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5.1《《论语》十二章》PPT.pptx
    • 教案
      5.1《《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
    • 5.1《论语》课外阅读《君子是怎样炼成的》.doc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1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2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3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4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5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6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7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8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1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2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3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1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2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03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51《《论语》十二章》PPTpptx、51《《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51《论语》课外阅读《君子是怎样炼成的》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尝试提炼下列句子中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君子”一直被人们称赞。在《论语》中“君子”有指“有位之人”,有指“有德之人”。你如何理解“君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二、作品《论语》及影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纪传体:亚洲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论说体:或称为议论类、论辩类文章,是中国最为重要、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主要文体类别之一。广义的论说文,可以涵盖所有的说理论事之作。狭义的论说类文体,则是指以阐释、议论、辩驳为主的说理文章。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里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庄子.渔父》)
    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困境:
    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信仰缺失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瑞典]物理学家 内斯·阿尔文(1988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
    明确字音八佾(yì) 文质彬彬(bīn) 迩之事父(ěr) 譬如(pì) 子罕(hǎn) 未成一篑(ku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四、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不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参考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对待乐呢?”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乐崩,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进而造成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致力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作为了自身的毕生追求。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材料一】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贤其言,遂授之。 (《汉书·夏侯胜传》)【材料二】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其所不安也。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五)【材料三】石首杨文定下锦衣狱,与死为邻。公励志读书不辍。同难者笑之曰: “势已如此,读书何为? ”曰: “朝闻道,夕死可也。” ([明]焦竑《玉堂丛书·器量》)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本章显示了孔子的义利观: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经文互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
    子曰:“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毛病)。”
    【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参考译文】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评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观念,体现了儒家中庸思想。李里解读说:“如果内容大于形式的话,看起来就很粗野;而形式大于内容,这个东西就没有生命力了。“文质彬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就叫彬彬,就是均衡的意思。内容和形式都达到均衡了,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不可偏废。
    《朱子集注》:文质不可以相胜。然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参考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评析】“弘毅”指的是远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平整地面,填平洼地(古今异义)
    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参考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在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礼乐于小处看,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因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孔子的设想中,无疑是能够使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又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应该说,也确实是颇有道理的。譬如虽然读书虽有可能让人变的更加精明、赋予机谋,但总的来说,还更主要还是使人更加知礼,重仁义道德、温文尔雅、谦恭礼让。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经文互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而已矣。”
    思考: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如何理解的?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明确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做事情应顾及他人的感受。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喜欢的、不希望得到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与人交往时,要做到换位思考,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2)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做了,人际关系才会和谐。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参考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评析】本章谈《诗经》的三大功能:诗教修身,诗识致知,诗用治国。“兴”,兴起,振兴,令人兴起振奋,心因美而感动,然后用心观察。“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观天地之大,察品类之盛。取法天地,考见得失,辨别穷通进退。“群”,通达则合群相处,群而和众,群而正心,群而兼善天下。“怨”,穷扼则离群索居,托物寄怨,独善其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怨而不怒,怨而有度,怨而有方,非怨而怒,怒而乱者也。“兴”以心动,“观”以心用,“群”以正心,“怨”以泄心之忿,兴观群怨皆以心为,心之所为,不离温柔敦厚之风,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风敦厚雅正。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参考译文】 棘子成道:“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够了,要那些文采(那些仪节、那些形式)干什么?”子贡道:“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若把虎豹和犬羊两类兽皮拔去有文彩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很少区别了。”
    【评析】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1.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
    君子的基本要求(安贫乐道,就有道) 求学
    谈论礼乐仁关系(礼、乐以仁为基础) 处世
    君子对生命意义的定位(执着追求“道”(真理/信仰) 处世
    君子与小人之辨(君子重义轻利 ) 处世
    君子提高道德的方法(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求学
    君子定义(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处世
    士人责任(“仁”为己任,意志坚强) 处世
    做人做事道理(持之以恒) 处世
    君子的基本品质(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处世
    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 处世
    君子行为准绳(从心出发,推己及人) 处世
    《诗》的社会价值(学《诗》是做人做事的起始) 求学
    2.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3.《论语》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尝试加以概括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君子的品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喻于义、见贤思齐、不惑不忧不惧、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结合《论语十二章》,谈谈如何理解孔子的“仁”和“礼”?
    “仁”首先是指“爱人”,子曰“仁者爱人”,仁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根源于家庭内部的血亲关系因此强调血缘纽带,强调亲亲、孝悌,故“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的第二个含义是从个体的角度讲,是一种个体人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和全面修养的标志,“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如果从社会角度来讲,仁则代表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国”,是人类崇高的社会境界,“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礼”首先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个体立身的基石,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其次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即以血缘为根基、以等级为特征的统治体系。儒家强调礼治而不是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6.孔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他为什么还要提倡这样一套显然不会被统治者采纳的体系?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奏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
    7.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对孔子及《论语》不以为然。他说:“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求实惠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根据孔子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如他的书从来未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情。”
    思考:你如何看待康德的观点,应该怎么对待《论语》,其是否还有当代价值?
