①③④ (2). 次生 (3). 土壤 (4). 化学 (5). 生产者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6). 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7). 物理 (8). 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9). 组分多、食物网复杂
    【解析】
    【详解】(1)种群的具有空间特征④和数量特征,数量特征有死亡率和出生率①、年龄组成③、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而②垂直分层现象、⑤复杂的种间关系、⑥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2)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和原有的土壤条件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使得其速度相对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
    (3)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输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中,一部分储存于生产者体内,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同化,其余能量的去向是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4)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 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与苔原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丰富,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26.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______经相关结构的作用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増多,此时胰岛可以看做是______的一部分。
    (2)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的直接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调节。
    (3)据图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______。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引起的糖尿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__结合,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病。
    【答案】 (1). 兴奋(或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电信号) (2). 效应器 (3). 血糖浓度(或胰高血糖素) (4). 神经和体液 (5). 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6). 2 (7). 胰岛素特异性受体 (8). 自身免疫
    【解析】
    【详解】(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时胰岛可看成效应器的一部分,说明胰岛B细胞和相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胰岛B细胞直接受相应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2)从图上可以看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3)据图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原因是此种抗体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27.为研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1)自然条件下进行月季枝条扦插时,应该____________(填保留或去除)侧芽,目的是____________。
    (2)图一的实验步骤中,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这是对______变量的严格控制,该操作体现了______原则。
    (3)若要进一步探究2,4-D溶液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则需在______浓度范围内配制更小梯度的溶液。己经完成的实验可以称为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4)图三表示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若某植物水平放置,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
    【答案】(1). 保留 (2). 侧芽可以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杆插生根 (3). 吸走1mL溶液 (4). 无关 (5). 单一变量(等量) (6). 10-11mol/L~10-10mol/L (7). 预实验 (8). 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性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等 (9). 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10). 此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效果最明显 (11). 大于m小于2m
    【解析】
    【详解】(1)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促进生根,易于成活。
    (2)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做吸走1ml的操作,才能保证烧杯中的溶液量相等,这是对无关变量的严格控制。
    (3)根据图示,可以需在10-11mol•L-1~10-10mol•L-1 浓度范围内配置更小梯度的溶液。已经完成的实验可以称为预实验,预实验的作用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性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等。
    (4)分析图三可知,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生长素浓度高于H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或低于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说明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最显著。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远地侧,因此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因此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m,且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图中n,即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
    28.下面是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NC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1、2、3、4为神经元A、B上的4个电刺激位点。结合所给器材完成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实验。
    材料:从枪乌贼体内剥离出的反射弧(反射弧结构完整)。
    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等。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1、2之间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若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无肌肉收缩现象 (3). 1 (4). 1 (5). 2(或4 2 1) (6). 单向传递 (7).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
    ②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A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
    (2)①实验要求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而且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实验操作时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若神经A传出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但不能传递到实验位点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若神经A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生物】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