    论语是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伦理道德的体系。这本质上是一个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社会秩序的理论体系。执行这个体系的最大受益者是封建统治者集团,包括属于这个集团中的所有中间层次的个人,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个人。
    论语是一个操作性差的理论体系。它的重点放在了对非此即彼的两端个别情形的论述上,而忽略了应该是大多数的中间情形。如君子和小人之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 既非严格意义上的君子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小人,一个正人君子可能会作出小人才有的行为;一个势利小人也可能表现出君子的一面。
    论语是一个为个人设定了遥不可及的目标的理论体系。孔子心目中无疑存在一个符合其最高理论要求的理想社会的影子,老百姓知书达礼,统治者宽厚仁爱。实际情 况在一定程度上正好相反,封建统治者把温良恭检让留给了百姓,而把任意的生杀大全留给了自己。问题还在于孔子认为物质产品的丰富与这个目标是相背离的,而 社会的进化恰恰是通过这样一个阶段来实现的。
    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确实需要论语的智慧。《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借鉴意义。但是论语的理论体系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现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才能与健全的商品时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谐,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一言以蔽之,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为了辨清“君子”的形象,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的根本区别。那么君子与小人到底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呢?请结合《论语》进行归纳总结。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一个真正的君子能够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而小人只知道追逐利益与权力。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互相取长补短,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依附强权,各怀损人利己的心思,表面上强求一致,背地里就互相攻击,故同而不和。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与人为善。小人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某件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经常陷入忧惧之中。
    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矛盾时,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⑤“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作为君子,除邪扶正,济世安民,一切行为以能彰显伦理道德及作为人民表率为目标,是道义的实践者和克己的典范。而小人则只顾眼前利益,喜欢勾结谋私,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择手段。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品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孔子认为君子有教化百姓的社会职责,是肩负社会重任的中坚力量,以经世济民的功业为抱负。这种担当精神,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以天下为己任”。曾参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⑦“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则不懂得天命而不知敬畏,不尊重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话。”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中,孔子及其弟子虽然颠沛流离,屡遭艰难,然而却矢志不渝。
    六、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轉犹犬羊之春。(论语•颜渊》)注释:【1】轉(ku6):去毛的兽皮。(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2分)
    断句1:“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说:名词,学说,看法,说法,言论、话(所说的)等。句子是判断句。) 译文1: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断句2:“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说:动词,讲、谈论、评价、解说、看待。主谓倒装句。)译文2: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朱熹《集注》把它作两句读:“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便应该这样翻译:“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我则以为“夫子之说君子也”为主语,“惜乎”为谓语,此为倒装句。 (杨伯峻《论语译注》126—127页)
    当倒装句讲时译文: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轉犹犬羊之春。(论语•颜渊》)注释:【1】轉(ku6):去毛的兽皮。(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5分)
    【论语学习目标】(1)语句理解;(2)蕴含思想;(3)现实意义
    第一问:“质”“文”同等重要。(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并重)【评分标准】1分,意思对即可。例子具体、恰切,2分;分析“质”和“文”的关系有逻辑,认识到位,2分。言之成理即可。
    “文”意为修饰,“质”则为质朴。儒家认为这二者应该相互协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分),只有二者相宜,才能行为合适,称为君子。/“质”虽重要,但“文”起到了区别水平的作用(观点正确)。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深刻的思想立意为“质”,精彩的表达效果则为“文”(关系阐释对应恰当)。著作《红楼梦》以女子们曲折的命运表现世事无常,繁华转头空的深刻内涵,跌宕的情节,细腻的文笔也为思想添彩(举例分析具体恰当),“文质彬彬”才能抓住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①认识:应该将内在本质、精神思想,内容与文采、文饰相互结合,使二者保护平衡(均衡),均不可缺失,是儒家中庸、平衡思想的体现;②如艺术作品中的文学作品创作,若辞藻过于浮华而无内在思想、内容体现,就会显得空洞;若语言过于平白,虽讲了内容却缺乏艺术感染力;③王勃《滕王阁序》既以精美语言体现盛宴,又表达了自己远大志向,可谓文质彬彬。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半部论语治天下,知人论世,文学常识,读经典明要义,朗诵视频,《学而》,《八佾yì》,《里仁》,《雍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字词,教学活动一,朗读品析,教学活动二,探究君子,教学活动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